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11-6 19:23 编辑
荆门白云楼建筑考 李勋明 白云楼位于东宝山西麓,座乙向辛(105度—285度),整体建筑集洞、台、楼为一体。第一层洞台采用条石砌筑,雕以图饰。面宽13.3米,高9.5米,中设石砌拱门,宽3.2米,高4米,洞中端再设石门一道,深13米,内奉吕祖神像。洞内向右辟有耳洞,深约10余米。从台基至白云楼顶通高24.3米。 白云楼位于台体之上。内方外八角形,方体为楼,每边每边长5.1米,八角为廊,周长41.28米,占地面积129平方米。 按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记载,白云楼原为吕祖庙,始有太平洞,亦名白云洞。清乾隆51年丙午,州城“诸姓善以为既蒙神惠,宜达神庥”,由陈延瑞等禀明州主高讳举批准拔银六十两,众善首又解私囊,修葺三皇殿,配以东西两楹,塑三皇圣像。砌筑洞府,“内奉吕祖仙师”,刻联曰“灵窍豁开新洞府,良缘重话好沧浪”。嘉庆14年前后,有王氏祖孙再行续修,“先为洞,次为堂,又次为楼台”。道光25年绅士赵枝华等筹资洞中辟窟,洞顶筑斯台,雕琢石栏环护,勒“卧云”二字。同治元年,曾任广安知府荆门人周瀚(字宝生)主持鸠工庀材,再于斯台之上修建石木结构歇山顶式两层阁楼,主体内置四根,外立八柱支撑,飞檐翘角,角挂铜铃摇曳。白云楼遂成为荆门古城一景。 白云楼于1960年4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