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7|回复: 0

谈打造“中国农谷” 与巩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关系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2068

帖子

9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70
发表于 2023-7-18 11: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3-7-18 11:43 编辑

   谈打造“中国农谷” 与巩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关系                  李勋明2012-2-29 发于荆楚网东湖社区荆门论坛
  沉睡了几千年的屈家岭因省领导重视而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可以肯定把屈家岭冠以“中国农谷”大名并非首倡者所提,而是一批阿谀鼓噪之辈推波助澜的杰作,把小荆门绑上了其光荣的战车…。近半年来荆门上下为高举“中国农谷”大旗,政府行政全力以赴,舆论造势空前绝后,财力物力倾筐倒篓,然而,如果我们冷静思考,客观考量屈家岭的条件,其基础设施差,财政底子薄,地理和区位优势亦并非特别明显,唯一优势是它的前身是国营农场,利于征地拆迁,至于挖掘屈家岭文化(鸡多不生蛋)还不具备条件。把屈家岭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农谷”,非一日之功,路漫漫兮其修远!     
  让屈家岭管理区单独扛起“中国农谷”这面赫赫大旗,可以说是蚂蚁顶大象,谈都不谈,仅各种接待费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其规划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无力承担,即使靠主管它的小荆门作后盾也很难支撑。所以打造“中国农谷”,不靠省政府主导,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组织专班实施,靠小荆门硬撑,必事半功倍,势必也会拖累荆门城市经济,使荆门失去区域中心主导城市地位!我们还可以预见“中国农谷” 成功之日则是屈家岭划出荆门之时。总之,屈家岭“中国农谷”成也好,败也罢,独小荆门付出多,回报少。不信者可拭目以待。      
  古人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荆门城市现在犹如一个风烛残年老妇,还没来得及调理自身病灶,偏偏又怀上了 “中国农谷”宝胎,有能力养吗?“中国农谷”成功了,万方受益,而对这个老妇只有唱衰…。历史证明,一个家庭富了方能济人,一个国家富了方能富民。让我们回头看看荆门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荆门从南宋筑城至今有两次中兴,一次是清初舒成龙治州,政绩卓著,脱离安陆府辖远安、当阳二县,升为省直隶州。二次中兴是上世纪水路衰退,荆门利用铁路、公路快速发展机遇,加之炼油厂、葛州坝水泥厂等大型中央大型企业落户荆城,使城市得以高速发展,脱离荆州辖一市二县,再度升为省直辖市,形成第二次中兴。但是从袁良宽先生执政后,荆门城市发展受到三个观念误区影响,导致城市脱离良性发展,走向弃水立城:一、保护利用漳河争论不休,延误了城市区域版块延伸,而且反制了城市发展,导致漳河成了悬在荆门人头上的一块石头。二、城市打什么文化品牌争论不休,谈匠多,搞匠少,规划多,口号多,落实少,致使城市文化品位得不到提升,旅游产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来未修一处让后人可以作文物保护的人文景点。三、在鼓噪搬迁行政首脑机关推动城市发展谬论下,当初开发南城区时,行政首脑机关去与商业争地,如今城市西进,又是行政首脑机关率先去抢地,致使工业版块缺乏优势,难有大企业落地,也无像炼厂类大企业可落之地,君不见,本土向外流失的资金有超引商资金之势。      
  傅先生主政时的主要方略是工业与文化旅游业并重发展,受三个观念误区制约,最后不得不到杨竹河流域去寻找文化旅游突破口。然而赶上承办省城运会使得城市家底捉襟见肘,不得不抓了点工业,未尽其才,带着遗憾离去。王姐雄心勃勃,本欲修养生息,以民生为主导,调整城市发展模式,许多矛盾还未理顺,却又赶上“中国农谷”出笼,使得她不得不全力以赴,也不能不全力以赴!按照王姐的能力和在荆工作的时间,短期内调离荆门已是必然。万先生主政后如何承先启后,理顺城市各种潜在矛盾,把“中国农谷”大旗怎样继续扛下去,相信他会审时度势,小民们只能听天由命了!     
   只有让“中国农谷”与“区域中心城市荆门”同步发展,“知其雄,守其雌”方为上策。   
   在荆土一片高唱“中国农谷”赞歌时老夫出来泼一瓢冷水,希望有识之士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20 12:18 , Processed in 0.0596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