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石圣山 圣山位于荆门东宝区仙居乡西北矿山村,根据清乾隆《荆门州志》篇记载,石圣山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高耸拔翠,山后有石笋高数十丈,屹立如人,故又名“石人山”,相传秦时有仙姑居住,朝吸露气,晚餐霞光,久之变化为石。百姓叩祈显灵,遂称为“石圣”。后有荆门州长蒋日梅率领幕僚和信众捐修真武祖师殿和观音殿。从卫星拍摄的图上看石圣山脉走向形如大鹏飞翔,雄踞荆门西北边陲屋脊,横断千里荆山来脉,祖师殿和观音殿则建于主峰鹏头之上。 带着读州志后对石圣山的想往,五月十七日笔者随东宝区政府周文兵、罗运南和仙居乡胡士元等同志对石圣山进行了实地考查,在矿山村委刘其友带领下,缓步崎岖,沿古道向山顶进发,途中林木葱茏,巉岩盘砣,离峰顶约两百米时,路旁残碑断碣随处可见,我们仔细揣磨了几块碑刻,由于年代久远,文字已模糊不清,皆为修庙的功德碑。进入观音殿残垣,再顺着石阶向上攀登丈余便到了祖师殿遗址,这里便是石圣山最高峰。举目四望,脚下百里山水浩淼如海.原来石圣山脉自西向东连绵数十里,蜿如游龙,将荆门与宜城地界分开,荆门方向山势缓坡而下,而宜城、南漳方向则下落几百米,壁立万仞,陡峭如削。扶岩下望,深谷叠翠。森森然!令人头眩。那座由仙姑变成的石笋粗约1.5米,净高数十丈,临崖直上,与祖师殿后悬壁相隔5米左右。从石笋上所凿的几个方窝,可以推断,古人曾架桥到石笋上烧香祈福。据刘其友同志介绍,石圣山庙观毁于上世纪文革,最后一任主持姓黄,虽然寺庙已毁几十年,现在仍然有不少香客常年来这里焚香朝拜。他还告诉我们石圣下有仙姑洞,可以容纳数百人。由于林木遮挡和安全因素,遗憾的是我们无法选择适当位置拍摄到石圣和石圣山主峰的雄伟。
刘其友还介绍石圣山脊几十里都是美景。我们沿着脊背走了几百米,不少石笋悬于绝壁上,众人无不称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家一直认为石圣山可以与庐山媲美。这时天色已近黄昏,我们只得依依不舍的下山。
石圣山可谓集秀、奇、险、玄于一体,它是荆门的小庐山。相信这座沉睡了近百年的灵山胜地,不久将会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