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4|回复: 0

从 “掇刀”地名的文化内涵谈掇刀城市发展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7

帖子

91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10
发表于 2022-9-2 18: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2-9-2 18:26 编辑

从 “掇刀”地名的文化内涵谈掇刀城市发展 (2011-03-06 16:42:13)

            从 “掇刀”地名的文化内涵谈掇刀城市发展

                         李勋明

    一个地名的形成必然有它的历史渊源,“掇刀”地名源于东汉末年三国名将--关公。据《荆门州志》记载 “掇刀石:州南二十里,在虎牙关南黄岭铺北,周围数十里,地面高敞,关夫子往来荆襄,常屯兵于此,帐前有石,巉元碧色,尝竖青龙刀于石罅中,今以手摩之辄动,然千夫之力不能举也,故名掇刀石,迄后修夫子祠,覆刀于内祠,外有马跑泉遗迹存焉”。从以上这段文字记载,可见掇刀关帝庙在清初以前就已具规模,“掇刀”地名亦因关公掇刀石而名也。
   一千多年来,关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雄烈为后人所敬仰,他的忠义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实关公一生是一个悲剧,他虽然为人武勇,但刚愎自用,不懂权术,对部下骄矜少恩,最后成为“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牺牲品,功败垂成。
   读史有学问,从“掇刀”地名的起源,研究关公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象关公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但是他们都被历史所淡忘,为什么关公能够流芳百世? 最后被奉为神灵,而发展到庙宇遍天下。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因为他的忠义情操符合中国人传统道德文化准则。“掇刀”地名的由来就是这种传统道德文化发展的积淀,因此我们读史不能就史论史,要让关公文化为今天的社会经济服务,才是正确的历史观。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按照[荆门州志]记载的掇刀关帝庙图形,在其原址恢复关帝庙建筑群,将市博物馆收藏的原关公大刀重插原石,让后人了解“掇刀”的历 史渊源。同时也可以提高掇刀城市的文化品味。
    但是,现在掇刀关帝庙遗址周边环境与昔日有了很大变化。恢复重建必须创造与原庙宇相符的场气环境,否则应重择吉地修建,不要怕背造古之名。荆门三台八景就是古人造古的杰作,可以说掇刀关帝庙的渊源也同样如此。有人提出要在掇刀转盘处竖立一尊关公雕像,笔者认为要考虑在一派现代建筑群中立一尊古代武神像是否协调,需要认真规划而后行。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大都在两河交汇处或有四象之山环抱的太极场地。掇刀城市地处西宝山和东宝山相逼向南而形成的风带区,地质表层结构多为火山溶岩,生态环境比较薄弱,并非理想的建城之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漳河主干渠和铁路公路网纵横其间,改变了这一带的地域生态环境,加上荆门城市南扩,掇刀城市规模近三十年来飞速发展,一举成为荆门城南区商业行政文化中心。但是掇刀区要长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区域功能板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现红长城一带为荆州祖脉,也是掇刀南部朝山,宜保护为宜。按风水原理评析,现掇刀首脑机关区政府办公大楼选址;陷于东南困地,背后来朝,其建筑又呈半圆挺胸向前,主帅无护卫,倘有闪失,全军复没,此乃建筑之大忌也!
   踞西北而治东南,是中国历代有作为的王朝选都治国的战略方针,所以历代强势均选择中国地域西北西安、洛阳、北京建都, 俯治“东南财赋地”。笔者认为发展东南工业物流区,开发西北生态人居旅游区,也应该是掇刀城市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学理论评析,现响岭岗西北、仙女山东南一带北依圣境山十八罗汉为屏障,东接老城区,西连漳河水库,南部形腾爽垲,是理想的生态人居区,也是掇刀地域来脉旺地。历史上设有瓦庙塘、王家巷塘、车桥铺塘,如果把这一带规划为未来行政生态人居区,并且将王郎沟---仙女山---仙女湖逐步开发为文化旅游胜地,让工业与文化旅游业同步发展,掇刀区未来会更加繁荣昌盛。


                                     《荆门日报》 2006年1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22 04:01 , Processed in 0.0511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