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38|回复: 0

[楹联纪事] “人物风流宗楚地,江山形胜数荆门”作者有待佐证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7

帖子

91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10
发表于 2020-2-7 16: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0-2-24 19:11 编辑

                             “人物风流宗楚地,江山形胜数荆门”作者有待佐证
                                                        李勋明
     “人物风流宗楚地,江山形胜数荆门”这对副对联应该是民国以来描写荆门最有气势的一幅楹联。查作者黄惟宪先生,网上有说他为泰籍华人,但是查不到黄先生创作这幅楹联的出处。那么,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付作品为黄先生所作。搜集相关黄惟宪先生的生平。资料不多,只有他的外孙女《百令的博客》中有几篇相关黄惟宪先生的文章。望有识者提供黄先生创作这幅楹联的相关出处。

黄惟宪生平简介
     黄惟宪,(1922——2014),泰国著名诗人。名御秉,号国纪,别号纲,字惟宪,1922年生于老挝。7岁时父携归祖籍广东省饶平县(今汕头市澄海区)隆都依嫡母。27岁南渡泰国经商,翌年与港友组织“青社”。先后参加台湾中华艺苑、中华诗学、香港太平吟苑、亚洲诗坛、菲律宾环球词苑、美国中华吟会、晚芳诗社、四海诗社、泰国南园诗社、北京中华诗词学会。1957年返出生地,业余为《永珍日报》写
   《风凉阁夜话》专栏,主编《永珍吟苑》。后任全球汉诗诗友联盟会会长,台湾汉诗学会首席顾问,新加坡狮城诗词学会名誉顾问、美东诗友会名誉顾问。作品多次荣获汉诗大赛金奖,被誉为“桂冠诗词艺术家”,“中华诗神”。 著有《闲醉敝庐吟草》,《二心斋吟草》二书。
     黄惟宪先生于曼谷时间2014年35分病逝泰国曼谷,享年93岁。
QQ图片20200207143209.png

年轻时的黄惟宪.jpg
                   年青时的黄惟宪先生

黄惟宪夫人.jpg
                          黄惟宪夫人

黄惟宪先生与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合影(1994年).jpg
黄惟宪先生与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合影(1994年)

001Mla4zzy7hziUyjVMba&690.jpg

2017011209_brief.jpg

001Mla4zzy76Pr7l7bA12&690.jpg

                               黄惟宪诗词作品选
星夜
投荒逐梦老车尘,
事物寰中日日新。
浪漫情怀销欲尽,
再难风露立星辰。
(1995.12.20)
对月
如水清光浸客襟,
秋虫露下动愁吟。
月明千里团栾共,
惜取琉璃一片心。
1995.6.26
诗人
逐阅诗潮澎湃世,颇经人事变更时。
可畏人言淆视听,信知诗教正身心。
1996.8.5

涉园
满园佳果正离离,四月杨梅五荔枝。
最是腻人西子臂,更能撩兴轼公诗。
片时香梦阑斜倚,三晡醉眸天外移。
步履蹒跚归去晚,梳化坐卧续遐思。
2003.4.28
潮州工夫茶
薄锅红火泡春芽,使罐用瓯须到家;
一寸瓷杯筛勿满,三分铁嘴咽应麻。
观音福建安溪隽,鸟翠凤凰岽顶赊;
底面双闻香醒脑,甘留舌本胜流霞。
1999.10.17
空谷幽兰   
黄惟宪
自生自歇自飘芳,肯与凡花较短长;
石脚岩腰根可托,虫肠蚁喙气难伤。
谷风为惹偷香客,山雨却怜出世装;
入俗未忘高格调,葳蕤只上读书堂。
   

湄南河畔,那段诗词见证的爱情
陈洁汶
上世纪50年代,他与她因诗词结缘,相恋于泰国湄南河畔。出国前,他是澄海隆都乡里人眼中的才子,会吟诗作对,年纪轻轻就被潮安山尾、内坑的学校聘为国文教员;而她,是澄海莲华人,因家庭变故远走泰国。酷爱诗词书法的他到了泰国依旧割舍不下心爱的笔,于是,习商之余与香港诗友组建青社,从事诗词创作研究,立下“昌诗”的志向,佳作迭出,被誉为“万象诗人”。他有一回到当地华人学校客串讲古典诗词,邂逅在学校当教员的她。她也喜欢诗词,常向他请教。一个风流倜傥,一个美丽温柔,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
  他,是我的外祖父黄惟宪先生;她,是我的外祖母张倩华女士。如今,他们都已不在人世,只有诗词长存,无言述说着那段琴瑟和鸣的爱情传奇。
     近期,因为参与编纂外祖父黄惟宪先生的诗词集《二心斋》(已出版)和《闲醉敝庐》(待梓),我仿佛闯进时间的隧道,瞥见他们尘封的爱情故事——
       新婚燕尔,他写给她的《蜜月游南邦》:“消磨蜜月到南邦,玩水游山倩影双;初度芳郊共试马,倦蹄踏月伴村樁。”《临江仙》:“着意佳期初八月,正希人月双圆。唱随鸳侣胜神仙,深情惟款款,未敢拟婵娟。 燕贺多君摇彩笔,云情高谊连篇;羞看韵事满吟边。封侯应无份,但愿驻华年。”诗友舌翁的贺诗《惟宪倩华贤伉俪新婚初面》写道:“拾叶生情问字时,画眉诗笔墨含脂;丝牵才女配名士,心放碧梧为凤陂……”
       晚年外祖母中风瘫痪,卧病十年余,外祖父寸步不离陪伴身边,精心照料。《侍妻瘫疾》:“口喑难达意,安谧表情和;笑自睛唇孕,心渐定慰多。天应眷贞静,我已乐消磨;苦海期能脱,当前有鹊佗。”
        最感人的,莫过于2008年11月20日外祖母去世后,外祖父在十几天里断断续续写下的五阕《乌夜啼》,这里选取其中的两阕,《临终》:“临终笑脸相看。一瞑难。万唤千呼不应突然间。 久不变,如生面。意阑珊。剩得一腔无奈瘗心田。”《缅怀》:“结缡五十余年。苦甘全。尝遍人生百味总无端。 万千省,如身影、问诸天。无语难知能否续前缘。”问天天不语,凄凉无助的意绪氤氲在字里行间,读之令人动容,潸然泪下。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外祖母过世那天,正好是外祖父的生日。一年之后,外祖父写下《周年祭·悼亡妻》:“是我生朝汝忌辰,无端哀乐一时新。老怀无可挥枯泪,遗像常供瞻定神。十载病瘫成固疾,一朝解脱即归真。看书回首遗容见,感应心灵日日亲。”回想2009年6月我去泰国拜访外祖父时,须眉全白的老人家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外祖母离世时的情景。三年之后,外祖父又写下《辛卯生朝怀亡妻》:“……吾龄九十艰难度,你寿八八轻易更。吾心忑忐萧骚甚,汝骨晶莹历乱明……”2014年7月,93岁的外祖父在曼谷仙逝。终于,他和她合葬在泰国东北古城呵叻的一座庙宇里,愿他们在天国团圆。
        外祖父离世后,他的几千首诗稿辗转回到家乡。依照他的遗愿,我们将诗稿编辑出版。
        外祖父黄惟宪先生生前是诗词大家,曾主编老挝“永珍吟苑”,参加东南亚乃至全球各地多家诗社吟会,作品多次荣获亚洲国际汉诗大赛金牌,被授予“桂冠诗词艺术家”、“当代词坛百杰”、“中华诗神”等称号,历任全球汉诗诗友联盟会会长、台湾中华汉诗学会首席顾问、美国四海诗社名誉会长、加拿大晚晴诗社顾问等职。

——怀念外祖父黄惟宪先生
陈洁恬
2014年8月3日,是我的外祖父去世之后的第12天。小城的夜晚如常,车站前灯光黯淡,一弯上弦月在天。我抬头望望那月亮,忽然想哭,但忍住了。
月色黯淡,我等的车还没有来。拨通随车电话,对方回答还在高速路上。这辆车将带来外祖父的遗物,从泰国曼谷辗转香港、深圳,回归故乡潮汕。
外祖父黄惟宪先生,全球汉诗诗友联盟会会长,诗词大家,书法家。他1922年在老挝出生;7岁时回到家乡澄海隆都,在这里上学,接受中华传统教育;毕业后担任乡村国文教员,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几年前舅父曾回到潮汕,这位在国外出生,在国外受教育的商人讲英语、粤语、普通话,更说得一口道地的家乡话,甚至比我说得还好,因他会用潮汕俗语,而长年当语文教师的我更多使用书面语。看到我惊异的表情,他说:“从牙牙学语起,阿妈就教我说——我是中国广东省饶平隆都上北新乡人(1949年以前隆都隶属饶平县)”。
外祖父1947年离开潮汕,南渡泰国。临走时他还交代家人:“门上的对联不要换,等我回来再重写。”在他的计划中,顶多三年就会重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从汕头港开出的一艘客轮,却把一个青年才俊送上了终生漂泊的航程,从那时起他再没有回到故乡。
从幼年起,我家每月都会收到外公寄来的“番批”,月月准时,有了这“南风窗”,生活比周围人家都好,周末的饭桌上除了鸡肉、海鱼,甚至常常有一瓶红葡萄酒。外公也月月寄来家信,对少年的我来说是高深的内容:繁体字、直行,从右至左排列,没有标点。可是这些信笺一望就是艺术品,像古老的篆书一笔一刻,里面还常夹着诗稿。我喜欢拿着在门前树下读,不懂处就猜,抬眼间看见树叶缝隙里诗意的蓝空。然后回屋把诗笺仔仔细细折好,装进那个从万水千山之外走来的红蓝边框信封。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即便不在战争年代,我也懂得了家信的珍贵,因为里面装着美丽的诗行。
今晚在这黯淡的上弦月下,我等候接收一位诗人的遗稿——3000多首诗词作品。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很多人会不屑一顾。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文化人毕生的心血,值得久久珍爱。
外祖父诗稿分为两部分,少壮至68岁诗词为《闲醉敝庐吟草》,69岁移居曼谷后为《二心斋吟草》。老人家按时间顺序编撰,真实记录他一生的写作历程,一年年读下来,就找到他一生的心路。这个八月,我阅读《二心斋吟草(之三)》,这是1995年4月至1997年5月的作品。此两年间直接以祖国、家乡为题的诗词共12首,“莽莽神州,陶铸就,炎黄铁血。孕优秀,中华文化,亚洲流彻。五族和同融智慧,三光照耀通贤哲。”(《满江红·中华民族颂》)旅居海外的华侨老人关心着故土的点点滴滴,为祖国的富强、香港的回归欢欣鼓舞,为存在的种种问题忧心忡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两年间对月怀乡的诗词共11首,“如水清光浸客襟,秋虫露下动愁吟;月明千里团栾共,惜取琉璃一片心”。(《对月》)“老去乡心梦向残,广寒留影认阑珊”,“万家灯火笙歌际,独享凄清坐夜阑”(《鹧鸪天·对月》)“秋虫咽,西流小驻西山月。西山月。凄清落寞,惯窥离别。”(《忆秦娥·晓月》)白发白须的老诗人,异域清冷的月光,每令我泪欲下不能再读。
外祖父最后的作品是作于2013年1月31日的两付对联:《潮州联》和《隆都联》。“潮汐涨落,势由员水生,从七洲,迫南北太大,冲印度,洋际皆清深广大,鱼龙乐处;州郡选迁,名自李唐定,经五代,历宋元明清,入中华,民风崇孝义廉节,邹鲁荣褒。”(《潮州联》)“员水”是韩江古称。
月来读外祖父诗稿,翻开时若是笔端舒张,龙蛇竞走,便知此日老人康健;若是笔端凝滞无力,便是精神不济,勉力而为。而这最后的《潮州联》和《隆都联》,91岁重病的老诗人已握不稳一杆笔,字体歪斜、大小不一竟如孩儿。我泪流满面。
                   2014年8月29日

001Mla4zgy6XVAT7dlDe9&690.jpg
001Mla4zgy6XVAGO0kN59&690.jpg
001Mla4zgy6XVAAE3dWac&6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21 19:49 , Processed in 0.0540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