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DCRK
2013年是郭店楚墓发掘二十周年纪念,在读过廖名春等著的《写在简帛上的文明—长江流域的简牍和帛书》一书后,我有幸也凑一下“楚简”研究的热闹。可能这是自己写得最费力、最陌生的领域,又是自己感兴趣的一篇不知所谓的论文。二年多来,跑书局购书,上互联网搜寻资料,到海傍看天,到郊外观山,一副不知柴米油盐贵和不顾窗外事的痴迷劲,对着堆满一房间的参考书,自己都快变成浑身掉碴的“出土文物”了,有时我自己都在怀疑,搞清楚“太一”究竟有什么意义?行家面前耍几板斧,弄不好贻笑大方。我感激妻女、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以及香港一些年轻的同事们帮忙检索文献,终于写成了以下这篇自觉还未完成的论文,有很多地方都未够完善,譬如:未有楚地的实景照片(2015年10月16日补记:本文最初的佐证素材,来自香港独有的山水,这当然不是适合的证物,但极目碧水蓝天,思维轻松而自由,原先抱憾的楚湘图片晚至2015年底才采集到,虽不甚壮观,但终于了却一桩心事),一些古文字也很难造出来,对《老子》名言和古文字的解读有太多臆断,有些馆藏陶器、青铜器、漆器的照片也缺如,甚至笔者的一些观点可能也太过于异想天开等等,我自知要在刊物发表,还是不够水准和分量,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把它贴上网,虽然本文不如女儿喜爱的《盗墓笔记》如此有趣,采用的地形模拟方法过于简单,许多观点也有异于当今主流,但笔者还是很想与大家分享发现和探索的奇妙,推理和求证的乐趣。如果勉强还能读得下去,我的努力就算没白费了;如果你们能耐着性子看完全文,哪我就谢天谢地了;如果实在看不下去,没关系,这篇文章可能真是写给千年前的古人。很多时候,望着手中的“楚简”影印本,都仿佛见到“郭店智者”…,这似乎就是我的动力,我不能懈怠。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伟大的先人
感谢默默作出贡献的文物考古工作者
感谢文中提及和没有提及的古文献、古文字学者
感谢本文所引用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原创者
感谢我工作单位提供的便利,让我能静心从事研究
感谢我的母校给予我中国古代文史哲医等方面的知识
感谢香港潘先生经常与我进行有益的讨论并提供资料
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女、家人和同事们支持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太一”原形的解读1
兼论陶器、青铜器、漆器有关山形纹饰
DCRK
提要:笔者认为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与楚辞的《九歌‧东皇太一》,是先秦楚民对“太一”崇拜的真实记载,楚人崇拜的“太一”实际是源于可见的自然现象,甚至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先民的自然山川神灵和光影崇拜,远古陶器、秦汉之前青铜器和漆器等的纹饰都留存有这方面的印记,历来争论纷纭的“太一",可能正如其象形文字,似一存在于山地间的线条,它的原形就是日照下山脊线(云形)影子和山体上的光影,或还包括有水平线、山脊线、地平线等。笔者尝试运用环境地形模拟的方法,推演了“太一”的“…是以成阴阳…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阴阳之所不能成”等重要特征;在现存的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中,笔者还发现以往解读为“云气”的残迹,可能就是“太一”的原形;甚至在西汉中期的错金云纹博山炉,也可见其踪影。对《太一生水》“一块(缺)一浧(盈)”的“块”和“浧”的重新解读,笔者发现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高下之相浧(盈)”、“持而浧(盈)之,不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金玉浧(盈)室…”、“其安也,易持也”、“不谷(欲)(尚)呈(盈)”句,以及郭店楚简《老子乙‧丙》本“大成若块(缺)”,“大浧(盈)若中”等句的原义,都与以后的传世本《老子》有很大不同;对“浧”的重新理解,并弄清《说文》中“呈,平也”的注解,有助判读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怒欲浧(盈)而毋希”、郭店楚简《语丛一》“浧(盈)圣之谓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小人不纟呈人于刃,君子不纟呈人于礼”和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乙篇的“惟□□,四月则纟呈纟出,不得其当。…纟呈纟出逆〔乱〕,卉木无常”;解读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胃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浴毋已盈将恐渴,“神得一以灵”和“神毋已灵将恐歇”二句的意思,对“神”和“灵”的理解很关键,笔者认为“神”字,当指闪电,“灵”是闪电的外观,具有光亮、耀目、迅捷、闪动等,“灵”字光亮、闪动的含义,也似乎可用来解读《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灵皇皇兮既降,焱远举兮云中”、《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九歌‧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九歌‧东君》“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九歌‧河伯》“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九歌‧山鬼》“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等句。《太一生水》这篇简文似乎透露出了先秦楚民眼中“太一”的真实原形,并反映了先秦时期楚人的自然山川神灵崇拜现象,通过对“太一”的崇拜,又赋予了“太一”创造世界,为万物之母的信息。循着古人的思维模式和观察方法,笔者还分析了《楚辞‧九歌》中诸神的原形。通过对远古陶器和秦汉之前青铜器、漆器等器物的纹饰研究(包括青铜镜的山形纹、山字形纹、菱形纹、连弧纹等,特别是郭店楚墓出土的一面方形青铜镜),笔者认为锯齿形线、山形纹、重叠山形纹、与蝉纹(蕉叶纹或垂叶纹)一同出现的三角纹、曲波纹、环带纹、菱形纹、山字形等,可能是先民山川崇拜的纹饰象征,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夔纹、蕉叶纹,很有可能就是闪电的纹饰。在个别古文字的解读过程中,笔者有一种想法,就是远古先人所用象形文字表达的意思,未必在后世的成熟文字中能找到相同的字,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分析这些古文字的字形,去认真体会古人要说明的意图,可能对文字的原意把握得更准确。
二年前读了由廖名春等著的《写在简帛上的文明—长江流域的简牍和帛书》【1】图书,书中介绍了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00年)楚墓竹简,列出了对《太一生水》篇的“水生说”,以及“太一”与哲学、天文学、宗教观念联系的研究述评,作者提到李学勤认为《太一生水》的观念基本带有数术的味道,是《老子》的宇宙框架和当时流行的数术思想的结合,是从数术的角度对《老子》进行解说。还提及李零认为“太一”包含有三方面的含义:一、作为哲学上的终极概念,是道的别名;二、作为天文学上的星官,它是天极所在,是斗岁游行的中心;三、作为天神的至尊,是祭祀崇拜的对象。这些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仔细研读了《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鲁穆公问子思》【2】的简文、释文和有关资料,笔者认为要正确解读此文,当把该文与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一并看作是先秦楚人对“太一”崇拜的真实记载,如果考虑到墓主人的身份,又极像是一篇古人对“太一”崇拜和自然起源认知的启蒙教科书,楚人崇拜的“太一”实际是源于可见的自然现象,甚至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先民的自然山川神灵和光影崇拜,“太一”很可能正如其象形文字,似一存在于山地的线条,它的原形就是日照下山脊线(云形)影子和山体上的光影,或还包括有水平线、山脊线、地平线等,有幸的是在现存的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中,我们可以目睹到“太一”的“庐山真面目”,这篇简文似乎透露出了先秦楚民眼中“太一”的真实原形,并反映了先秦时期楚人的自然山川神灵崇拜现象,通过对“太一”的崇拜,又赋予了“太一”创造世界,为万物之母的信息。
一、《太一生水》释文【2】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万物母;一缺一盈,以纪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理,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对照简文原文为“大一”,释文作“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