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4-2-10 17:53 编辑
也谈荆门民主街折迁 李勋明 本人上网 二十年,深谙虚拟空间亦有激流险壑,为了保护自己,慢慢确定了自己上网六规则,即:不交网络朋友,不搞网络聚会,不参网络请吃。干部倒台不跟帖(不落井下石),干部公示不说坏(不挡人官路),拆迁征地不跟帖(很复杂)。看了《强烈抗议拆除荆门城市老街坊》这个帖子,不免说几句。 最近,关于民主街老街坊折迁,有帖子直指“1号”大人,故本人曾为此与“1号”单独探讨利弊。“1号”在阐述折除老街坊的必要后,态度很明确,肯定政府决策是正确的,说为官要有担当,要对历史负责,要对城市发展负责,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退缩,并介绍自己过去一路“别必拆”,实践证明是对的。听了“1号”大人的一番慷慨激昂之词,我一下子也几乎被同化了!我想,解放以来的荆门“1号”人物,除梅白之外,此“1号”又是一个“另类”, 他的执着精神实乃当今官员少有! 民主街和北门路历为商贾繁华地,承载了荆门几千年人文史。几年前,有舆论提折民主街,遭到不少有识之士反对,那个时侯反对,可以说属正义之声,但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最后都不作声了,这是宋亡后汉人奴性的延续,当然,我也不例外。目前,民主街折迁已进入实施阶段,大势所趋,谁站出来反对,恐怕只能背上“想靠折迁发财”的帽子了。相信相关部门会因势利导,管控各种不利因素,化解各种矛盾,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妥善处理好这件大事。拆了建,建了拆,是当今中国特色之一,草根只有顺时随命也! 我们衷心希望民主街昔日的辉煌再现,也希望历史会验证 “别必拆”又是正确的!
关注民主街片区文旅复兴 守望红色文化军民合作饭店 李勋明 城市兴衰,匹夫有责。二十多年来,本人写有数百万字关于荆门城市发展的文章,并见诸报刊网络,对城市发展中的一些不同看法仅点到为止,不再赘言。但是对民主街复兴项目反复发声,不断呼吁,主要原因如下。 民主街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乃荆楚门户之锁钥,荆襄古道之咽喉,这里三河聚汇,场气凝聚,千年人气不衰,特别是久经岁月沦桑打磨的石板路不可复制,弥足珍贵。既然政府已花巨资拆除杂乱建筑,不把它建成永久性文旅精典,我们就愧对这块风水宝地,不仅主政者有责,作为本土荆门人更有责任。故本人屡屡向相关方谏言,对民主街规划定位要慎重,并强烈呼吁保留石板路,恢复民国时期的民主街原真,恢复红色文化“军民合作饭店”原貌,留住城市记忆。否则,荆门古街建筑文化就断带了! 为了使民主街片区文旅产业有主景支撑。本人特别把沙洋县五里镇楚墓左冢出土的珍贵文物棋局(华夏第一棋)图作为依据设计了楚棋园,并广泛征求意见,三次修改方案,特别是把楚棋庭园和水景下沉到地宫(地下营运场所),有效解决了地宫采光和通风不足,从而增加了相当于地平面以上的同等土地使用面积6000余平米。可以肯定的说如此高利用土地,如此有本土历史文化内涵的方案,在民主街片区不可能再有超越的案例。这个经天纬地的景观建成后将响誉国内,成为荆门永久性文旅亮点。然而在推荐过程中,恢复民主街原真和建楚棋园(天元阁)尽管仅占总规面积80多亩中的30亩,由于方案出自我手,位卑身微,即引不爽者急于扼杀之而后快!他们不惜对文物说三道四,诽言楚棋,否定国内一大批专家对楚棋的研究和历史定位(有相关专家的文物考古研究专著为证),致使方案搁置!本人认为,即使楚棋有什么不妥,难道几根棋盘线条也有问题,如此不屑鄙夷本土文物文化价值,令人惊诧!在对民主街的历史人文遗存上也不乏贬低之言,甚至误导决策层对民主街文化历史的认识!并且要把民主街毁容扩宽,搞成全国似曾相识的所谓□街,孰不知古街宽度超过五米就不叫古街了,其无知可见一斑! 通过民主街项目,也让我们看到了鼠目者的□□,欲利者的□□,为公者的不易,某些决策层面的□□!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本土文化,荆门文旅要上新台阶还任重道远!我们要求保留民主街石板路,恢复明清民主街原真,恢复红色文化“军民合作饭店”的决心苍天可鉴。希望决策者“不畏浮云遮望眼”,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高度,排除干扰,把民主街片区建成永久性文旅精典,惠福子孙后代!个人认为民主街文旅如果没有立意高远的主景支撑,宁可留待子孙们去做,也不要低俗折腾的短命建筑,因为这块地太珍贵了! 上图中图为“军民合作饭店”修复剖面图
楚棋
荆门民主街文化宫片区文旅规划探索方案 一、设计依据: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沙洋县五里镇战国楚墓左冢出土文物《棋局》、民主街相关历史资料、民主街片区地理现状、中国美术学院于二0一七年二月《荆门文化宫地块策划及概念规划方案》、武汉华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荆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本人数十年勘测研究本土民居建筑文化的实践。 二、此方案优于上位规划: A、恢复民主街原真:再现明清时期民主街传统建筑原貌及民俗,还原本土古街文化。(详见图纸) B、植入楚文化精华--楚墓左冢《棋局》;根据湖北省文物局《荆门左冢》一书论证,该《棋局》为法天象地的宇宙图式。经本人研究,该棋局内涵合九宫八卦,四时五候,不逊于郭店楚简,是楚人探索宇宙和自然的结晶。该《棋局》模数演绎万象,用于建筑和城市规划合楚人“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其模数小建为宫室,中建为“楚明堂”,大建为城郭,堆垒为“金字塔”……。将该棋局植于民主街西片区,应天道,顺地道,合人道,建成后,尽揽楚文化,必为文旅亮点。(详见规划图纸) C、架空白云大道;封闭白云大道,第一层为车道,第二层为百家姓园,百姓留言,百姓祀祖。(详见规划图纸) D、河道两岸布置下沉式亲水休闲长廊:1、抬高河道水位1.2米,下沉式亲水休闲长廊,既遮掩了河岸落差6米如崖之弊,又增加了休闲游览空间。2、于惠政桥西设街桥连接楚棋园和北辰门片区,升扶地脉,增加河道景观。3、竹皮河与浏河汇水处设“伏龙阁”,镇锁水口,汇聚人气财气。3、月牙岛建十二生肖园,中设荆门明清时期城市四坛,展显本土民俗文化。 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占地总面积:142880m2。(不包含白云楼宗教文化区)。1.战国楚棋园文化游览区:总面积11216m2,(其中房屋占地面积4319m2 建筑面积8139m2 )。2.民主街修复区:房屋占地面积8969m2。3.白云大道架空区:房屋占地面积8430m2。4.文化宫老街坊区:占地面积7305m2。5.北辰门区:房屋占地面积3282m2。6.月亮湖区:房屋占地面积3505m2。7、月牙岛十二生肖园:占地面积3505m2。8.白云楼宗教文化区:房屋占地面积:7652m2。9.竹皮河、浏河滨水休闲景观区:房屋占地面积4136m2。10.河街桥房屋占地面积:320m2。11、地下停车场:12000 m2,地面车位……:12、地下商场:8000m2。13、绿化水域面积:35000 m2。 …………。
鄙人断曰: 民主街片区为古城千年财赋旺地,古代三河聚汇(竹皮河,浏河,金虾河),隋唐以后一直为荆襄古道必经之路,上世纪六十年代新辟白云大道后,民主街才结束了千年驿道使命。尽管如此,九十年代荆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主要依据是民主街遗存。 从2017年开始,市政府斥巨资进行了征地拆迁,规划打造荆门传奇的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景区项目。荆门社会各界一直高度关注该项目的规划定位。此次大拆大兴,如果决策者非大德大智者,建议暂缓,等待机缘,宁可留待后人去修也莫擅动。
查秦汉出土和用于占卜的式盘和博局,与左冢棋局组合存在很大差别。从两枚伴出的棋子分析,应该是可供操作的棋局。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黄凤春、刘国胜在《左冢三号楚墓出土的棋局文字及用途初考》(2)一文中称,该棋局大概是古人结合天文、历算等知识和阴阳五行制定的一种联系时空的宇宙图式。 笔者根据春秋战国时的占卜“司南”(3)和汉代早期罗盘图形(4),结合秦汉建筑规制对左冢棋局图文进一步分析推演,该棋局主要功能为早期罗盘并兼有游戏和建筑术数的珍贵文物。图式中的五环、一城、一宫和天心十道组成,演示了天圆地方、九宫八卦等宇宙万象。
左冢棋局图形与江陵王家台秦简《政事之常》图也有相通之处。结合《楚帛书》和郭店《太一生水》等反映了南方楚地宇宙结构理论,说明楚地数术学和道家文化对于社会治秩序及政治思想的作用。
荆门民主街红色文物“军民合作饭店”房屋建筑考 李勋明 “军民合作饭店”位于荆门古城北门外民主街南端13号。民主街旧名北关街,亦称三里街。1938年,中共荆当远中心县委书记曾志(女,原中组部副部长),当时的荆门县委书记郑速燕(女)等在该屋办军民合作大饭店,开展革命工作。故被列为荆门市一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悬挂在门面上的“军民合作饭店”为曾志于1992年6月题。 民主街商辅和老民居在1982年以前就几乎折除殆尽,由于“军民合作饭店”是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留下来,如今它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更是一处荆门古街建筑文化遗存。近日在市文物部门配合下,笔者对其建筑进行了实地踏勘,现将建筑布局概述如下: 该建筑坐东向西,宽11.01米,深10米,占地面积110平方米。临街4个门面,两层飞檐,中门宽2.75米,左边两个门面分别面宽2.4米和2.55米,中门右边一间面宽3.07米。室内2.4米高以上为阁楼,脊高5.4米,两侧山墙为红砖砌体,后墙石砌体被包砌粉刷过,厚达60公分。檩条大多更换,可见整栋房子除梁架外,大部分用材已非原料。 按照古建设计规范,房屋开间均为单数,军民合作饭店房屋却是4间双数组合,不附合古民居规范。陪同我们勘测的文物局杜主任认为,该建筑原来应该是5个门面,而不是现在的4间,而且中门左右两边门面房宽度应该都是2.4米,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根据该屋后面还有16.5米深的占地空间,按本土民居常用规范模数推算,军民合作饭店原为五楹三进两天井四合院,有大小房屋21间,如果算上阁楼,使用房有36间,总占地面积298平方米,使用面积500多平方(见附图)。由此我们也可推断,当年如果房屋太小,曾志不会选择这里开饭店。 按建筑风水学评析该饭店地理位置,它位坐荆襄古道咽喉,浏河、金虾河、竹陂河三河在这里交汇。“山主人丁水主财”,该饭店南距荆门古城北门桥26米,西方和南方离河道20余米,实乃商贾经营发财的风水宝地。 笔者根据该房屋现状,经过反复论证,绘制了该饭店现状图、复原施工图、以及新建施工图纸,待将来修复或重建参考。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由于有曾志等老革命曾经在这里侨寓,使军民合作饭店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让我们今天有幸了解民主街历史,重绘昔日建筑风貌,否则,荆门古城历史建筑文化就只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荆门古城民主街的历史演变 李勋明
民主街位于荆门古城北辰门外,旧名“北关街”。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乃荆襄古道之咽喉。其历史渊源可追朔到一千三百年前,《荆门直隶州志》载:“〔北关街〕在北门外,名三里街”,解放后更名“民主街”,这里三河聚汇,场气凝聚,千年人气不衰,特别是久经岁月沦桑打磨的石板路不可复制,弥足珍贵。 民关街在古代向北分三条路,一条北走上泉铺,二条经高店铺至子陵至襄阳,三条东走钟祥、石牌镇。交通工具以驴驮马运为主,到民国八年(1919年)才先后修了两条公路,即荆石公路、襄沙公路。荆石公路(荆门至石牌)于民国十年(1921年)开始兴建,由商家耿公望等股东出资修建,一九二三年通车。车站设在原民主街龚家巷外,有美国产汽车两部,武汉黄姓资本家投资。有一次汽车装货运行途中被土匪邓猫子抢了;第二次装的黄丝,据说是司机做了内应,又被邓抢了,司机跑了,汽车被烧了。后来黄姓资本家从汉口来荆门找耿公望扯皮,前后住了两年,把耿公望杂货铺五百多银元的本钱全部吃完,一天吸鸦片都是几十合。后通过当时荆门政府官员调解,认为既是合资办的,盈亏应双方负责,因而耿未获一分钱赔款。从此,荆门至石牌通车仅一年半就停业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竞修襄沙公路,在民主街东建木制板桥,形成了现白云大道的最前身,民主街淡出交通枢纽要道。 民关街自古为商贾旺地,根据民国荆城大户刘声远口述:三里街,从北辰门外至小桥子,小桥子今在何处,已无法确定其准确位置,“房屋多是石墙布瓦,木石结构,门面深度一般也有三、四重,民国时期经营以买卖粮食、油料、熟食为主,粮行十余家,杂货铺十几家,饧行客栈十几家,由城东的革集、牌楼、黄家集、冷水铺、石牌、唐港和城北的罗家集、永圣集、安栈口、砂子岭等地来的大米、高粱、大麦、黄豆、芝麻等在这里交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无数小商小贩在这里经商发迹;金龙泉啤酒厂在这里起步建厂,逐步扩大,走向全国,荆门磷肥厂也是在这里开始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荆门拟申报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依据也是民主街青石板路和红色文化遗存“军民合作饭店”。 民主街民国以前的房屋在1982年以前就几乎被折除殆尽,由于“军民合作饭店”是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才得以保留下来。如今它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更是一处荆门古街建筑文化遗存,为我们今后修复民主街提供了重要依据。几年前在市文物部门配合下,笔者对其建筑进行了实地踏勘,现将建筑布局概述如下: 该建筑坐东向西,宽11.01米,深10米(房屋深5.2米),占地面积110平方米。临街4个门面,两层飞檐,中门宽2.75米,左边两个门面分别面宽2.4米和2.55米,中门右边一间面宽3.07米。室内2.4米高以上为阁楼,脊高5.4米,两侧山墙为红砖砌体,后墙石砌体被包砌粉刷过,厚达60公分。檩条大多更换,可见整栋房子除梁架外,大部分用材已非原料。 根据文物局杜主任指引,该屋后面还有16.5米深的占地空间,被原金龙泉啤酒厂厂房借用占据。那么,按本土街坊房屋建筑常用规范模数推算,“军民合作饭店”原为五楹三进两天井四合院,有大小房屋21间,如果算上阁楼,使用房有36间,总占地面积298平方米,使用面积500多平方。1938年,中共荆当远中心县委书记曾志(女,原中组部副部长),当时的荆门县委书记郑速燕(女)等在该街南端办“军民合作饭店”,开展革命工作,故被列为荆门市一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悬挂在门面上的“军民合作饭店”为曾志于1992年6月题。笔者根据“军民合作饭店”现状和原占地面积,绘制了恢复民主街民国时期的原真和“军民合作饭店”修复施工图,收入《江汉古建民居勘测设计》一书,待新建时参考使用。 我与民主街有缘,儿童时曾经随母亲到住在的民主街远房舅舅家小住过一段时间,记得那时的民主街街道呈弧形状,中间由一块块长条青石铺成,两边用小块石镶嵌。由于年代久远,青石板被过往人马踩踏的光滑如镜。墙壁多为青砖和石头砌成,屋面用小青瓦铺盖,不少瓦缝里长着缘色瓦松,很是古朴。临街铺面大多用一块块活动木板门拼成,可装可卸,方便实用,各商铺经营种类繁多,布匹绸缎、副食杂货、酒馆、茶馆等等。多少年过去了,那一队队驴马走在石板上的“哒哒”声、那一阵阵小贩肩上扁担发出的“吱吱”声,至今记忆犹新。 民主街南的石拱挢(惠政桥)是我和小表妹经常玩耍的地方,我们扒在石栏上往桥下的流水丢石子,和邻里孩子在河边摸瞎儿,或拣破瓦片打水漂,比谁的水漂飞得远。渔夫们站在小船上用竹篙点拨鸬鹚钻进水中追鱼,那些到河里挑吃水的人总会站在岸边看稀奇,浣衣女们也会时而停下手中洗着的衣服观看,这时侯渔夫指挥鸬鹚的吆喝声和姑娘们洗衣时棒槌声在河中回荡,引出栖息在河边老柳树上的那些鹊鸟在上空盘旋鸣叫,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城风光。 岁月流逝。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老街坊已被一栋栋现代楼宇所替代,昔日竹皮河里的老树、青草、清流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洗衣的姑娘们不再回来,打鱼的人儿已经远去,只有那一块块躺在街面上的青石板继续任岁月打磨,看过客匆匆。舅舅一家四十多年前迁到汉口后便和我们失去了联系,我想我那飘亮的小表妹如今也应该当奶奶了,可惜音信杳无,今生大概无缘再和她见面了! 民主街于2017年被完全拆除,拟打造成5A级文旅区,我们希望保留民主街石板路,恢复明清民主街民国以前的原真,恢复红色文化“军民合作饭店”原貌,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古城历史建筑文化,把民主街片区建成永久性文旅精典,惠福子孙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