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8|回复: 0

关于恢复重建荆门古城的议案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2068

帖子

9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70
发表于 2023-7-18 0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恢复重建荆门古城的议案

                      李勋明2012-06-30
                  
   一、荆门形胜
  “人物风流宗楚地,江山形胜数荆门”。荆门古城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秦岭南支荆山余脉向江汉平原过度咽喉。古城从关隘、县治、州治发展到现代的省辖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荆门州志•形胜》篇描述荆门形胜:“环列重山,带绕大泽,西控巴峡,东临鄢郢,据荆襄之阻,通沮漳之利”。明张居正《荆门州题名记》:“荆门州者,故荆州府北鄙也,居荆襄间,唐邓瞰其腹胁,随郢曳其肘臂,南望江陵,势若建瓴,重关复壁,利以阻守,言隘地也”,故荆门历来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
   二、重建荆门古城的必要性
   荆门城垣始筑于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其建筑风貌“集江淮湖湘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精典”,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缩影。然而,由于上世纪的战乱人祸,老城区古代元素丧失殆尽,周边自然山体亦破坏严重。目前异地恢复重建荆门古城,有利于推动城市转型, 开辟城市经济新版块;有利于拓展荆门城市发展空间,传承本土建筑与民俗文化;有利于减少折迁存本,提升荆门城市文化品位;有利于缓解老城区人口交通压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全国已有几起以重建古城推动城市转型的几起先例,如山东台儿庄通过启动古城重建工作。2010年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利润。已吸纳商户1005家、就业人员1.2万人,全部建成后,能够吸纳5000家商户、8万人移居就业。
   三、重建荆门古城的有利条件
  (1)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荆门作为秦楚古道上的千年重镇,有独特的民俗风尚,古城自南宋陆九渊始筑城墙,后经元、明、清三朝不断完善,四方对应的城区布局,光彩夺目的深宅大院,古朴幽深的街道商铺,众多的祠宇楼阁,都达到了使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其建筑有详实的史料记载。 
  (2)独特的区位优势。荆门地处湖北中部,水陆交汇,境内襄荆、荆宜、武荆、焦枝等公路发达、是省内主要交通要道的交汇点。城市周边旅游景区密布,北有襄阳隆中、武当山,南有荆州古城、东邻钟祥明显陵、屈家岭新石器文化遗址,西有当阳玉泉寺和宜昌三峡等著名人文旅游景点,是游客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3)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荆门城市已完成了中心城区自扩,东扩,北伸、南移,现正进入西进发展时期。工业商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修复古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以恢复开发荆门古城为突破口,必将为荆门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文化旅游开发找到新的突破口。
   四、荆门古城开发功能定位
   以历史的遗存为蓝本,延续本土人文为宗旨,以文化旅游、商贸、宜居、影视为目标,突出“古”、“水”两个重点,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满城水色半城山的全新风貌。打造集文化、旅游、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新古城,功能布局既要复旧又要有新理念。沿河修建商业街,酒吧和茶肆,河道两侧设众多处亲水设施,配置现代化的配套功能,实施强弱电、给排水、雨污水等管网下地工程。同时通过打造地下循环停车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如城墙、城门、城楼在复原的基础上,应另辟现代隐蔽交通出入口、停车场。营造依山傍水、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相与的宜居环境。
   五、空间规划
   古城修复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内城占地总面积约80万平米,街巷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占地约26万平米。房屋建筑占地面积约50万平米。外围延伸后续发展区域约15平方公里。各延伸区域建筑占地面积控制在2万平米至30万平米内,力求各具特色,形成万国建筑艺术居住生活博览园。
    六、运作方式
   “政府引导,科学决策,市场运作”。成立专门的运作机构,制定科学的重建规划方案。处理好古城建设与现代交通的关系,不苛求照抄照搬;处理好旅游、商业、住宅的关系,统筹兼顾近期与长远利益。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出台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动全社会参与。按规划把各区域版块分片整体对外出让,由其独立行使对古城和其它延伸区域的开发经营权。
   七、主要建设内容
  (1)古城修复:城墙、城门、城楼、护城河、桥。城墙护城河长3283米,城垛1212个。街道;主街凤鸣门至辰门长约900米,东作门至西城门长约700米,小街小巷长约9600米。从南薰门至州署严格按原制复原,凤呜门外设龙门坊,左门额“腾蛟”,右门额“起凤”,正门文运挢南设风水照壁,从凤呜门内向北依次为:内泮水池、牌坊、棂星门、仪路、黉门、射圃、大成殿(文庙)、名宦、乡贤祠、明伦堂、元妙观、城隍庙、文昌祠、舒公祠、周公祠。坛遗: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州厉坛。知名商铺:积荫堂、怡生恒、胡廉益、长春茂、川鄂客栈、荣昌正、永昌厚、郭太昌等。商帮会馆,剧院,古玩店,字画店,博物馆。传统中药房,小杂粮磨制坊,传统手工艺作坊,竹木器刻制坊。牌坊修复:折桂坊、登云坊、文奎坊、文辉坊、飞凤坊、登科坊、锦衣坊、进士坊、双凤坊、孝子坊、节孝坊、双节坊。落院:一至四进院落约400套。城内复古建筑最高不得超过四层。
  (2)外围延伸景点:1、影视城延续区。2、中国各民族传统建筑宜居区,3、世界各国建筑艺术宜居区。因地之宜规划100处风格各异的景点分布于外围各沟谷中,每处形成独立建筑风貌,占地面积控制在2万至30万平米内。不得大规模劈山毁林。
   八、投资概算
   城垣、护城河、桥3200万元。学宫孔庙州署修复1510万元。街道铺面宅院2亿元。配套设施建设,大街电缆入地约370万元;主街巷及各景点亮化工程约280万元。给排水800万元,道路、停车场、公厕等约800万元。拆迁征地约3000万元(商住房开发补偿),外围影视城及万国建筑博览园100处2亿元。合计约498800000、00元。  
   九、效益预测
  土地房屋开发收入约3亿元。产业收入: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综合效益每年可达近亿元以上。
   十、总工期
  建设周期为五年,从2012年开始到2016年。整体规划,分部实施,滚动推进。
   十一、重建选址方案
  (1)、仙女山东古王家巷驿站:该地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平均宽约1公里,距中心城区9公里。此地位于城西漳河大道北,临建阳河与竹皮河分水岭,又是荆门城南区域地脉咽喉。西眺漳河,东顾老城,控扼江汉咽喉,苻合“咬荆山、抱漳水”的荆门城市良性发展方略。可利用王郎沟水库自流触入其中,形成江南周庄式的山水城市。如果把漳河-岩子河-海慧沟水系连接工程建成后,该地理环境更具优势。该地曾是本人首荐的行政首脑机关用地,北可延伸利用十八罗汉山西的石莲、团坊村山谷生态区打造万国风情建筑园、影视文化旅游基地。
  (2)、远距离选址方案:1、袁集村古当阳城遗址。2、漳河附坝南。
   十二、荆门古城综述
  (1)城垣:荆门城墙,始筑于绍熙二年陆九渊知军始筑。城垣、城池虽然纵横仅千米之内,然而蕴含了中华民族本土千年历史文化,属砖石结构。高一丈六尺,女墙高五尺,周长九百余丈,直径南北长1080米,东西宽920米。明洪武初年,守御指挥使梅福改用块石重筑,周长3283米,城垛1212个,城门4个。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改建条石墙基,于学宫门前筑南薰门。清乾隆十年至十五年(公元1745—1750年),州牧舒成龙捐银两千余两重新整修,改南薰门为凤鸣门。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又进行过一次修补,改平泰门为南薰门。形成五门(东作门、西成门、北辰门、南薰门、凤呜门)。荆门古城四门命名颇有讲究,北辰门配属八卦坎水方,寓蛟龙遇水则活。东作门居八卦震雷方,配属春雷,寓商贾兴旺。西城门居八卦兑泽方,配属天泽,意迎山接水。南薰门居八卦离火方,配属为风,寓接纳祥瑞之气,南薰门以此而名。民国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日军入侵时不能快速疏散城内人口,1938年进行了第一次拆除城墙运动。日本入侵后又毁城修路,仅搞剩下了5个城门,解放后逐步倒坍。1959年改造工商街折掉东门后仅剩下现有南薰门和凤鸣门,前后修建了近900年的荆门城垣从此消失。
  (2)人口:明洪武二十四(公元1391年),全州人口61686人。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6年),161821人,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543116人。民国1912---1933年之间580000-640000万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造成人口锐减一半, 1948年统计为345121人。明清至民国晚期荆门城区人口在5000至30000之间徘徊,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0月,荆门城区人ロ仅1300人,至1969年城区人口才达10480人。1970年焦枝铁路通车,一批中央、省、地大中型企业陆续落户荆门,三十年间城区人口增至41余万人。
  (3)街巷:荆门古城有九街十八巷,明清建筑风格的古院落、店铺千余间、学宫街、十字街、后街、布场街、北街、东街、西街、金虾河街、南台土门街、枣园街、外集街、北关街(民主街)、学宫街(府前街)。州署东为十字街,西为西街。西门外为棚场街。后街,又分为后街和关庙街。内集街,由北而南,分别为福音堂街、响井街、盆场街、南门街。后街与响井街的联系巷道为紫竹街。所有街道均为石板路面,宽5-6米,交叉口5米左右,总长4132米;抗日战争爆发后,敌机轰炸,致使街巷易形。响井街、十字街、紫竹街、后街、关庙街、外集街和南台街基本无存。
  (4)知名商铺:积荫堂,位于南薰门外南桥头。店主李文光。主要生产销售 “双柏”上清丸。该药丸对上火,如牙痛、眼赤、舌燥、咽疼等有特效。曾销往京、津、沪、豫、晋、陕、川、湘、桂、粤、和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英、美、日等地。秘方主含儿茶、麝香等。李氏祖传,传媳不传女,又称“李老积荫堂”。有古柏树一株,苍劲有力,九十年代初枯死。
   胡廉益:位于十字街(现东方百货商场南国药总店一带)。店主宜城人,经营纺缎丝绸百货,管账及雇员十余人。资本约4-5千银元,曾在城区用油缎纸发放股票,人称荆门第一家。1940年日军轰炸荆门时停业。
   长春茂:中药铺。位于繁华的十字街(现“东方百货商场路西一带”)。店主罗燮卿。庭内宽敞,古树幽深,两株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后院直抵玄妙观“长春丹井”。由于地段好,生意曾一度红火。1931年因荆门上清丸商标“双桐”与“双柏”为记之争,逐渐萧条。日军占领荆门前,在外学者、军人、商客等信件常由“长春茂”转交。
   怡生恒:位于考棚街(现中天街中段)。匹头店,店主蔡时森。管账先生及雇员十余人,生意兴隆。1926年8月因战事怡生恒停业。后由掌柜宁彩臣继续经营,招牌“宁彩记”。1940年日军侵占荆门,停业。
   川鄂客栈:位于十字街(现工商街入囗处)。店主王文元,人称“双龙大哥”。来荆客商多住于此,生意曾一度兴旺。
   荣昌正:位于破街衙门(现实验幼儿院一带)。糟坊酿酒。店主胡协夫。前面门铺后面作坊,房屋较大,具有一定规模,雇员有时达到十余人。用粮有高梁、小麦、稻谷,少量糯米。酒质纯正清香可口,日产500余斤,销往荆门城北及钟祥、宜城、当阳等地。
   永昌厚:位于内集街(现红旗小学一带)。店主刘俊山。房屋较深,有两处十一重。前店铺后住家。经营匹头、百货、西药、香烟等。资金5千银元以上。管账由儿子担任,雇员十余人,同时并在石牌、旧口、皮集、拾回桥等地开有分店。
   郭太昌:位于北门街(现北门路中段)。匹头店,管账和雇员十余人,生意兴隆。1926年8月因战事停业。后由掌柜肖子厚在原处继续经营匹头店,招牌“巨丰祥”。
  (5)祠堂:双节祠:位于南薰门内,供奉宋代殉国将领吴源和他殉节妻子卢氏的塑像。吴源;荆门人,是南宋驻守荆门的统制(官职名)。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金兵围攻襄阳城、朝廷降旨要吴源从荆门率兵去解围。当时荆门兵力薄弱,他的妻子卢氏为了鼓励他去解救襄阳之围,写诗赠曰:“羡君家世旧缨簪,百战常怀报主心。草檄有才追记室,筑台无路继淮阴。射雕紫塞秋阴黑,走马黄云夜雪深。白首丹衷知未变,归来双肘印悬金。”吴源奋然率军前往,但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他的妻子卢氏闻讯,上吊殉节。后人于南薰门内筑双节祠供祀吴源夫妇,名“双节祠”。
   舒公祠:位于西门永安街(现体育场停车场一带)是为纪念州牧舒成龙修建。舒成龙,河北任丘人,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在荆门任职时,重建州署,修桥筑堤,建龙泉书院,引四泉水,疏竣文明湖,主持编纂《荆门州志》。舒成龙体察民情,个人捐钱为荆门百姓办了很多实事,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
   周公祠:又名周贞恪公祠,位于十字街南街,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朝廷为纪念江西按察使代理省布政使周玉衡(荆门姚河人)而建。周玉衡在总督吉安地区边务时巷战肉搏而死。周公祠座西朝东,前有三门,中门石刻匾额 “周贞恪公祠”,左右门额为“成仁”“取义”。祠内拜殿左侧竖有咸丰皇帝撰写的祭文碑,右侧竖有咸丰皇帝撰写的碑记和同治皇帝撰写的祭文碑。拜殿正中祀奉周玉衡牌位,左右分别附祀与周玉衡同时阵亡的第五、四子周恩庆、周炎。左右庑廊附祀同时阵亡的七名荆门籍待从魏璜、熊泰、曾贵、高勋、冷茂、胡升、蔡升。新中国成立后,因在此建县文化馆,一些文物转移到陆夫子祠。1983年文化馆被拆迁,有些碑文已做石料埋入地下做了地基。
   文昌祠:原建学宫西,明移元妙观,又移建于陆夫祠后,舒成龙移至凤鸣门上,清末又移至现南门邮局内建文昌阁。
  (6)祭祀坛遗:社稷坛:在西门外白龙山脚,洪武三年建。每年春秋仲月上旬戊日祭之;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门外象山南东麓,洪武二年建。每年春秋仲月上旬戊日合祭;先农坛:在城东郊白云楼南,雍正五年冬十二月修建,每春致祭;州厉坛:在北门外升天塔侧,每年三月清明日、七月望日、十月朔日,迎城隍神于位,并列各乡无祀厉鬼以祭。
   (7)宗教庙观:城隍庙:在城东,后移至州署旁,供奉元至正年间守城而亡的聂炳为荆门城隍。武庙:供奉关帝、马王、三官,原在十字街口,舒成龙治州改建于州营署后。文庙:供奉孔子,每年9月28日祭,在凤鸣门内,洪武二年知州代昌元于学宫故址重建,清朝末年达到完整规模。让我们看看其建筑群: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七楹,棂星门一座,匾曰“文庙”,棂星门外,设内泮水池,中路木牌坊一座,东西木牌坊各一座,东额 “金声”,西额 “玉振”。东西砖坊一座东曰“德配天地”,西曰“道冠古今”。大成殿内悬清圣祖御书“万世师表”,清世宗御书“生民未有”,大成殿后还有明伦堂,名宦、乡贤、启圣祠等。其庙宇规模雄冠荆门第一庙。长春观(元妙观)(位于解放路书店)。
  (8)四合院民居:古城内的几十所商人富贾的豪宅大院和一千余所民居院落,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布局合理,做工精良。
  (9)牌坊:荆门历代名人曾在古城大街小巷留下了十几座功名牌坊,时代久远,是展示璀灿历史的生动教材。主要有兄弟状元坊、折桂坊、攀柱坊、登云坊、冠英坊、文奎坊、步蟾坊、飞腾坊、文辉坊、飞凤坊、青云得路坊、跃龙门坊、登科坊、锦衣坊、进士坊、冬官坊、双凤坊、司徒坊、孝节里坊、孝子坊、节孝坊、双节坊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20 12:37 , Processed in 0.0591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