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龙谷 宋继军 2012-06-11 15:46:36 身为荆门人,却对荆门不了解。大概是平时出去太少的缘故,九龙谷这个名字就一直没听说过。倒是听同事们说起过京山的空山洞、鸳鸯溪,再听到人们说起九龙谷时,也以为是在京山。 今天,与刘馆长及夫人、江站长一行到荆门市群艺馆拿《沙洋放歌》的清样。出发时已11点,我是上了两节课又办了一会公才接到通知的,所以,12点时才到荆门,一下车就直奔餐馆了。 坐在桌上,大家边吃边聊。因为明天就开始放国庆假,话题自然转到了旅游,不知不觉中说到了九龙谷。因司机去过,说就在荆门,而且离城区只有9公里。很快,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到九龙谷去看看。 包括司机在内,我们一行5人便沿着象山大道一路驰行,快到城区的尽头再向左一拐,汽车就向山里开去。 前面出现了一个灰蒙蒙的世界,我问这是什么地方,原来是三三零水泥厂。哦,早就知道荆门有个专为葛洲坝、三峡生产水泥的厂,原来就在这儿。只见路两边因水泥厂的粉尘污染,大树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就像一个人从窑里出来一样。虽然是宽阔的马路,但是很少有行人。大概是怕这水泥灰呛了喉咙吧。唉!三三零啊,你把葛洲坝、三峡打扮得那么漂亮,去让自己成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呢? 走过三三零,沿着山路,汽车向山下开去。两边的树越来越密,刚才的粉尘也逐渐退去。很快,就到了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九龙谷山脚下。 眼前出现一座不大的水库,清澈透明的水在山风中微波荡漾。“大概这就是九龙谷吧”,我自言自语道。 “这儿正是九龙谷,但是看九龙谷并不是这座水库。”曾经来过的司机接过我的话。 “那看什么呢?” “九龙谷是因谷内九山盘环,共戏一珠,所以被称为‘九龙谷’,民间亦称‘九龙抢珠’,这里的景点很多,主要有三台八景。” “哪三台?哪八景?” “三台是卧龙台、老君台、凌宵台;八景是仙人打坐,白虎回头,蛟龙窥谷,百岩胜境、九龙抢珠,青牛山旭照、神龟负阁,斗笠古寨。另有石林奇观、青牛道、九龙潭、九龙洞、古邮亭、关帝庙、普善堂、周翰墓等” “这么多啊,今天可看不完啊。” “是的,我们今天只能登白石岩雄峰的玉皇顶,这可是有“小武当”之称的地方,到九龙谷不登玉皇顶等于没来。” 下车后,司机指着头顶上的山峰对我们说。 顺着他的手向上望去。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宝塔似的房子,白墙黑瓦,在太阳的映照下清晰可见。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那么高,怎么上去啊!” “先上车后再说。”司机再招呼我们上车。 我们又沿着蜿蜒的山路绕行,很快就到了山脚。一栋栋别墅耸立在面前。让我大开眼界,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有这么气派的房子,这都是谁在这儿住啊。 “哈哈,住的人可多呢,这儿还是高级干部常来的地方呢!”司机说道。汽车开到2号别墅门前,我们下了车。 从2号别墅旁的台阶往上走,就是登玉皇顶的山路了。 江站长说不去,他怕爬山,要在车里睡。我和刘馆长及夫人、司机四人上去。 很少登山的我显得激动,便奋勇争先,看坡势还平缓,就沿着石砌的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跑,没到50级就跑不动,额头沁汗了,开始喘气了。回过头坐在石阶上,看着下面的馆长夫妇正一步一步前行,馆长一手拿着纯净水,一手牵着自己的老伴,稳稳地走着。司机在后面帮扶。我站起身,向山上攀登。 很快,前面出现一个巨大的香炉,虽然没有看到烟雾缭绕,但是曾经的烟云还未散尽。这是什么地方?我走近看到殿堂正中几个大字,才知道这是老君台。这正是那位笑脸盈盈的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想到他曾经张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的以柔克刚的理论,连忙进去磕头。 等刘馆长一行三人上来分别给老子磕头后,我们继续沿着石径小路往山上走去。 沿着老君台转过一个弯后,向上望去,两旁的树密匝匝地,只有一线亮光沿着山路往前延伸,看不见阳光,越往上走,小径越来越陡,林中也越来越阴森。虽然冷风不时地吹来,可我已经大汗淋漓了。真不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多远,我突然有了下山的想法。从没上过这么高的山,回头向下看时,又觉得眩晕。干脆歇会儿再说。我坐在石径上,将外套脱下,等刘馆长一行。一会儿,看着刘馆长搀着自己的老伴走上来,而且信心满怀,完全没有退却的打算时,我打消了下山的念头,又鼓着劲儿往前走。 上面的台阶越来越陡,我不敢马虎,因为稍有疏忽就会滚下去。我想,真的滚下去,我不成油条才怪呢。摸着发酸的腿,我开始用手撑着。走一步路,撑一步膝盖,躬一下腰,爬一级石阶。双手撑着膝挪动脚步,一步、两步、三步……干脆再歇一会,我转过身,两手一撑,在石阶上坐下了。 看着脚下走过的路,还真佩服自己了,这么一米来宽的石径,两边没有扶手,而且几乎每一块都开裂,似乎已乘载不了这一路的游人,却又把这些游人送上了山顶,真不容易啊。石头就是石头,你别看它怪不溜秋,有的甚至裂痕重重,可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样,不怕狂风暴雨的洗礼,不怕烈日寒冬的考验,总是那样坚强,总是那样硬朗。 我站起来,继续向山顶出发,双腿走软了,我再加上双手。不能走了,我能爬。小时候,不是这样爬的吗?我一步一步往山顶爬。 啊!眼前突然一亮,我高兴地喊:“到山顶了!”连忙站起身,看着头上出现的房子,我信心大增,连忙踏上门前的台阶。 “你是说到玉皇顶吗?还没有呢!”突然从门里面传来了声音。 “什么,还没有?”我走进去,这是一个天井式的房子。我站在井中,一个老人从旁边的屋里走出来。用手向门外指给我看:“到那儿才是顶,你看看,这儿还有个八仙台,不妨去看看,还可以休息一下呢。”顺着他的手向上看去,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对面的山顶上,一座檐殿正静静地伫立着,似乎正向我笑:来吧,我这儿才是最高处。 干脆等等馆长他们,心里想着,索性打量起这个山头上建的天井式的小屋。 原来这个小屋是到山顶的必经之路,是设在途中的检票处。这个方形的小屋,中间是天井,天井中还有没搬平的石头,虽然脚下用水泥抹了地平,但这伸出的石头似乎在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动我,我是山顶。你们在我顶上建房可以,但是要让我能守着你们。站在天井中,左边是两间小屋,一间是厕所,一间是休息间。右边也是两间,均开着窗户,过去一看,原来是两间小卖部,放着饮料、香烟等游客上山时的生活用品,很是方便。旁边还有一台大彩电,正开着,大概是因为山太高信号不好的原因,画面上光出现“马赛克”。我问这信号是从哪来的,老人指着天井里的一口“锅”,就是它,哦,站在锅旁边的我才发现,就是靠这口锅在接受信号。 我指着货架上的纯净水问了一下老人,卖多少钱一瓶,他说牌子不同价格就不一样。我说那娃哈哈是什么价,他说一瓶三元。果然比下面要贵一倍,这正是我意料中的。 说话间,刘馆长一行也上来了。见有了许多人,老汉也活跃了许多,主动给我们当导游,介绍周围的情况。原来这个山顶还是几处的分界地,它的东面是荆门城区,西面是漳河,北面是子陵。旁边就是八仙台,这八大仙是花30多万元从外地运来的。 在八仙台游览一会儿,我们决定向玉皇顶冲击。 还好,到玉皇顶的路较平缓,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其实从八仙台往玉皇顶上去,已经很轻松了。想想之前,如果看到玉皇顶就怕,打退堂鼓的话,那真是后悔莫及了。看来,做任何事都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半途而废是最惋惜的事了。 现在不是很好嘛,一边登顶,一边看周围的风光,看九龙是怎么戏珠的。看杜甫是怎么感受“一览众山小”的。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玉皇顶。我们先是参拜了玉皇。然后站在顶峰好好地看了一下山下的风光。扑入视野的是一片绿葱葱的世界,远处白墙红瓦点缀其间,真是美不胜收。看到旁边的一座大铁钟,刘馆长不顾禁止敲钟的告示,走过去举起了木杠—— “当……”浑厚的钟声在山顶响起,悠悠扬扬,向山外飘去,飘去,好久,还在山涧回荡。 下山时我们原路返回。上车一看时间,共用了三个小时。 再见了,九龙谷,下次我还要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