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2-5-18 14:04 编辑
老 莱 子 传奇(30集电视文学剧本) (2012-11-01 17:57:11)
老 莱 子 传奇(30集电视文学剧本)
(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李勋明 老 莱 子 传 奇 第一集 1、古瑟、编钟交替声中 一股涓涓清流从高高的山峰泻下,穿奇石、入草木,汇小溪、进河湖,流入茫茫大海…… 一只大鹏逆向从茫茫大海上展翅飞翔,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掠过江河、湖泊、田野、山峰,消失在蓝蓝的天幕中…… 片头歌:峨峨乎高山,淙淙乎流水, 天地以其不自生而长生。 江河以其不居高而永恒。 大曲若直,大象无形。
蝉鸠翱翔于蓬蒿之间,
焉知鲲鹏扶摇九天,志在南冥。 夕阳匆匆西下,皓月缓缓东升。 漫呤秋水落霞,笑看繁花似锦。 大爱无言,大音希声。 沧海桑田不改故人心。 远古历史人物画卷,老子、庄子、墨子、孔子……最后定格于老莱子。 古本《史记》慢慢翻开《老子列传》,放大介绍老莱子原文。 旁白:在中国古代众多哲学家思想家中,老莱子是一位充满传奇与神秘色彩的人物。老莱子是否老子,二千多年来,史学家各执其说。司马迁在《老子列传》中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2、蒙山日景 古“蒙山”摩崖石刻、“蒙泉”古碑、“讲经台”石刻、“蒙山赋”石刻、“老莱子之位”古碑、《景莱别墅记》古碑题刻……。
旁白:在湖北荆门城西蒙山,至今还遗有不少老莱子晚年“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著书言道、隐居养亲的遗迹。 3、蒙山东麓日景 文明湖、孝隐亭、仰止亭、老莱山庄等景点画面由远而近。 旁白:《史记.老子列传.正义》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难,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老莱子隐居蒙山,完善了道家不朽之作《道德经》十五篇。
4、郭店《楚简》 《楚简》慢慢翻开,部分字句放大……
旁白:老莱子十五篇散佚,后世只知道他们的孝隐而不知他“言道家之用”的思想。荆门郭店《楚简》出土后,为我们研究老莱子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有学者认为司马迁所说的“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的《道德经》,就是郭店楚简中的《道德经》,故进一步认为老莱子就是老子,而传世本《道德经》是从竹简《道德经》引伸而来。 蒙山高大的老莱子座像,神道石坊楹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石刻:“业继蒙山,灵钟楚国。” 旁白:老莱子是否老子并不重要,两千年来,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并得到了不断传承光大。 5、片中画面回放电视剧中画面
厉山草庐,蒙山茅庐,孔子问礼,楚王求贤……,《老莱子传奇》片名定格于老菜子去江南隐居,过长江时站在船头遥望滚滚长江天际流中。 6、二千五百前,楚都鄢城郊野……
旁白:公元前486年,楚昭王病逝后三年。 7、楚鄢城西郊厉山茅舍前日景 厉山林木森森,半山一幢四合院茅舍依山而建,后堂高于前厅约一丈,茅舍部分檀条搭在树干上,与高大的古松溶于一体。 老青牛躺在悬崖下,嘴里嚼着青草。几只白鹿在茅舍前场地上悠闲地走动。 老莱子弟子(原楚昭王侍卫)子来在门外一块书写有“楚昭王之位”的牌子前焚香,神情悲伤。 子来:昭王啊,子来本为一乞丐,八年前,是你封小人为侍卫,赐我一家衣禄房舍,解我妻儿衣食之忧,你对我一家真是恩重如山啊,今天是你三周年忌日,子来给你上香了。 子来再次向昭王墓方向叩拜,向焚香处洒下一杯酒。 8、茅舍草堂白天内景 墙面绘有八卦太极、山鬼图腾。老莱子鹤发童颜,稳坐中堂,手抚竹简,眼睛通过窗棂遥望远处茫茫汉水,江上点点过往舟辑依稀可见,弟子子苜在一旁整理竹简。
子来焚完香走进草堂,老莱子闭目养神,手中仍在抚弄竹简。 子来:先生,我昨夜梦见昭王复活了,我又陪侍他在云梦泽驰骋狩猎。昭王仍然意气风发,一箭射中两只麝鹿,还赏赐小人一只回家慰劳妻儿。
老莱子:人生于地间,寄也,寄者,迟早要归根,昭王死了,犹如万物回归自然,他再也不用为他王位的稳固而操劳,他再也不会为他的行为而检点自己,你应该为昭王的解脱高兴才对啊。
子来:小人跟随昭王八年,没见他一日安宁,内乱外患始终在困扰着他,让他日夜操劳。吴兵入郢,烧我高府之粟,破我九龙之钟,鞭我平王之尸,昭王更是痛上加痛啊!他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不曾享受一日富贵。 老莱子:昭王生不逢时,乃代先王受过也,痛哉!
老莱子站起来走到窗下,深吸一口气。
老莱子: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清静无为天下定。灵王热心霸政,老小天下,平王紧步后尘,好大喜功,嬖淫秦女,诈弑二王,听信谗言,杀太子师伍奢子尚,致使伍子胥为父报仇,引吴人入郢,摧我社稷。
子来:先生所言极是。楚灵王的贪婪,楚平王的昏庸,使我国人饱经世乱之苦。昭王虽然贤明,也无法抚平他们所留下的战乱创伤。 老莱子:你认为昭王是贤明之君? 子来:我认为昭王是当世最贤明伟大的国君。
老莱子:那是你个人的偏见,国民并不会完全认同,昭王有恩于你和你的家人,所以你说昭王是贤明之君。一位贤明的国君只有真正做到了以百姓心为己心,才会为百姓所拥戴。 老莱子捋捋胡须,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
老莱子:圣人常无心,唯有道德高尚的人,替人民办过好事的人,对社会作过贡献的人,才可以超越生命而永垂不朽。 弟子子祀背着一捆柴禾从门外进来。
子祀:先生:弟子在砍柴时,见一人上身长,下身短,脊背伛曲,耳朵后贴,骨骼不凡,眼睛光芒四射,一定不是个普通人。 老莱子:清晨喜鹊鸣于树梢,料今日必有客自远方来。你说的一定是孔丘,把他叫来吧。 孔子随子祀进来,看见老莱子,作惊喜状,双手作揖,向老莱子施礼。 孔子:先生行踪飘逸,居无定所,一别十年,没料到今日有幸又在这里见到先生,天意也。
老莱子:善行,无辙迹。
孔子:今天下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礼乐尽失,仁义不再,弟子研究诗书,周游列国,阐述周公与召公业绩,劝说各国诸侯法先王,施仁政,修己安人,可惜无人能理解啊? 老莱子挥挥手,示意孔子座下。
老莱子:减少欲望,哀乐不能入也,孔丘,丢掉你那行为自负的态度和高傲的容貌,才可以成为君子。
孔子站起来作揖,脸上露出了羞愧之色, 孔子:先生,我的德业还能继续前进吗? 老莱子:不忍于一世的受害,而忽视了万世的祸害,这是固陋还是智慧不够呢?以取悦世人挣得好处,是一生的羞耻。凭借名声地位相互引进,出于私利相互勾结,与其赞誉帝尧来非议夏桀,还不如两相忘却而收起赞誉。违背事物本性,就一定会搅扰心灵,躁动不安,必生邪恶,你始终自以为是,那怎么行呢? 孔子再次低头向老莱子作揖,往后退了几步。
老莱子:你来之前,我和子来正在谈论楚昭王的功过。三年前,有万只红鸟绕太阳而鸣。太史公告诉昭王,楚室将又会发生内乱,有将相危害楚王,若祭之,可移祸于令尹司马等大臣身上。然而昭王认为将相大臣乃自己身上手足,安能加害。又有巫卜河水将泛滥作怪,危害我三楚黎民百姓。群臣们请求杀人祭河,昭王又说:“自我先王起,受封于江汉间久矣,而江河有何罪?”也未采纳,这才是昭王的贤明之举。
孔子:楚昭王通大道也,其不失国,宜哉。
孔子再向后退,再次作揖施礼。
孔子:弟子明日即离楚不再游说各国君主,回鲁国去专心整理诗书礼乐典籍。
老莱子:你的心是不会安静的,因为你不会放弃你的理想和抱负。 老莱子张开口,要孔子看。 老莱子: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 孔子:没有了。
老莱子:我的舌头呢? 孔子:还在。
老莱子:牙齿坚利,上下磨擦,故容易脱落,而舌头柔软,故能长存,明白此理方可事君啊。
孔子听罢,再次作揖施礼。 孔子:弟子铭记先生之言。 老莱子:去吧。 9、茅舍外日景
孔子出茅舍,顺着弯道向山下走去。 夕阳里,蓝色的天空,满是黄黄的鲤鱼斑云彩,一群白鹤飞过高空。远处的汉水如火似练,牧童骑牛缓坡踱,苍翠的林木间飘浮着几缕白雾。 老莱子和弟子子来、子苜、子祀站在院门前,目送着孔子远去的背影。 老莱子:孔丘识礼义,文行忠信,其德将传之久远矣! 10、鄢城西郊黄昏日景 远处城市田野洒满黄昏的阳光,有几个农夫在田间劳作。 孔子由茂密的森林中走出来拐上大路,坐上正在等候的马车,一言不发,马车缓缓前行。 一个披头散发的男人出现,颧骨高凸,行装似男非女,颠颠狂狂地向孔子迎面走来,手持一件破衣边走边舞。 旁白:此人名“楚狂接舆”,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隐士。 楚狂接舆佯装没有看见孔子,嘴里哼着歌。在经过孔子身边时,有意提高嗓音。 楚狂接舆(歌):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衰落了,过去的就不用说了,今后的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危险啊! 孔子听见后,立刻吩咐车驾停下,下车去追赶楚狂接舆,想和他聊聊。 孔子:先生莫非是当今楚国名士楚狂接舆?久闻先生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楚王多次求见避而不见,足见先生胸有大志,腹有良谋。今日幸遇,望先生多多赐教。
楚狂接舆回头看了孔子一眼,继续唱着歌,没有搭理孔子,不屑一顾的快步向前跑去,把孔子甩在了后面。 楚狂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矣,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孔子快速超到楚狂接舆前面,作揖施礼,楚狂接舆绕开孔子,手舞破衣,嘴里仍唱着歌。
楚狂接舆(高声诵曰):山木自冠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树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
孔子快步欲超过楚狂接舆,楚狂接舆拉住孔子,把孔子往后推,不让孔子走到前面。 楚狂接舆: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我足。 孔子继续跟着楚狂接舆。 楚狂接舆(高声诵曰):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人,肌肤像冰雪那样白嫩,姿态像处女那般柔美。他不吃粮食,只吸清风甘露。他能乘云雾驾飞龙,在四海之外遨游。他神情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灾害,谷物年年丰收。 孔子站在那儿,眼巴巴的望着楚狂接舆远去的背影发呆。 孔子:大道隐兮礼为基,贤人窜时将待时,天下纷乱,贤士尽隐山林,唯楚有才也!
夜幕来临,山林、田野、道路笼罩在朦胧中,孔子车驾消失在长长的大道尽头。 老莱子传奇 第二集 1、楚都鄢城战后日景 汉江上几排战船渐渐远去,鄢城上空数处冒着黑烟。 旁白:楚惠王八年,楚室发生内乱,白公胜派勇士石乞袭杀令尹子西,劫持惠王,欲自立为王…..。
街道上散落着逃难者丢弃的衣物杂什,部分倒塌的房屋还在燃烧冒烟。几个士卒在街上张贴安民告示。老莱子弟子子祀挤在民众中观看告示。 2、老莱子茅舍外日景 老莱子和弟子们站在茅舍前的台地上,遥望鄢城上空弥漫的烟尘。几只白鹿在茅舍前场地上自由自在地走动。小鸟在林间鸣叫,几只白鹤在上空盘旋。 弟子子祀从山下回来,讲述城里的战事情况。 子祀:先生,弟子进城看到告示,白公胜挟持惠王于高府,大夫圉公阳凿墙偷入高府,把惠王救到太后宫中躲避。白公胜自立为王,叶公子高从边境带兵由北门而入,得到箴尹固等大臣内应外合,诛杀了白公胜。楚惠王已经复位,城里部分集市已开门营业。不过军队还在追剿参与白公胜之乱的叛乱分子,据说有的已逃进山中。 子来:他们如果逃到这里,我一定帮助抓住杀之。
老莱子:徒儿无须多虑,他们到不了这里。八年前太史公曾经向昭王预言,有将相危害楚王,八年后的今天终于应验了。白公胜流落异国多年,惠王念及叔侄之情,接他回国,封为巢大夫,尚不知足,欲窃王位,大逆不道也。
子来:白公胜身为平王太子建之子,当今惠王之兄。欲效法他爷爷平王诈弑二王为君,利欲熏心也。
老莱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白公子也许认为他是在争取他原本该得到的王位,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功名利禄是一副罗网,你钻进去了就无法逍遥,得到了小功名利禄,必然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禄。功名利禄让人与人之间变的欺诈、争斗,玩阴谋,耍诡计,这就是当今社会动乱的根源。昔黄帝、尧舜、大禹以牺牲自己而换取天下人幸福,故为后人所敬仰。今楚国人心思定,惠王当政亦无过失,白公胜为一己之私念焉能得到天下! 子祀: 先生博览精史,知天文,识地理,为什么不效法舜尧,出山成就一番大业? 老莱子:今天下诸侯纷争,举世贪利者尽在红尘中苦战。我处卑微之谷,游大贱之渊,避世俗之沦污,融自然之本源,事师于今,理事于古,若夫道,则在我独行而已,终能成其大,焉能为一时的名利所累也! 一阵旋风吹来,茅舍前的老松在旋风中断裂,发出巨大的响声。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飘向天空,一条躲在老松断裂处洞穴中的大青蛇露出头来,惊慌地向空中吐着信子。 几只白鹤从高空落下,站在老莱子左右鸣叫,老莱子用拐杖送走白鹤。几只白鹿又跑过来围在老莱子师徒左右。 老莱子:万物与我其一,人与禽兽本为一家,我在此居住几十年,和它们友善相处,彼此心心相通,甚至常和它们对话。飞禽走兽比人对自然变化更有先知先觉。 老莱子师徒四人观看断裂的老松,大青蛇伏在老松树断裂的洞口眼里涌着泪水,老莱子用拐杖点了点大青蛇的头,以示安慰。 老莱子:此松断裂,青蛇失去安息之所,悲乎! 老莱子用拐杖敲打断裂倒地的松干。
老莱子:此松乃茅舍护荫,今日被狂风吹倒,使我茅舍失去了屏障,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也使此地阴阳失去平衡,已不利我老者居住了。 子苜、子耒、子祀同时问老莱子:请教先生,何为“阴阳”,何为阴阳平衡?
老莱子:阴阳乃自然界各种现象,阴阳对立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例如天与地相互作用,有了光照和日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二气形成了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万物复苏,花开花落,热潮退去,寒气而至,冰雪风雨,形成江河湖海,江河湖海流动,有了峻秀的山峦,有了广袤的平川,聪明的人类秉承阴阳二气,顺天地运行规律,繁衍生息。我老矣,老者,阴也,当居阴地,方合自然之道。今日旋风吹倒老树,是大自然宣示我该走了,弟子们赶紧收拾行装,速速搬家,迟则恐生祸也。 子苜、子耒、子祀见老莱子神色凝重,不敢多言,进茅舍去收拾行装。老莱子坐在断裂的松树上,用拐杖嬉戏跑过来的几只小松鼠。妻赖氏从茅舍出来。 赖氏:先生,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说走就走,能否去山下找几个挑夫上来帮助多搬一些家产? 老赖子:人生放弃也是福。身在,财物固属人身,身亡,财物固属他人,身存则财物存也,你我夫妻已几十年,我所作《道德经》才是最大的财富啊。 赖氏掩面哭泣,老莱子用衣袖拂去赖氏眼泪。 老莱子:其实刚才老松断裂,也是向我们提示凶兆,如果我们不走,说不定有乱军来袭,我怕徒儿们恐慌,没有明说。我们与此地缘份已尽,快走吧,除了书简,带上随身衣物足矣。 又一阵旋风袭来,吹掉赖氏的头巾,林木在狂风中呼啸。老莱子把赖氏推进茅舍。 山下一位老妇、一位少妇和一个十来岁的青年顺着石级向茅舍方向爬上来。三人衣服褴缕,面带饥色。老莱子迎上前去,帮助解下老妇肩上的包袱。 老莱子:你们上来,我们就该下去。从今日起你们就是这里的主人了。 老妇面带诧异,少妇后面的青年上前。 青年:不明白老爷爷刚才说话的意思,我们上山来只是采果子充饥,并不想住在这儿。 老妇:我夫为国捐躯,我儿子又为国捐躯,家里房屋倒塌,田地荒芜,我孤老一人流落四方,乞讨度日,路遇这对无家可归的母子,结伴乞讨,这几日城里战事连连,无处可讨,今日上山寻点果子填充肚子,被几个乱兵追赶,才甩掉了,求老先生给我们一点饭吃吧。 老妇拉旁边的母子跪下,老莱子扶起三人,呼唤子苜端来三碗米饭,青年没吃,把米饭递给了他的母亲,好奇的望着老莱子。老莱子走过去抚摸小青年的头。 老莱子:这孩子天庭饱满,眼含锐气,颇有慧根。久后必有一番作为,我在此结庐与飞禽走兽为一家,已历四十余年,一元重始,如今要去寻找新的地方居住,这房屋家业全送给你们,另遗下道经九篇,(对着青年)你若是好生研读,将来或许能成为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物。 青年上前低头施礼。 青年:我喜欢读书,多谢老爷爷。 老莱子向后用拐杖指指房子。 老莱子:此地林木茂盛,位置隐蔽,上山的路上有一道迷魂凹,一般人很难到此,你们三人与这儿有缘才无意中走进来,这里一年四季靠野生瓜果药材均可度日,勿担忧外人侵扰。 老妇拉着少妇、小青年下跪谢恩。 少妇:俗语云,得奇财必有奇祸,我们只求活命足矣,岂能无故受用先生之家业。 老妇急切地拉起少妇,示意她不要多言,拱手施礼。 老妇:多谢先生恩赐。我们今日遇见大贵人了。 老莱子:天道无亲,常扶善人。你们已受尽人世磨难,心存善念,才有此福报,你们要感谢苍天和大地,因为苍天和大地是公平的。 少妇拉过青年。 少妇:小儿本名“王诩”,为了永远记住先生恩德,特求先生取个号名,方便日后呼唤,也感念先生搭救之恩。 老莱子:此儿阳气充盈,其名当以阴补之。“鬼”者阴也,“谷”者阳也,楚人崇巫,号“鬼谷子”是也! 鬼谷子:谷子,天天有谷,有谷子可食,我们再不会挨饿了。 老莱了听了哈哈一笑。 老莱子:山为阳,谷为阴,鬼者多变也,鬼得阴阳必成人精。 老莱子说着又摸了摸鬼谷子的头。 赖氏扶着双亲从茅舍内出来,老莱子上前搀扶双亲骑上青牛。 老莱子:孩儿不孝,让二老受累了。 赖氏父:莱子啊,我们在这都住四十年了,已经习惯了,又要搬到哪里安身呢? 老莱子:你二老放心,孩儿会找到比这儿更好的地方。 弟子子苜、子耒、子祀挑着书简,老莱子唤过两只白鹿分别和赖氏骑着,一行向山下走去,一股白气在他们身后随之滚动。 一群飞鸟伴着几只白鹤在茅舍上盘旋数圈后向老莱子一行方向飞去。 大青蛇从洞中爬出来,绕老松一圈,抬头瞭望了茅舍一会后,向着老莱子一行方向爬去。 一群松鼠从茅舍的前院屋脊上跳下来跟在大青蛇的后面,向老莱子方向追去。 老妇等三人伏在地上向老莱子一行方向长跪谢恩。 3、茅舍前日景: 老莱子走后约一个时辰。老妇、少妇、小儿正在打扫场地,收拾断裂的老松残枝。 楚狂接舆忽然出现在茅舍前的场地上,使三人吃了一惊。 楚狂接舆:我是来接莱子先生的,莱子先生走了已经二个时辰了吧? 老妇见楚狂接舆行装怪异,似男非女,以为又来了一个乞丐,脸上露出不屑神色。 老妇:既然你知道老莱子先生走了,还问我干啥?赖子先生把这间茅舍已经送给了我们,我们已是这儿的主人了,你赶快走吧。 老妇说着,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与刚才见老莱子时的神色判若两人。 楚狂接舆哈哈大笑,用手指弹了几下鬼谷子的头,向老妇脸上吐去一口白沫。 楚狂接舆:呸……,要不是此小儿有造化,那容你这势利泼妇玷污圣地? 老妇恼羞成怒,捡起一根木棍向楚狂接舆头上打过去,楚狂接舆自愿伸出头去挨了一棒,老妇手中木棍立刻断为两截,楚狂接舆毫发未伤,倒是老妇的手被震得麻麻的痛。楚狂接舆再次哈哈大笑,回头向山下走去,边走边歌。 楚狂接舆:云飞上天,投得其阳。挈妇猖猖,鬼得虎养。 少妇听了“鬼得虎养”四字,联想小儿曾经得到老虎哺乳的往事,颇感疑虑。 少妇喃喃自语:难道此人知道我儿以前得虎乳哺养之事? 少妇欲去追赶楚狂接舆问个究竞,被老妇拉了回来,还向楚狂接舆方向连吐了几口唾沫, 鬼谷子欲去追赶楚狂接舆,也被老妇拉了回来。 鬼谷子:同是乞讨人,我们这样对人太不礼貌了。 老妇:你小孩子懂什么,不把这种无赖尽快赶走,他会赖在这儿的。 楚狂接舆走了很远,又回头一笑,继续向山下边走边歌。 楚狂接舆:天地玄黄,日月同光,福地自有福人享,燕雀焉能栖凤堂。去者去矣,来者来矣,来者去矣,去者来矣! 老 莱 子 传 奇 第三集 1、楚都鄢城西南崇山峻岭中日景 群山蜿蜒,峰峦耸翠,老莱子一家和他的弟子们在原始森林中艰难的跋涉……。 旁白:楚惠王八年七月,老莱子一行从楚都鄢城厉山茅舍出发,向西南过鄀城、涉涡水,沿荆山主脉丛林中向南寻找新的隐居点。 2、路途中一山头日景 老莱子一行坐在地上小憩,一路长途跋涉,白鹿、青牛、弟子们显的有些疲备不堪,老莱子精神仍然显的充沛。 尾随而来的大青蛇伏在老莱子身边,身体伤痕累累,老莱子抱起大青蛇检查伤口,拿出草药粉为大青蛇敷伤。子来、子祀过来帮助拭擦。 老莱子:蛇在十二生肖中是阴性最重的动物,它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感应远远超过人类。可怜的大青蛇尾随我们翻山越岭实在不容易啊,老夫之罪也! 子苜:先生对大青蛇的情感胜过对弟子们的爱。 老莱子:天行有运,60年为一元,二十七个60年为为一大劫。那棵老松活了1620年,遇大窃而亡也,大青蛇和我正赶上老松大窃之年,才让我们受此迁徙之累。 大青蛇点了一下头,表示明白老莱子的意思。 子苜:唉!我们跟着先生住惯了那幢茅舍,再好的新居我也不会习惯的。 老莱子:一棵树木,春天到了发芽,冬天到了落叶,就叫顺应自然,如果它要冬天发芽,必然被冰霜打死。茅舍没有老松,尤如人和鸟兽一样没有了皮毛,焉能生存。继续住下去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我修道德也必然会半途而废。 子苜:先生毕生修道德,其诚心苍天可鉴。 老莱子:人若无志,如鸟无翼。不论富贵贫贱,活着都要有自己的志向,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炎帝尝百草,教农耕作。伏羲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他们都是有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而成大事者,我修道德与他们的成就相比微不足道也。 子来:先生修道德的坚定信念,坚忍不拔的精神永远是弟子的楷模。 老莱子站起来用拐杖指点远处一座山峰。弟子们顺着老莱子指点的方向望去,只见其山堆蓝拥翠,生气蔚然。 老莱子:那座山形如覆船,状如卧象,当是我隐居之处也。 3、蒙山前的一条河道内 两岸树竹匝密,无路通行,老莱子一行只好沿着小河中心涉水前行,竹木遮天蔽日,人行其中犹如洞中穿行,阴森恐怖。 老莱子:我观河水清澈,前面不远处必有清泉,到了泉口,便是我们新居之地也。 子苜和子祀听了高兴的唱起了歌。 突然一阵黑雾涌来,霎时伸手不见五指,如黑夜来临。大家一阵慌乱,相互喊叫起来。老莱子迅速抱住赖氏和赖氏父母,坐在河中的卵石上躲避。 老莱子:弟子们不要惊慌,我们被天幕迷魂罩迷着了,原地蹲下,一会儿迷雾就会散去。 两只白鹿在黑暗中乱窜,只听的“扑通”一声后没了声音。黑暗中隐隐传来鬼哭狼嚎声。 半个时辰后,迷雾果然退去,弟子们搜寻白鹿行踪,发现不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地下水洞,小股河水哗哗流入洞中。 子苜:先生,白鹿可能掉进地下水洞淹死了。 老莱子来到洞口,仰天吸上一口气,口念咒语,双手交叉向水洞运气发功,两只白鹿从洞底浮上来。只见两只白鹿头骨撞的粉碎,虽然已经死了而双眼还圆睁着。大家望着凄惨的白鹿落下了泪。 子祀:可怜的小白鹿,你就这么走了? 老莱子:悲夫!白鹿是为主人而死啊!鹿尚如此,难免人或为知己者死也!天幕迷魂罩一般在天狗吞日时和阴阳交替极旺之地才会发生,人在山中行走,白日遇到天幕迷魂罩,如果慌乱,会误入歧途,或坠崖,或落水,或中毒而亡。夜间行走如遇到天幕迷魂罩,如果慌乱会,六神出窍而亡。 子祀:先生所言,遇到天幕迷魂罩时必需临危不慌,静观其变? 老莱子:正是,最好的躲避办法,就是原地不动,静观其变。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其它危险一样,骤然临之而不惊,沉着应对,方可险中求生也。 5、蒙山东麓日景 秀竹、藤蔓、老树,一股清泉在悬崖下的石潭中汨汨涌流,泉流冒出的雾气在山林间弥漫。清泉旁的石壁上 “蒙山”二字石刻特别显眼,老莱子上前抚摸二字,久久凝视。 老莱子:此“蒙山”二字乃昔日神农氏所书也。 子苜:先生,神农氏曾经到过这里吗? 老莱子:此去西北百里外有山曰“神农架”,乃昔神农氏所居之山。“蒙山”二字当为神农氏当年教化百姓开垦江汉平原时所刻。 大青蛇,小松鼠、青牛纷纷跃入蒙泉旁的小潭中洗礼。 老莱子扶老父老母蒙泉边坐下,用泉水为二老擦脸。 赖氏父:赖子啊,我年青时采药来过蒙山,巫师说这地方地气旺盛过度,人住在这里易得颠狂之症。那鸡头、马仰山黑龙洞乃我祖所栖之洞,离这儿仅百十里地,何不去黑龙洞去住。 老莱子:你二老已在山下住了几十年,若去黑龙洞居住,会水土不适。此泉北百丈外乃坤地轴穴,可避山势冲煞之气,我与二老居此必然延年益寿也。 老莱子安排弟子们去泉北百丈外择地安家,赖氏扶二老一同离去。 老莱子在蒙泉边闭目打座。不一会崖壁上传来“轰隆”之声,随之一块大石飞砸在老莱子面前,细石飞溅。老莱子继续闭目打座,视而不见。 楚狂接舆从悬崖上飞身落下站在老莱子身后,老莱子无动于衷,仍闭目打座。 楚狂接舆:龙在深泉,凤在高天,良辰吉日,极蒙高迁。 老莱子(闭目):龙在深泉,或跃在渊,凤在高天,或翔在涧。 楚狂接舆用脚跺地,提示老莱子注意。 老莱子(仍闭目):来者是楚狂接舆么? 楚狂接舆:先生闭目何以知来者是楚狂接舆? 老莱子:此地非凡人可来。你人未到而先投石恫吓客人,不施礼而先立于客人身后,实乃藐视客人。这种作法只有你楚狂接舆啊。 楚狂接舆从老莱子后面走到老莱子正面前施礼。 楚狂接舆:先生临事不惊,闭目识人,有鬼神莫测之术,弟子佩服佩服,我本名叫陆通,号接舆。 老莱子仰天吸上一口气,口念咒语,双手合掌,向刚才落在面前的那块大石猛击一掌,大石飞出数丈之外。 楚狂接舆:弟子演练八卦太极之术,自以为天下第一,今日得见先生神功,大开眼界。 老莱子:十年前楚昭王登门请你出山辅佐他争夺天下,那是你建功立业的一次好机会,为什么放弃呢? 楚狂接舆:在这个世界上,能安天下的是聪明人,而破坏天下的也是聪明人。今周室衰微,诸候纷争,周室名存实亡,各国君主都想称霸,连年争战,生灵涂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个时侯我去辅佐昭王,会促使他野心更加臌胀,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屡发战争。即使我辅佐昭王成为一代霸主,我也因之成为一代名臣而流芳百世,然而那将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违背我的本愿啊! 老莱子: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君主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还会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如果大道不行,归隐当然是解脱的好办法。 楚狂接舆:君主凭自己的意志制定法规,要人民听从,这是蒙骗百姓,那就像要到海底开凿河道,让蚊虫背起山丘一样不现实,圣明的君主先端正自己的品行,然后再感化他人,让天下使和谐共存。 老莱子:你不为物欲而丧失人格,不为世俗而丧失本性。你得道了。 老莱子再次来到“蒙山”石壁前抚摸“蒙山”二字。 老莱子:“蒙”者,浑沌之始,神农氏命此山为“蒙山”,意在告诉后人,江汉间此山为阴落阳始之界也,可见神农氏当年对此山的地理有特别的认识,其中粤妙几人能识! 楚狂接舆:弟子为躲避昭王求贤,已在蒙山躬耕修炼十二年,几年前有山鬼告诉弟子蒙山内洞壑纵横,水连巴蜀。其洞通七七四十九暗洞,泉连九九八十一暗河,先生通天文识地理,日后可慢慢探究其秘密。 老莱子:地因人显,山因人名,你我有幸享此灵山胜地实乃造化也。 楚狂接舆扶老莱子向自己的茅庐走去。 楚狂接舆:今日先生来了,弟子明日就该走了。从此云游天下,广结贤士,倘遇明主,则用先生道德之理教化君王消除战争,无为而治,让天下永远太平。 4、蒙山东麓楚狂接舆庐舍前 茅庐前后两重四合院,墙壁用石块和木头砌成。泉水饶茅庐流过,整栋茅庐被两棵状如伞盖的老松覆盖,一道飞瀑从悬崖上泻入茅庐旁的一个无声潭中,潭中时而有鱼儿跃上来,供茅庐主人享用,环境十分幽静。 楚狂接舆的茅庐正是刚才老莱子指定的地方,老莱子父母、赖子妻、子苜、子来、子祀正兴高采烈的收拾安家。 楚狂接舆:此庐原名“蒙庐”,在神农氏旧庐上维修而成,住在里面修道辟谷犹在山洞中,是先生修道德的好地方。 老莱子:你把茅庐让给了我,你去哪里居住呢? 楚狂接舆指了指茅庐后的山峦。 楚狂接舆:此去西北九里群峰顶有一盆地,十分封闭,自神农氏后无人涉足,俗称“天坑”,那天坑旁的白石岩下还有一深谷,名九龙谷,更是一处隐居躬耕好去处。我在那里还结有一庐,平时山鬼替我维护,我和夫人常于蒙山和天坑两地轮流居住,我夫人前日已先去天坑,我去小憩几日,即启程西去巴蜀一游。先生将来倘遇不便,即可速去天坑避居。 老莱子吩咐子苜搬来一捆书简,送给楚狂接舆。 老莱子:此书简乃我客居周室时所得伏羲《八卦》孤本和我所著《道德经》十五篇首稿。 楚狂接舆立刻跪下接受。 楚狂接舆:弟子一定不辜负先生厚望,潜心钻研,让它传之万世。 楚狂接舆怀抱书简离去,走了一段回头。 楚狂接舆:先生保重,别忘了去天坑看看,弟子去矣。 老莱子:喏,该去的时候一定会去的。 楚狂接舆消失在茫茫密林中,几只白鹤凌空盘旋,一群鲤鱼在茅庐旁的瀑布下跳跃。 老莱子站在茅庐前望着鄢城方向若有所思。子苜搬来凳子让老莱子坐下。赖子妻端来几个梨子。 老莱子:父母的卧房收拾好了吗? 赖氏:二老很满意,只是觉得这里条件虽然比厉山茅舍好,还是有些不习惯,相信时间长了就会习惯的。 老莱子:放不下过去,就走不出明天。前日如果带上家具行走,恐怕永远到不了这里。人要轻松的活着,拥有财宝,会担心盗者,拥有高官,会担心刺客,“无为”的道理几人能懂啊。 赖氏:妾预感厉山的茅舍会发生什么事? 老莱子:我也正为此事担忧,那老妇居我清静无为之地,如不以善心规范行为,必生祸也。 赖氏:先生有轻功飞身之术,明日何不回去看看。 老莱子:顺其自然吧,该来的要来,该去的要去。那鬼谷子福大命大,当无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