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勋明

带你走进圣境山九龙谷 (青山依旧在,几度人重游)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2068

帖子

9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70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6: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鹧鸪天.游荆门九龙谷之九龙潭
                     晓文
      
             一棹晴烟秀水灵。涟漪气象现门庭。
              龙潭倒映琼楼影,幽谷轻藏枫叶声。
              岚锁翠,黛含青。绿波紫竹菊黄馨。
              兴酣喜摄湖光去,别后常怀游览情。

游荆门九龙谷道中
              江夏巴人
     空幽小径遇僧人,半树残花隐寺门。
          借问师行何处去,打恭带笑指山林。 


游九龙谷
                                      紫竹
     早就计划去荆门玩,本周终于如愿,抛开一切俗世利益,放下一切牵绊,好好的为自己的心灵放一次假。同学开车载我们去一个叫九龙谷的地方游玩,早就听说九龙谷是个风景怡人的好地方,今天得以一览它的风采。九龙谷位于道教胜地圣境山南麓白石岩下,出荆门城区,沿蜿蜒的山路行至深山,随处可见各种别墅和度假村隐藏于山林曲径通幽处,看来人们都普遍向往宁静志远的世外桃源,所谓“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方一净土。”九龙谷正是以它的幽深静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约行九公里,车至九龙潭,这里八峰环列,林壑幽美。天造地设九龙舞,鬼斧神工八峰盘。下车后,意外地发现一处不知名的花丛,各种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女儿欢叫着:“好多蝴蝶啊!妈妈,这些蝴蝶是不是香妃变的啊?”我哑然失笑,看来《还珠格格》里那句“香妃变成蝴蝶飞走了”害人非浅,可不是,那些蝴蝶抖动着美丽的翅膀,像电脑里设计的动漫,美丽得有点不真实,可女儿却一捉一个准,轻轻捉住蝴蝶再将它们放飞,女儿的脸上溢满了欢笑。
    购买门票后我们登上了上山的石阶,据说主峰海拔571米,但见满山绿树浓荫,藤萝相绕,随处可见泉眼冒着清亮的山泉,山谷出奇的静,有悠扬的古筝乐曲袅绕在绿林深处,平添了一种古典而幽深的美,拾级而上,神清气爽,正是桂花飘香的好时节,空气中溢满了甜甜的桂花香味,真正沁人心脾,这里远离红尘的喧嚣,人的灵魂也仿佛得到了净化,真想化成这里的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沿途欣赏了诸多风景名胜,有老君台、玉皇阁,白石岩等等,过古朴肃穆的道观,看林立的碑刻,赏嶙峋的异石,并在山腰中随处可见的秋千上惬意地荡来荡去,每到一处景点,我们都会小憩片刻,拿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将美景拍摄下来,只是爬山有点气喘吁吁,体力不支,几乎两眼昏花,后来索性脱了高跟鞋,光着脚丫上山,看来要欣赏美丽的风景还必须付出代价,当我好不容易几乎动用了四肢才爬上了山顶,来到玉皇阁的台阶前,一屁股坐下去,我的小腿都快抽筋了。

原创] 九龙谷情谊石阶
(费慧)
九龙谷通天的陡峭石阶
不再能吓倒我
不过,我期待
再上九龙谷时
依然能遇上
一位有情有趣的人
不一定是异性
但一定是能牵手的人
坡上相逢
他必定会绽放如花的
知己般的笑容
引爆一段认同感
当我望石阶兴叹的时候
他也会说:一块走吧
当我双腿无力再向前迈动时
他也会俏皮地说:
让我们来玩一回
拖拉机的游戏吧
我在前面拖着你
你在后面拉着我
让我们的双手
连接车厢与车头
当你攒够了劲
我们再轮流
啊,那个发明了拖拉机法
拽着我牵着我掺着我的人
让九龙谷的每一级石阶
都打上情谊的美痕
一个人行走的艰难与胆怯
全化解在温暖的手心里


老 栗 树 传 奇
                               (李勋明)

     我是一棵老栗树,生长在林壑幽深的上马台,北倚圣境灵山,南望浩渺漳水,东距荆门古城三十里。从爷爷树到我三代老树同根生,历经二千八百七十年,遭遇天灾人祸一万三千四百劫,如今可谓是方圆百里年龄最高的古树了。
     我们三代树见证了沧桑轮回,迎送了无数英雄逸士。如周代老莱子、汉代张良、后梁高季兴;惰代智者大师;唐代孟浩然;宋代欧阳修、苏轼;清代舒成龙等等。道家始祖老莱子曾经依托爷爷树杖木结庐。楚武王克权国时,曾经在爷爷树下屯兵扎寨;汉末关羽将军北取襄阳在爷爷树下小憩,赤兔马就栓在爷爷树上。后人感关将军威德,把这里取名为“上马台”,所以这个地名一直流传至今。
    爷爷活了一千一百二十岁,树身高达三十三丈,晋成帝咸和二年丁亥荆襄地震,爷爷树在地裂山崩中腰折。爷爷树蔸再生了爸爸树。爸爸树生长到八百六十四岁时,即宋光宗绍熙三年辛亥陆知军筑荆门城,他看中了材大质硬的爸爸树,动用一百多人将爸爸树锯倒运送回城,做了北辰门的城门板。记得爸爸树被锯倒时鲜血四溅,根冒黑气,原来,一条久居树芯的大蟒蛇同时被锯断了,陆知军顿感不妙,立即请来道人为爸爸树超度,培土焚香。这样,我又从爸爸蔸根上的一棵小树又逐渐长大,今年八百六十四岁。  
    南宋后,上马台逐步成为荆门至远安县城的驿道。崇祯壬午年李自成克荆门,三天三夜攻城不下,派兵四处伐树架桥破城,当时有六个士兵来砍伐我,他们刚进锯二寸左右,锯齿就全部折断了,他们无赖地望着我粗壮的树杆,以为有神灵保佑,只好放弃,使我躲过致命的一劫。其实,那是我四百多年前的主人吴源夫妇为防后人伐我,特意在我主干内埋置的铁件挽救了我的性命。恩公吴源是上马台出生的武官,宋咸淳七年,他带兵解襄阳之围,临征前其妻卢氏挥泪赠诗曰:
                 羡君家世旧簪缨,百战常怀抱主心。
                 草檄有才追记室,筑台无路继淮阴。
                 射雕紫塞秋阴黑,走马黄云夜雪深。
                 白手丹衷知未变,归来双肘印悬金。
     结果吴源同部下五百余兵全部战死,卢氏夫人闻之大恸,遗绝命词,毅然在我的枝上自缢,随夫君而去。   
    清朝乾隆年间,大德知州舒成龙检查驿道,见恩公吴源故宅已破旧不堪,即拨专银修缮。为了崇尚卢氏之节,特立卢氏绝命词碑于我树之旁,从此吴氏后代对我倍加呵护,乡民更视我为神树,四方善男信女前来烧香叩拜,祈福许愿,我也不知是否给他们带来了福音。   
    咸丰年间,白莲教徒从远安来进攻荆门,双方在上马台激战,伤亡惨重,几百具尸体就地埋葬在我的周围,他们挖断了我的脚根,使我的枝杆开始枯萎。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率领新四军在这里与日军遭遇,不少子弹射入我的身中。其中一发炮弹炸断了我的五根主枝,现在我身干上的疤结就是当年的伤痕。
    二十世纪初,古驿道逐渐废弃,这里虽然少了许多人马践踏,但是,我根部的土层与二千多年前相比已下降了一丈多,现在还在流失啊,我巳有四十多年没长高了。唉,附近那几个古墓里的白蚁正蠢蠢欲动,向我主根逼近。如今人类重视保护生态,定点挂牌保护,不知他们为什么把我这棵最古老的老树给遗忘了, 虫害猛于人害啊!   
    唉!我祖孙三代树,曾披汉月顶尧天,盘根错节三千年,虽然没有青松的挺拔,雪柏的葱翠,兰桂的纷芳,但是,盘若龙腾,势如凤舞,“越众木之藻缛,独雍容于垒峻”。虽不为梁木栋桀,亦为山野檀栾之精华!
    啊!我要再生!我要洗礼!
    狂风暴雨来吧!电闪雷鸣来吧!
    扫除那纠缠我的蛮藤朽株,冲走那腐烂我根系的污泥浊水,劈死那蛀食我枝叶的恶蚁害蠹。我不能毁于这太平盛世,我要重振雄风,等待游人来欣赏我的雄姿;等待墨客们来探究我们祖孙三代树的玄妙与奇迹。

赠夷陵高士元辰君
   六年前于网上偶识元辰兄,拜读其文集,慕其才华,仰其境界,多次相约未果。近日元辰兄与一江烟尘、夷陵散人伧促荆门行,相聚半日,恐老伴身体有恙,夜半驱车速归夷陵,余甚感不安,赋诗以记。
才送燕赵将军客,又迎屈子故里宾。
豪饮玉液话禅道,细烹香茗说古今。
泼墨狂书大风歌,举樽漫唱巫山云。
夷陵自古多奇士,代有贤达忧国民!

和荆门文杰李勋明兄
      元辰
久慕高义未成行,老病驱车访荆门。
午宴国酒同贺寿,陪游龙泉识书生。
九龙谷中话心志,胜境山前谒神灵。
自古江山赖贤士,方有远客拜圣明。
《二月初五到荆门十二首》
     宜昌 一江烟尘
     《龙泉书院》
蒙山现新翠,落木纱渐荣。
携侣游园景,静泉闻书声。
墨脱遗碑古,年少衣服更。
陆子公卿外,年年五柳青。

     《九龙潭》
桃花乱眼褐林稠,镜泊龙潭时与修。
我裁我心驭风日,忽闻笑语出红楼。

    《游老君祠》
抬头卧龙雨后晴,崖畔白石桃花云,
攀藤拨葛访居士,香烛老君台上焚。

     《圣境山》
古楚荆南地,青云紫雾间,
峰丛龙谷地,石白虎形山。
太极通神道,青牛起大观。
名呼轶圣境,始宇一元还。

     《进卧龙台普善堂》
善台楼堂修竹林,洞开门庭喜迎宾。
廊檐后面佳人笑,玉指丹沙茶香醇。

《普善堂品茶》
袁老勋公集善堂,任评曲赋词文章。
飞花泼墨新沏茶,龙井观音各一尝。

   《龙台三岔路口桃花处》
荆门饮宴车西伐,龙台春深泛桃花。
草长莺飞迷乱眼,峰回路转道三叉。

     《白岩漳水》
岩白峰青龙虎旋,沮漳浪涌势环连。
东南紫雾云天上,圣境松高落日圆。

    《题圣境山》
处士清修地,峰高九重天,
龙磐仙打坐,虎踞火流烟,
地灵多豪杰,水秀出圣贤,
圣境名胜处,荆襄三楚前。

    《晚朝老君祠》
荆襄名胜九龙高,白岩青峰紫霞烧,
真君晚朝惊道婆,斯人何故暮成宵?

   《夜朝老君祠》
迟滞东林晚,乘昏朝圣明。
门推惊道婆,拱手急相迎。

       《进普善堂》
日映漳河浪涌金,东厢紫气茂竹林。
夷陵客访龙台笑,玉盘丹沙铁观音。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于湖北荆门九龙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

主题

2068

帖子

9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70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6: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猫 眼 也 看 人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媒七对夫妻,死后就会变猫,象猫一样享福,可见猫是幸运动物,否则人们是不愿意死后变猫的。其实猫的命运和人一样,也有贫富之分,生在富家可以得到主人的宠爱,享受鱼肉之餐。生在贫家,则只有粗茶淡饭,有时还要挨饿受穷了。
     民间传说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向猫学会了捕食的本领后,就回头想吃掉猫,当他扑向猫的时候,猫一跃上了树,老虎站在树下无奈何。原来猫教老虎手艺时留了一手,没教老虎上树的本领。
     现在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人也越来越懒,动物也跟着进化,据说狗不再吃屎,猫也不愿捉老鼠了,我以为使然。老君台潘道长捡了两只小猫回庙里供养。可惜潘道长是出家人,只吃素不吃荤,两只小猫也只得跟着潘道长吃素了。道长念经,两只猫在旁边鼾睡,道长打座,两只猫蹲在一旁打盹。道长出行,两只猫跟着跑前跑后。 有一天,我提了两条鲜鱼登老君台,让那两只小猫饱餐了一顿大荤,没想到从此以后那两只猫便下山跟随我跑前跑后,我也很喜欢它们这样跟着。
     我白天在十公里以外的城里上班,不论多晚回家,都要带点鱼肉类的食物回去慰劳那两只小猫。时间一长,两只猫只要看见我便呼啸而至擦脚挨腿,对我示爱,它们知道主人一定又会给它们好吃的。据我观察,这两只猫饿了会望着你“咪…咪”地叫个不停,而吃饱了后会躺在附近闭上眼睛休息,不再理你。
   两只猫对我有着极大依恋之情,夜里总是相偎着睡在我的寝室门口,俨如两个忠诚的卫士。当我早上离家上班时,它俩也总会例行跟在车后奔跑相送,直到跟不上车速后才停下来恋恋不舍的回去。它们的行动让我感动,让我爱怜。
    最近和妇人出差一星期,心里总惦记着那两只猫没人喂养,打电话询问潘道长那两只猫的下落,潘道长幸慰的告诉我们,那两只猫又回到了老君台伴随潘道长朝诵道经,晚敲木鱼。我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不该我得到的东西终于回到了该去的地方。我也明白倘若我没有鱼肉恩慧那两只猫,它们是不会与我友好的。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动物也是如此啊!

游九龙谷
施以文

车出城西林野驱,八峰圣境满山舒。

天池水涨显深阔,石径云悠感幻虚。

九子真龙生此矣,三清极道出斯乎。

梦中曾识归依地,丘壑在胸随荷锄。


游圣景山  
              楚蜂
春晴好作远山望,万亩菜花田野黄。
彩蝶坡南来又去,鲜花寨北艳还香。
梨开白雪辞风影,桃去黄蜂入蕊房。
鸟度新枝红粉醉,小溪流水白云狂。

游圣境山
裂石惊弦

群峦竞秀脊蜂高,隔断风尘少杂嚣。
夏至千山鸣杜宇,夜阑万壑起松涛。
师留道观仙游去,我拽祥云青鸟翱。
美景忘情红酿饮,秋来圣境摘葡萄。

今年春节友人送我两瓶葡萄酒,哪叫醇,说是圣境山摘得野葡萄自酿,相约秋天再来摘葡萄。
哈哈......这是机密哟。

圣景山孟夏游
     楚蜂

闹市喧嚣久,宽心妙景中。
几枚桑葚紫,诸点树莓红。
鸠唱苍松岭,莺啼翠柏冲.
登高何趣有?云上沐清风。


圣景山碑载"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

初夏圣境游
双荆李子
孟夏西郊户外游,
蛙鸣鸟唱闹红榴。
田前菜蝶飞花顶,
院后工蜂落蕊头。
燕舞新巢和蔼系,
莺歌老曲福音留。
阳光普照农家乐,
圣境存心还用愁?
2012年6月7日于希望鸟巢

初夏圣境游                    
                          老木人
              
             夏日初临圣境游,高山滴翠鸟声柔;
             清泉石上飞蛾舞,绿树丛中鼹鼬遒。
             历尽沧桑真武地,传承道教武当酬;
             宜人美境流连客,保护山林是重头。

圣境山五月游2012.6.9
尘香曲

清风送我层层绿,石径通幽听玉泉。
独点榴红初夏色,暗吟栀子素香笺。
攀君台拜谒高圣,借紫峰登临九天。
乘兴缠绵云海里,忽闻暮鼓袅霞烟。

七律.游圣境山(新韵)
信步登云上九重,仙山圣境揽怀中。
白岩香雾清溪水,宝殿余音八卦风。(或“孝感风。”)
老子传经昭日月,天师布道吐霓虹。
沧桑观宇随它去,坐爱流莺唱晚钟。
①孝感,词典上的解释为:旧谓孝行的感应。我在此处主要联想到老子娱亲行孝的事迹。[一时把握不准,求教各位前辈、方家]


九龙谷亲子游
                           作者  花香

      我喜欢坐车的感觉,看车从郊区的村落间穿过,将城市的喧嚣一骨脑地甩在身后,这一刻仿佛所有的烦恼都与我无关,甚至希望就这样一直坐下去,永远没有终点。而当我看到路边闲落的人家,富足的菜地,篱笆上挂着的扁豆丝瓜,树枝上零零星星鲜艳的柿子。。。这点点滴滴都会勾起我无限向往。

    公共汽车穿过九龙谷的山门后停了下来。放眼探望,一片别墅沿着山脚下的湖边错落相致。可惜一滩湖水混混浊浊实在有辱风景。沿途步行,路边不知名的小花儿、葱茏的狗尾巴草,浑身长满刺钩的苍耳子为我们这群兴奋的旅客更添几许快乐。
   
       在2号别墅稍作休整后我们开始进山。我们的目的地在遥遥山顶尖的一处峭壁剥落处,那是荆门地域的屋脊。从这里看过去,阶陡梯窄,险象环生,让人不由得心生怯意。
     好久没有运动过,不过上了四、五个台阶,我的小腿就发软。心里默默闪过一丝旁人无从察觉的忧郁:就这样莽莽撞撞地跟着一群陌生的人来登山,还要照顾女儿,如果落后,何人相携?
      “腿好软啊!”身后传来衍心禾妻子的喘息声。
     “是啊!我也不行啊!”她的同事附和道。
      听到她们的话,我在心底微微笑了,原来有这感觉的不止我一人啊,心情随之放宽了许多。

      女儿很懂事,每每上几步,就回过头来看我,又抢着要帮我拿带的包包,我拗不过她,担心跟她抢着反倒会摔了她,只好由着她。尽管包包不重,不过上山终是一件吃力的事儿,走不了几步,又还给我。这样反复几次后,随着山势越来越陡,她只好放弃,一心一意爬起山来。
         
     因为担心成为一行人的累赘,我和女儿反倒走在了前面。回头望去,竟然跟他们有了一段距离。半山腰里,居然发现了一个简易的秋千,两道绳索高高地从相邻很近的两棵树上垂下来,中间镶着一块木板。真不知道在这密集的树林里可以做多少这样的秋千呢?我和女儿就在这里坐下来歇息着、等待着。不一会儿,他们就跟了上来。衍心禾因为来过一次,所以这次理所当然的成了一行人的导游。他介绍说关于这山道,传说是道教始祖老子隐居荆门蒙山时,往返于朝盐观与灵芝峰之间,骑青牛途经白石岩走过的,至今林间灌木不生呢!我环视四周,果然林间除了藤萝就是高大的树木,还真就没有发现一株野蔷薇之类的植物呢!而先前在山脚下见过的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不知名的山花,现在也没有了踪影,感情都被那头青牛吃得绝种了!我伸手拉了拉一根粗大的藤条,原本以为是结结实实的攀在一旁的大树上的,不料却是柔柔软软空悬着的。嗨!看来这山间藤萝也得了道家之熏陶,刚柔相济欲与大树唱天高了!


    我在心里疑惑着不知道行程还有多远,正好小家伙们问起来,衍心禾回答说过了面前这最陡的一段就不远了。于是小息了片刻,我和女儿依旧行在前面。山势确实比较陡,女儿几乎两手着地爬行着,我也全神贯注地注意着脚下这窄窄的石阶,不敢抬头张望。半途想起如果这样纯粹为爬山而爬山岂不错过了风景?于是立起身子打量起来,发现这一段坡地其实并没有多长,心里不免失望起来:难道荆门就没有一座经得起征服的高山吗?

   攀过这艰难的一程,我和女儿坐下来等着他们。突地下面传来一阵轻快悦耳的歌声,原来是衍心禾用手机播放的腾格尔的《吉祥三宝》,不时夹杂着宛及脆如小鸟般的欢声笑语,在这幽静的林间古道里,让人恍若置身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他的妻子更是兴致大发,居然三两步就登上了旁边的一棵岔开的老树干。围城外的我看着这幸福的一幕,不由得感慨人生何须顶针呢?

   垮过一道空门,八仙台就坐落在这片平坦的山顶空地上。
   
        再向西行大约一里处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玉皇阁。小家伙们一溜烟快活地跑进楼里,我则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山崖边。凭栏撑臂,耳边微风习习,钟声清扬。抬头仰望,晴空无垠,艳阳普照。身边残垣断壁,触目惊心!放眼四周,八峰合环,峰峰俯首九龙谷。谷内玉树叠翠,欣欣然掩没一片村落,更有雄鸡独鸣,声音嘹亮直透山尖皑皑苍烟中。
       回首一瞥,墙上太极黑白双鱼团团合抱 ,容万物道理之大智慧。再转身,看山之阳刚挺拔,谷之阴柔蕴涵,叹天地之和谐美满,可恨自己肉体凡身竟不能化为雨露尘埃,融进这恒古自然中!
        和女儿一起拾级而上,进入玉皇阁内。生平不喜抽签算命,今日看见签筒,也想凑个趣儿。于是向道士询问:“抽签怎么收钱?”
   老道操着一口浓浓的外地口音谦逊地微笑道:“这个随意,不给也行的!”我恍然大悟,在心里不禁汗颜自己真是世俗愚钝,如此发问,岂不辱没了老道?于是在功德箱里放了一张毛票,老道敲了一下钵,我让女儿抖摇出一支签来。老道没想到抽签的是孩子,嗫嚅着不知该怎么解,只是一连声说着“好”。
      转身出门,女儿在后面一把拽住我:“妈妈,你也抽一个!”
    “不,我不抽!”我明白女儿的心,突然间心里五味俱杂。
    “你抽一个嘛——我出钱!”她急急地说。
     我笑起来:“妈妈不喜欢,妈妈信自己,妈**命在自己手中!”
     于是女儿放松开来。

   下山就轻松多了,回到山脚,先前上山时被忽略的景致也可以好好欣赏了。坐在秋千上,被女儿摇荡着,听《云水禅心》在林间摇曳流淌,那一刻,什么也不想。心 ,纤尘不染,流连忘返!

   一直很想很想,想看春天的花、夏天的水、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雪。千帆尽去,山是山,水是水。风景随心动。心不在,风景何在?回程途中,不免惆怅。

七律.九龙谷即兴
            文/许支祥
结庐八岫枕清泉,沉寂幽林伴鸟眠。
玉阁香馨玄武帝,白岩月朗鹊桥仙。
重研道学谁能后,再悟禅心我领先。
指日尧天云雨霁,荆门有幸树摇钱。

七律.题圣境山(新韵)
装点荆门胜景峰,清溪出谷绕城东。
仙台漫漫仙居雾,孝榭习习孝感风。
老子五常昭日月,天师八卦吐霓虹。
凡夫到此皆成圣,半入禅心半入空。
[注释] ①仙台,这里指八仙台;孝榭,老子行孝娱亲的遗址。八仙台、行孝亭(榭)分别为两处景点。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馨语
    颜斶是战国时齐国的高士,一次,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你上前来。”
    颜斶也说道:“大王您上前来。”
    齐宣王满脸不悦。左右大臣都责备颜斶:“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颜斶只是区区一介臣民,大王唤你上前,你也唤大王上前,这成何体统?”
     颜斶说:“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谦恭待士。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
    齐宣王怒形于色,斥道:“是君王尊贵,还是士大夫尊贵?”
    颜斶回答说:“士尊贵,而王者并不尊贵。”
    齐王问: “这话怎么讲?”
    答曰:“以前秦国征伐齐国,秦王下令:‘有敢在柳下惠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一概处死,决不宽赦!’又下令:‘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以千金。’由此看来,活着的国君的头颅,比不上死去的贤士的坟墓。”
    宣王哑口无言,内心极不高兴。
    左右侍臣都说:“颜斶啊,颜斶!大王据千乘之国,重视礼乐,四方仁义辩智之士,仰慕大王圣德,莫不争相投奔效劳;四海之内,莫不臣服;万物齐备,百姓心服。而即便是最清高的士人,其身份也不过是普通民众,徒步而行,耕作为生。至于一般士人,则居于鄙陋穷僻之处,以看守门户为生,应该说,士的地位是十分低贱的。”
    颜斶反驳道:“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有上万个诸侯国。什么原因呢?道德淳厚而得力于重用士人。由于尊贤重才,虞舜这个出身于乡村鄙野的农夫,得以成为天子。到商汤之时,诸侯尚存三千,时至今日,只剩下二十四。从这一点上看,难道不是因为政策的得失才造成了天下治乱吗?当面临亡国灭族的威胁时,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的寻常百姓,又怎么能办到呢?
    《易传》中讲,‘身居高位而才德不济,只一味追求虚名的,必然骄奢傲慢,最终招致祸患。因此无才无德而沽名钓誉的会被削弱;不行仁政却妄求福禄的要遭困厄;没有功劳却接受俸禄的会遭受侮辱,祸患深重。’所以说,‘居功自傲不能成名,光说不做难以成事’,这些都是针对那些企图侥幸成名,华而不实的人。
    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耻。以此成就道德,扬名后世的唐尧、虞舜、商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所以说‘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若能上溯事物本源,下通事物流变,睿智而多才,则哪里有不吉祥的理由呢?
    老子说:‘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所以诸侯、君主皆自称为孤、寡或不谷,这大概是他们懂得以贱为本的道理吧。孤、寡指的是生活困窘、地位卑微的人,可是诸侯、君主却用以自称,难道不是屈己尚贤的表现吗?像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后世都称他们是贤君圣主,这足以证明贤士的尊贵。”
    宣王叹道:“唉!怎么能够轻慢君子呢?寡人这是自取其辱呀!今天听到君子高论,才明白轻贤慢士是小人行径。希望先生能收寡人为弟子。如果先生与寡人相从交游,食必美味,行必安车,先生的妻子儿女也必然锦衣玉食。”
    颜斶听了此话,就要求告辞回家,对宣王说:“美玉产于深山,一经琢磨则破坏天然本色,不是美玉不再宝贵,只是失去了它本身的完美。士大夫生于乡野,经过推荐选用就接受俸禄,这也并不是说不尊贵显达,而是说他们的形神从此难以完全属于自己。臣只希望回到乡下,晚一点进食,即使再差的饭菜也一如吃肉一样津津有味;缓行慢步,完全可以当作坐车;无过无伐,足以自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纳言决断的,是大王您;秉忠直谏的,则是颜斶。臣要说的,主旨已十分明了,望大王予以赐归,让臣安步当车返回家乡。”于是,再拜而去。
    君子说:颜斶真是知足之人,返朴归真,则终身不辱。
    这个故事阐述了君主戒骄戒傲、任贤纳能的重要,以及君轻民贵的治国道理。毕竟是王需要士大夫的辅佐才能够治理好国家,而如颜斶这样的贤士并不需要王。所以古时的那些诸侯、君王,虽位高权重,尚都懂得以贱为本的道理,自己谦称为“孤”、“寡人”,足可见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卑下,含蓄内敛不张扬的品质,对治国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一方面,这个故事也展示给人们一个真正的贤士的精神境界。虽然齐宣王已经道歉求和了,但却还是用物欲来挽留颜斶,足见其境界之差异,因此颜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齐王的挽留,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以议也。”(《论语.里仁》)他宁肯“安步当车”也不为“五斗米折腰”,“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耻去服事那些在观念和认知上都自以为是的庸君。
    而今天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有这样风骨的贤士实在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以趋炎附势,最大限度的获取个人的利益为主旨,哪管人格为几何,祖先留下的五千年的神传文化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士大夫阶层和所谓的精英阶层的整体堕落,直接败坏了全社会的道德风尚,这可真是今天中国人的悲哀啊

赠付家斌先生
         
      初秋之夜,曾在荆门东宝区工作的付家斌先生(九龙谷开山功臣)来访。付先生现供职于省府,十二年重游旧地,感慨之情溢于言表,可惜夜色朦胧,难赏佳景,寒喧至子夜,因公务缠身,匆匆离去,余不胜唏吁,赋诗一首以记。
                            寂寞庐台夜幕深,故人归来觅旧境。
                            徘徊丛林观萤火,缓步天池听泉鸣。
                            泼墨挥毫留佳句,狂饮山茶忆昔情。
                            为官一任兴一方,前路无涯任君行!

路破 屋旧 庙颓   青山更青
           人去 人来   云飞  险峰更险
中秋佳节如果你去九龙谷原始生态中走一走,也许可静化一下心灵。

居九龙谷感怀
李勋明
住山始觉与山亲,策杖寻幽不厌频。
青藤附岩攀绝壁,秀木直向庙堂伸。
交加翠竹当窗发,自在蝉雀隔树呜。
望断飞鹰翻南峰,人在深山心在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

主题

2068

帖子

9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70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6: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20 11:27 , Processed in 0.0566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