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古今水利水系变化概述 李勋明
荆门地处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度地带,水系以荆山山脉为分水岭形成三大水系,西流漳河,东流汉江,南流长湖;向东注入汉江的有仙居河、双河、象河、南桥河、竹皮河、麻城河、杨树港、北港。向西注入漳河水库的有钱河、姚河、安河、马河、白泥河。向南注入长湖的有建阳河、广坪港、杨场河、大路港、西荆河。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5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7条,大小湖泊23处,主要为桑湖、白湖、长湖、藻湖、太白湖、借粮湖、寺湖、彭冢湖、严家湖。河湖总流域面积4412平方公里。 主要河流: 仙居河:全长51.3公里,流域面积244.7平方公里,发源于插旗山的上干沟,有南河(折旗河)、北河、鸡公河三个源头,在仙居汇合,南河是主源,出自仙居寺南麓,东南流经乐乡关,在双河口处汇象河,再东流注入汉江。 象河:全长41公里,流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发源于缝旗山下的长沟,经石桥驿至双河与仙居河汇合,东注利河口入汉江。 南桥河:原称姚鸾河,发源于小垭坡,自南向北流经罗家集,与干沟、偏观寺山诸溪水汇合,经南桥入八角庙河,在利河口处注入汉江,流域面积261平方公里。 竹皮河:古称权水,全长约50公里,流域面积473平方公里,为市中部主要河流,源于荆门城西,有两支,北支出自城区西北郊圣境山东麓,自北向南,纳泉口水入浏河,西支源自城西郊罗汉山麓,经鹰子岩、海会沟、汇象山东麓蒙、龙、惠、顺四泉水,于民主街南与浏河水汇为正流向东纳杨树岗、麻城河水,经钟祥康桥大湖,汇入北港注入汉江。 钱河:全长41公里,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发源于斐山南麓,自北向南流入漳河水库。 拾回桥河:古名建水,又名建阳河,发源于城西白果树沟,全长112.1公里,流域面积1113平方公里,是市境内最大河流。 西荆河:因历史上曾有汉南主堵,汉北主疏之争,导致泽口分流,南口为东荆河,西支为西荆河,全长50.3公里,流域面积538.4平方公里。 大路港:发源于安洼水库,亦称西港,全长47.6公里,流域面积225平方公里。至冯家洲注入彭冢湖。 两沙(沙洋-沙市)运河:亦称杨水河、便河,开凿于公元前6世纪,长87公里,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各浚1次,可由沙洋盐码头通航沙市。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沙洋堤溃口,鄢家闸约4公里的河成平地,水运自此受阻。1936、1937年,“两沙”商会曾两次组织浚,均因人力,财力有限,只剩下长湖至沙市34公里可通航道。 主要湖泊: 长湖:介于长江和汉水及其分流东荆河之间,东西长而直,故名长湖。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8公里。水深3-3.5米,相应水面129—142.6平方公里,蓄水2.21-2.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111平方公里。 借粮湖:晋杜预攻江陵,常有船至此接粮,分给兵饷,故名接粮湖,又称粮湖,俗称借粮湖,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最大过水深2米,湖水经积玉口解放闸,泄入田关河入东荆河,归长江。1954年前有湖面26272.5亩,围湖造田后缩为12772亩,1956年南半划归长江,北半仍属荆门。 彭冢湖:位于毛李,官垱两镇交界处,古代有彭姓大族墓冢在此,故名。最大过水深3.2米,容积792万立方米,原分北湖南湖,现北湖巳消失。原有湖面7868亩,现有湖面6500亩。 贺吕湖:位于沈家集东11公里。湖西为庙湖,湖东为庙台湖,水面相通,以湖畔贺家集、吕家集得名。承纳沈贺河来水,容积248万立方米,最大水深2.5米,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经马良水闸,出南港入汉江。湖面原有12778亩,现有2500亩。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荆门境内有湖泊26个;到1985年剩有湖泊23个,1953年全省湖泊普查湖面共315439亩,到一九八五年,缩小为205450亩。当家堰:1949年前全市有堰垱8.6万多口,1959年10.3万口,到1985年减少到5.4万口,预计目前仅3万余口,且淤塞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一九九六年,兴建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212座,引水工程32处。但是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农田用水要出钱,不少农民宁愿自己打井取水,也不愿用库水,致使不少水库灌溉功能丧失,沦为死库或闲库。另外,一些河道盲目拦河筑坝,阻隔了鱼路通道,使昔日不少沿河鱼米之乡消失。例如古代长湖鱼在雨季可顺建阳河水上行达荆门城西仙女山岩子河一带,由于河道层层拦截筑坝,鱼路截断,河道淤塞,也使没有淹没的河段干涸。 我们必须客观的认识到一些盲目拦河筑坝工程,造成河道断流,不仅毁灭了大量山林耕地,更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弊远大于利。例如荆门城区竹皮河上游有承雨面积59平方公里,由于修了岩子河、石滚冲、金泉等水库后,将城区汇水面积降至30平方公里以下。使城区以上竹波河自然水流损失殆尽。再如漳河水库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举全省之力修建,渠系配套工程占林田近200平方公里,蓄水20.35亿立方米,目前,由于农民不愿出钱用水,主要功能灌溉效益甚微,现在仅供荆门城市四十万人囗和工业用水,得不偿失。再如总干渠沿线的烂泥冲、车桥、乌盆冲、扬家冲、凤凰水库等五座中小型水库均为死库,严重浪费了林田资源。漳河目前不仅不没有发辉它应有的效益,反而影响了城市向漳河靠近。总之,目前不少水利设施功能利用率有待重新评估。 根据笔者查阅荆门历史水利水文资料,从清乾隆年间到一九九六年荆门境内不少河道自然水流消失,湖泊面积诚少一半,当家堰减少近三分之二。多条河流水坝目前除了部分可发电外,没什么大的效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保护地球自然环境意识的增强,笔者认为在为期不远的将来,一批得不偿失的水利设施将被退库还林还田,以求自然生态平衡,因此维修当家堰应该是我们未来水利建设的重点。 见荆门日报2011年10月16日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