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左伯桃”、“羊角哀”墓址考
关于左伯桃、羊角哀二人之墓,国内有多种说法。《濮州志.古迹》载,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位于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北20公里的吉山镇李胡同村西,西北距张大人庄约600米。碑引自唐代李善《文选注》及《建康志》所载,羊、左二人皆春秋时燕人,乃生死与共之友,闻楚王纳贤,于是羊、左同去楚求仕(当时的燕楚古道就在李胡同、张大人庄一带通过,古唐邱羊角城旧迹就在此间),当二人行至此时,天降大雨雪,同住则盘费不够,左便将所带干粮衣物全交与羊,让其独自赴楚,左则出走避角哀,后因饥寒死于树洞中。羊至楚,位至上大夫,遂将此事禀楚王,楚王闻深受感动,便下令礼葬了左,羊觉得因饥寒之际左自杀于树洞而成全了自己,便也自刎于左墓前,留下一段“舍命全交”之千古美谈。明冯梦龙《羊角哀舍命全交》依汉刘向《列士传》,除叙述羊、左以上故事情节外,还增添了“二鬼战荆轲”典故,大意即,左死后托梦于羊,曰,因其墓与荆轲墓邻而不为荆轲魂所容,常于黄泉下受其欺侮,左不堪其辱即唤羊救之。羊遂拔剑自刎于左墓前,以魂助左战荆,以报并粮之恩。汉刘向《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梁与角哀,角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伯桃。”《后汉书》亦载,汉初有羊左二人,闻楚元王崇尚儒道,招纳贤士,天下贤人闻风而归。《舆地纪胜》卷“第七十八”,羊角哀墓,在长林县(今湖北荆门市),今号为羊角村。《九域志》(荆门)有左伯桃墓。《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六十五”,周左伯桃墓,在荆门州西南九十里。《明一统志》昔羊角哀左伯桃为友,闻楚平王贤而归之,值雨雪,粮少,伯桃乃并以粮与哀,自饿死。清同治版《直隶荆门州志.侨寓》亦载,左伯桃羊角哀同为燕人,相友善,闻楚王贤,往归之,值雨雪,粮少,伯桃乃并以粮与哀,自饿死。哀至楚,为上大夫,乃言于王,备礼以葬于诸村合河口内。 此外,关于左伯桃籍贯,有“燕人”及“西羌人”之说。关于二人所投,有楚元王、楚平王、楚文王、楚庄王等说,其中尤以“春秋楚元王”居多。关于二人时代,有春秋、战国、西汉诸说。关于所投之地,有春秋战国时楚国、西汉藩封之楚地等。五说杂陈,不一而足。 以下试逐一辨析。首先,关于山东鄄城县羊左墓所记,按,春秋时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一带)至楚郢都(今湖北荆州),直接向南经位于中原地区(今河南省)的郑、宋等国最为便捷,根本无需绕道鲁地。若为汉初时,自燕至楚(淮西一带、包括今江苏安徽部分地区),经此线倒合实际。再看冯梦龙“二鬼战荆轲”,按,若羊、左为春秋人,而荆轲为战国人,则羊、左死时荆轲还未出生,何来魂斗?又按,荆轲墓位于江苏丰县(今属徐州市),与山东鄄城县不在一地,何来两墓相邻?此说必误,纯属虚构。不过据《后汉书.列士传》所记,则羊、左二人实为汉初人,奔汉初藩封之楚地,经山东西南或江苏不是没有可能。接下来看“春秋楚元王”一说,笔者查遍楚史皆无“楚元王”其人,汉初高祖之弟刘交倒曾封“楚元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据此推“山东说”及“江苏说”所称羊、左奔楚,实或为西汉之楚地(今江苏徐州),似可成立,由此也造成了《濮州志》、《建康志》之争。 以下重点来看“荆门说”。笔者结合《舆地纪胜》、《大清一统志》、《直隶荆门州志》等所载,前往今五里铺镇草场乡合河口作了些实地考察。自草场街南行约三公里的安全村有羊角寺遗址,当地人音讹为“羊龙寺”。据《荆门州志.古迹》载,羊角寺,在州南九十里,春秋时,燕人羊角哀左伯桃相友善,闻楚王贤,往归之,过此乏食,值雨雪,寒甚,伯桃乃并衣与角哀,而自入空树死,后角哀贵为上大夫,乃言于王,备礼以葬于诸村里合河口内,后角哀返此地,不忍独生,自经死,后从寺祀之。而《直隶荆门州志.坛遗》又载,羊角寺,在州南九十五里诸里村,故为羊角祠,唐龙光居士施基重建,元至大元年,华林禅师开山,明洪武十六年,僧一静重修,弘治间,乡耆陈思淳加修,国初教谕刘胤吉改祠为寺,乾隆十二年,彭商哲四十无嗣,祷神生子,修而新之。看来或有两个羊角寺。笔者经安全村一彭姓老乡一路热心指引,经询遗址旁另一彭姓住户知,正如荆门地域文化专家李勋明先生在其文《荆门两个左伯桃墓探微》中所述,此羊角寺当是清代彭氏所修,附近住户皆为彭氏后人。该遗址久废,偌大的三进式院落如今仅留些许颓圮的残垣断壁。结合《直隶荆门州志.地舆图》所示,此地南行约两公里才至合河口,而河口另有一寺曰“太山庙”,因此可证此羊角寺遗址实非真迹。辞别该地,一路向南行约两公里至合河口,有当地人称之为“东河、西河”的两条河流在此交汇后向南至新铺河至拾桥。东、西河口之间今太平村有政府文物部门于此重建的简易庙宇及遗址说明,这便是真正的羊角寺所在。而据《直隶荆门州志.冢墓》载,左伯桃墓,州西南九十里诸村合河口,(羊角哀墓)附,原有祠,居民改作东岳庙(太山庙)。推角哀墓应亦在此。在此东南向,东河对岸的洋坪村,有满布树木及荆棘的一大型圆形土丘,冢墓临河而筑,冢高约6—8米,与对岸的羊角寺遥相呼应,当地人称之为“夜嚎冢”。经负责看守此冢的刘伯指引,笔者来到了夜嚎冢,见冢周遗有无数红色黏结的夯土,其冢封土规模极类似纪山楚墓,墓主至少应为大夫以上级别,而当地村民传,每逢阴雨天或深夜,总听到该冢处似有人哭泣,故名“夜嚎冢”,想必或是羊角哀哭左伯桃吧。结合州志所记,此冢或正是左伯桃墓。荆门市文物部门数年前曾于五里镇严店村发掘出一被当地人称为“左冢”的冢墓并部分随葬品,据说也为左伯桃墓,经考,墓主为楚国大夫身份,然其为战国时人与文献所记春秋时不符,且因缺乏更为直接有力的文字证据而终未敢定论。笔者无法得知当地百姓有关 “羊、左二墓位于草场合河口”之说所据为何,然结合《舆地纪胜》、《大清一统志〉、《.直隶荆门州志》所载,假若左、羊二人确系春秋时人且南投楚国,此地望及遗存倒也符逻辑:二人由燕至楚郢都,按线路分析行经合河口极有可能合河口楚时曾为北上古道;荆门一地隆冬时节也多雨雪极严寒;此地南距纪南城还有近百里步行需几日行程;楚王闻左义举命在此厚葬(夜嚎冢),角哀葬其侧等。 左伯桃与羊角哀之间的感人故事,就是著名的“羊左”典故的由来,中国古来崇义,重视道义之交,强调 “士为知己者死”,左将生的希望留个朋友,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而无论羊左墓真正何处,他们那种敢于为朋友无私奉献的义举、那种生死之交的朋友、这样肝胆相照的友谊,将被千古传颂。 广东电视台 刘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