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9|回复: 0

[楹联纪事] 配合市残联2024年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 征联启事

[复制链接]

595

主题

787

帖子

29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6
发表于 2024-4-22 1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配合市残联2024年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
征联启事
  各位会员及楹联爱好者:
  荆门市残疾人联合会将于5月中旬开展2024年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届时将安排“楹联颂模范”活动。现就楹联征集启事如下:
  一、 征联颂扬的模范人物:
  1、 自强模范邹爱华;
  2、 自强模范吴金洁;
  3、 自强模范张军;
  4、 自强模范李万志;
  5、 自强模范谭照阳;
  6、 助残模范袁先梅;
  7、 助残模范杜凤凤;
(事迹附后)
  二、 征联要求:
  每人创作颂扬每位模范楹联限2副,单联限15字以内。作品要紧扣主题,构思巧、立意高、语言精、视角好。坚持思想性、文学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统一。
  三、 评审与选用:
  征联截止后,市残联与市楹联学会将组成评审专班,对征集作品进行评审,对应每位模范评选出一副优秀作品,并经书写裱装后,在活动中赠送给每位模范。
  四、征稿要求:
  1.只接收电子版稿件,勿用附件,切勿重复多投,在作品后必须注明真实姓名、详细收信地址、电话和作者创作简介。
  2. 作品的著作权、署名权归作者所有,使用权归市残联和市楹联学会所有。本次征集诗词楹联属公益活动,无奖励和稿费。
  五、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5月8日截止。
  六、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721864104@qq.com
  联系人:田索然,电话13377995332
荆门市楹联学会
2024年4月22日

人物事迹
1.李万志
历经坎坷成大道 禽苗孵化传爱心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肢体残疾人李万志创业故事
  雄鹰折翅,也要翱翔蓝天。幼年患上小儿麻痹症的李万志是一个敢与命运抗争的人。因为小时候的一次高烧李万志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成为了肢体残疾人。他不能做重活,不能像其他的同龄人一样自由奔跑。在当时的农村,没有劳动力就等同于没有了“养家糊口”的能力,父亲早早离世,母亲独自一人拉扯兄妹七个长大,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帮家庭分担生活的重担,也为了自食其力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李万志从十多岁就开始给别人养鸡养鸭、孵化禽苗。看着自己懂事的孩子,勤劳踏实的母亲劝李万志去做个裁缝,不求大福大贵,只求学门手艺将来养活自己。但坚强的李万志拒绝了,因为他也有着自己的理想,日复一日放禽孵禽生活磨练出了他坚韧、踏实的优良品格。就这样,他一门心思扑在了畜禽孵化上,面对着一群小鸡一琢磨就是一天,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能让鸡苗破壳率和存活率更高,白天在孵化场辛勤劳作,晚上休息的时候就点着蜡烛学习孵化养殖知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他的孵化养殖技术不断精进。穷则思变,2000年,李万志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成立了万志禽苗孵化厂,开始走上了自孵自销的道路,然而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2002年,由于种蛋选种不严,当年孵化出现大量病弱禽苗,为保证质量,李万志将所有鸡苗全部挖坑填埋,然后全额赔偿客户预付货款,自己受到了很大损失,血本全无,亏是亏了,但在客户群中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孵化核心技术后,2003年,李万志东拼西凑20万重新起航,这一次,他从种鸡开始严把质量关,每天窝在孵化室,从鸡蛋入孵开始,整整二十一天,每天吃住在孵化室,每日巡查一件不落,李万志坚持下来了,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2019年,在市区残联和当地政府的帮扶下,荆门市万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高新聘请了养殖技术专家,同时引进了新的孵化养殖设备,产品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慕名而来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畜禽孵化生意越来越大。如今固定资产投资达300余万元,建有1个孵化场、一个育雏车间和4个种蛋繁育基地。2018以来,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近20余人。近年孵化销售禽苗近千万只。年利润50余万元。专业合作社2019年被列入掇刀区残疾人创业基地。禽苗供应商已发展到福建、江西、安徽、湖南、四川、河南、广西等七省市的孵化厂家,批发零售范围囊括了京山、钟祥、宜城、老河口、襄阳、当阳、枝江、荆州、宜城等十几个市(县、区)。依靠畜禽养殖,李万志致富了,但身为残疾人的他,没有忘记与他有着同样人生不幸的残疾人朋友。2020年以来,他首创残疾人代养畜禽脱贫模式得到了成功实践。三年多来,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掇刀区近200多名残疾人养殖户以这种模式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李万志的带动模式得到了市区政府和残联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年来,在李万志的内心里,有一股善心一直在涌动,那就是帮扶自己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们。特别是在他加入肢体残疾人协会以后,他想带动残疾人共同致富。李万志比谁都清楚家禽养殖的风险有多大,为了打消残疾人兄弟们的顾虑,李万志让他们先免费领禽苗回去养,家禽长大后他在高价收购卖出,还免费为大家进行技术辅导和疫苗接种,这种无私的精神带动了很多残疾人养殖致富。3年来近400名残疾人在这种模式运作下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2019年8月,李万志被荆门市肢体残疾人协会评为“全市肢体残疾人养殖致富自强之星”。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大灾之下见大义,在自身合作社损失巨大的情况下,依然带头向卫生医疗系统,抗疫前线、残疾人困难家庭捐钱捐物,价值2万余元。8月,被荆门市肢体残疾人协会评为抗疫“优秀工作者”。2020年12月,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湖北省自强模范”称号,2021年3月,被荆门市残疾人联合会评为“2020年度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9月荆门市万志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被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
  李万志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作为一名残疾人企业家,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实业,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而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协会负责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谋划,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向共同富裕。


  2.
邹爱华
自强风采 | 20年20万个炕饼!“星光饼嫂”像腊月炉火一样温暖
  她拖着一双残疾腿,20年一口炉灶,20万个炕饼,坚强地撑起一个老弱病残大家庭。
  她把养女当亲生女儿,培养其大学毕业,还30年如一日照顾聋哑的二伯哥。
  她用乐观豁达解开困难事烦心事,为公益捐款捐物,成为街坊邻居心中的“知心街长”。
  她,就是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星光饼嫂”邹爱华。
  连日来,邹爱华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先后登上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中国好人》年度宣传人物发布会。
  狭长街道的凌晨孤灯  20万个炕饼,撑起一个残破的家
  邹爱华先天患有小儿麻痹症,无力的双腿只能依靠板凳、木棍支撑勉强行走。
  36年前,20岁的邹爱华嫁入肖家,婆婆年岁已高,大伯哥远在广东,姑姐远嫁异乡,丈夫及二伯哥均先天性聋哑,二嫂患有精神障碍,留在家里的五个大人四个残疾。邹爱华没向命运低头,拖着残疾的身躯把大家庭照顾得妥妥当当。
  2003年,邹爱华丈夫所在企业倒闭,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彻底没了。夫妻俩双双残疾,上有七旬的婆婆,下有几岁的女儿,邹爱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徘徊彷徨后,倔强的邹爱华不等不靠,决定做面食生意,靠勤劳的双手,养活一家老小。
“星光饼嫂”邹爱华。
  一个铁皮罐子,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棍,邹爱华和丈夫就在家门口的塑料棚下,架起简单的炉灶,从此便承担起全家所有的希望。这炉灶摊子一架就是20年,锅盖换了一顶又一顶,灶炉换了一个又一个,连黑色的铁钳也被磨得愈发白亮。
  每天凌晨5点,在黑暗狭长的街道上,邹爱华家门口最早亮灯。邹爱华和丈夫开始和面、炕饼,拖着无力的双腿,缓慢移步于炉灶口和锅盖之间,一天劳动下来后经常双腿浮肿。
   一次大雪天,寒风撕破了塑料棚,雨雪淋湿了柴火,打翻了炉灶,邹爱华默默地捡起地上的炕饼拿回家自己吃。次日,她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就这样20年如一日,邹爱华每天炕饼五六锅,一年上万个,累计炕饼20万个。

  清贫家庭的腊月炉火  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照顾二伯哥30年
  虽家境贫寒,邹爱华与丈夫肖其敏仍恩爱有加。但是,婚后第三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四天就夭折了,夫妻俩悲痛不已。
  1992年,闻听当地医院有个没人照料的早产女婴,心生怜悯的邹爱华特地跑去办了领养手续,这就是大女儿肖亚琼。
  “每天卖饼收下的第一元钱,会先拿去给女儿买炼乳。”邹爱华说。
  邻居们都知道,当时她家里卖饼收入有限,但她对养女总是倾心呵护、视为己出。后来邹爱华又有了亲生小女儿,可对养女的爱一点都不曾减少。
邹爱华撑起一个大家庭。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肖亚琼自幼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定居成都。小女肖忆秋西南大学硕士毕业后,已加盟比亚迪公司。
   俩女儿到外地读书工作后,对母亲的牵挂从未间断,她们写给母亲的信就有一大箱,这些信被邹爱华视作最值钱的宝贝。
   6年前,邹爱华荣获“感动荆楚十佳母亲”称号。
   全力支撑小家庭的同时,30多年来,邹爱华还无私地照顾着二伯哥一家。
   初到肖家,二伯哥肖其炎的两个孩子才几岁,她时时关心着侄子侄女衣食住行。嫂子精神病发作,邹爱华就将侄子侄女接到自己家。侄子侄女长大后去了外地,过年过节回家,她总是做一桌子丰盛饭菜,两家人一起吃喝。
   肖其炎随着年岁增高不时生病,因两个孩子都在外地,邹爱华夫妇就主动承担起照顾任务。
  “婶婶如同寒冬腊月的炉火,温暖着我们一大家人。”提起这些事,肖其炎女儿肖玲动情地说。

  小镇上的耀眼星辰
  乐善好施热爱公益,街坊口中的“知心街长”

  “我小叔子出事后不吃饭不出门,邹爱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上门劝慰,小叔子一下就振作起来了。”
  邻居邓秀玲回忆道,6年前小叔子肖锡兵工作时左手被轧断,一度十分消沉。听说此事后,邹爱华晚上收摊后经常上门开导。如今,肖锡兵已走出困境,在一家公司做保安。
  2021年,街坊郑正生刚投入全部储蓄做土特产销售生意,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母亲又查出脑瘤,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突然陷入困境。闻讯后,邹爱华带头为其捐款1000元,还拖着双腿四处募捐。
  邹爱华家隔壁的一位八旬老人,只能勉强坐轮椅,时刻都需要人照看。邻居家一有事外出,邹爱华就主动守在家门口照看老人。
  30多年,石牌社区哪家人外出,就会放心地把备用钥匙放在邹爱华家;哪家婆媳闹矛盾,找她调解后就总能重归于好……
  因为这一件件小事,街坊四邻都叫她“知心街长”。
邹爱华为订货客户上门送烧饼。
   2016年以来的每年夏天,邹爱华都参加石牌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义卖活动。女儿若在家,就一家人上阵。
2020年疫情期间,邹爱华两个女儿滞留在石牌社区,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给独居老人送菜送药,在街巷通宵值守……
   2023年11月,钟祥举办第三届敬老长桌宴活动,200多名老人欢聚一堂。
“长桌宴别人家送来一道菜,邹爱华送来5道。”石牌社区前任主任石立琼说。
  “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得再多我也值得……”
   邹爱华很喜欢这首歌,身残志坚的她,用心灵的完美阐释着人间大爱,默默照亮和感染着身边的人。
3.吴金洁

       励志!东宝这个女孩“复原”荆门古城“三台八景

今年25岁的荆门女孩吴金洁,因先天脑瘫造成视力、听力、语言能力障碍,但她从小在绘画方面展露出了惊人天赋,在父母的大力支持和自身不懈努力下,终于让梦想起航。吴金洁先后获得荆门市“最美家乡人”“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

  在市残联刚刚举办的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东宝区石桥驿镇的脑瘫女孩吴金洁带着自己最近的作品——荆门古迹“三台八景”仿范图登上舞台,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这幅荆门古迹“三台八景”仿范图,临摹的是荆门籍画家董军的作品荆门名胜古迹“三台八景”图,作品高1.2米、长7米,历时两个多月完成,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大制作,竟出自于一位脑瘫女孩之手。吴金洁今年25岁,因先天脑瘫造成视力、听力、语言能力障碍,但命运最终眷顾了她,让她在绘画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由于身体的缺陷导致吴金洁从小性格胆小卑微,上小学后不敢与老师、同学说话,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书本上到处画满了她想象中的鸟儿、树木。有一次她自己随手就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卡通人物全部画了出来,而且画得跟电视里一模一样!小金洁父母突然意识到,女儿在绘画方面或许真的有些天赋。当时家里还有个三岁的小女儿,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几亩地和小金洁父亲做装卸工的微薄收入。夫妻俩一商量,哪怕自己再苦再累,都要送女儿去学画画,希望小金洁将来有一技傍身,能够自食其力就最好不过了。2009年,吴金洁有幸拜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彭金淋为师。彭老师针对金洁美术知识零基础、多项身体机能缺陷等诸多难题,建议她以中国画为主要学习内容。每个周日,小金洁不到六点就起床,在母亲的带领下,从石桥驿坐将近两个小时的汽车赶到荆门城区学画,长达五年,从未间断。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画作近2000幅,且多次在省市各大比赛中获奖,省内多位书画专家对她的画作表示认可和赞赏。2014年国际残疾人日当天,在老师彭金淋和好心人的帮助下,16岁的吴金洁圆了自己第一个梦,她的个人书画展在市群众艺术馆开展,吸引了近万名群众前去观看,成为我市青少年举办个人大型书画展第一人。2015年8月,吴金洁书画作品点评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举行。同年11月,由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心为画留——吴金洁书画作品选》画册面世。随后,由政府出资,挂牌成立盐池社区“励志少女吴金洁画室”,吴金洁家中的二楼也被改造成了画室,取名“天道居”,寓意天道酬勤。一次画展,一本画册,一间画室……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吴金洁实现了自己人生中三个最重要的梦想,这是放在常人身上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接下来命运的馈赠更是让吴金洁猝不及防。2016年,吴金洁被评为荆门市“最美家乡人”。2018年,吴金洁和母亲登上央视三套《向幸福出发》节目,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感动全国观众。2019年,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吴金洁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国家给予残疾人的最高褒奖。

命运是如此的不公,没有赐予她一个健康的身体。可命运却又偏偏垂怜这个可爱又坚强的女孩,为她插上了一双翅膀,让她可以在梦想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残疾姑娘吴金洁在母亲的全力支持下,画出励志人生
  日前,在荆门市残联举办的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荆门市25岁的脑瘫姑娘吴金洁展示了长卷《荆门名胜古迹三台八景》临摹图,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吴金洁被称为国画奇才, 16岁办画展,17岁出画册,18岁被评为荆门市最美家乡人,20岁登上央视三台《向幸福出发》节目,21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吴金洁明白,如此耀眼的成绩,除了良师指导有方、自己努力不怠外,还离不开无怨无悔付出、全力支持她的母亲。
  母亲是她的眼,让她看清美术的美;母亲是她的耳朵,帮她听清美术的魂;母亲是桥梁,把她从美术“小白”的此岸渡到艺术殿堂的彼岸,让她从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母亲是人生向导,为她觅到书画良师
  1998年冬,在东宝区石桥驿镇灯塔村,吴金洁出生了。28岁的许新梅刚品尝到做母亲的喜悦,就发现金洁眼睛斜视,目光呆滞。经检查,金洁患有先天性脑瘫。
  父母的心沉到了谷底,但痛苦过后,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父亲继续到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上班,挣钱养家,母亲在家全力抚养金洁、种田。
  金洁安静地成长着。上学后,别的孩子在学文化,她就做一件事——画画,文化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名字不会写,只有画作,活灵活现。四年级时,需要住校,怕不能独立生活,金洁只得辍学。
  其间,母亲慕名到市群艺馆找到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彭金淋,咨询金洁是否可以学画画。得到肯定答复后,她还是下不了决心,因为不知道金洁这样的情况能否有结果。
  母亲开始教金洁读书认字。学习之余,金洁就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看完就画下来,美羊羊、喜羊羊等动画形象,和电视里的一模一样。金洁的画一次次地促使母亲下定决心克服困难,送她画画。于是,吴金洁11岁那年,开始跟着彭老师学习国画,3年后兼学书法。
  当时,他们已搬到盐池社区居住,坐车到荆门城区很便捷,但也需要近两个小时。
  小妹才4岁,无人照顾,母亲就带着小妹和金洁一起去上课。每个周日的早晨,6点不到,母亲就把姐妹俩喊起床。小妹晕车晕得厉害,后来,母亲不得不把小妹留在家里,把奶奶叫来照看,母亲则专心带金洁学画画。
  母亲坚持不懈,陪她走过学画的万里长征
  金洁的左眼视力只有0.1,右眼仅有微弱光感;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有限,只有在她耳边大声说,要重复数遍,她才有可能听清。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只能说简单的话语。
  面对女儿的这种情况,母亲站了出来。金洁听不懂老师讲的普通话,她就翻译成方言;金洁听不懂专业术语,她就尽量简单形象地描述;金洁不会拿毛笔,她就手把手地教;金洁不会调色,她就耐心指导,鼓励女儿多尝试。金洁看不清,她就牵着女儿靠近黑板观察……
  母亲只有初中学历,对书画一窍不通,为了女儿,她成了最认真的“学生”。老师讲的知识,她认真记录,体会和感悟后,再一点点讲给金洁听。她不懂就问,时时观察老师和其他学生画的,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金洁。
  中午放学的几个小时,两人继续待在画室,母亲看美术书籍,吴金洁练习书画。每当母亲看到有些技巧或理论知识适合金洁时,就会换成形象的描述,转述给金洁。
  “那一整天,都感觉不是我自己,我拼尽全力,学习、领悟、转述,特别累。”许新梅提到周日带女儿学画的时光,感慨道。
  周一到周六,母亲督促金洁在家练习书画,她在一边做家务,忙一会儿就会过去看看。金洁画不好的时候也会烦躁发脾气,她就耐心安慰,贴心鼓励。
  良师的谆谆教导,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金洁的书画进步很快,学画的第二年,金洁在一次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母亲激动万分,鼓励金洁继续努力。“我一直记得母亲那时的激动表情,这鼓励着我,在遇到挫折和困惑时,不退缩不放弃,为了自己的爱好,也为了不让母亲失望。”金洁不善于表达,但心中清楚一切。在记者问她学画生涯中难忘的瞬间时,她在微信上如是说。
  就这样,金洁在母亲的陪伴下,每个周日风雨无阻到书画班学习。从家到荆门城区,一来一回约70公里。5年时间,金洁在母亲的陪伴下,走完一个万里长征。
  为了金洁,父母不遗余力。颜料、画纸都是易耗品,母亲在网上一买就是一两箱。
  母亲是渡桥,将她送到成功彼岸
  同样为金洁的成长不遗余力地还有彭老师,他为这个特殊的学生确立了阶段性的三个目标:办一次画展,出一本画册,有一间专业画室,并竭力帮助实现。
  2014年12月3日,在彭金淋、蒋合琴等诸多爱心人士和单位支持下,金洁的个人书画展在市群艺馆举办,共展出书画作品168幅,成为我市青少年举办个人大型书画展第一人。时任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家周韶华题词赞金洁“心为画留”,各大媒体称金洁为“国画奇才”…… 2015年11月,《心为画留——吴金洁书画作品选》画册面世,共刊载金洁的66幅画作。随后,由政府出资、挂牌成立盐池社区“励志少女吴金洁画室”,金洁家中的二楼被改造成了画室和小型展厅。
  三个目标全部得以实现。金洁仍然学着、练着、画着,母亲也就陪着、跟着,一步都不曾拉下。
  天道酬勤。2015年,吴金洁书画作品点评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多名知名画家作出高度评价。2016年10月,金洁的画作《天下为公》获得香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书画大赛入围奖,11月,画作《仿宋作品》《梦里家山》等入选湖北省文联和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书画邀请展,12月,金洁被评为荆门市最美家乡人。2018年,母亲陪金洁登上央视三台《向幸福出发》节目,讲述金洁的励志故事。同年底,金洁的长卷《菊花》等作品参加迎冬残奥会全国残障少年儿童艺术大赛,荣获绘画青年组二等奖。2019年5月16日,母亲陪金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金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金洁跟彭老师学画12载,这两年因为疫情等原因,她大多在家专心创作,截至目前,已创作2000余幅书画作品,不少作品在省市各大书画比赛中获奖。
  现在,金洁在荆门城区成家立业,正在临摹我市知名画家董军的作品《荆门名胜古迹三台八景》,这是她第4次临摹该作品,其中第二幅临摹图尺寸最大,长6米,宽2米,耗时3个月完成。“都是应邀临摹的。画幅大,量尺寸很困难,建筑太多,画起来非常费时费力。第二次临摹时,妈妈帮忙量好的尺寸,我只需专注地画,简单多了。”吴金洁对记者说。她画的最长的一幅画作是《梦中家山》,长30米,用时两个多月,是在彭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的,画的是从仙居到荆门城区的秀丽山水。为了这幅画,母亲多次带她去仙居,去老家,观山看水,寻找灵感。
  近年来,吴金洁在母亲的鼓励下,尝试过绘画直播,她画,母亲讲解。尝试自己拍视频、制作、配上解说,表达能力不断进步。虽然电商售画的道路艰难,但有母亲耐心陪伴和不断鞭策,金洁愿意不断尝试。
  母爱无声,却又最动人心怀。吴金洁想通过《荆门晚报》对母亲说:“妈妈,你辛苦了!你的恩情我这辈子都还不完。我爱你,妈妈!我会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的!”
  4.袁先梅
  袁先梅,女,1964年2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是掇刀区人社局一名退休干部,她热爱公益事业,先后担任过掇刀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荆门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掇刀义务工作者服务队队长,退休后发挥余热,现任荆门市残疾人体育协会会长。该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模范践行党员的义务与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她以优质的服务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赢得了残疾人运动员的尊敬、同事们的好评和领导的信赖。
  在工作中一向坚持以抓好全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为中心,坚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的理念,兢兢业业,踏实认真的对待工作,她深知自我的职责所在,用自我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会长的职责!
  一、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该同志自担任残疾人体育协会会长以来,一向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我,牢记党的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时刻坚持党员先进性,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我做一名优秀党员也做一名合格的会长。记得她刚担任残疾人体育协会会长的时候,对残疾人体育工作和相关政策不够了解,她就经常找残联分管领导交流工作经验,学习相关政策文件,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和学习,如今的她在工作管理和政治思想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把荆门市残疾人体育协会管理的井井有条,在全省都小有名气,各项体育赛事成绩斐然。
  二、认真负责,树立服务意识
  自担任荆门市残疾人体育协会会长5年来,该同志一向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工作,把协会工作放在心中,把职责扛在肩上,因为她明白,作为会长,她的职责不仅仅是为了做好协会体育工作,更要关心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优质服务作为自我的本份。工作中,她身先士卒,由于协会是社团组织,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协会成员少,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组织残疾人运动员集训中,因集训时间长,运动员们都是残疾人,在生活上需要特别的照顾,袁会长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陪伴他们聊天、过生日,给运动员当亲人,她与运动员相处非常融洽,小的运动员都亲切的称呼她“袁奶奶”。为了让运动员能安心训练,她还自掏腰包给他们买生活用品和零食等。
  三、努力做事,得到多方支持
  残疾人体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必须努力做好。在她的带领下三年的疫情,残疾人体育工作没有停,积极组织残疾人集训,特别是在备战全运会、省运会期间,因疫情体育场馆闭馆,她及时向市领导反映情况,参赛时间紧迫,不能耽误训练会影响比赛成绩,在她多次与市文旅局、场馆中心等部门协调,落实了集训场地,并做好防疫防控措施,得到了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市体育文化中心游泳馆专门为省残疾人游泳队开设了绿色通道封闭训练。因此,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全运会、省运会上取得43金20银19铜的成绩。湖北省残疾人游泳队于2018年在荆门市体育文化中心挂牌,自她任协会会长后,就接管省残疾人游泳队后勤服务工作,她考虑大部分队员都是学知识的年龄,不能因训练耽误了学习文化知识,她每年都要为省残疾人游泳队运动员办理入学事宜,跑市教育局、区教育局,送联系函,得到了市、区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2023年下学期,因黄龙武术学校基建建设,原就读的4名学生将安排到爱飞客黄龙文武学校或者石化中学就读,袁会长一听就着急了,这怎么能行,路途远不说,交通问题、安全问题、训练问题、专人接送问题、费用问题等,她就利用外部关系四处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掇刀区教育局的支持,实际上是被她的义举打动了,她已花甲,不拿一分钱的报酬不说,还在义务服务残疾人运动员,掇刀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安排专人协调残疾人运动员就读事宜,在掇刀辖区每所学校学生都超员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不到3个工作日内全部安排免费入学,4名学生被掇刀区教育局就近安排到望兵石学校就读,分别安排在四个班,一班插1名学生。运动员们都安心训练,文化学习两不误。
   她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做好份内和份外的每一件事请。在她的努力下,协会管理到位,资金运作顺畅,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运动员们的一致赞誉,这是她努力工作的回报,也是对她工作的认可,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杜凤凤
大爱无言 至爱无声——记掇刀石街道残联专干杜凤凤同志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体现人性温暖、播撒人间真情、闪耀人道光辉的崇高的社会事业。作为一名残联专职委员,我就是残疾人的代言者、残疾人的服务员,我要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做好残疾人的‘贴心人’,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传递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朋友的关怀和温暖。”杜凤凤就是这样来理解和践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和基层残联专干的崇高责任的。
  今年39岁的杜凤凤,已在残联岗位工作6年,现为掇刀石街道残联专职委员、幸福社区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也是荆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会长。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多年的岗位锻炼,让她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感情,始终把手中有责、心中有情、眼中有爱作为座右铭,在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中展现她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和人格魅力。

手中有责,不落下一个人
  “掇刀石街道有近千户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工作事多量大、琐碎繁杂,但小事不小、责任千钧,自己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细致耐心地工作,把残疾人惠民政策落实好,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杜凤凤对残联基础性工作深刻体会。
  自从事残疾人工作以来,她始终把学习政策、钻研业务作为成事之基,熟读《湖北省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方案》《湖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荆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等十余份政策文件,熟记残疾人“两补”、助学申请、辅具配备、办证换证、创业补助等十余项业务的申办条件、流程,成为“一口清”的业务能手。她始终把满怀热情、充满感情作为待人之道,真心对待来办事的残疾人及亲属,一条板凳、一杯热茶、一席暖话,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暖心人”。她始终把走进家门、敲开心门作为执业之本,现场调查残疾人家庭真实情况,真正了解残疾人家庭困难和需求,推己及人,急人所急,出实招,办实事,实现帮扶政策应享尽享。近年来,杜凤凤每年负责完成残疾人辅具申报和发放、“两补”等各类具体事项3000件左右,以“零差错”“零延误”“零投诉”的成绩,得到残疾人朋友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没想到小杜这么快就帮我们把医生请来了,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当杜凤凤把掇刀医院的鉴定专家请到陈兆贵家里,为卧床的张某香做鉴定时,家属不停感谢。随后,她为家属讲解鉴定程序、“两补”申报流程,并收集相关资料。一个月后,这个家庭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到账。2021年,杜凤凤被荆门市残工委评为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心中有情,支撑起一片天
  “建设‘残疾人之家’,不仅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归宿,还成了他们日间照料、文化娱乐、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的场所,我想用这个独特院落,撑起一片蓝天,撒播爱与希望,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体面,让他们更暖心、更舒心。”作为幸福社区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她坦言“建家”的初衷。
  多年来,杜凤凤深感残疾人群体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难以融入社会。2022年,荆门市残联、掇刀区残联提出创建“残疾人之家”的计划,她就成了“建家”的坚定支持者和具体执行人,凭着满腔热情和一份执着,她承担了选址、筹资、设计、装修、运行的所有工作。通过半年努力,在幸福社区建成了一个占地2000余平方米,功能设施齐全的“残疾人之家”。
  她始终把解决残疾人所需所盼作为工作宗旨和服务内容,实施日间照料服务,为入驻的16名残疾人提供洗头发、剪指甲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帮助;定期为残障人士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提供专业的按摩理疗等康复治疗及心理咨询。实施居家托养服务,对90名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组织工作人员每月两次上门进行健康体检、打扫卫生等。实施辅助就业服务,通过链接资源,组织20名有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承接手工项目,每月可挣取近千元收入。实施社交互动服务,经常性举办读书、唱歌、做手工等文体活动,定期举办端午节包粽子、中秋佳节月饼烘焙DIY等节庆活动,不定期邀请市书协、掇刀医院、市诗词楹联协会的专家、老师到现场开展活动,让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以前,由于女儿的特殊情况,我要时刻待在家里照顾她,家里没有经济来源,靠低保维持生活。来到残疾人之家后,这里的工作人员为她的生活起居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料,现在我能够安心外出工作挣钱了。”1991年出生的小丽,患有智力和精神双重残疾,看到女儿的状态越来越好,小丽的父亲感到非常欣慰。
  2023年12月,幸福社区残疾人之家成功通过验收,被授予“省级残疾人之家”称号,并被荆门市残联评为2023年度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眼中有爱,闪耀出一串光
  “在同一片蓝天下,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照样能拼出自己的精彩,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在荆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成立的大会上,当选首届会长的杜凤凤对与会的残疾人朋友鼓励道。
  协会成立之初,杜凤凤逐一拜访残疾人文艺骨干,问需求、询建议,联系指导老师为残疾人文艺爱好者进行专业培训5期30人,努力提升整体文艺水平。借助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残疾预防日等重大节日,举办残疾人文艺演出活动12场;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文化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提供残疾人文艺节目39个。通过举行系列文化活动,以展览、展示代培训的方式,促进残疾人文艺爱好者的相互交流和水平提升。2023年11月,由协会组织编排选送参演的节目《茗香诗韵》和《楚韵寿乡》,分别获得第九届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智力残疾人综合类一等奖和舞蹈类三等奖。
  为进一步拓展残疾人的展示舞台和成长空间,2023年3月,协会依托残疾人之家建成了荆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文创基地,通过“文创工作室+培训+电商”模式,搭建起示范性展示平台、培训阵地和孵化载体,常年开展书法、珠编、竹编、彩绘、烘焙等10余项技能培训,已建成书画、竹编、珠艺、文创福娃等4个文创工坊,以文创产品培训、生产、销售等带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现已吸纳45名残疾人就业,带动3名残疾人创业,残疾人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5500元。全国自强模范、青年画家吴金洁的国画产品不仅有了市场,还被其师兄带出国门;曾祥兵的竹编艺术产品走红网上,并成功申报漳河新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篾编记忆》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该协会被荆门市残联评为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当帮助一个残疾人找到工作时,当你所带领的残疾人获得成绩时,当聋哑人对你用双手比划出谢谢时,你的心是倍感温暖的,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许这一份工作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东西乃至耀眼的成就,但这一份工作,你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发现它的美。”杜凤凤在面对成绩时说到。
  “大爱无言,至爱无声”,这是残疾人朋友对杜凤凤的人格评价。在事业面前,她以爱为帆,以善为桨,倾情奉献;在得失面前,她助人为乐,挚心永恒,无怨无悔;在荣誉面前,她不忘初心,不骄不躁,奋力前行。行之苟有恒,久久有芬芳。杜凤凤就是这样践行着党和人民给予的光荣责任,追求着自己人生的最美好境界。

   6.谭照阳

              与命运抗争、战胜自我、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困难
   我叫谭照阳,1961年出生在湖北省沙洋县拾回桥镇桥河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岁那年,时任生产队出纳会计的我,带领乡亲们去卖粮。在背粮包上堆时,跳板突然滑落,我随之跌落,造成腰1胸12压缩性骨折并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我住院长达六年之久,先后经历了十次手术,可谓九死一生,还得与轮椅相伴。是亲情的力量让我重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毅力与命运顽强抗争,最终掌握了一技之长,并能够自食其力,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回顾过去,我所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道路。1978年我参加高考,以19分之差名落孙山,带着遗憾回到了家乡。我立志奋发,但一场塌跳事故直接将我摔进了重度残疾人的行列,跌入不幸的低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彻底绝望,感觉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曾多次想放弃生命,并用绝食来抗议命运对我的不公。
    我幼年丧母,受伤后是大姐日夜守候在病床边,还苦口婆心劝慰:“弟弟,只要你活着,你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才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才能对得起母亲临终前的嘱托。我们愿意照顾你一辈子,只愿你每天都能开心。”大姐朴实的表白让我感动,更让我感动的是她的行动。我受伤初期,为了配合医护人员把我护理好,大姐一个半月没有上床休息过,困了就趴在我的病床边小憩一会儿。她的脚站立的时间太长了,鞋子都穿不成,只能穿拖鞋。她仍然坚持每一小时为我翻一次身。因大姐的精心呵护,在病房的6个脊髓损伤病友中,我是唯一没有患褥疮的病人。
    我伤残的那一年,大姐的大儿子七岁,小儿子五岁,女儿才三岁。她不顾一切地在医院里护理了我6年。她像慈母一样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因治疗无效,我坐上轮椅回了家。为了安慰我,大姐借钱在她的住房旁边为我建起了三间平房,便于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手足情深,慈母般的爱,让我坚定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可以这样说,在我受伤重残后,我的人生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中。然而,正是大姐那无私、充满爱意的母性之光,温暖了我受伤的心灵,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命运使我屈服”。我决心振作起来,坚强起来,用我健全的大脑和双手去改变生活的困境,减轻家庭负担,开创我的未来,不辜负亲人们对我的希望。于是,我自学掌握了刻字、钟表维修等六门手艺,并开始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学艺不易,尤其是一个重度残疾人到外地学艺极为不便,本地又没有师傅愿意教,我只能选择自学。就刻字而言,虽然我有书法基础,但刻字需要写反字,一切得从头学起。我把镜子放在左边,新华字典放在右边,通过镜子练习写反字。没有刻刀和章坯,我就用钢锯条做刻刀,收集旧牙刷把做章坯来练习。为了提高速度,我的手曾被戳了一百多刀,最终练到了二分半钟刻好一枚私章。为了迎接顾客的挑战,我必须精通行草隶篆各种字体。我的篆刻作品在2006年沙洋县职工迎春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书法类篆刻作品三等奖。
    一门手艺毕竟单调,我又买了一本《钟表结构与维修》,背诵了手表的结构原理、耦合关系以及最常见的100多个故障。为了练习,我买了一块旧表,折了装,装了拆,反复练习技巧和速度。有时为了弄通一个原理,我会想上半夜;为了练就一个技巧,会练上一整天,不吃不喝也要搞明白。坐久了,屁股上长了死肉,我就自创了一种透气椅子,避免褥疮。花了近一年时间掌握六门技术后,我想出去创业,但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他认为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截瘫人怎能做生意,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由于得不到父亲的经济支持,我到镇上请一个经营副杂的远房亲戚帮忙接业务。在他的柜台上贴上“代刻章”字样,我刻了500多枚私章,赚了将近400元。我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修理钟表的工具及配件和章坯。由于身残的原因,不能摆摊经营,需建一个小铁棚。当时180元的白铁和70元的石棉瓦对我来说是一大笔开销,借也借不到,无法开业。后来向镇信用社申请了250元的贷款,才建了一个小木屋。我选择了一个好日子——1986年8月18日开业。
    最初没人相信我,于是我挂了一个免费帮人代写家书的招牌。渐渐人们认识了我的字,认可了我的为人,见证了我的手艺,我的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不久就还清了贷款。伤后出现的反射性神经疼痛时刻折磨着我,疼得厉害时难以自控,刻章时手指头戳得鲜血直流,修表时把顾客的手表元件掀翻一地,最后还得赔一块新表给顾客。我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就把李大钊先生的一段名言用毛笔书写后贴在我的写字台前:“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早上看一遍它给我鼓励,晚上看一遍给我安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六年后我在镇中心地段耗资10万元建起了三个门面的楼房。期间,我组建了一个家庭,几年后她带着家里的所有积蓄离开了我。为此,我精疲力竭,身心憔悴,我的精神又一次落入低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亲情让我再次树立雄心。2000年我又向银行贷款了3万多元,弃艺从商,经营钟表眼镜、微型电器,还解决了三个人的就业。我的货源都是从武汉、仙桃、沙市等地进货,每次进货都要请一个壮劳力背我上下车。只有亲力亲为把货源组建好了,才能把生意做好。我在门店的醒目位置贴上了几个大字:“顾客永远是正确的”。我们只有尊重顾客、热情服务、接受批评,让他们进店有如回家的温暖感,我的生意才会长久。俗话说:“小人因受批评而动怒,智者因受指责而得益”。
   然而,祸不单行。2008年9月我的老父亲带着许多牵挂和不舍离开了人世。同年腊月三十我给他上坟时,因路面不平从轮椅上摔下去,致使我左腿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两年后我才重新爬上了轮椅。
   2010年我去荆门市体育文化中心锻炼身体时,看到一群中老年人在那里吹拉弹唱。我年轻时喜欢唱歌跳舞的性格促使我加入他们。当发现一些中老年朋友因眼花需要放大歌谱字体才能看清楚时,我就主动为他们抄写歌谱,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赞扬。于是我一发不可收拾,积久就有了二百余首歌谱。为了满足更多歌友的需求,在荆门市残联何军权副理事长的鼓励和支持下,于2013年10月我集结出版了《和谐之声》手抄歌曲集。这本书中212首歌谱的编写倾注了我三年的心血,每份歌谱都要花8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全书耗时1600多小时。对于健全人来说,这也许不算什么,但我因脊椎反复手术减压,已去掉了三分之二的脊椎,只能靠左肋部抵在轮椅上艰难书写。颈椎病反复发作及腰肌劳损使我几次住院,出院后我仍然坚持抄写,不到黄河心不甘,一定要完成这项工作。
   《和谐之声》手抄歌曲集一经出版,便凭借其比普通歌曲集字体大上几倍、书写工整、苍劲有力、字迹隽秀、歌名设计独具一格的优势,受到了广大中老年歌友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要求再出续集。
    “桃花潭水深千尺”,我决定不揣浅陋,不负厚望。有道是:“奋蹄自信无边景,有志何惧蜀道难。”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又坚持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抄录了158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集结出版,取名为《中国梦》和谐之声手抄歌曲续集。2014年我加入了荆门市书法家协会,同年,我还编辑出版了父亲的诗集《晚晴岁月》。曾多次参加市残联、市义工联的公益演唱活动及社区纳凉晚会,热心公益事业。和我一样的脊髓损伤者是残疾人中生活自理难度最高的群体。为了帮助伤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搭建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帮助、重新生活、回归社会的平台,我联络了五位伤友骨干共同发起成立了首个“荆门市脊髓损伤伤友小组”。已经报经市残联批准并于2016年11月1日挂牌成立,我被推荐为该组组长。我们的工作旨在宣传伤友们努力拼搏向上的精神,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鼓励伤友们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找回自我!
    我是一个重度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对书法、对音乐、对文学的梦想。《和谐之声》、《中国梦》两部手抄歌曲集的出版,也算是我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做出的一点微薄贡献吧!我希望通过我这两个集子和我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将我的这份积极向上与快乐人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世界充满美好,充满阳光。
    今年是我受伤的第38个年头了,2005年至今又连续做了五次大型手术。是姐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是这份浓浓的亲情,伟大的爱,成就了我许多梦想!
    如今,即使岁月已经无情地在我的脸上留下痕迹,即使我的身体依旧受限,我依然充满希望。因为我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的故事或许只是千千万万个平凡人中的一个,但我希望能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总有克服它们的一天。感谢每一个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人,是你们让我相信,光明总在黑暗之后。

    附个人简介:
    谭照阳,男,1961年4月出生,荆门市掇刀区人,荆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参加2006年湖北省沙洋县职工迎春书画展,获书法类(篆刻)作品三等奖;2017年4月,获湖北省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声乐类)优秀奖;2017年5月,获湖北省第六届“神农杯”优秀宣讲报告三等奖;2017年9月,获荆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书法项目)一等奖;2018年获荆门市“新春蜂蜜杯”老顽童俱乐部第四届红歌赛一等奖;2013年10月,编辑出版了《和谐之声》手抄歌曲集;2015年5月,编辑出版了《中国梦》和谐之声手抄歌曲续集;2018年8月,《和谐之声》和《中国梦》两部手抄歌曲集分别被荆门市图书馆、荆门市档案馆收藏。现任荆门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荆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


  7.张军
      目标永远在路上

  张军 男 现年50岁 肢体残疾,钟祥市双河镇居委会,自主创业,从事园林绿化。
  我很庆幸生长在美好的时代,不幸的是在幼年(九岁)的时候,因为自己无知、调皮与好奇,触高压电线被截掉双臂,导致重度残疾。从此对任何事情都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我自己不向命运屈服、不被困难压垮、不为奋进人生低头,坚持练习用脚吃饭,用脚写字、用脚穿衣、、、、、、长期的锻炼做到了生活基本自理,从此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就想着第二步、第三步、、、、、、甚至大胆的想与同龄人比输赢,比如学习游泳、学挖地、学挑担子,总之同龄人能做的事,自己也学会去做,艰辛的付出是正常人的多少倍,不退缩不逃避,相反、更愿勤学多练、、、、、、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口说不为凭,举手见高低。1990年上高二的时候,残联推荐我参加中国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并获得了男子同组“级别划分”的1500米中长跑冠军,我成功了!我笑了!1991年参加了中国第四届伤残人运动会,获得了男子同组的400米短跑第二名和男子同组100米自游泳第一名,我赢了,我高兴!不屈不饶的人生有了好的开始,就想有好的过程,以至于将来有好的归宿。
  踏入社会我在镇办企业(编织袋厂)看过大门,在双河镇委党校上过班,因工作、事业不顺,家庭生活跌跌撞撞的,最终选择了做生意、、、、、、开酒店是我做的第一次生意“君乐大酒店”第一次创业,从酒店的名字都可以看出,当时的心情有多迫切希望成功----君(张军)和客人,乐(以此为乐)。我和妻子(冯泽芳)用心经营、诚信做事,酒店做起来了,几年的生意也积累了点小财富,利用这点小财富搭建了自己的“安乐窝”。
  2012年,我做了一件自己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那就是邀约亲戚和几个朋友,注册了《钟祥市芬芳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周边荒山、荒地发展种植花卉苗木,让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改行了,真如老话说得隔行如隔山,我从什么都不懂做起,从不认识的花草树木问起,从不懂得种植技术学起、、、、、、一步一步慢慢来,一天一天积累,最终学会了,扩大规模的种植。从100亩到200亩一直发展近千亩,边种边学,租用周边农户800亩的山林或农田种植花卉苗木,种了卖,卖了再种。自己接工程(绿化工程)荆门双喜小区、三环线第一标段、东宝工业园福港路、凯龙集团、、、、、、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近年来,美丽乡村绿化先后在双河镇黄坪村、班竹村、林坪村绿化工程达标,检查验收得到镇政府、市级领导的认可,绿化改造美丽校园12个。截至目前,合作社可创联营业额近二百多万的佳绩。
  近几年,合作社共安置四名残疾人就业,不为自己的重度残疾而痛苦,只为能帮助同命运的人就业而自豪。
   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发时期,我多次向荆门红十字会指定的荆门市康复医院,双河镇人民政府捐赠蔬菜、水果等物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4035837号-1

GMT+8, 2024-5-15 18:17 , Processed in 0.0526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