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楚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南方的最强大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政治礼仪制度因袭中原文化;在扩充势力范围时,熔中原文化与南蛮土著文化于一炉,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楚文化。楚文化在中国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历史上的楚国虽然在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但是,楚文化所给予后世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楚国的民族构成因时而异,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西周初年立国时的楚人是一个芈姓部族;楚人南下,与江汉流域的土著居民融合,从此楚国的民族成份发生变化,出现了楚化的蛮人和楚人的蛮化,久而久之,二者融为一体。楚国的兴盛得之于蛮夷之地,蛮夷聚居地江汉沮漳成为楚国的中心区域。公元前706年楚熊通自立为武王,自此,楚国逐步向外扩展,北争中原,南并吴越,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楚国自西周末年至战国时,共吞灭61国,促进了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由此可见,楚国的民族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楚人的概念也不断地在充实新的内容。 楚文化就是因楚人和楚国而得名的一种区城文化。荆门,位于宜城楚皇城与江陵纪南城之间,西与当阳季家湖楚城邻近,东有郊郢,是楚文化分布的腹地。建国以来,荆门收集到不少楚文化遗物,尤其是荆门市博物馆建立以来,配合各项工程建设抢救性地发掘的一批楚墓和楚文化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楚文化的研究内容。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发掘资料分析,荆门楚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楚国贵族的陵墓区,以纪山一带为代表。每一座墓都有高大的封土堆,排列密集,有的墓地保存了楚国的陵园建筑形式,例如大薛家墓地。另一类是楚国村落居民的墓地,以子陵岗楚墓和响岭岗楚墓为典型。墓葬无封土堆,墓坑较小,分布密度大。墓葬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同一墓地,墓葬之间的关系则是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体现。荆门两大类型墓葬的存在,既有利于对楚国贵族集团文化状况的深入探讨,又有利于对楚国村落居民文化面貌的再认识。而对它们的综合研究,则有利于我们对楚国历史文化面貌的完整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