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岳飞城
岳飞城遗址位于沙洋县五里铺镇友联村8组。这里叫鸦雀南坡,简称鸦坡,曾是荆襄古道穿越地,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军事上成为“帅兵二万的防守城”。 据《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公元1107年,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原驻古城(长林城,今后港)的荆门军的治所迁移到鸦坡,到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猖獗,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方前线告急,荆门军治又迁回到后港(长林城),但仍在这里设荆门镇。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金国傀儡齐的大将李成攻陷了襄阳等六郡,民族英雄岳飞奉命北上御敌,于当年五月,向侵占今湖北西部的金兵发起大反攻,两个月时间,就把李成率领的几十万侵略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连收回襄阳等六个郡的失地,取得了南宋以来首次主动出击的赫赫战功,展示出了他卓越的统帅才智和英勇善战的气概。宋高宗大为赞赏,赐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成为中原抗金的最高统帅。岳飞认为:“荆湖为用武之地,当于荆宿重兵,与襄汉相接”,在此修建城池,战略意义重大。同年八月,为巩固胜利,进一步扫荡敌寇,岳飞在今五里铺的鸦雀南坡拓置城堡,屯驻兵马,严加防范,成为宋室南渡后的抗金前哨和抗金前线指挥部。从此,岳飞城与岳飞的英雄事迹一样传颂至今。 岳家军在此屯兵八年,故名岳飞城。岳飞城构筑后的八年中,金兵不敢向南跨进一步。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正式签定,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结束,划江而治的南北对峙的局面已经形成,岳飞城由此结束了屯兵抗金的历史使命,成了中原各民族抗击外侵的历史见证。 绍兴十年(1140),金兀术兵进河南,岳飞出迎,打败金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大片土地,这时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兵。他回临安后,被解兵权,次年七月,被诬谋反,逮捕入狱。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与养子岳云、部将张宪杀害。孝宗即位,复岳飞官,建庙于鄂,号忠烈,宁宗时,又追封岳飞鄂王。岳飞城清朝时有岳飞庙,内有塑像,岳飞座像居中,左立岳云,右立张宪。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移荆门军治于岳飞城,荆门镇址迁至新城(今李市镇新城村),绍兴十六年(1146),荆门军治复迁至长林(今后港)。 岳飞城呈长方形,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500米,东至杨树垱,西接麻雀巷,北倚鸦雀铺,南抵新店铺,东西有自然的古河流为天然屏障。其实远在2000多年前,即东周—东汉时期,这里已经是人口稠密、极度繁华的集市。岳飞城址上遗存着汉代村落遗址和东汉墓群以及大量的宋代遗物,同时,这里埋藏着丰富的东周文化遗产,已出土数百件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钱币等珍贵文物。 这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长3500米、宽2000米,面积为7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 岳飞《满江红》即在“岳飞城”而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张昌海)来源荆门地名普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