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历史荆门当阳地域篇 李勋明整理

0 / 333

652

主题

854

帖子

32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9
发表于 2023-9-10 16: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荆门当阳地域篇
   李勋明整理

后汉书-郡国志(南朝宋,司马彪。清同治八年1869年版本)
括地志(唐,李泰,清光绪7年1881年版本)
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813年)、元和郡县补志四(清,严观,1882年)
新唐书地理志
太平寰宇记(北宋初期,乐史,976-983年)
元丰九域志(北宋,王存,等人,1080年,民国26年1937年版)
舆地广记(1111-1117年成书, 宋,欧阳忞撰,民国26年1937年版)
舆地纪胜(宋,王象之,1221-1227年)
安陆府志(清康熙8年,1669年)
荆门州志(清乾隆19年,1754年)
湖北下荆南道志(清光绪19年1893年)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3年臧励和)
读史方舆纪要 (清)
大清一统志(清道光9年)
湖北通志(民国10年1921年)
后汉书-郡国志(南朝宋,司马彪。清同治八年1869年版本)
郡国志四-荆州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编有蓝口聚:下江兵所据。左传鬭缗以权叛楚,迁于那处。杜预曰县东南有那口城。
当阳:杜预曰县东有权城,楚武王所尅。荆州记曰县东南有麦城,城东有驴城。沮水西有磨城。伍子胥造沮二城以攻麦城。
临沮矦国有荆山
江夏郡
立章山本内方:荆州记曰山高三十丈,周过百余里。县东有申水,左传楚公子比为王次鱼陂。杜预曰在县西北。
括地志(唐,清光绪7年1881年版本)
卷七-荆州
章山:在荆州长林县东北六十里,今汉水附章山之东,与经史符。会按大别山,今沙洲在山上,汉江经其左,今俗犹与云甑山(史记夏本纪正义)
右长林
元和郡县图志(813年)、元和郡县补志四(1882年)
卷四十二卷四 山南道江陵府
江陵府:管县八:江陵、枝江、当阳、长林、石首、松滋、公安、荆门
当阳县:次畿。西一百五十里。案本楚之旧邑,汉属南阳郡,即广阳王子益所封之地,武德六年县属玉州,八年属江陵府。邑有南紫盖山北紫盖山(唐书)。汉临沮矦国故城在县西北(后汉书注)。邑东北有绿林山(后汉书注)。王莽末贼所起处,又有漳沮二水,左传曰楚文王师于漳澨,即此。(通典)
长林县:次畿。案晋隆安五年置县,并立武宁郡。荆州记云当阳县东有栎林长版,昔时武宁至乐乡八十里,中拱树修林隐天蔽日,长林之名,盖取于此。武德四年于县东一百二十里置基州及章山县。七年州废,以章山属郢州,郢州废,来属,八年省章山入长林。章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括地志)邑有云梦泽,一名巴邱湖,荆州之薮也(北唐书钞)
荆门县:次畿。案本汉旧县,荆襄之要也,隋废,贞元二十一年复置。
新唐书地理志
卷四十四、志第三十
江陵府江陵郡,本荆州南郡,天宝元年更郡名。肃宗上元元年号南都,为府。二年罢都,是年又好南都。寻罢都。县八:有府一,曰罗含。有永安军。乾元二年置。江陵,次赤。贞观十七年省安兴县入焉。。。。。。。枝江,次畿。上元元年析江陵置长宁县,二年省枝江入长宁。大历六年复置枝江,省长宁。当阳,次畿。武德四年置平州,并析置临沮县。六年曰玉州。八年州废,省临沮,以当阳来属。有南紫盖山、北紫盖山。长林,次畿。武德四年于东境置基州,并置章山县。七年州废,以章山隶郢州。郢州废,来属。八年省章山入长林。石首,次畿。武德四年置。松滋,次畿。公安,次畿。荆门,次畿。贞元二十一年析长林置。
太平寰宇记(北宋初期,976-983年)
卷一百四十六:山南东道五:荆州、荆门军
元领县八,今九
江陵、枝江、公安、石首、松滋、建宁、潜江、玉沙(以上三县新置)、监利(复州割到)
三县割出:荆门(别为军)、当阳(入荆门)、武安(并入荆门军)
荆门军:荆门军本汉旧县,隋时废,即荆襄之要津。唐贞元二十一年,复置。唐末荆州高氏割据,建为军,领荆州当阳县。皇朝开宝五年,割荆州之长林县、襄州之故乐乡县,合为一县,置于部下。领县二:长林、当阳。
军境:
东西三百八十里,南北三百二十五里
东北至东京一千三百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七百里
东至郢州汉江一百里
西至峡州界二百八十里
南至荆南界一百五十里
北至襄州界一百七十里
西南至荆南枝江县界二百八十里
东南至荆南沅江县界二百八十里
西北至襄州南漳县界二百里
东北至郢州襄州界汉江一百八十里
长林县:晋安帝隆安五年刺史桓玄立武宁郡于故编县。其属有长林县,与郡俱立分编县所置也。盛宏之荆州记云:当阳东有栎林长坂,昔时武宁至乐乡八十里,中拱树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取名于此。武德四年,于县东一百二里置基州及章山县。七年废基州,以章山属郢州,州废,属荆州。八年省入长林。皇朝开宝五年割襄州故乐乡县合为一县来属。本军乐乡者,即春秋鄀国之地,晋置乐乡县也。章山,汉书地理志江夏郡竟陵县章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内方山。尚书禹贡导嶓冢(山名)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孔安国注云,内方在荆州,汉水之所经也。湕水在郡北角田邨,去城一百里,伍端修江陵记云,带湕水谓此水也,荆南志荆潭以上为湕水,荆潭以下为漕水。層台荆南志云楚地以北山东有層台,昔楚庄王筑之,延袤百里,砥石千里,时有诸卿士谏王,王从而毁也。石桥荆州志云,南石桥津泉水从紫盖山下东流为溪,故累石为桥以渡行者,因以是为称。云梦泽,周礼荆州之薮是为云梦,郑玄注在华阳县,尔雅十薮,楚有云泽。郭璞注巴邱湖是也。春秋文耀钧大别云巴东雷泽九江衡山皆云梦是也。宋永初山川古今记云梦泽,一名巴邱湖,荆州之薮,故魏武帝与吴主书云赤壁之困,过云梦泽中有大雾,遂使失道,是此。章华台,左氏传云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春秋外传,楚灵王登章华之台,顾谓伍举曰美。夫举对曰:先君庄公为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宴俎,人不废时,官不废朝,是以能除乱克敌。今君为此台也,国人疲焉,财用尽焉,百官烦焉,而以为美,楚其殆矣。
当阳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十乡今六乡。汉旧县属南阳郡,即广阳王子益之所封地,又为临沮矦国,今县北有故城焉,又按庾仲雍荆州记云本楚之邑也。春秋左氏传,楚潘崇伐糜至于锡穴,颍客释例云,糜,当阳也。绿林山,王莽末王康王常王凤起兵于绿林山中。南北紫盖山,在县南八十里,南者与覆船山相接,二山顶上,方而四垂,若繖盖之状,常有石皆绀色,故以紫盖称,上有丹井。当阳坂即曹操追先主之所。山出紫盖山下,碧甘馨异于常派。金牛荆州记云,紫盖山有名金,每云晦日辄见平出食光照一山,即金之精尔。漳口荆州图副谓之漳口,左传宣公四年,楚若敖攻王师于漳澨,谓此水也。沮水经当阳北十里余,东南流一百里入迤江,即左传楚昭王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是也,又按漳沮二水并出建安界而合流于此,故左传所谓江汉沮漳,楚之望也。交城荆州图副云,故老相传云是楚昭王所筑,王仲宣尝登其东隅,故其副云,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州。关公为吕蒙所算,还至当阳保此城诈降而遁,朱然潘璋斩于临沮之章乡也。磨城,盛宏之荆州记云,麦城东有驴城,沮水西有磨城,犄角麦城,昔伍子胥造此二城以攻麦城。假驴磨立名,俗谚云东驴西磨麦自破。
元丰九域志(北宋1080年,民国26年1937年版)
卷六  荆湖北路 府一、州一十、县四十七
次府江陵府江陵郡,荆南节度,治江陵县
县八:乾德三年,以汉江陵县地,置潜江县、汉华容县地,置建宁县,以白沙院,置玉沙县,又升万庾巡为县,寻省。开宝五年,以长林、当阳二县,隶荆门军。至道三年以玉沙县隶复州,熙宁六年,省枝江县为镇,入松滋,建宁县为镇,入石首,废复州,以玉沙县为镇,入监利,废荆门军,以长林、当阳二县隶府。
次畿长林:府北一百六十五里,九乡,长林、安平、乐乡、柏铺、马梁、历口六镇,有章山、汉江、漕水。
次畿当阳:府西北一百三十五里,二乡,山口、新店二镇,有绿林山、漳水。
舆地广记(1111-1117年成书,(宋)欧阳忞撰,民国26年1937年版)
卷二十八 荆湖北路
同下州荆门军,五代以前,地理与江陵府同。皇朝开宝五年,置荆门军,熙宁六年废。元祐元年复置。今县二。
中长林县。本编县地。二汉、晋、宋,皆属南郡。后废焉。而置长林、长宁而县。隋开皇十一年,省长林入长宁,十八年改长宁曰长林,属江陵府。唐武德四年,于县东北置基州及章山县。七年,州废。以章山县隶郢州。郢州废,来属。八年,省入长林。正元二十一年,析置荆门县,后省。皇朝置荆门军。军废,属江陵府。后府置,皆为军治。有章山,禹贡所谓内方山也。有汉水、漳水、漕水。
下当阳县。二汉、晋、宋、齐、梁,属南郡。后周置平州,属梁蕃。隋开皇七年,改为玉州,九年,州废,属江陵府。梁又置安居县,十八年改曰昭丘。大业初改曰荆台。寻省入当阳。唐武德四年,复置平州,六年改曰玉州,八年州废,属荆州。皇朝置荆门军,初治此,后徙治长林,军废,属江陵府。后复置,来属。二汉,临沮县,属南郡,晋属襄阳郡,宋复属南郡。后省。唐武德四年,徙当阳复置,属平州,八年,省入当阳县,有绿林山在县东,即所谓当阳长坂也,曹公追刘备,而张飞横矛拒之于此。有麦城,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焉。为潘璋所斩。有沮水、漳水,皆东南流,入于江。而麦城在二水间。王璨于此登楼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
舆地纪胜(宋,1221-1227年)
卷六十四:江陵府
荆台:在监利西三十里土洲之南,孔子家语云楚王游荆台,司马子谋谏,王怒,令尹子西贺即此地也。诗曰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孙光宪诗云,百尺荆台草径荒,如何前日谓云阳,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
梁家台:梁荆台隐士梁震所居,在江陵县东四十里。
楚昭王冢:葬枝江县西北,楚江当阳两境之间,郦元水经云沮水南迳楚昭王冢对麦城。
梁震:唐末进士,过江陵,高季兴欲奏为判官,震耻之,终身止称前进士,号荆台处士。
卷七十三:峡州
楚之西塞:袁崧宜都山川记云,南岸有荆门山,北岸有虎牙山,相对楚之西塞也,今在宜都县。
虎牙山:在夷陵县东南三十五里,盛宏之荆州记云,南荆门北虎牙,二山临江,楚之西塞。郦道元水经注云荆门在南山之半,虎牙在北山之间,公孙述遣将依二山作浮桥,距汉师下有急滩,名虎牙滩。一名武牙。宜都山水记曰:虎牙山石壁其色红,间有白文,类虎牙形焉。
荆门山:在宜都县西北五十里。水经注云,大江东历荆门虎牙二山间。郭璞江赋云:虎牙嵥立以屹崒荆门阕竦而磐礡,宜都山水记云:南崖有山名荆门,北崖有山名虎牙。
卷七十八:荆门军
长林县:倚郭,皇朝郡县志,在汉为都编之地,晋分江陵置长林县。元和郡县志云,本汉江陵县地。晋安帝时分置长林县。隋志云开皇十一年省入长宁县。十八年改为长林县。旧唐书志云,晋分编县置长林县,以其有栎林长版故也。盛宏之荆州记云,当阳县东有栎林长版,昔时武宁至乐乡八十里,中拱木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取名于此。皇朝开宝五年,割襄州故乐乡乡合为一县来属,仍徙军治于此。寰宇记云,乐乡县及晋至乐乡也。
当阳县:在军南九十里。元和郡县志云,本汉旧县,后周武成三年于此立平州,隋废平州,至唐武德四年又于此置平州,并析置临沮县。六年改为玉州。元和郡县志云,八年省,隶荆州。皇朝郡县志云,五代高季兴立为荆门军,治当阳,寻废军。国朝会要云,开宝五年隶荆门军。熙宁五年隶江陵。元佑中复隶荆门。绍兴十四年废,入长林县,繫年錄云,绍兴十六年十一月庚辰复置荆门军当阳县。
漕水:荆南志云,荆潭以上为建水,荆潭以下为漕水。
昭邱:见王仲宣登楼赋,盛宏之荆门记(疑为荆州记)谓当阳城楼也。
沮水:与漳水并在当阳县北。文选吴都赋曰汲引沮漳,此之谓也。
章山:九域志有章山,即禹贡所谓内方山也。通典长林县有章山。
層台:荆南志云昔楚庄王筑之,延袤百里,砥石千里,时有诸卿士谏王,王从而毁之。
荆台:大业初改昭邱曰荆台。
长坂:在当阳县东北三十里。
东山:在军城南一里。
西山:在军城西三里,有海会院有洞。
荆门山:荆南图副荆门山上合下空,有若门像。
虎牙山:在城西南三里。
魏基州故城:在今长林县东禄麻山,又有秤锤上铸云:唐基州章山县。
故麻禄县:在长林之东境。
故荆台县:梁置安居县,隋改立昭邱。隋大业初改曰荆台县。
仲宣作赋楼:盛宏之荆州记云,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者也。
楚昭王墓:在当阳县南,沮水之西。
尉迟冢:在城南五十里有唐尉迟敬德祠。
安陆府志(清康熙8年,1669年)
卷一: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高季昌建荆门县为荆门军,治当阳,寻省。
二年,南平王高季昌开府于荆台,设贡院军治南。
嘉靖十年八月,以旧邸在安陆州升州为承天府,仍隶湖广布政使司,统州二、领县五:钟祥、京山、潜江、荆门、当阳、沔阳、景陵
沿革:
荆门州:古权国,汉临沮、当阳、编、鄀四县地,属南郡。魏改临沮属襄阳郡,晋隆安五年,析置武宁郡,领乐乡、长林。又立长宁郡,后改为永宁,领长宁县。隋开皇十一年省长林县入长宁。十八年复长林,属南郡,废长宁。唐武德四年于长林县东境立基州,并置章山县。七年,州废,以章山隶郢州。郢州废,又属江陵郡。八年省章山入长林。贞元二十一年,析长林置荆门县,五代高季昌建荆门县为荆门军,治当阳。宋开宝五年,复置军,治徙长林。熙宁六年,军废,县复隶江陵府。元祐三年复为军,端平三年又徙治当阳。元至元十四年改为府,十五年移治古城。天历初改为州,明初因之。洪武中以长林县省入,领当阳,属荆州府。嘉靖十年改属承天府,仍领当阳。本朝改承天府为安陆府,州仍属。
当阳县:汉旧县,属南郡。左传楚攻王师于漳澨,即此。宋、齐因之。梁又置安居县,后周置平州,领漳川安远二郡。隋开皇七年改平州为玉州,九年州、郡并废。十八年改安居曰昭邱,大业初改曰荆台,寻废。入唐武德四年,复置平州并析置临沮县,六年改为玉州,八年州废,省临沮,以县属江陵。高季昌置荆门军于此,宋开宝五年,县自江陵来属荆门军。熙宁六年,军废,县复隶江陵府。元佑三年复置军。端平三年,军移治此。绍兴十四年废县,入长林。十六年县复置。元因之。明初属荆州府,后改属荆门州,洪武十年,省入荆门州。十三年县复置,仍属州。嘉靖十年改属承天府。本朝承天府为安陆府,县仍属。
古绿麻县:在(荆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汉江上绿麻山亦居谊所筑,即今沙洋地。
故荆门府:在当阳古城,荆门县在(荆门)州治东门外,故长林县地。荆门军先在长林后移于当阳之方城,又移于古城。
基州章山县:在(荆门)州东一百二十里,唐建土城,尚存章山,即内方山。
故编都县:在东门外北,即长林地。有栎林长坂拱木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取名于此。
古乐乡:晋隆安帝时置在旧长林县界。
故安居县:在(荆门)州治东六十里石牌西梁时立,隋改立昭邱县,大业初又改为荆台县。
荆门州志(清乾隆19年,1754年)
卷一:沿革
权国:左传鲁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迁权于那处,杜预曰权国名南都,当阳县有权城,那处,楚地,南郡编县东有那口城,文献通考注云权在当阳,即荆门军。
编县:西汉邑,东汉省入章山,属于基州。萧齐省章山,立丰乡县于此,梁简文省丰乡入章山。
基州:汉建武二年立于内方山,永初七年省基州归并长林。
章山:一在临江章防辟谷处,一在郢东京山西驿亭,一在郢州。即州东内方山之章山,东汉光武设县,属基州。魏毁。晋杜预复修,吴毁。陶侃复筑。唐武德四年复鄀州,领章山省基州。七年,拨章山入郢州。八年省章山归并长林,建中三年复章山,寻废。隶入荆门县,今马良村一里,讹传为在府南半里,不知即内方山,非别有一章山也。
安居:西魏于仙居置安居县,隋开皇十三年改安居为昭邱,属玉州。大业元年改昭邱为荆台,寻废。唐贞观八年,以荆台土地归并荆门。
卷三十三:古迹
古荆门府:在当阳古城。荆门县,在今州治东门外。
长林县城: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即今后港。
荆台城:在州东六十里,隋书地理志,梁置安居县,开皇十八年改曰昭邱,大业初又改曰荆台,寻废,入当阳县。
故安居县:在州东六十里石牌西梁时立,隋改昭邱县,大业初又改荆台县。
编县城:在州东六十五里,毁于晋,南齐永明九年复修,名丰乡县。隋开皇初并入长林县。
基州城:在内方山东北马良口。唐志武德四年置,并置章山县。七年州废。
荆山:在州西北二百六十里,今隶南漳。三面绝险,惟西隅通人径,山上有汴和宅,又有抱玉岩、泣玉亭。
鄀城:在州北九十余里,或云在乐乡东三十五里,周鄀国、秦鄀县,隆安五年,析鄀为乐乡、长林二县。
古乐乡:晋安帝时置,在旧长林县界。
湖北下荆南道志(清光绪19年1893年)
卷三:沿革
荆门州:荆门之名始见于唐志,析长林所置,郭景纯江赋荆门阕耸以磐礡,杜子美群山万壑赴荆门皆在荆州之宜都,与兹地无与。长林晋南渡后析汉临沮县所置其始立郡曰长宁,置县与郡同名,又立武宁郡,领乐乡长林二县。乐乡后省入宜城,宋明帝以长陵郡名与文帝陵同,改曰永宁。齐、梁、魏、周悉仍其旧。隋开皇初,二郡俱废。十一年省长林入长宁。十八年以长宁改长林。唐武德四年于长林东境置基州,并置章山县。七年州废,八年县省入长林。贞元二十一年,始析长林置荆门,时犹县也。自五代高季兴置荆门军,宋因之,遂以长林当阳二县自江陵来属。熙宁六年,军废,元祐二年复为军,端平三年移治当阳县,宋儒陆九渊谓荆门南悍江陵北援襄邓,东据随郢之胁,西当光化夷陵之冲,诚四集之地云。元至元十四年,升军为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仍降为州。明初省长林入焉。属荆州府。嘉靖十年改属承天府。
当阳县:当阳于春秋为权国。桓公十八年楚武王伐权,杜元凯云今当阳县东南有权城是也。汉为当阳县,属南郡。晋宋齐,因之。梁析置安居县,后周置平州领漳川安远二郡。隋开皇七年改为于州,九年州郡俱废,仍守南郡。十八年改安居曰昭邱,大业初改曰荆台,寻废,入当阳。唐武德四年复置平州,并析置临沮。六年改曰玉州,更易纷纷,而先后锡名,俱因仍前代,亦独何欤。八年州废,省临沮入当阳,属江陵府。宋开宝五年,改属荆门军,绍兴十四年省入长林。十六年复置。元属荆门州,明初隶荆州府,嘉靖初属承天府。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3年臧励和)
蓝口聚:在湖北荆门县北。后汉属王常传,常与成丹张印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
蓝水县:宋置莲勺县。西魏改名。隋末省。唐复置。寻省。故城在今湖北钟祥县西北。
荆山:数座。一在湖北南漳县西八十里。山有冯家嶺。漳水所出。古豫州在荆山北。荆州在荆山南。
荆门山:在湖北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上合下开。为大江绝险楚。水经注,荆门虎牙二山。楚之西塞。水势急峻。故郭景纯江赋曰:虎牙嵥立以屹崒,荆门阕竦而磐礡。 一在湖北荆门县南三里。上合下开。其状如门。
荆门州、荆门军、荆门县:唐置。五代高氏于此置荆门军。后移军治当阳。元升为荆门府。还故治降为州。民国改县。初属湖北襄阳道。寻改属荆宜道。
荆南:五代十国之一。即南平。
荆城:在湖北钟祥县西南。三国魏志文聘传,聘攻关忠义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竟陵郡:晋置。西魏改置郢州。北周曰石城郡。隋仍为竟陵郡。唐仍为郢州。即今湖北钟祥县治。又一,南齐置。梁末废。故治在今湖北天门县西北。
竟陵县:本楚地。齐置县。南齐置竟陵郡于此。梁末废。故城在今湖北天门县西北。又一,北周置,五代晋改为景陵。清又改曰天门。即今湖北天门县治。
复州:北周置,治建兴。在今湖北沔阳县西。隋移治竟陵,在今湖北天门县西北。寻移还建兴。改州曰沔州。县曰沔阳。寻又改州为沔阳郡。唐又改郡曰复州。移治竟陵。寻又还故治。后又移治竟陵。宋又移州还故治。元改为复州路。升沔阳府。
章山:一在……又一在湖北钟祥县西南,即古内方山。
章山郡:西魏置,隋废。故城在今湖北钟祥县南。
章山县:西魏置绿麻县。隋改为章山。唐初省。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
石牌市:一在安徽怀宁县西。一在湖北钟祥县西南四十六里汉水西。接荆门县界。清时有县丞分驻于此。兼管水利事。
汉东县:南齐置上蔡县。隋改名汉东。唐初省。故城在今湖北钟祥县北。
安居县:一在四川。一,南朝梁置。隋改曰昭丘。又改曰荆台。寻废。今谓之安居乡。在湖北当阳县东六十里。
昭丘:即楚昭王墓。在湖北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沮水南迳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登楼赋云。西接昭丘是也。荆州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约成书于1692年)
卷一:历代州域形势一  唐虞三代、春秋战国
南阳郡:今南阳府即湖广之襄阳府郡,治宛,即今南阳府至南阳县。
南郡:今湖广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诸府,及襄阳府至南境,又施州卫亦是其地。郡治郢,故楚都也。
鄀:今南阳府内乡县西,丹水城,即古鄀国。文五年秦人入鄀。杜预曰后迁于南郡鄀县,即今湖广宜城之故鄀城也。楚昭王所都。
权: 今湖广荆门州当阳县东南有权城。左传楚武王克权,迁权于那处,会荆门州东南古那口城是也。
卷二:历代州域形势二  两汉、三国
南阳郡:秦郡也,领宛县等县三十六,今南阳府至湖广均州之境是其地。宛见前。
南郡:秦郡也,楚汉间为临江国。高帝五年复故,景二年复曰临江国,中二年仍为南郡,领江陵等县十八。今荆州府北至襄阳府境是其地。江陵见前。
卷三:历代州域形势三  晋
南郡:汉郡,领江陵等县十二。江陵即州治也。晋志惠帝时,蜀乱,分南郡侨立成都国,领华容等县四。华容今荆州府监利县东五里有故城。建兴中复并入南郡。又安帝时析置武宁郡领乐乡等县,今承天府荆门州,比八十里乐乡城是又析置长宁郡领长宁等县,今荆门州西南有长林废县,刘宋改曰永宁。
卷四:历代州域形势四    南北朝,隋
荆州:治江陵,统郡十二,曰南郡曰南平曰天门曰宜都曰……曰永宁治长宁县,在今安陆府荆门州西南,曰武宁治乐乡县,今荆门州北八十里,有乐乡故城。
卷五:历代州域形势五    唐上
荆州:汉曰南郡,晋为荆州,治后因之。唐仍曰荆州,亦曰江陵郡,上元初曰江陵府领江陵等县八即今荆州府。
郢州:汉江夏郡地,西魏曰郢州,隋唐因之,亦曰富水郡,领长寿等县三。今为安陆府。
卷六:历代州域形势六  唐下,五代
曰荆南:治荆州。至德二载置,初领十州,寻分领荆、澧、朗、郢、复五州。上元二年兼领江南之潭岳郴邵永道连及黔中之涪州,凡十三州。寻还领五州。后又改领荆、归、夔、峡、忠、万、澧、朗八州。乾符以后,寇乱相继,文德初成汭据荆南,复兼有黔中地。天复三年山南东道赵匡凝取荆南。天祐二年并于朱全忠。武贞节度治澧州,乾宁五年置,领澧、朗、溆三州,光化三年改曰武平,雷满据其地,传二世,子彦恭朱梁,开平二年为楚所并。
而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史略自高季兴至继冲传五世,宋建隆三年国亡。
卷七:历代州域形势七   宋上
湖北路
江陵府:唐荆南郡治宋仍曰江陵府,亦曰荆南节度,建交四年改为荆南府,淳熙中复故,领江陵等县八。
荆门军:唐初置基州,后废。五代时高氏置荆门军。宋因之,领长林等县二,今安陆府荆门州。
荆湖北路
卷八:历代州域形势八   宋下
曰湖北:统府二,荆南德安,州十,鄂岳复鼎澧归峡辰沅靖,军二汉阳荆门。宋志绍兴初改鄂岳潭衡永郴道州桂阳军为东路,鼎澧辰沅靖邵全州武冈军为西路,明年复旧,惟北路改治鄂,寻还江陵
卷七十五:湖广一
承天府
属州二,县五。
今改安陆府
钟祥县(附郭)、东山县、潜江县
荆门州:当阳县
沔阳州:景陵县
沮水(附漳水)……又南迳荆州府夷陵州之远安县东而入安陆府荆门州界,至当阳县北又东南合于漳水,漳水出南漳县南境之废临沮县南(山海经荆山漳水出焉,水经注出临沮县东荆山南),迳当阳县北又东南与沮水合流,达县南之沱江,至荆州府枝江县而入大江。沮本作睢。
荆门(虎牙安蜀附见):荆门山在荆州府夷陵州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岸,北岸有虎牙山,与此相对。荆门上合下开,有若门。
卷七十七:湖广三
安陆府
钟祥县
蓝水城:在府西南,本编县之蓝口聚。东汉初下江兵尝据此。刘宋元嘉六年,以三辅流民侨立莲勺县,属冯翊郡。齐梁因之。西魏置汉东郡,改县为蓝水县。隋初郡废属郢州。大业末废。唐武德四年复置,仍属郢州。贞观初并入长寿县。又汉东城在府南七十里,隋志后齐侨置上蔡县及齐兴郡,后周郡废,隋开皇十八年改县曰汉东。大业末废。今名汉城。志云以城滨汉水而名。相传为关羽屯兵处。
塘港关:府南三十五里。又府南有南津关。皆有官兵戍守。志云南津关旧有富水遞运所。万历中废。
荆门州:府西南九十里,东南至沔阳州二百九十里,南至荆州府一百八十里,北至襄阳府二百七十里。
春秋时楚地。汉为南郡地。后汉因之。晋仍为南郡地。隆安五年析置长宁、武宁二郡。(长宁郡治长宁县,武宁郡治乐乡县)宋泰始中改长宁郡曰永宁。齐梁因之。西魏改置基州及章山郡,隋废,属荆州。唐武德四年复置基州(治章山县)七年州废,属荆州。贞元中属江陵府(始置荆门县)。五代时高氏置荆门军(治当阳县)。寻废。宋开宝五年复置军(治长林县。熙宁六年军废,元祐三年复置。端平三年移治当阳县)。元至元十四年为荆门府(十五年府治长林)。天历初降为州。明初以州治长林县,省入(编户六十三里)。属荆州府。嘉靖十一年,改属承天府,领县一,今属安陆府。
长林废县:今州治汉编县地,属南郡,东晋隆安五年置长宁县为长宁郡治,宋泰始中以长宁名与文帝陵同改为水宁郡,而县如故。齐梁因之。隋郡废,开皇十八年改长宁曰长林,属荆州。唐因之。宋为荆门军治。元为州治。明初省,今州城因宋嘉熙中故址修筑,宏治末圮于水。寻复增修周四里有奇,有门四。
荆门城:州东北六十里,本长林县地。唐贞元二十一年析置县,属江陵府。乾符五年贼王仙芝寇荆南,山南东道帅李福驰救,至荆门遇贼奋击败之。时仙芝已陷江陵罗城,焚掠而去。六年黄巢自江陵焚掠而北,襄阳将刘句容曹全晸等扼之于荆门,大破之,即此唐末废志云五代高季昌更荆门县为军。非也。盖因荆门旧名耳,又云荆门故城在州东南一里,东山下,悮又长林城在州西三十里,晋隆安中分编县地置长林县,属武宁郡,齐梁因之,隋开皇十一年省入长宁。十八年遂改长宁为长林。元和志晋置长林县,以其地有栎林长坂云,又绥安城在州北,晋末桓元置绥安军,寻废,为县,宋初省入长宁。
乐乡城:
章山城:在(荆门)州东北本长林县地。西魏置绿麻县兼置上黄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基州。大业初改县曰章山,括地志章山在长林县东北六十里,县盖以山名。又西魏置丰乐乡县并置基州及章山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皆属竟陵郡。后废。唐武德四年于长林东北百二十里置基州及章山县。七年州废,以章山属郢州。州复废,改属荆州。八年省入长林。一统志基州城在内方山东北马良口。按嘉靖十八年以马良望乡益钟祥县,今盖在钟祥界内。
编县城:在(荆门)州东。汉县,属南郡,后汉因之。晋宋以后仍属南郡。萧梁末废,亦谓之编都城,都邑考,州治东,东山顶平旷,号太平顶。上有楚望亭。汉编县所理也恐悮。荆台城在州东六十里,梁置安居县,隋开皇十八年改曰昭邱,属荆州。大业初改曰荆台,寻废,入当阳。志云,州南六十里有宛城,盖南北朝时侨置也。又有李家市城在州东南百七十里,五代时高氏筑。
那口城:在(荆门)州东南。春秋庄十八年传,楚武王克权,权叛,迁权于那处,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驚其师,巴人叛楚而发那处取之。杜预曰,编县东南那口城是也。史记周公辅成王,封其弟季载于冉。孔氏曰,冉亦作(冉阝)或作那,皆读曰然,今那口也。志亦谓之权国城。
东山
内方山
长坂:在(荆门)州西北,李巡曰高峯山坡曰坂。后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入荆州,先主将南保江陵,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轻车到襄阳,一日夜行三百余里追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走,使张飞将二十骑拒后,胡氏曰长坂在当阳县东南百二十里,长林城北,城邑考长林城北有栎林长城,即曹操追先主处。盖长坂近于当阳之北而接长林之境矣。
汉水
直河
建水:
云梦泽:州(荆门)州东北,旧盖与德安府之云梦泽相连,汉志注,编县有云梦官,又今州西北四十里有云梦山,或以为云梦之浸,旧至于此,今湮。
沙洋镇:
当阳县:(荆门)州西百二十里,南至荆州府枝江县百八十里,西至夷陵州百五十里,汉县,属南郡,后汉因之。建安十三年曹操下荆州,先主将其众过襄阳南至当阳,为曹操所追处也。晋仍属南郡。宋齐因之。后周置平州及章川郡,治此。后属梁。隋开皇七年改州为玉州,九年郡并废,县属荆州。唐武德四年又置平州,六年改为玉州。八年州废,仍属荆州。五代时高氏置荆门军治此。宋属荆门军。绍兴十四年废入长林县。十六年复置。明洪武初属荆州府,寻改今属。九年省入州。十三年复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五里。
卷七十八:湖广四
荆州府
湖北通志(民国10年1921年)
钟祥县
蓝水废县:在县西北宋置莲勺县,西魏改名。隋末省。唐复置。寻省。(清一统志祥沿革)
汉东废县:在县北,南齐置上蔡县,隋改名,唐初省。(清一统志 按舆地纪胜,汉城基在长寿县南七十里,滨汉江。旧传关于常屯兵于此,盖别一城也。方舆纪要谓汉城即汉东城。)
权城:在县西南(清一统志)楚武王克权迁权于那处,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左传及杜注)。权水东南流经权城北,古之权国也。东南有那口城(水经注)。旧属荆门州,明嘉靖中改属钟祥(府志)
荆城:在县西南。(清一统志)文聘攻关于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魏志文聘传)。沔水又东南过城东(水经注)
崇果寺:在县汉江西四十里石牌(图书集成引旧志)创于唐迄宋明迭修,清雍正九年复修(县志)
荆门直隶州
编县故城:在(荆门)州西,汉置(清一统志互祥沿革)晋隆安五年立武宁郡于此(寰宇记)
长宁故郡:在(荆门)州西北(一统志。案方舆纪要云即今州志)。晋隆安帝侨立为成宁郡,宋明帝改为永宁(宋属州郡志)隋省长林县入,遂改曰长林(隋书地理志 互详沿革)
长林故城:在(荆门)州北(一统志)今分编县置,以其有栎林长版也(旧唐书地理志)
古宛城:在(荆门)州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南北朝侨立县也(方舆纪要)
蓝口聚:在(荆门)州北(清一统志)南郡编县有蓝口聚(续汉书郡国志)王常与成丹张印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后汉书王常传,互见钟祥)
当阳县
当阳县:当阳故城在今县东(清一统志),今城因冈为阻,北枕沮水,其故城在东一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水经注)。汉初治东城,后移治玉阳山南半里,明初移治方城,洪武十三年以水患复还原治(县旧志。案当阳之隶荆门,自五代时已然。至宋绍兴时始定耳。互详沿革)
权城:在县东南(方舆纪要 案一统志云在钟祥县西南,盖两县接界,今并废)
安居废县:在县东六十里(清一统志),今安居乡(县志祥沿革)
大清一统志(清道光9年)
卷二百一十一:安陆府
绿麻故城;在荆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西魏置,隋改名章山,唐初省。隋书地理志竟陵郡章山,西魏置曰绿麻。及立上黄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县盖名焉。舆地纪胜图经云,西魏平汉东立基州及章山郡,在汉水之东。隋废。更以绿麻为章山,在汉水之西。县志,废绿麻县,今谓沙洋镇,相近有绿麻山、麻城铺,皆袭绿麻旧名。
编县故城:在荆门州西。汉置县,晋隆安中移治而此城废,寰宇记,晋隆安五年,立武宁郡于古编县城。按水经注,县旧城东北一百四十里,高阳城西南移治许茂故城。高阳城在荆门州界,许茂城在襄阳府南漳县界。
当阳故城:在今当阳县东。汉书地理志,南郡当阳。水经注,当阳县城,因冈为阻,北抗沮川,其故城在东一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后移治玉阳山南半里。明初移治方城。洪武十三年以水患复患旧治。
蓝水废县:在钟祥县西北。南北朝宋置莲勺县。齐因之。西魏改名。隋末省。唐复置。寻省。隋书地理志,竟陵郡,蓝水,宋侨李冯翊郡莲勺县。西魏改为蓝水。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分长寿县置蓝水县。属郢州。贞观元年,省蓝水入长寿。
汉东废县。在钟祥县北。南齐置上蔡县,属齐兴郡。隋改名,属竟陵郡。唐初省,隋书地理志,竟陵郡汉东,齐置,曰上蔡县。又置齐兴郡。后周郡废,开皇十八年县改名焉。
安居废县:
权城:在钟祥县西南,左传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置,以叛圍而杀之。迁权于那处。注,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水经注,权水东南流迳权城北,古之权国也。东南有那口城。府志,旧属荆门州,明嘉靖中改属钟祥。
荆城:在钟祥县西南。三国魏志,文聘传,聘攻关某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水经,沔水自荆城东南流。舆地纪胜,荆城在长寿县南七十里,滨汉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