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名臣周培公古墓探源 (李勋明)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69岁,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清史稿》和《荆门州志》对其生平都有详细记载。
出于对本土文化的爱好,早就想到麻城官堰村去探访周培公墓。前不久,有幸陪宗教部门的几个同志前去探寻。我们从麻城西向南行二公里便开始打听周培公墓所在地,路人均说没有周培公墓,只有周家祠堂和周培公父母茔。快到目得地时遇一六十多岁的老农,他告诉我们周家祠堂和周培公父母坟茔就在旁边农户的竹林外。来到实地,只见一牛棚旁散落着一堆碑碣、石羊、石人、牌坊等石物。到附近察看,棉花地里还有几尊东倒西歪的石马、石狮等物。一条深约三米、宽约四米的沟渠从周公培父母墓前横穿而过,严重破坏了周公培父母墓地和周家祠堂遗址。只有那块高大的皇帝御赐祭祀碑孤零零地耸立在原地。其它地面建筑残垣可能被当年挖渠运土所掩埋,因而无法确定周公培墓址,感叹一阵,扫兴而归。
为了找到周培公墓,日前又约了几位好友再次驱车前往踏勘。当我们正在察看那些牌坊、石人、石羊之时,该处农户女主人黄桥林回来,我们向她打听周培公墓位置,她告诉我们周培公没有埋在这里,而是在山西,这块棉花地里只有周家祠堂和周培公母亲的墓,并指了指东南二百米外的一农户林木,说周培公父亲的墓葬在那里。她的说法与我们第一次见到的几位村民说法一致。她还告诉我们那堆石物大部分是二00七年有关部门从附近搜集起来放在此处的,村民们为什么要否认周培公墓之事呢?
我们只好从那些残碣中寻找答案,不一会我们发现一块宽约0.4米、高约1米的断碑,碑文:“皇清诰封朝议大夫山东布政使司周公昌,慈懿、恭人阎、王氏之墓”,立碑人为:“康熙丁亥(公元1707年)季春月吉旦,乌城县州同孝男周家齐、家麟、家瑞、家祥、家宝”以及六个孙子。该碑明确记载了墓主人为周昌和其阎、王二夫人合葬墓,原立碑人为其五子和六孙于周培公死后6年所立。有趣的是该碑落款还有一段文字:“因老碑损坏,后裔重立,耳孙周维邦、维富、远孙周显贵、陈贵……,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1827)季春月建”,该记载说明我们现在所见之碑乃周培公死后126年家乡子孙重立。根据老碑有“乌城县州同孝男周家齐……”文字,查乌城县在今浙江湖州,笔者认为周培公嫡系后裔可能当时已经外迁,周培公死后葬在外地亦未可知,当地老百姓对周培公墓一说在山西,一说在本地,也许不是空穴来风。我们还可以想象,清庭对周培公母亲都给予了封赠,而对周培公必然会给予更高的褒奖,而我们却没有发现一件御赐之物。农户女主人黄桥林说那堆散落的石物,是从附近各处搜来放在一起的,这就使寻找周培公墓的准确位置更增加了难度。
让我们察看周培公父母墓。笔者用罗盘测其墓向为座辛向乙,即座西向东。该墓封土直径约4米,高约1米,墓碑已断为两截,高约1.8米,宽约0.6米,碑文:“诰赠朝列大夫加赠中奉大夫周化龙、贞烈恭人加赠夫人孙氏之墓”。立碑人为:“布政使司昌率孙监、贡生周家祥、家宝、家齐,家麟、家瑞”。以上碑文说明该墓为周培公率其五子所立。其墓为周培公父亲周化龙、母亲孙氏合葬无疑。该墓前五米有一块御赐祭祀碑,碑帽已掉落在地,我们在碑脚处下挖四十公分发现埋在地下的赑屃,碑身通高约4.5米,碑帽高0.8米,碑基约0.5米。该碑正立面记载了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皇帝派参政吴毓珍祭祀周昌之母孙氏的祭文。碑背记载了敕赐银两,供品数额,最后一句“敕赐特建旌表节烈坊银三十两”。查《荆门州志》:周培公父亲周化龙死后四个月周昌出生,闯贼抓孙氏欲污之,孙氏以藏袖中利刃自杀,康熙十五年子周昌随大学士图公招降王甫成有功,图公以孙氏之节奏请皇帝遣官致祭孙氏,并敕建节烈坊。其节烈坊可能在修渠道时埋在地中,有待挖土寻找。
在那堆散落的石物中有不少石坊构件,开始我们以为是孙氏节烈坊构件,但是其中一石梁上的文字否认了我们的猜想,石梁文字曰“湖北安陆府荆门州儒士周家尚妻阮氏节孝坊”,查周培公父母和周培公本人墓碑上所留下的子孙名字中没有周家尚这个人,“家”字辈当为周培公的儿子辈,可见该石坊乃周培公子侄辈周家尚之妻阮氏节孝坊。按照黄桥林所指2007年挖坊的地点,这块牌坊竖在周培公父母墓右侧前方约30米,说明那地方确实建有周家祠堂。查《荆门州志.贤节》篇:“周家尚妻阮氏,登洲女。年十八适尚,二十七岁夫亡。氏上事老姑,下抚二孤。日勤纺绩以给养育。长子复殇;惟馀一子任永,拮据课读,且见孙焉。苦节四十四年卒。州守舒成龙详旌。”以上文字说明周家尚妻阮氏节孝坊为州牧舒成龙旌奏所立,与周培公及父母墓地设施无关。不过石坊料中应含有周培公之母孙氏节烈坊部分石物构件。噫吁!一地两坊,可见当年之庄严!
笔者根据周家祠牌坊前散露的石狮,初步测定周家祠三间二进,节孝坊位于祠堂大门前约5米,前面有石狮1对,石联1副。当然只有清除了遗址上的浮土,找出埋在地下的原祠堂和牌坊基址,以及一些被埋入地下的碑石,测定周氏父母墓和周家祠遗址准确轴线,才能正确修复周家祠,说不定也可找到相关周培公墓的资料,解开周培公墓地之谜。笔者断言,挖掘修复周家祠遗址时很可能会发现周培公亲笔题刻等珍贵文物。
结合周家祠遗址上有一对非一般官员墓前所能享受的文武翁仲,笔者倾向于周培公死后葬在原籍,那些石羊、石马、石狮、石象等也是周培公父母墓和周培公墓前所置之物,而且周培公墓就在周家祠附近。初步推测周培公父母墓前轴线排列顺序:墓碑、祭台、跪姿石马一对、卧姿石羊一对、御赐碑、节烈坊、蹲姿石狮一对。周培公墓前轴线布置规格与其父母相同,多文武翁仲一对、石象一对。
周培公墓在周家祠附近什么地方?周培公父亲和其妻孙氏明明合葬一处,碑记清清楚楚,村民们却为什么有说他父亲葬在西南三百米处呢。笔者认为他们所指的周培公父亲墓很有可能周培公本人的墓。周培公父母墓位于一由北向南而来的长岗末梢以东,来脉悠长,岗南不到半里被一条东西河道截断。按照中国风水理论评析两处墓地风水,其地为岗岭回环地,左青龙回头有情,远处的朝山形如马鞍,实乃旺丁之地。黄桥林告诉我们周培公祖屋就在百米以外的岗西。我们到该屋场询问,均为周姓人家,站在周培公祖屋门前向西眺望,门前畈地明堂两水相会,岗岭形腾爽垲,远处朝山相互穿插,形若笔架,太极场气极旺,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这里确为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在探访途中,笔者忽然记起四十年前经过此地,好像附近山头上有白石佛像一尊,打听后得知就在隔河相望的那座山头上。在黄桥林的带领下,约十分钟我们便绕道爬到石佛处,站在山头放眼北望,原来周家祠堂和周家祖屋距石佛寺就在500米内。可惜如今此处修了座小庙,把石佛披红涂彩,面目全非,失去了应有的文物价值。笔者根据庙宇佛像安放高度规范,石佛底座至少要高出地平一米以上,这尊石佛现在却座在地上,所以今后修复该庙时应下降一米才是原庙地坪。据当地老百姓说,此庙为周家庙。按风水理论评析,该山头背无来脉,乃煞旺之地,宜建寺庙不宜建家庙,所以说周家庙之说不太成立,查《荆门州志》也未找到该庙记载。但从石佛可以断定,这里原本就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现场遍地堆积的瓦砾残垣也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正在修建中的掇刀兴隆岗到麻城的喜民园大道正好将三处景点串接在一起。如果把该寺和周培公墓区结合官堰角、周冲两座水库合理规划,该地将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会给当地带来一次不可估量的经济文化发展机遇。
(见2009年12月12日荆门日报)
周培公墓及父母墓修复设计方案 周培公父母墓位于麻城镇官堰村,墓地遗留有周培公墓碑、周培公父母墓和一块清嘉庆皇帝御赐碑,其余石羊、石象,石马,文武翁仲牌坊石等几十件石构件散落各处,已不在原位。 周培公父母墓地是汉水以西荆门地区遗留最多的地面墓葬文物。几年来,本人一直奔走呼吁修复周培公墓,将散落的石构件归复原位,以供世人游览。不知什么原因,结果反被挖坑埋入了地下! 去年,市文物部门向省里争取了40万元维修资金,我帮助设计了二套修复方案,并和市文物局汤先生一起到掇刀区相关部门协商恢复事宜,中途本人又曾经向区委吕先生作过汇报,吕说“他来安排”。结果是什么阻力又未落实,不得而知!……… 55555.jpg (283.35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014-10-7 22:01 上传
目前无法确周培公葬地位置,其墓碑是120年后耳孙辈重立。 这次设计,采用孔子携子抱孙葬法,规划周培公墓位于其父母墓右下侧。 除嘉庆皇帝御赐碑、父母墓在原址外,其它构件安放归位有待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