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焦知云《荆门古碑》上册 辑录 刘芳 碑高0.48米,宽2米,厚0.15米, 青石质。刻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郑润中撰书。碑文阴刻行书56行,满行16字,记叙郑润中在任期间重修白雪亭的原委及其所吟七律诗六首。此碑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其行书笔迹,隽永健劲,功力不凡。此碑后半部现已断损。白雪亭原在钟祥郢城府治侧,现已不存。现碑存钟祥市博物馆。笔者2005年6月22日考察拓碑。 [原文] 重修白雪亭记 《阳春》《白雪》12],郢曲也,词今不传。昔宋大夫玉对楚襄王日:“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盖当时君臣侈为美谈,亦犹《大言》《小言》之说耳。后人遂从而台之亭之,以为阅《梼杌》而知其事,搢绅先生能言之台之亭之;则凡愚夫愚妇耳目睹记之,为可传可久也。按古里巷歌谣,通谓之诗,夫子删十五国风是已。后世变其名曰“乐府”。“乐府”者,以其音调协律可被管弦曲其一也。 宋玉以文翰侍从叹楚诗不列国风,乃艳称歌曲,窃欲比于《车邻》、《駟驖》之章, 是玉之志也。推其志以名台名亭,亦都人士之志也。然楚曲亦多矣,《激楚》、 《阳阿》 、《幽兰》、《淥水》, 不以名台名亭,而独取《阳春》《白雪》,岂不以莅民敷政有其仁如春者乎?律身持已有其洁如雪者乎?则台之亭之者,非徒标郢中之胜,似亦借以风有位者。而吾侪登斯亭斯台,苦徒纵瞻眺之娱,而不思所以副其名,则仍然楚诗不得列于国风之义耳!副其名则召南之《甘棠》即楚风也,凡我同人尚其勖诸。考郡志:邑之西城日石城,白雪楼在石城西,下临汉江。唐皮日休所记孟亭在其侧,宋李昉所画五客堂在其后。今汉水去城三里许矣,楼之遗基不可考。万历壬寅郡太守孙公文龙于府治侧建白雪亭,前为盂亭,五客堂缺焉。亭久而废,复重建于顺治十年癸已。今榱题朽折,瓴毁落,户牖窗檽十不存一。予丞郡五年,不遑修理,是春稍暇,乃捐资鸠工,从新构葺。手植红白梅十五株,杂竹木,称是从此风雨不至漂摇,蔽芾勿庸剪拜,是有望于后之君子也。因记其事,并和孙公诗六首: 逶迤高阜自城东,列峙兰台护梵宫。 亭榭易名宾主美,山川大势古今同。 六龙驻处枌榆在,五马来时杼柚空。 幸有仙郎歌白雪,频邀佳客挹清风。 其一。 词赋登坛宋大夫,当年唐景共歌呼。 阳台不记何方是,郊郢曾标此地无。 只为风骚推绝调,故令鸟倚云孤。 经营自运陶公甓,还拟东坡觅酒徒。 其二。 微官落拓滞他乡,欲访鹿门鬓已苍。 壁上犹摹知己像,床头那得荐贤章。 三都赋就惊伧父,百里心劳愧漫郎。 调月吟风惟夙好,偷闲原自不因忙。 其三。 焉能俯仰每隨人,独立高亭倍爽神。 帝阙星辰瞻自近,公门桃李植方新。 山连冢津通汉水, 地接商於嶺入秦。 控制由来鄢郢重,胼胝老我逐江滨。 其四。 荆山迭嶂在眉端,缭绕烟霞秀可餐。 丹井自通温峡暖,绿梅堪伴老松寒。 晴川阁上多飞斝,神武门前少挂冠。 浣得肝肠能似雪,便将轩冕等闲看。 其五。 读罢《离骚》欲问天,灵氛司命总茫然。 江蘺历历犹香露,岸柳萧萧只暮烟。 追寻古初人已朽,远名身后酒当前。 空疏谬续残碑句,易代春秋重纪年。 其六。 闽蒲郑润中撰文并书丹。 康熙二十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