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设 街 苏 耘
建设街相比于荆门的团结街,工商街等街历史就浅了许多。 小时候听奶奶说,我们家是从抗战中逃难在三里街住了一段时间,才到建设街来的,在两边的房屋一个狭巷中。因为没钱,得了许大伯的帮衬才建起的。 建设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从白云大道一个路口进来,有一个小石桥。过来,南北两边,两排房子,家家户户墙挨墙,有的还是共墙。每家都只有三到四米的门宽,十几米长,所以中间的房间采光几乎没有。 建设街,是所有的老街中,最宽的一条街。中间一溜大块的青石板梗子,两边则是小些的青石板铺成,略为有一点点小坡。下雨时,雨往两边流,才感知出来。 北面的住户后面就是竹皮河,占了很多便利,南面的住户后面多是实在的土坡。 这街上的房子,大多是石头加圆木结构,有的是两层。笫二层有的有阳台,木质栏杆有的还雕花。小青瓦屋檐,也是很有古典韵味的。 以我家为坐标,对面的斜西头,是食品公司的办公地方。最开始是平房,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进院子右手边,一个四方土台,栽着一棵大的冬青树。还记得树上常常结着一嘟嘟,一嘟嘟的褐色的小果籽。门前还有个矮单杠,经常在这里吊单杠。后来修了两层红砖房,一楼有个大会议室,晚上经常放电视。看越剧《红楼梦》,己经看过电影了,还是一遍一遍地看。二层楼东边的走廊上去,又是一个院子,院子的东南角有公共厕所。那时,街 上家里没有厕所的人都在这里入厕,有个好处,非常从容。 有公家单位的街道便利,得很多讯息,有个大喇叭一响,很多事就知道了。 傍晚时分,我坐在自家门口,看见公司的人下班了。走出来的人,男男女女,个个穿戴齐整,身上干干净净。特别有几个女职员,眉清目秀的。心里就想,我长大了就像她们一样坐办公室,该有多好! 建设街的西头也有一个小石桥。小石桥的右手边就是三八豆腐店,正对着小石桥的是土产公司的房子。这条街,到这里就算是完了。 竹皮河,也是巧,从这里开始是个分界点。西边是浅水区,可以随便走到河里水及脚踝、,东边就是深水区了。 夏天的傍晚,家家户户在竹皮河挑上两担水,自家门前一泼,凉凉爽爽的。吃罢晚饭后,家里的大门、竹床、躺椅,摆成两溜长龙。老奶奶大巴扇摇着,小孩子围着,听老人家讲古儿。还有的中年人,不怕热,在家里点着灯,四个人一桌打扑克。有打级的,有五十k画鸟龟的;还有的抹chuo牌,抹三七牌。最好笑的是,每人带一顶草帽,输了牌的贴一张纸条儿,再输了接着上一张纸条儿,随着主人的抬头低头,晃晃悠悠的。看牌的小孩子,在桌子空里钻来钻去,顽皮的孩子还把自家的爸爸帽子上的纸条儿扯下来,惹来牌友的阵阵喝斥…… 玩够,疯够了,门前现存的凉床,一躺,沉沉的睡去。早晨的阳光从东边照过来,两条五彩缤纷的长龙,那是沉睡未醒的人们! 建设街的冬天,下了大雪还是极致的寒冷之后,家家户户的青瓦檐,门檐下,结着长长的凌钩子,有的密实的如一道门帘。 有太阳的时候,勤快的妈妈们赶紧洗被窝。用米汤浆过的被套,干了硬棒棒的。这时,自家的门板下下来,搁在街上,装被窝。渐西的阳光,洒在妈妈的身上,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建设街的春天、秋天,就是孩子们的乐园。那时下午三点多钟放学,一群燕子,女孩有的跳皮筋,跳房子,掷沙包,躲猫猫。男孩子打弹弓,斗鸡,欢声笑语弥满着整条街道。直到天黑了,一声,香儿,梅儿,强儿的呼唤声起,那是母亲或者奶奶在召唤孩子回家吃饭,忽地一声,就散了! 八十年代中期,竹皮河改造;后期,建设街修路,各家各户两边的旧房改造,孩子们长大成人,各奔东西。旧时光的美好长存在记忆中,时不时的温暖一下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