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1|回复: 0

荆门明清时期书院简介

[复制链接]

704

主题

926

帖子

354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1
发表于 2025-2-14 21: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门明清时期书院简介
   龙泉书院:龙泉书院为州牧舒成龙梦得龙泉后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854年)。初布局仅一处,基阔九丈,长二十四丈。主建筑从西至东共有三个建筑群,每群由南至北分为三重,门楼三间向南,上书“龙泉书院”;穿过拱桥为德育堂、东西各建书斋四楹,取名“敬业”、“乐群”,后面为尺木楼。第二建筑群前排为“荆园”;中间有方塘,塘台筑建洗心堂;后排是方塘书屋。第三建筑群前排为人造山,上建“听泉亭”;中间对衬的两排建筑物,取名“春华”、“秋实”两馆;其后是东山草堂。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在荆园基础上建平房,光绪三十年龙泉书院改荆门州简易学堂,翌年将平房改为教学楼,知州凌兆雄题“文明楼”匾额于其上。后我国废除科举制,龙泉书院于光绪三十二年(公1906年)改名为龙泉中学。
内方书院:在马良镇内方山云雾观侧,后汉马良读书地,名为"马良"。清朝乾隆甲戍年(1753年)舒成龙在荆门州西郊建龙泉书院后,马良各方绅士联名请求在马良建书院。舒带头“倡捐百金”,马良各方绅士捐二百金,择木购瓦,在市井聘请工匠,不到三月而工程完工。堂庑、厨舍计十四楹,颜曰‘内方书院,院外坡下筑一亭,历十二级而上,中开四扇圆窗,便于登高远眺四方美景,名“白眉亭”,取纪念马良之意也。亭后有桥,桥下有墨池数丈许。
      内方书院“掌院事”张增健(荆门州人)曾撰写文赞其美景。“余末到车时,或马上回望或舟中遥指,缥缈如在天半;今乃置身,俯仰山河,落于云生状下,遂到人间波湧案头,还飞低上,数十年尘土洒然尽销。盖不待玉川茶罢,始忽忽作游仙想也。且当风停雨霁,独立苍茫,或望充云,指我亲舍,孝养之情,不能己己。昔人所谓兹翻百忧者,疑于是乎。”
      书院大堂正面挂有“逊敏”院训,此为河北任丘李峰山所书,实为州牧舒成龙所题。据张增健掌握管院事时所记,当时四方来书院“张诵”者有二十三人,厨房炊工2人,早晚会餐,敲小钟开饭,到夜晚燃灯十五盏夜读,三更燃灯,歌声四起,传向远方。
      同治十一年(1871年)战乱频乃,书院荒芜,荆榛满地。同治庚午王庭桢赴荆上任知州后,以兴学为务,到马良察看书院遗址,发现书院建在半山腰,生童应课不便,决议将书院迁马良街上财神庙旁重建。据王庭桢《移建内方书院》记。同治十一年五月移建工程开工,周大桐、周庆龙任工程总监,经过八个月筹建完工。马良监生王运坤捐田60亩,文生周运昌、监生王臣堃各捐田10亩,刘光勋捐田4亩,岁租可百余缗。又捐三百缗存质库取其息,合作生童膏
     各方名士上官兆祖、魏习藜等23人共捐款四佰伍拾贰串柒佰柒拾贰文,主要用于搬迁费用。
     民国五年(1916年)该院改办荆门县立乙种实业学堂。1925年改名荆门县立马良蚕桑职业学校,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后停办。1935年在内方书院办荆门县第十区区立小学,据马良街上周远祥老人回忆,他1929年出生,6岁时就在这所小学读书,他见到的内方书院是屋宇昂轩,金碧辉煌、琉璃瓦盖顶,厅柱油漆,应属高等学校之规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学校停办,日本人过襄河(汉江)后,内方书院被日本人拆去做了防御工事。
     内方书院遗址现仅存一块周氏公义田碑,同治五年立。
    汉上书院:始建于宋朝。舒成龙牧荆,久欲于汉上建书院,招集附近沙洋诸生童,肄业其中,岁乙丑,始成此志。卜佳地关庙后,先加广堤基四五丈,以固其基。然后为北楼三楹,颜曰"观澜".附耳房二,东西各厢三楹,楼前为仪门。再外为大门,向东颜曰名"汉上书院"。西偏为射圃,临深潭构亭曰"乐循"。院前建有关帝殿.禹殿,佛庐,山门经楼。.复奎星楼于城南,经振文峰,计费千五百金,而堤院各工乃成。于是延明师,选俊秀,雒诵之声徹诸汉上。英才日出,前徽可继矣,.他日诸宪舟行时,一憩此训迪之下,诸生更可藕闻高论也。又,荆朱公震,为宋理学名臣,人称汉上先生,且与陆,胡二公共祠祀之.是又李,黄,诸贤,心切景行者.诸生勉乎哉!
  象山书院:在州城西门外,象山东麓,蒙泉南侧。兴建年代无可考。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知州薛继岩筹资重修,后被毁。
   龙蟠书院:在建阳巡检署东,清同治五年(1865年)建,计屋十七楹,堂庑庖舍俱全。州人陈洪声捐资供生员膏火。同治九年,知州王庭桢捐俸扩建三楹为讲堂。后毁。
   凤冈书院: 在建阳东宁家山西北,清同治五年(1865年)知州王庭桢建,耗资一千余缗。同治九年(1869年),王庭桢又凊厘得田六十石零七斗为义学田,招佃领种,收租稞以充学费,聘宿儒设经、蒙两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乡立初级小学。后毁。
   长林书院:长林书院在后港镇,清同治九年(1869年),知州王庭桢率州人胡粹然,张源等建。因后港古长林县治,故名。书院座落在后港聚仙桥左侧二百米处,即后港镇粮管所仓库所在地。建有讲堂二重六楹,左古有厦,前大门三楹,后三楹为斋舍,耗资五千四百缗。民国初,改办成后港小学。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
   白阳书院: 在今拾回桥粮油管理所处。清同治十年(1870年),知州王庭桢率乡绅购民房改建而成。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
     鹤川书院:为晩清时期武汉、咸宁来后港经商旳富商捐资兴建。座落在后港关帝庙正北百米处,今荆门市后港中学所在地,毁于民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4 07:52 , Processed in 0.0558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