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1|回复: 0

在荆门城市发展定位专题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78
发表于 2020-8-20 18: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荆门城市发展定位专题会上的发言
                                2015年9月10日
     感谢政协领导对我的厚爱,给我们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市委一把手听到平民的声音,按照发给我们的通知,主题是关于荆门城市发展定位和十三五规划。首先说明,我的发言,如果要把我的观点阐述清楚,需要两个小时,我争取用十分钟简单的概述一下,如果超过十分钟请主持人拦言。先说两段废话,马上切入正题。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定位是一门深邃的科学。一座城市的发展,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只有用哲学的观点认识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使这座城市良性发展,不走弯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就是它的自身条件,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它的发展机遇与国运、天运、地运、人运密不可分。国运好,没有战乱人祸,政府政治清明,施政有方,必国泰民安。天运好,没有大的自然灾害,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地运好,赶上先进社会生产力机遇推导,这个地方必定兴旺。人运好,遇到有一位远见卓实的政治家主政,他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运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这个地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的政治人物可遇不可求。这就像人生一样,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贵人。
     十几年来,我作为一介普通市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关注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发展,搜集地方文化,修复本土历史古迹四个方面。仅发表在《荆门日报》东湖《荆门论坛》等报利网络的文字多达一百万。从十几年前《话说荆门城市选址与延伸》、《再说荆门城市选址与发展》、《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城市选址》(列入2011年高考(全国卷)试题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书写荆门城市历史的四大名人》、《舒成龙治州的成功之道》、《我爱我土,我谈我土》、《闲话荆门城市发展1-34评》。十几年过去了,实践证明我的观点几乎都没有错,例如关于城市版块功能划分,三个观念误区导致荆门城市弃水立城,逐步落后周边地市,关于中国农谷定位,南城区定位,漳河新区定位,荆门首脑机关搬迁选址,本土新农村定位,文化旅游定位等等,我是有理有据,有自己的独立观点,不是摸脑壳,不是想当然,不是揣摸那位领导的意志违心的附会瞎说,经得起雄辨,我希望有人在公开场所下与我辩论这些话题。由于时间关系,不展开细说。下面切入正题:
    根据习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提出,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省里有“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的提法。我们的宣传语建议用:
    荆门发展定位“中国荆门,荆楚门户,中国农谷”,这八个字涵盖古今,符合历史,符合地理,符合现代发展战略。对外宣传ロ号“中国荆门,荆楚门户”。
    城市定位: 1、鄂中江汉平原经济带中心城市。2、荆楚门户,中国农谷江汉生态经济带支点城市。
下面先谈“中国农谷”:
     说实话对“中国农谷”这个提法,我开始有疑义,认为它是一个没有根的空口号。荆门这几年花了不少人力物力把“中国农谷”这个名字和品牌已经宣传出去,不利用可惜。何况荆门在历史上主要经济支撑点是农业,农业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农业也是经久不衰的产业。抓住“中国农谷”具有长效战略意义。综合这几年政府关于中国农谷方面的资料,定位为“湖北战略,荆门实施”,“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以“农”为魂、以“农”为形、以“农”为神,打造集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农谷”响亮品牌。我建议下一步和十三五规划,对中国农谷重点抓两个支点:
   1、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汉江经济带发展机遇,水陆并进,首先于的汉
江两岸,引江济汉运诃沿线,长湖沿岸重点分片、分点、分产业规划农谷产业亮点。让中国农谷有根,有看点,有卖点,在吸引人气上做足文章。规划和论证要先行,道路要先行,路网不通是空谈,这里不细说。
    2、选择一处风水旺地打造“中国农谷标志”。 塑造农耕文化旅游看点,引八方游人来朝。我写过二篇关于中国农谷战略定位的文章,《屈家岭地理环境探秘》列入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对屈家岭来龙去脉,地理环境,包括风水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关于打造中国农谷标志的议案》,建议在屈家岭遗址西山(从卫视图看该山为龙头下巴),由南向北规划建一条2公里长的街坊景观带穿越中华六千年农耕文化,用2公里神道穿越六千年中华农耕文化,突出楚人筚路蓝缕和自强不息精神,创造农谷农耕文化第一景观,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轴线由南向北层层推进,谷神神道轴线由现代广场,五坊区一条街(即现代区,明清坊区,唐宋坊区、秦汉坊区、新石器区)。神道末端借山就势塑造一座抽象的神农半身座像与山体融为一体,双臂向南呈环抱状,长袖垂地,怀抱九窟(展示原始文化)。分别再现古人衣食住行……,儒释道三教等。神象倚阳坐阴,座下填广场如半月,象征阴(月亮)。让来者观之,心灵震撼,印象深刻。景观区与外界用隔离带遇山围城,遇平地掘河环绕。神道五区也要用水分隔。各时代街坊区内人文塑选,景观布置,经营功能等,必须与该街坊区所代表的时代相附。这个标志选址屈家岭,优势是可以依托屈家岭文化遗址为依托,不足点水源不足,最佳选址条件应该是南北形的长川和盆地。南端有水,北端有山,左右有岗,有河流环抱,而且离主要交通干道近,有农耕文化遗存,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把它建成经久不衰的文物。当然也可另选一处风水旺地打造中国农谷标志。
     关于“荆楚门户”: 发言时间有限,我就不表述了,建议下一步和十三五规划期间做好一件就够了:
    打造荆门山文化产业园。
    规划理念:以荆门山自然人文资源为载体,融入本土历史文化、荆楚文化,民俗民居文化,宗教文化,打造一带一圈生态人文旅游经济带,提升荆门城市文化品位,形成文化旅游看点,经济产业卖点。
    1、一带:荆门山体景观带。
   (1)马鞍山、象山:A、恢复儒释道三教文化,原址象征性恢复唐安古寺。B、提升老莱子山庄功能,C、于岚光阁西建跨海会沟景观桥向西连接白龙山电视发射塔公路,向南经天主教堂接天鹅池路至政务中心。此景观道贯通后,既是旅游路,也开辟了一条老城区与南城区交通分流道,一举两得。
   (2)、白龙山、十八罗汉山:A、修复白龙观、霖苍阁、甘雨亭。B、控制西山林语继续开发房产。C、修复海慧寺。D、修复十八罗汉山自然生态。E、规划十八罗汉景观大道。(见规划)
   (3)、西堡山:A、接通三环公路,向南向北拓展延伸电视发射塔公路,提升电视发射塔观光规能。B、绿化山体。D、新建荆门关(荆门山南入口观光游客接待中心)。
    (讲到此处,时间超过,被主持人拦言,停止发言)
   (4)、碑凹山--朝盐观:A、延伸电视发射塔路至朝盐观观光道(利用山脊高压检修道,拓宽硬化)。B、沿线山体绿化布景,清理古梯田,老屋场。C、十座山头塑楚国十王像,融入楚文化(博物馆楚文物复制放大景观化、楚简墙、本土出土文物复制放大景观(赵象河墓出土人物复制放大)。C、利用朝盐观山南坡平地建楚人村再现楚文化场景。D、清理白果树沟、龙滩沟梯田老屋场,保护原始生态景观,适度修复老屋场、古井、兴建部分古民居。
  ( ………略)
   2一圈:环荆门山民俗民居农业自然生态旅游圈:环荆门山有七个自然山村(石莲、团坊、袁冲、尖山、南庄河、柏坪、金泉),生态植被茂盛,风土人情淳朴。由于交通不便,现代元素较少,大多数民居还保持完好,而且部分居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将这些山村民居风光与现代农业现结合规划,会有效提高圣境山风景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 ………略)
   荆门城市未来发展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荆门如果继续弃水立城,入绝境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城市弃水立城,,,!荆门人不跳出三个观念误区,城市就不可能良性发展现在荆门城市弃水立城是内伤,忽视文化是外伤,盲目招商是创伤,这里不展开说
   二、新农村建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万人社区和集体农庄只能在城镇周边和部分平原地区推行,把农民赶上楼,离土离家,不符合农村千古客观规律,也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三、推进城里人返乡农村是荆门根基之本,建议荆门逆潮流而进,推动城里人往乡里发展,支持城里人到乡村居住创业,特别是像栗溪,马河等一些边远山区,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否则那些地方在三十年后会荒无人烟。荆门从现在起敢逆潮流推进城里人里化,对地方后续发展产生长效影响
   四、重视本土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能忽视本土资源,如矿山资源,农业资源,水利资源是本土赖以长久发展和生存之本,要合理利用。“(李勋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4 08:29 , Processed in 0.0544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