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提升荆门城市“四山”文化品位 (闲话荆门城市发展46评)
东堡山、象山、西堡山、圣境山乃本土文化之山!儒、释、道三教之山!荆门城市四象护卫之山!新中国成立后,四山虽几经破坏,但是在张明春、朱同炳、缪合林三届政府任内相继维修了东宝塔、白云楼、陆夫子祠、文明湖。新建了盆景园,岚光阁,老莱山庄,龙泉十亭等自然人文景观,这是继清初舒成龙治州后,荆门城市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中兴。 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整治”二山,个人认为只有把东堡山、象山、西堡山、圣境山统一规划打造,最后与漳河并连,才是高瞻远瞩的决策,才能有效提升荆门城市文化品位,才能做出城市文化看点和经济卖点。下面简述一下个人观点: 东堡山:充实文化内涵,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功能:1、完善东宝塔园,从东宝塔向南坡延伸轴线恢复东山寺(把原电视台建筑并入改造)。2、向西坡延伸东山书院,充实读书台周边休闲文化设施。3、恢复青龙观,并与白云楼连成一轴,原规划的云烟阁改为青龙阁。4、多规划林间游步道,小亭台,适度更换植被,把历代才子佳人写的诗词歌赋布置其中。5、把宝塔东被炼厂占用的普惠洞收回东宝山。6、划定山体生态保护红线,防止山体再被蚕食。7、把升天塔广场、月牙岛纳入东堡山规划。 象 山:恢复儒、释、道三教之山,三轴一线规划布景:1、完善陆夫子祠对象山大道轴线,让陆夫子入坐正堂,恢复其祠宇功能,神道向东延伸抵象山大道,设牌坊两座。2、完善老莱山庄对文明湖轴线。从文明湖向上依次为,山脚神道起点设石坊一座,垒台书“蒙山”二字,台上刻“蒙山赋”“象山赋”。神道至四干渠渡槽前建门楼把渡槽包在里面,设楚王拟拜老莱子雕塑。神道升至四干渠渡槽顶设大平台,设孔子拟上去拜访老莱子雕塑。神道至老莱子地宫线两边设碑廊。让老莱子入坐正殿,接受祭祀香火,以增加人气和经济效益。老莱山庄大门前不宜放老莱子像,会影响古朴及拍剧类。老莱子是道家始祖,也是神,那有庙宇把神放在外面的呢?所以一定要把老莱子雕像另奉地方。有人说在天鹅湖竖老莱子大雕像,在人口密集区不宜竖阴性神像。3、完善岚光阁向南轴线:(略)。4、于盆景园内象征性恢复唐安古寺,以复其象山儒、释、道三教。5、开辟西堡山至马鞍山人文景观线。于岚光阁西架桥跨海会沟连接西堡山,形成城西马鞍山――象山――西堡山――圣境山山脊人文旅游观光带。此线攸关城市长远发展,若实施成功,荆门城市文化旅游业必向前迈进一大步。 西堡山:在培育自然人文基础上,于主峰建荆门城市人文第一景(楚望楼)。1、控制西山林语继续开发房产。2、修复白龙观、霖苍阁、海会寺,新建荆门关。3、修复山自然生态。4、规划十八罗汉景观大道,于西环隧道出口建游客中心及古街古民居,辟路延伸至西堡山主峰建荆门城市人文第一景(楚望楼),接圣境山主峰。(略) 圣境山:培育自然人文。硬化至西堡山主峰观光道,布置沿线人文景观。(略) 虎牙关:修复虎头山体。目前,虎牙关已被剥皮抽筋,体无完肤。应当恢复虎头山体原状和生态…。 (略) 总之,只有以“四山”自然人文景源为载体,融入本土历史文化、荆楚文化、民俗民居文化、宗教文化,打造“一带一圈”生态人文旅游经济带(一带:象山、 西堡山、圣境山山体景观带。一圈:环三山七个自然村民俗农业自然生态旅游圈),最后和漳河环库线对接,才能真正形成荆门城市文化旅游看点,经济产业卖点。 以上是本人17年来关注荆门发展,研究荆门城市发展,关于提升城市文化旅游方面的概说,望相关决策者们采纳参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同样,一个地方,一座城市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