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30|回复: 1

罗源赋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2068

帖子

91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68
发表于 2016-11-7 1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源赋
清  林世集
林和灿整理并注释
     盖闻:张京研于十年,左都成诸一纪【1】。景古人之碎玉,固知掷地有声。愧末学之雕虫,敢谓凌云可拟? 特以地关桑梓【2】事属见闻爰是:即十六里之城郭山川,编诸纸上;本数百年之人物事迹,绘于毫间。匪曰备观,聊以纪略云尔。
  域隶扬州,星分媭女【3】。后簇冈峦,前临岛屿。矗尔凤山,爰启我宇。城市依依,郊原朊朊【4】。溯李唐之世,镇曰永贞【5】;考炎宋之初,军名威武【6】。襟闽连,枕宁古【7】。诚四达之通津,为海滨之邹鲁【8】。乡兮有三,里则十六。东隅西隅,内而成城;临济徐公,外而负郭。贤一二、化一二,东西纵横;丰上下、重上下,西北交错。拜井之海利甚饶,罗平之田土最沃。梅溪乃省会咽喉,林洋接侯官村落【9】。其山则双茅双箭,铁障金钟;文殊罗汉,台峤莲峰。四明映日,五马嘶风【10】。云笼席帽,月挂洞宫。双鱼、伏象,太白、小童【11】。福源宝胜【12】,龟凤曹松。天堂隐隐,顶髻重重【13】。紫霄栖真于双烈,匹岩题诗于吕翁【14】。展旗发三县之脉【15】,飞仙逞一石之雄【16】。罗喜南华,洞之邃也;飞鸾【17】合掌,岭之岿也;鹤印鸡笼,屿之异也;“飞来”出米,石之瑞也。
    水则罗川居正中溪,在陬南庄为带,蒋浿成沟。起步接石塘之脉,桂林汇新丰之流。白塔清波俱是蒋山鳌沫,新亭春溜总由管柄龙湫。莫不会五里过边崎,经白水趋长基,滮滮△△,向濂澳以入海之湄。至于斌溪霍口波及连江,百丈三公泽通宁德【18】。产鱼鳖于不穷,潜神龙之不测。虽异派而殊归,亦地势之所隔。其间羽毛异族,鳞介殊名。毛则很【19】如虎豹,猛若熊罴;岩羊谷豕,台狗山麋;猿猴麞麂,兔鹿狐狸;水獭祭鱼而应候,野△啖竹以忘饥。羽则雉之朝雊,鹈兮在梁;雁之唶唶,鹑之疆疆;鸬鹚翡翠,播谷鸳鸯;画眉吉了,谢豹青鹴;伯劳啄木,□白鹂黄;鹯兮善搏,鹰也奋扬;杜宇啼三春之血,鹧鸪畏五夜之霜;天阴兮而鸠唤雨,日霁兮而鹊呼阳。鳞则修鲵吹浪,长鲸吞船;池游莲草,海泳鲨鲳;燕鲐鲈鲙,鰋鲤鲦鲿;比目曰鲽,赪尾者鲂;△金鳞于官井,钓白△于东洋。介则鼋龟虾鳖,蜃鲎蛎房;西施有舌,螃蟹无肠;江瑶曰柱,牛角名蛏;蚌出浴而钳鹬,蛤离水而化莺。外此木有千,而松杉为上。花有百,而丹芍为名。草满川原,半登《纲目》。蔬盈园圃,俱佐鼎烹。凡此山所产海所生,皆有资于日用,实仆数之难更。
    若夫地气效灵,贤豪接迹。渭老锄奸,师文献策;嘉入相于余深,羡《尚书》之显伯;斗南赠诗六馆,黄伦食邑三百。文明之破天荒也,敏仲之接圣脉也,悊佐耻比下风也,澹斋不枉三尺也。倪振袭梁国公之封,张衜列六君子之籍;呼“独鹞”者陆引,号“青天”者震东;郑明初职司青琐,林兴祖德孚群戎;尤鉴峰留济旱之绩,周汝霖有赞善之功;此固前哲之芳。轨而所目接者则有:林灵山、郑祁门、黄进贤、陈吴川之诸公。忠节余光庭尚矣,而留孙伏锧,志亦昂昂!孝友林戆孙奇矣,而盛山刳肝【20】,气犹凛凛!文学昔推济济,故当年张蔚公孙十列甲科;武功前亦寥寥,而今日颖公父子三居一品。其余行高一乡,功存一邑;或称神童,或登仙级。惟间气之钟灵,常云屯而星集。欲搦管而兼收,恐挂一而漏十。
    盖罗之为邑也,自唐而开其为城也,瓘明而举。李公创土堡,黄公增捍御;王公扩新基,李公砌巨础【21】。垛堞八百余,延袤四里许。琴堂夙居水陆,至宋庆历始移凤山。文庙原在四明,因陈智津乃议县所【23】;文官则县尊典史,而教谕训导异厥职司。武员则游击中军,而二千四把同捍牧圉。采藻应乎挂图,食饩周于《论语》。沿途四十一汛,汛汛诘奸;入伍七百余人,人人振旅。乃自掠于倭,围于寇。迁移迫于前,逆藩煽于后。哀我惮人,亦孔之疚【24】!兵燹频仍,凶荒并遘;鹤唳风声,呼号望救!幸而文武和衷,官民共守。始则署事武、绅士陈,设险防闲;继则县主陈、守备郝,悬灯斥堠。悲中泽之哀鸿,每退饥而进斗;仗保障于群公,常感恩于高厚。方今圣主当阳,福周海宇。屡沐明公为宰,泽遍阖闾。生聚有术,教训不疏。海山宁只,富庶成欤! 茅屋风清,村村耕织;芸窗月朗,处处诗书。商安于市,工奠厥居。独是百里花封,人稠业少。半阻邱陵,半滨斥卤。田有民屯,户有客主。丈顷不过千余,征额祗有万数。故依山之户,笋纸是资;滨海之家,渔盐是造。渔有牌、盐有灶,纸有槽、笋有号。国课以供,民利以导。出之不穷,取之非暴。至若黍麦荏菽,薏苡胡麻;蕨薇葛粉,薯芋地瓜;虽不及于嘉谷,亦济困之可夸。
惟思:
久际盛平,奢靡成俗。交际往来,文繁节缛。
结赛娱神,綵棚相续。凡厥有丧,甘循熟习。
崇信浮屠,修斋荐福。言念婚姻,古推驭鹿。
其在于今,珠翠簇簇。哿矣富人,中产相逐。
贷既可称,业亦可鬻。嗟嗟吾徒,世事日促。
仰而有事,俯而有育。朝夕饔飧,寒暄衣服。
外接亲朋,内睦宗族。国有公租,家有私蓄。
                  何堪漏卮! 为此仆仆。绵力如余,空言谁服?
                  返朴归醇,端在司牧。
                                         皇清乾隆间 邑贡生 罗邑林世集撰
注:
【1】张衡花十年时间作《二京赋》,左思花十年时间作《三都赋》。《二京赋》包括《西京
     赋》、《东京赋》两篇。《三都赋》包括《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二京,指
     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三都指三国时期魏都洛阳、吴都建业、蜀都成都。十年为纪。
     张衡《二京赋》始草于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张衡19岁时,完成于安帝永初元年(公
     元107年)张衡30岁在南阳主簿的任上,所以说他精思10年才完成。《二京赋》包括《西京
     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西京赋》假托凭虚公子对长
     安繁盛富丽的称颂,叙长安地势的有利,建都的必然,然后逐次描绘宫室的辉煌、官署宿卫
     的严整、后宫的侈糜,离宫苑囿,华美壮丽。纵猎上林苑,水戏昆明池,无不纵情杀戮以为
     快事。其间又穿插商贾、游侠、角抵百戏、嫔妃邀宠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繁荣富贵、
     穷奢极侈的京都景象。作品中所铺叙的品物之盛,人们对待物质享乐的态度,都在极度夸张
     的描写中见出其荒谬的方面,见出作者的否定之意。《东京赋》表现安处先生对西京奢靡生
     活的否定。在对东都城市构筑、宫殿建设的描绘中,在对朝会、郊祀、祭庙、亲农、大射、
     田猎、大傩等上层统治者的盛典礼会的陈述间,使人感受到东汉君主崇尚懿德,修饬礼教,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二京赋》在汉赋中规模最为宏大。司马相如曾说:“赋
     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万物”。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
     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
     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
     《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晋书·左思传》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
      侍御史。……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
      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
      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
      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
     《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2】地关桑梓即作者故乡罗源。
【3】媭女: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4】朊朊:Wū,肥美。
【5】镇曰永贞:唐大中元年观察韦岫请割连江地为罗源场,又益以侯官地,号永贞镇。
【6】军名威武:周曰章武军,宋初改为威武军。
【7】闽连宁古指闽侯、连江、宁德、古田。
【8】邹鲁:孟子生于邹国,孔子生于鲁国。古因用“邹鲁”为文教兴盛之地代称。
【9】乡兮有三:分崇德、常熟、乐善三乡。十六里:东隅里、西隅里、拜井里、临济里、徐公
     里、梅溪里、贤一里、贤二里、丰上里、丰下里、化一里、化二里、重上里、重下里、罗平
     里、林洋里。
【10】据《闽都记》记载:“四明山,在县西隅,一名毒火。有四峰焉。相传此地赤松炼丹,尝
      有人闻丝竹之音。棋局犹存。上粘牡礪壳。茂林有石洞,又有泉曰洼泉。虽暴雨不
      溢。”。
      仙茅山 在县东北。两山相连,曰大茅,曰小茅,相传徐登尝采茅根其上,有泥鼓、棋盘
             石。其颠有落喜洞,多奇石,环者如垣,敞者如坛,级者如凳,洼者如盆。有泉无
             源,汲之不竭。北五里为洞宮山,其山发脉于武夷,高三百八十步。有神佬石。旧
             记云:“昔有神佬,来自罗源,所踐之跡,入于盘石。”其间有峰,曰童子峰,曰
             五马峰,有屿曰龟屿。
【11】双鱼、伏象、太白、小童为境内小山。
【12】福源宝胜:福源有石洞“一镜天”之胜,宝胜有“古刹神钟”。下句龟、凤、曹也有古
      刹。
【13】天堂隐隐,顶髻重重:李公御龙处有祠,上有“飞来石”,下即洪福寺。
【14】双烈:石姬见林孝子之处。吕翁:吕仙,有“此地登临第二回”之句。
【15】三县:宁德,罗源,连江三县。展旗峰中一支结本县,右一支结连江,东一支结宁德
【16】一石:相传倪公成道之处。
【17】飞鸾,宁德乡镇,古为飞泉,闽东通往福州之要道。有凤凰山与罗源交界。
【18】以上指罗源水陆交通。
【19】很:通“狠”
【20】张  磻字渭老,罗源人。知临江军,邻郡临川有清江渡,产纸,部牒误为清江县,下郡,
            日抄会纸三万。磻申省辨之,援坊州求杜若为比,得报罢。后邻郡规避,趣办如
            初。磻复申前请,得免。累官礼部侍郎,权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宝祐三年,
            拜端明殿学士,升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五年,拜参知政事,进封长乐郡
            公。致仕,卒,赠少师。初,史嵩之终丧,图再相,磻率同列言之,词甚切。由
            是,嵩之谋沮。磻以此直声动天下。兄孙道。
      史嵩之(?-1256年)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定十三年进士,调光化
            军司户参军。十六年,差充京西、湖北路制置司准备差遣。十七年,升干办公事。
            宝庆三年,主管机宜文字,通判襄阳府。绍定元年,权知枣阳军。二年,迁军器监
            丞兼权知枣阳军,寻兼制置司参议官。三年,除京西转运判官兼提举常平兼安抚制
            置司参议官。四年,迁大理少卿兼京西、湖北制置副使。五年,加大理卿兼权刑部
            侍郎,升制置使兼知襄阳府。六年,迁刑部侍郎。端平元年,乞祠,归养田里。起
            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召权刑部尚书。出知平江府,进淮西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
            使,兼知鄂州,兼湖、广总领兼淮西安抚使。嘉熙元年,除京西荆湖安抚制置使。
            二年,拜参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军马。淳祐四
            年,遭父丧,夺情起复,因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宝祐四年卒,封
            鲁国公,谥庄肃。著有《野乐编》,已佚。《甬上宋元诗略》载其《雪后》诗云:
           “同云收万里,斜日已三竿。有鸟皆潜迹,无风尚送寒。晴稽如下雨,祐涧忽鸣湍。
             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写雪融之景,视野开阔,描摹细微。《全宋诗》卷三
             一六一录其诗三首。文收入《全宋文》卷七六八四。事迹见《宋史》卷四一四本
             传、《延祐四明志》卷五。
      陈  缜 字师文,一字德容,罗源人。淳质有守,少慕伊、洛、考亭学,试礼部对策,以
            “正心诚意”为说,屡见黜。后以时务对,遂擢第。及廷试,慨然曰:“今对天子
             之庭,可负所学耶?”复以“诚正”对,终发明伊、洛之旨,孝宗嗟叹,擢特奏名
             第一,赐同进士出身。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期罗源人,宋神宗
             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
            《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
      陈显伯(1192~1262年),字立夫、汝仁,号竹所,罗源县重上里(今飞竹乡)大善村人。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初调京簿官,历官至吏部尚书。后加端明殿大学士,
            进爵长乐郡开国侯,食邑1200户。
      张斗南 字唐英,罗源人。尝典礼闱不附韩侂胄。及乞休,六馆皆赠诗。
      黄  伦 槐之弟。右正言,召除太常卿,赠少师。
      张  蔚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 丁丑吕蒙正榜进士,为罗源科举登第第一人。《三山志》
             无此名,而《寰宇志》及县志有之。所以文中称文明破天荒。
      陈 骏 字敏仲,罗源人。乾道五年(1169年)己丑科郑侨榜进士。叶悊佐 字止堂南宋端平
             间进士,平海军佥书判。不附政府并贾似道“限田”之诏。
      倪  翼号儋斋,罗源罗平里人,梁国公十二代孙,以庆元特奏名官潮州秋曹,与太守争一
             死囚,不直拂袖而归。作诗寄守云‘三尺有关人命重,一官虽去我身轻。’再召不
             起,晚年优游田里,乡望甚隆,咸称善士,年八十余卒。
      倪  振字士起,官礼部尚书,封梁国公,墓今在罗源丰下里王沙资福寺后,现已废,于唐
             贞元五年(789年),由淮西徙居罗源起步潮格,后裔分迁福安、政和等地。倪振
             生子延檄(官武威将军节度使、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墓今在罗源罗平里北山金惠
             屋后),其生三子为宠、谷、进,其中倪谷官赞善大夫,封梁国公,墓今在罗平里
             张家洞。倪谷子倪檖,官朝奉大夫,墓今在罗平里上庵西山下。倪檖生子韶、柜、
             镪,长子倪韶为林洋房,迁居洪洋倪洋,乃倪翼祖先。
      张  衜字周甫,又字用叟,罗源县人。为人正直刚毅。南宋庆元间(1195-200年)为太学
             生。为人正直刚毅。南宋庆元间(1195~1200年)为太学生。时韩侂胄当权,为排除
             异己,指使党羽李沐攻击、诬陷右丞相赵汝愚。张与同窗学友杨宏中、周端朝、林
             仲麟、蒋传、徐范等6人激于义愤,伏阙上书,劝留赵汝愚。因而触怒侂胄,贬张
             衜等6人于500里之外,予以"编管"。父翮,官少傅,闻讯不以为戚,其兄少师磻还
             寄诗送行,有"窜乡此去嗟予季,忠国由来发异芳"之句。不久得赦还。用少傅荫奏
             补授官。开禧三年(1207年)侂胄被诛。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诏褒录庆元上书6
             人,世称"庆元六君子"。
     陆 引 字惟远,罗源人,性鲠直。洪武中,有荐其材者,上问为政治民之术,引对大称
             旨,遂授象山县丞,给之以符,有曰:“往,尽乃心,勤乃事。他日来觐,朕将合
             焉,以考尔职。其敬之哉。”引小臣,天语叮咛,惊喜过望。之官,锄强植弱,吏
             畏民怀。常俸外,一毫不取。视事二年,计口植蔬,家人盖不知肉味也。以勤民事
             积劳卒。先一夕,城隍守庙者寝,梦传呼甚喧:“新城隍乃陆丞也。”惊觉,走县
             问之,而引绝矣。见《宁波府志》。
      游定国 字用正,号震东,罗源人,明朝荆府长史。守英德时,流寇陷城,公单骑入其垒,
             人称“游青天”。
      郑  遂 字明初,罗源县凤山镇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应天中式,授兵科给事中,巡按
             两浙。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
             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
             奸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
             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
             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
             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
             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穗路同知;
             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
             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贱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姐闻,即夜
             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
             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
             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
             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
             康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
             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
             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尤光波字子辉,号鉴峰,罗源县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万历四年(1576年)进士。
             任信阳刺史,迁户部尚书郎,出为和阳太守,有善政。和阳为交通要道,往来行旅
             甚多,光被常自出薪俸接济病、困行旅。有吏献分外收入三百金,光被怒而痛斥。
             和阳多诉讼,光被明于察访,善于辨析,毫无积案。公余之暇,常到学宫为诸生授
             课,和阳文风大盛。后卒于任上,《和阳县志》称其“威行惠流”。著有《敝箧存
             言》。
      周  澍 字汝霖,罗源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年(1522),以贡授金华府学训。真诚狷
             介,馈贽一无所受。上人知其贤,委署东阳篆,执法不阿,吏民畏之。升栖霞教
             谕,去之日,惟敝衣一函而已。见《金华府志》
      林长存 字尚孩,号鹤龄,清顺治辛丑马世俊榜进士,灵山知县,廉州府同知,主编康熙版
             《灵山县志》,有《澹园诗集》传世。
      郑学政 字观成,乾隆间祁门知县。
      黄宗海 字潮元,雍正间江西进贤知县。
      陈至陛 字赓九,雍正间广东吴川知县。
      余光庭 字朝美,罗源县人。宋大观三年(1109年)以漕监经推荐参加考试,名列前茅。时太
             宰余深为主考官,以光庭系其从弟,为避嫌疑,奏请不予录取,光庭毫不失意,怡
             然而归。越三年又入试,礼部廷唱又列前茅,皇帝闻其名深为赏识。历官光禄寺
             丞,出知南阳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建炎初(1127-1128年)金兵进攻南阳,光庭
             与城共存亡,城陷,不屈而死,全家仅乳母负幼子逃脱,未知所终,余皆殉难。
      张留孙 罗源人,洪武间湖广按察司佥事,发荆王不轨,后被谗诛。伏锧,古腰斩之刑。
      林戆孙 字达叟,罗源人,少孤,事母笃孝。时邑有山寇,戆孙负母以逃,采拾为养,备历
             险艰。寇定归家,市薪自给,而供奉必极滋味。为母请命,阅九日夜,空中闻神语
             云:“赐寿一纪”。乡人名其居曰:孝巷
      李盛山 福建罗源人。母病,割肝以救,伤重,卒。巡抚常赉疏请旌,下礼部,礼部议轻生
             愚孝,无旌表之例。雍正六年三月壬子,世宗谕曰:“朕惟世祖、圣祖临御万方,
             立教明伦,与人为善。而於例慎予旌表者,诚天地好生之盛心,圣人觉世之至道,
             视人命为至重,不可以愚昧误戕;念孝道为至弘,不可以毁伤为正。但有司未尝以
             圣贤经常之道,与国家爱养之心,明白宣示,是以愚夫愚妇救亲而捐躯,殉夫而殒
             命,往往有之。既有其事,若不予以旌表,无以彰其苦志。故数十年来虽未定例,
             仍许奏闻,且有邀恩於常格之外者。圣祖哀矜下民之盛心,如是其周详而委曲也。
             父母爱子,无所不至,若因己病而致其子割肝刲股以充饮馔、和汤药,纵其子无
             恙,父母未有不惊忧恻怛惨惕而不安者,况因此而伤生,岂父母所忍闻乎?父母有
             疾,固人子尽心竭力之时,傥能至诚纯孝,必且感天地、动鬼神,不必以惊世骇俗
             之为,著奇于日用伦常之外。妇人从一之义,醮而不改,乃天下之正道,然烈妇
             难,节妇尤难。夫亡之后,妇职之当尽者更多,上有翁姑,则当代为奉养。他如修
             治苹蘩,经理家业,其事难以悉数,安得以一死毕其责乎?朕今特颁训谕,有司广
             为宣示,俾知孝子节妇,自有常经,伦常之地,皆合中庸,以毋负国家教养矜全之
             德。倘训谕之后,仍有不爱躯命,蹈於危亡者,朕亦不概加旌表,以成激烈轻生之
             习也。”盛山仍予旌表。
【21】明弘治十二年至十六年(1499—1503),罗源知县李南始在县城要害之地鸠工夯筑土墙,开
      设11个寨门。弘治十七年(1504年),知县徐珪认为“县墙卑隘,跻足可攀,不足以防范奸
      宄”,遂将各段土墙连成土堡,周长200丈,墙厚8尺,高1.5丈,除留“迎恩门”(北门)
      外,堵塞10门,另辟港边、水南、朝宗、孝巷、水西5门。各门的东西两侧建铺舍为巡逻哨
      所。至此,罗源的城垣才粗具规模。此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和嘉靖六年(1527年),
      高相、陈鹗两位知县相继策划续修。其时,倭寇开始骚扰沿海一带,邑人陈公达、郑时泽
      等吁请改造土堡,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巡抚王忬委派部属、推官徐必达来罗源指导,
      徐必达要求“拓而筑之砌以大石”。改建后的城垣周长3华里,将凤山南麓围入城内。内设
      3个水关、5个城门,门上有楼。“工甫竣,倭贼万三千突至”,见城墙高厚,不易攻打,
      倭寇只得退兵。罗源的城垣真正发挥了抵挡敌寇的重大军事作用。万历七年(1579年),在
      省按察司李乐的建议下,完全改用大石重砌城墙。数年后,再次添高墙体,重砌水关,加
      造敌台与串楼。至此,城墙高2丈,底宽1.3丈,面宽1.1丈,周长831丈。内设水关、城门
      各5个,敌台6座及4座木造串楼,东西南北4城门上有城楼(高2丈、深1.5丈、宽3丈)。后因
      水患风灾,墙身、串楼时有崩塌。明代历任县官多有修葺城垣,较大的修复工程有7次。
【22】庆历八年(1048年)因县署“地势卑洼,水潦时至”,邑人倪昱、陈智津裹粮赴京,击登闻
      鼓奏请朝廷准许,遂由县令陈偁主持将县署从水陆寺双溪之间迁凤山南麓。儒学学宫从四
      明山下移建县治附近。
      登闻鼓 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23】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沿海为倭所掠。
      顺治十三年(1656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郑成功反清部队围攻罗源县城。知县募敢死士赍腊书
      赴省请援。驻闽八旗军统帅派梅勒章京(官名,副都统)阿格商率兵数千救援。二十八日两
      军在护国岭激战,阿格商兵败阵亡。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清廷下“迁界令”。县沿海53村被迫内迁,抛荒田园266顷,迁民房
      舍被焚,流离失所。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三月,耿精忠反清。十七日,县营兵附耿叛清,劫掠县城一昼夜。
      惮人:指劳苦之人
【24】武 瀛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署,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倭众万余人攻陷宁德
             后,由七都进犯罗源。代理知县武瀛事先于城郊进行坚壁清野,倭到时分兵督众固
             守县城。倭连攻三日不克,遂窜扰连江一带。
     陈公达 庠士,请辟新址,故倭至民赖以安。
     县主陈钦如、守备郝三桂时寇围三匝,陈公率民夫登城,令各垛悬灯;复取白纸一幅,画一
     大圈,外写“贼”字三匝,命吴二越营求救。
     斥侯:指放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2

帖子

132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27
发表于 2016-11-9 16: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20 05:13 , Processed in 0.0505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