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4-9 07:59 编辑
关于尽快完善三山人文景观绿道 打造环荆门山“一带一圈”城市文化旅游区提案 李勋明 荆门城市三山由东宝山、西堡山、圣境山组成,统称“荆门山”,也是江汉平原祖脉。三山不高而通玄,不彰而长彰,其自然人文景源丰富,蕴含三千年历史文化遗存。近三十多年来,政府和民间已投资近亿元修复三山人文生态和基础设施,但仍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市民休闲环境,打造城市三山人文景观绿道,推进环荆门山“一带一圈”文化旅游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创城市发展新的文化经济增长极,特建议如下: 一、东宝山人文景观绿道: 1、向北延伸至月亮湖广场,接民主街古街。向南延伸至千佛洞和植物园。2、增加延伸道:白云楼至青龙观、读书台至普慧洞(东宝塔东)、白云大道至东山书院、东宝塔至千佛洞。3、增建6处人文景观:城皇庙(月牙岛南),云烟阁、青龙观、普慧洞、东山书院(东宝塔西)、二孙祠。4、完善东宝塔至电视发射台至东山寺轴线人文景观,把电视台遗留房屋一并合于东山寺,两者都是公共建筑,无可非议。 二、虎牙关至象山人文景观绿道:由于虎牙关山体已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只剩下天鹅湖西约500庙山体和约400余米三国古道,应该把天鹅湖西山体和天鹅池公园合并规划。建议:1、于该山头建“荆门关”,融入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城市文化,做出看点卖点(本人已设计三套荆门关方案,见附图)。2、向东架长380米跨天鹅湖悬索桥连接东堡山人文景观绿道。3、于天鹅湖遂洞东入口南建停车场,设跨遂洞桥接荆门关,以增加其山体使用面积(见附图)。4、维修遗留青石板古道。5、规划“荆门关”至天鹅池1100米人文景观道。6、抬高天鹅池水位,扩大水域面积,完善天鹅池至马鞍山、象山文化绿道,升华政务中心以北马鞍山人文生态。 7、于象山西山头建桥跨海慧沟连接西堡山,此跨海慧沟景观桥建成后既是旅游路,又开辟了一条老城区接南城区交通分流道,也解决了政务中心来脉过峡问题,亦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目前象山与天鹅池路巳联接,有待扩宽)。8、充实岚光阁文化内涵,完善岚光阁向南人文景观轴线,于中轴线南规划长约500米文化古街接马鞍山天鹅池公园。8、完善老莱子山庄至文明湖轴线人文景观,规划象山公园大门――文峰塔――唐安古寺(古寺象征性恢复)轴线景观道,于盆景园象征性恢复唐安古寺,还原象山儒释道三教之山。9、恢复舒公祠(园林部门已选址),本人己按《荆门直隶州志·舒公祠图说》完成设计方案。 三、西堡山――圣境山人文景观绿道: 1、利用西堡山至圣境山20多公里长的山脊自然人文景观高起点打造人文绿道,升华沿线山寨、天坑、峭壁、寺庙、梯田、老屋场等历史遗存的经济文化附加值,布置人文主景。绿化西堡山、十八罗汉山裸露山体。目前三山唯西堡山生态植被较差,甚至破坏严重,应重点扶绿,广植长青树(可借鉴当年绿化象山炸坑补土之经验),并让采石场破败变腐朽为神奇。2、硬化西堡山电视发射塔至圣境山金顶山脊人文景观绿道(电视发射塔至圣境山山脊观光道路基已形成,只需硬化)。3、完善漳圣路、十八罗汉路人文绿道。4、增加龙滩沟至斗笠寨、龙滩沟至老君台至周瀚屋场延伸附道。开辟白石岩至斗笠寨栈道。5、于西堡山主峰或十八罗汉山建楚望楼或“荆门关”(见附图)。6、清理山体古梯田和老屋场,修复西堡寨、斗笠寨。7、塑楚国十王像,再现楚人荜路蓝缕。8、博物馆馆藏文物景观化,把馆藏文物放大为景观雕塑,升华为卖点看点。9、原址恢复白龙观、霖苍阁、海会寺、朝盐观、真武观,兴建圣境阁、维修玉皇阁。9、于十八罗汉山麓建七里铺古镇。10、打造九龙谷历史名人民居区(含原始居、楚汉居、唐宋居,明清居,穿越六千年农耕文化)。原地修复晚清荆门名绅周瀚故居、周瀚墓、董大瓦屋,复建九十九间屋、周贞恪公祠、地方祠堂等,拟为电视拍摄基地(见部分附图)。 四、择吉地恢复兴建代表本土民俗文化的古民居、古街:本人已搜集完成《荆门本土古民居绘图整理》。并根据搜集的资料规划了数十套适应现代居住的新户型。复制兴建拟选地址:1、十八罗汉山麓西环遂洞出口左右地带。2、仙女山东新党校南,古王家巷驿站地段。 3、乌盆冲与杨家冲水库交汇地带,也可把规划在九龙谷的历史名人民居区(含原始居、楚汉居、唐宋居,明清居,穿越六千年农耕文化)项目合并于此。4、金泉村盆地。 五、完善石莲村――团坊村――袁冲村――尖山村――南庄河村―—金泉村环荆门山民俗生态圈:目前环形路已初步贯通,只需扩宽升级。以上六个自然村生态植被茂盛,现代元素较少,大多数民居还保持完好,而且部分民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将这些山村民居风光与现代农业现结合规划,会有效创造荆门城市民俗人文经济。 1、利用传统民居发展小型农户生态园:每个小型农户生态园点点相连,形成规模。小型农户生态园,一可自行消化污水排放,二可避免大拆大建,三可传承乡土民居民俗。2、大型农业生态园与小型农庄生态园相融合:每个自然村可建一至二个大型农业生态园带动小型农业生态园发展。 3、保护古民居,发挥其新的经济价值:为了保证传统民居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住在古民居内的居民要建新房,应该弃旧不拆旧,采用就近新建,维护旧建。4、培植水域,兴修堰塘河库:禁止填堰填塘,农田改造,要因地制宜,因水之宜,因自然之宜,不大填大挖,以免破坏现有良好的自然生态。5、新农村建设与现代高档休闲娱乐相结合: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生态,传承民居民俗,原则上环圣境山七个自然村不规划大型居民点。 6、把罗集部队军用遗留设施纳入规划区域。 六、实施措施:市委市政府应组织专班统筹三山绿道人文景观规划。总体规划布局应该是在满足城市市民休闲的基础上,把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本土民居民俗文化、城市历史文化集中展现在环荆门山“一带一圈”内,形成多个永久性看点卖点,惠福子孙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