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1|回复: 5

圣境山简介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78
发表于 2025-3-26 16: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5-3-26 19:48 编辑

                        圣 境 山 简 介
                           李勋明
     历史概况:圣境山宗教建筑初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主要建筑有真武观、观音殿、天门、玄关、逍遥神道、三十余块碑刻、玄坛祠(现广场下)等。明朝以前主奉老子等道教神祗,明末后主奉真武大帝,附供九清上帝、雷将四员、龙虎二君,二十四天尊、王马二将,并奉有部分佛像。根据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和现场二十余块碑刻记载,明荆门进士刘汉祚、户部郎中周之翰、清荆门知州王树勋等都曾经大修圣境山。明清两朝为圣境山香火鼎盛时期,主要庙观建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庙观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和碑碣。八十年代后不断续修。
     地理概况:圣境山位于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度的末端,海拔高度在120米至673米之间,总面积为90平方公里,500米以上山峰18座。属三叠系斜皱山谷盆地。最高峰为偏观寺峰(海拔673米,亦称偏角寺,鸡头山,唐灵济禅师卓锡涌泉处,遗有庙址,残碑数块)。地质结构形成约八千万年前,为中生代石灰岩和砂岩地层。主峰真武观(海拔560.2米)与北部偏观寺(海拔673米)遥遥相望。南部群山蜿蜒直抵荆门古城,自然与人文景源丰富,有“小武当”之称。由于其他理位置横断荆襄,雄峙江汉,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根据2003年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编制的《荆门市东宝区旅游发展规划》,圣境山北部为森林和农业生态保护区,中部金顶和九龙谷为游览区,南部仙女山以北为森林生态保护区。2009年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荆门东宝区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详细规划》,把圣境山定位:山下休闲宜居区,山上人文旅游区。圣境山自然人文景源丰富,清初诗人吴中任有诗赞曰“蛇行鸟道惊危峰,携手入出浑万重。触目遥岭天外落,白云舒卷为装容。”乾隆版《荆门州志》载“圣境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悬岩峻壁,上祀真武”。主峰山门广场海拔492.4米,玄关海拔529.37米,一级平台海拔556.12米,二级平台海拔557.5米,三级平台561.41米,山门与主峰相距225米,相对落差69米。
     根据史书和古碑记载,圣境山道教文化大约形成于魏晋,到元末清初为鼎盛时期。圣境山主要人文景观有偏观寺、真武观、逍遥神道、南天门、真武观、灵官殿、玄武祠、玄帝殿、老君台、关帝庙、普善堂、送子庵、天台祠、朝盐观、瓦庙子、三宫阁、玄坛祠、禹王庙、白龙观、周瀚墓、古邮亭、前寨子、后寨子、秦楚古道、十层瓦屋九层殿、周五老爷屋场、董大大瓦屋、老屋场等。
     圣境山主要自然景源有灵芝峰、朝圣峰、双龙峰、斗笠寨峰、青牛山、朝盐观峰、十八罗汉、龙脖垭、龙蛋包、九龙洞、八卦井、梯田、真人洞、青牛洞、连心洞、九龙谷、龙滩沟、金鸡沟、白果树沟、大黑沟、小黑沟、独松树、白石岩、仙人打座、好汉坡、鬼见愁、百步云梯等。圣境山脉系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山湖11座。山垭16个,山洞9处,山泉9眼,河渠5条。有珍稀植物达2400余种,多年平均降雨量755.2毫米,夏天平均气温低于荆门城区3至5度,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居住地。
    庙观概况:《荆门直隶州志·古迹》载:“圣境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悬岩峻壁,上祀真武,相传荤酒不得入。崇祯壬午,有少年十辈携酒登山庙,僧拒之,不听。至晚,殿门已闭,火忽满室,霹雳震天,众人火焦几死,衣冠抛十里外”。圣境山道观始于何时?明朝以前无史料可查,其中最早为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八月,首人王得仙、主持僧太钺所立的《积善建功碑记》,明万历申申(公元1584年)三月,首人杨维纪、住持僧大释所刻的《天子万年碑记》,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荆门干旱无雨,时任荆门知州的庄望楝祷雨成功后捐修《圣境山天门碑记》。圣境山现有最有历史价值的碑刻,当是明朝荆门十三位举人之一的刘汉祚(天启甲子举人)撰写的两块碑记,第一块《重修圣境山记》,刻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录最后一段翻译成白话,大意为:圣境山,荆门最高之山,登其上可以俯瞰江汉;其峭壁陡削,真武观巍然在上,彰明显赫,不亚于武当,而神之灵验过于五岳,且撅地得泉,水无不在,依岩修庙,神无不往,故引来四方信众争相慕拜。我母马氏因祈神获福,佑我读书中举,老母被皇帝敕封太孺人,特再捐金修庙堂,建门庑,并购置田产以助香火。
    第二块《鼎建山门纪略》是捐修观前神道玄关(山门)的记事碑,写的文彩飞扬,为了让读者一睹刘汉祚这位明代举人的才华,录其原文如下:“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弥久弥显。兹山距州城西北三十里遥。往者殿宇岿然,旁有茶室,拳然不饰,仅供人瞻仰小憩而已。乃香烟雾霭灵应感被,远近信善男女,无不连络布散,顶礼皈依,自昔已然。盖名山胜地,洞府玄居,元气混蒙,灵爽攸聚。矧此为玄帝宫,曾经证果来谒斯土者,传述缕缕,于今为烈,不容赘言。惟是自甲戍春流寇飚驰(指李自成攻荆门),合郡震动,近此村墟民人,徙寄于山之左右,彼贼环山走马,独不敢逼近圣居焚一草木,威灵何等也!小小金臂,舒光现身度世,尤为赫奕。老母马氏以衰年岁月,菩提念殷,感福地而秉虔,壮新观于旧址,前后殿宇鼎构而重新之;建像、置器、修路,已历数年。兹复建山门一座,额以‘玄关’,俾远近至此者肃然生敬,无漫云跋历参岭已也。用藉鬼斧神工之力,以壮胜观,敢曰信善檀越之劳哉!是为记。”落款为“时皇明崇祯十四年辛巳岁夏月吉旦。不肖男刘汉祚薰沐谨识,宛陵山人吕邦永薰沐敬书。住持僧如声,徒性悦、性玉,徒孙海洪、海河、海法、海澄、海溶立石”。
    按照刘汉祚所写碑记和刘氏后人续立的碑刻,刘母马老夫人在刘汉祚于明熹宗天启四年中举前就一直在捐修圣境山庙观设施,特别是刘汉祚中举后,刘母被皇帝封为太孺人,更是不惜重金捐修圣境山,而且斥资买下了圣境山体,使刘氏家族成为守护山主,而且代代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生员刘泽洪兄弟及侄孙十余人所立的《长林圣境山碑》,详细叙述了他们继承高祖马老儒人遗愿,续修真武观的经过。特别是乾隆七年的《重修大殿碑记》,首句便是“山主刘姓……重修大殿”。到了乾隆四十七年的《永垂万古碑》,维修纠首人才变为它姓。可见刘姓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一直是圣境山最大的捐修者和守护山主,时间长达近160年。这中间虽然经过了李自成克荆门和明清改朝换代两次大变故,也没使圣境山香火受到多大影响。
     2022年我们重修玄关时, 在清理玄关遗址中,又发现了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刘氏后人庠生刘洪钧、刘安德、刘安忠,刘正恭等刘氏家族60余人揖修复前后寺宇佛殿、头天门、斋堂、火房、灵官殿等功德碑:“庙制于我祖中书公汉祚之母马老孺人于明皇崇祯十四年避李贼之乱,与乡邻逃于此山之阳,口口庄,购田数十石,由来久矣”。由此可见圣境山庙观为刘氏山主长达近300年。最早碑文记载为1577年。

   
圣境山解说词
    今天我们来到了俗称小武当的荆门圣境山主峰,这座圣境牌坊重建于2022年,它的建筑风格充分代表了荆门本土建筑文化,照壁壮严大气,左塑青龙,右雕白虎,山门对联“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为清荆门知州王树勋所撰,“虚极”,“静笃”,出自老子道德“致虚极,守静笃”,用“圣境”二字冠山名的在全国只有二处,既然称“圣”就必然有他的神秘之处。
   现在我们登上了玄关,站在关门南望,朝圣峰呈笔架山跃然眼前,古代庙宇选此择向首重朝山,朝山即前面迎来的山,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学理论,朝山代表朝拜者多和香火鼎盛,现建的真武观,玄关,圣境山牌坊均朝南,对着南面的朝圣峰。真武大帝也称玄关上帝,玄关即玄帝庙前的关门。这座关门原为明荆门5位进士之一的刘汉祚于崇祯十年所修,这里有《鼎建山门纪略》为证。
    从玄关开始,我们要经过“逍遥”神道了,这些碑刻,这些石板无不见证了圣境山历史悠久,大家看长在这两边岩石上的常青树名为“岩青”,它们生命力顽强,非岩石不生,生长缓慢,据说一棵直径10公分的岩青生长期至少要100年。
   现在我们来到了圣境山主峰,主峰建筑依峰就势,分三级高台,第一级为一天门,第二级为“二天门”,第三级“三天门”。圣境山主峰三面悬崖,登顶四顾,南望中原,西瞩夷陵,东揽鄢郢,南望潇湘,气势辉宏,无亏“襄南第一名山”之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7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7: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5-3-26 18:39 编辑

荆门圣境山主峰真武观建筑勘测考略
李勋明
    圣境山主峰真武观位于荆门古城西北三十里荆山主脉上,一峰独峙,绝壁临宵,巍巍壮观。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古迹》载:“圣境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悬岩峻壁,上祀真武,相传荤酒不得入。崇祯壬午,有少年十辈携酒登山庙,僧拒之,不听。至晚,殿门已闭,火忽满室,霹雳震天,众人火焦几死,衣冠抛十里外”,颇为神奇。
    实测真武观由三层石砌平台组成,位于主峰南坡,四面悬壁,形如城堡。在七十二龙中坐甲子向戊午(坐正南向东南偏三分)。三层平台相对落差9.5米,目前遗留在第一平台上的庙屋和二、三级平台上的部分石灰浆砌墙体为原始建筑遗存,其余水泥砂浆砌体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均为新建,与原貌有很大区别。第一平台基本为原状,宽15米,深11.5米(现深9.5米),现存7.5x4.2米的石墙屋为原建。第二平台比笫一平台高5米,深9.5米,第三平台又比笫二平台高约1.2米(现砌高达2.3米),深11米,总占地面积560平米。主庙建在第二、三平台上,前殿面宽11.4米,深5.95米,后殿面宽12米,深7.5米。墙体为石砌,厚50公分,建筑风格接近本土明清四合院民居,前殿为硬山,后殿为歇山。主殿背后原来应该有山包和林障。可惜十年前新建真武观时废弃原址,后退至峰巅,破坏了原来大殿后面的泄煞包,使真武阁处在北风煞旺处,倘不是钢筋混凝土,早就被强风摧毁了!
  真武观前“玄关”位于百米外神道龙首处,实测墙基为4.5*3.9米,拱门,并额有“玄关”二字。
  现遗留在主峰的真武观乱尾楼初建时设计为高9层的观景阁,由于改变了庙地性质,本人当时坚决反对,将图纸由9层改为两层,即现在的残楼。今后完善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在阁北堆砌一道三米高的自然石砌体,并进行绿化履盖,使真武阁笫一层大殿不受北风冲煞。
  真武观究竟建于何时,现存的三十余块碑碣大多是功德碑,民间流传的“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佳句,出自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荆门知州王树勋所立的《宝殿流辉》碑。根据本人和焦知云先生现场勘查的遗碑,有价值的碑刻如下:
  《圣境山天子万年碑记》,由纠首杨伟继、刘林等46人及主持及僧大释立。此碑刻于明万历甲申(1584年)农历三月,这是圣境山目前现存最早的一块碑刻。
  《重修圣境山记》,为明万历四十六年荆门进士刘汉祚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四月撰立。该碑文详细记载了其母马老夫人捐资修宫宇和门庑,以及购置田产以助香火,其碑刻文辞优美,不乏为进士之作。
  《鼎建山门纪略》,刻于明崇祯十四年夏月(1641年),同为刘汉祚所撰,记述刘家捐资修山门“玄关”。从碑文落款看,当时庙内僧人已达十余人,可见真武观在明末清初香火非常鼎盛。
  《长林圣境碑》,为刘汉祚后辈刘泽洪等立。时间为康熙六十年冬月(1721年),与刘汉祚立碑时间相隔80年。从这几块碑记推断,从明万历十三年刘家马老夫人捐修真武观,一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前后八十余年,刘氏家族一直为圣境山主,主持为佛徒。
  真武观虽为道教宫观,至今却没有发现一块道人住观的文字,所有遗存碑刻均记载僧人住观,始终是道观佛守,城西白龙观和城东青龙观也是如此。如果说满清礼佛抑道,而明朝崇尚道教盛行,为何圣境山一线道观主持也是僧人呢,有待探讨。
  圣境山为荆门城市祖山,座下脉发四方,南下呈丘陵融入江汉平原。按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理论评析真武观的地理环境,其优势:一是山如火形,宜庙宜香火,地运旺时出贵人。二是庙前百米逍遥神道势如游龙出洞,自然天成,昂首于山门玄关处,活地脉而彰圣。三是庙南朝山五峰拱为笔架山,连绵来朝,气势磅礴。朝山旺主贵,故不论庙宇如何衰败,香火始终不会绝迹,现在无庙朝拜仍然天天有之。其劣势:一是峰北来脉过峡太低,主峰无靠不稳,导致地运兴衰交替频繁。二是左青龙和右北虎护山也过于低下,不能全力护主,影响旺财旺丁,难出大德高道。三是庙前无明堂平地,不能扩建附属配套建筑,难成大庙。
  圣境山庙观毁于上世纪战乱人祸,此后修修停停,始终难复元气,三十多年前,有某道士募捐修复真武观,由于资金短缺而出走。又有三位老板相继投资修建,可是动工后不顺,只好走人。二00三年,几个四川人打着一家香港投资公司的招牌,号称投千万元打造圣境山,结果也走上不归路,使真武观不仅没有恢复,反而又添了一些半拉子工程。接着,某老板又来也号称投巨资打造圣境山,结果他们把真武观屋面浇了个顶,又停工不知所终。其实我曾经提醒那个老板,圣境山乃不求回报者或大德者方可为之,他不以为然,结果真被我言中,不久他遭遇车祸后,又没有了影子。2017年初,北京大江南北投资公司欲投资开发圣境山,准备与东宝区签约时,被人拒之,引进另一商家高歌猛进开山,最后也是冷冷静静离场,应验了本人先前预言。如今相关方又如火如荼打造飞人,并于真武观朝山上劈地筑飞台,因缘得失,自有定数。
  本人二十年前进入九龙谷之后,始终把开发圣境山结合荆门城市长远发展考量,一直呼吁推进环荆门山“一带一圈”旅游圈。在袁良宽、傅德辉、胡道银、董泽文、廖明国等历任相关领导重视下,拉通了主峰路、九龙谷路、漳圣路、十八罗汉路、玉皇阁至真武观路,又利用风电项目拉通了玉皇阁至碑凹山路基。目前,荆门山山脊观光道趋形已初步形成,部分路段只待硬化布景,融入人文,即可游览俯瞰江汉沮漳。环荆门山的石莲、团坊、袁冲、南庄河、白坪、金泉六个村道路也基本连接,只待相关方牵头升华规划,即可逐步在荆门城西打造出一块新的城市文旅经济增长极。
   按三元九运法则,真武观将在2024年进入下元九运后大兴40年,相信圣境山不久会遇明主而中兴。但是,仍需慎之而行,我们已经给这座圣山带来了不少硬伤,不能再盲目动一草一木。最后用在勘测真武观时所写一首七律诗作为本文结尾:
            群峰环列朝仙观,雄峙沮漳揽八蛮。
            赫赫襄南无二景,巍巍郢北第一山。
            残碑断碣留胜迹,古庙新祠遗乱鬟,
            忍看神台生恶草, 怅望飞伞过玄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7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9: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
荆门圣境山主峰真武观遗留碑刻选

    圣境山主峰真武观遗有大小碑刻二十余块,分布在原庙墙和遗址上,其中有十余块镶嵌在逍遥神道两侧的岩石上。大部分为功德碑,其中有五块碑为功德叙事碑,对研究圣山历史很有价值,分别是明荆门五个进士中的刘汉祚于崇祯十年岁(1637年)所撰《重修圣境山记》和崇祯十四年(1641年)《鼎建山门纪略》,刘氏后人刘泽洪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撰《长林圣境碑》,嘉庆十二年(1807年),荆门州相关营署《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碑最有价值。现录于后,其中十七篇文字录于焦知云先生《荆门古碑》:

     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
……宝殿流辉,鸣凤之瑶宫崛起,桂柱星罗,琼轩云构,莫不壮宇…真所谓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矣。上把真武祖师,……古迹山川内互见,则神灵倍有感焉。其间殿宇数椽,节年修补,……宫殿、登山石径。无奈工程浩大,独力难成,觉创修大厦非一木之可支…立。巩固千秋,殿宇重新,芳流万古,登山无峰岖之险,入庙有轮奂之……告峻,焕然一新。众善乐输,功德无量,勒石标名,永垂不朽矣。是为序。
   ……右部厅候推副府廖八两,署荆门直隶州右堂屠八两,荆门直隶州…荆门营右司厅萧五两,特授当阳县右堂费八两,荆门直隶州…。陈金一千,仙居寺二千,僧九莲一千,文辉捐钱三十千彩装(共残存捐资者21人姓名及金额从略)
    ……嘉庆十二年(1807年)……。

    1、天子万年碑记
    神传纪真武帝降于净乐国,时维三月三日。由是□之人□□□□者率是日□□帝寿。荆治之北有圣境山,建庙祀帝久矣。岁万历甲申(1584年)季春,郡人咸诣修庆寿醮,勒姓名于□□,等效之□旗树□,立碑匾于后殿,并垂不朽也。
    纠首杨维纪,刘林(共46名捐资者姓名从略),书写常暕,住持僧大释,石匠戴兴富。

     2、玄坛祠碑
    玄坛祠
    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年)九月重九壬午吉旦。
    施工建庙郡人王三褚,男王延桢、王延迪。
    施工雕神外甥夏建寅。督工弟王三重,喜施香料。石匠周文明、周学。住持僧常暕。

     3、积善碑记
     积善建功碑记
     荆门州北道圣境山乡民众等同住一境,共处两间,耕桑为本,佃理营生,荷天地盖载之恩,遂温饱和平之乐。虑生前未修,身后邀众同心而同意,虔诚共修而共积。兹者道观寺庙见福,造像施财,命匠装彩金容,普天之下人瞻仰,率士之中尽渗恩,功勋有准,福果无亏。观众心思善果,意慕福田,发心于万历年雕装本山九清上帝、龙虎二君;七年装彩祖师金身,雷将四员、八年雕装白天龙观九清上帝、龙虎二君;十年雕装本州玄妙观、文昌宫九宸上帝、龙虎二君,周雕本州泰山庙救苦十王;十一年装彩上泉寺三世诸佛,阿难、迦叶二尊,周装观音、善财、龙女三尊;十三年重发诚心雕装本殿护法诸天二十四尊、王马二将,本境泰山庙、东岳、五通三堂、同雕西宝山九清上帝、十二轩神。各殿供奉,庶使各命夫妇寿弥坚,后嗣繁昌,青篇纪善,紫册题名。乡民姓善;
程子俸、杨万珠(共68人姓名从略)。纠首王得仙(共10人姓名从略)。住持僧太钺师常暕,石匠戴兴富。汪文锦。
龙人万历十三年(1585年)太岁乙酉仲秋八月吉旦立记,上泉寺僧天钊书。

    4、圣境山天门碑记
    ….旱待雨…..疾病….有于千古亦心神…..又许而起伏,左右又….从修….天门….玄帝之降临于吉日,山林之祝…玄帝之福人也,…..万民乃恩,为之记。
    皇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季秋月吉旦。
    奉训大夫知荆门州事升任…庄望棟,奉训大夫知荆门州….万之翼….王永定,孙光先撰记立石,上泉寺僧天钊书,住持太钺,师常暕。

     5、重修圣境山记
    中国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不可以心计而指数,而五岳惟首称;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也不可以心计而指数,而衡为首称。岂非以其载在经史,守在秩宗,天子之所,三公出视之而福幸祭之哉。斯固自唐虞以建,宋元未之有改,而明兴参山独著,是非特成祖文皇表彰之力也,盖其托尊矣。尝试参之秘记,考之道典,然后知参山为玄天上帝统治之区,而玄天上帝又吴天之师相也,其尊贵崇大视五岳神固而为优。自上帝镇治吾楚,繇是南方山凡可高大者,居人无不设宫宇,构门庑,以祈福佑焉。圣境山,判门之高大者也。上岩□,可以俯鄢郢;上狭岭,可以望汉江。其峭削之气,毓为神灵。而玄天主者,巍然在基上,彰明显赫,不亚于太和。四境之人争跋历而伏谒焉。吾母马氏以夙有祈,请毕获福应,遂捐资飭其门庑,复置田以瞻其香火,命男祚记之,俾刻石为传之久。男祚谨再拜受命,窃惟山之势,既冠于ー方,而是神之崇,又过于五岳,且撅地得泉,水无不在,因岩结宇,神而不往。跋山川以求福利,固不若桑梓之为近,间岁月而广施余,固不若租赋之为长。且成亲之美,聊托古人养志之意而邀帝之庇,兼遂吾母锡年之庆云尔。谨记。
    时崇祯十年岁在丁丑又四月吉旦(1637年4月初1)。
    征仕郎中书科中书舍人刘汉祚薰沐撰。
    勅封太孺人母马氏,弟刘汉禧,男维楫、维相。同缘信善:高得杨、傅绳悦、丘澍、刘世楷、刘汉良、马斯才、鲁宗恕、吴士达、艾友芝、艾绍芝、吴明瑜、吕邦永、李芳宝、张素章。住持僧性悦、性玉,徒海寿、海河、海法,公如声。木匠刘满、李先,瓦匠汪性、陈三,石匠周志旺,督工刘仁、杨伍立。
注: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选举志叙》;刘汉祚,天启甲子(1642年)举人。为明朝荆门进士(崇祯戊辰(1628年)内阁中书)五人之一,十四举人之一
            
     6、鼎建山门纪略
    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弥久弥显。兹山距州城西北三十里遥。往者殿宇岿然,旁有茶室,拳然不饰,仅供人瞻仰小憩而已。乃香烟雾霭,灵应感被,远近信善男女,无不连络布散,顶礼皈依,自昔已然。盖名山胜地,洞府玄居,元气混蒙,灵爽攸聚。矧此为玄帝宫,曾经证果来谒斯土者,传述缕缕,于今为烈,不容赘言。惟是自甲戍春流寇飚驰(指李自成攻荆门),合郡震动,近此村墟民人,徙寄于山之左右,彼贼环山走马,独不敢逼近圣居焚一草木,威灵何等也!小小金臂,舒光现身度世,尤为赫奕。老母马氏以衰年岁月,菩提念殷,感福地而秉虔,壮新观于旧址,前后殿宇鼎构而重新之;建像、置器、修路,已历数年。兹复建山门一座,额以‘玄关’,俾远近至此者肃然生敬,无漫云跋历参岭已也。用藉鬼斧神工之力,以壮胜观,敢曰信善檀越之劳哉!是为记。
     时皇明崇祯十四年辛巳岁夏月吉旦(1641年4月初1)。不肖男刘汉祚薰沐谨识,宛陵山人吕邦永薰沐敬书。住持僧如声,徒性悦、性玉,徒孙海洪、海河、海法、海澄、海溶立石”。
            
     7、三尖、圣境山会碑记
    玄天上帝
    湖广安陆府荆门州水西乡上泉村□□□各庄土地住居,奉道进香建醮三会圆满。纠首王国金(共72人姓名从略)。住持僧□□,石匠刘明先。
    康熙二十三年丙子(1684年)季春三月三日吉日旦。
            
     8、三尖、圣境山会碑记
    玄天上帝
    三尖、圣境山会碑记
    大清国湖广安陆府荆门州水西乡居民奉道朝谒进香。众姓刘士国、陈良□,郭士尧。张羽(共80人姓名从略)。住持僧海鸿,徒寂永、寂证,张赵福、赵金我、赵四,重孙普珍。石匠李园明、熊思谨立。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太岁戊辰孟冬月二日吉日。
            
     9、无量寿佛碑
    大清国湖广安陆府荆门州北关内外各街坊土地住居奉佛进香建醮,三会圆满。
    会首信士饶鸿、刘琨(共32人姓名从略)。石匠张吉。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岁仲秋月吉旦谨立。
              
     10、奉佛朝谒建醮
     万古流芳
     大清国湖广安陆府荆门州水西乡红花村各庄土地份下奉佛朝谒建醮庆贺帝赐恩施福下民。会首信士李芳、叶瑞奇(共29人姓名从略)。住持僧口口,徒普敏,徒孙伦传。
     石匠陈风立。
     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三日吉旦。
               
     11、皇帝元岁碑
     大清国湖广安陆府荆门州三层乡东桥村各庄住居土地分内奉圣境山建醮,三会圆满,勒石流芳。纠首王之礼、王之禄、王之桂、张正诣。(信士35人姓名从略)。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岁次壬辰三月三日谨立。
               
    12、奉圣境山碑
    大清国湖广安陆府钟祥县水西乡尖角山西庄,上下各姓土地居住奉圣境山进香三次圆满,各捐资财,勒石流芳。纠首周大修(共30人姓名从略)。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七月十五日立。
            
    13、长林圣境碑
    长林圣境,郊郢名区,昔洪敕封。高祖妣马老孺人□草开林,崇基表刹。云阶月地,瞻栋宇之辉煌;贝叶金经,肃法像之俨雅。洪思继祖功,爰崇象教。誓阶檀越,欲三*金貌之香;虔叩祗园,已再焚宝鼎之褚。嗣后,欲唱无慈,而力不从心愿,行不□之玄。乃众或违,已遂令愿徒虚于二十载,缘有歉于寸心。惟神法力无边,照临有赫。运无机之权,明威默动于群生;演勿照之明,精灵潜通于梦寐。爰祸淫以善复,雷厉而风飞。于是众志云兴,四方响应,更诹吉日,同叩山灵。糜至而肃冠裳,重睹金姿宝相;斋宿而虔对越,各具了义息心。香气成云,重覆九衢之草;楮灰化蝶,还依四照之花。群曜慧日而沐灵风,共荫法云而沾惠雨。聪明正直,既有感之必通;福寿多男,谅无求而不应。元关既启,□源长远。从今子子孙孙胥蒙默佑,自兹生生世世无替前休云尔。
生锅刘泽洪、泽后、泽尧、泽坊,孩男刘运泰、运秀、运茂、运盛、侄男刘运开、运邦、运瑞、运达、运亨、运宁、梁世芳。
皇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岁次辛丑孟冬月吉旦。
生员刘泽洪薰沐敬撰,刊匠卢天伦。
            
    14、水西乡奉道朝山
    日月
    玄天上帝
    大清国湖广安陆府钟祥县水西乡信奉朝山进香三会圆满。会首信士罗秉炎、罗士纪、罗秉銮(共20余人姓名从略)
    雍正三年(1725年)岁次乙巳季秋月。
            
    15、奉佛修醮
    无量寿佛
    大清国湖广安陆府荆门州水西乡上泉村观音坪独木桥吴、李二庄土地分内居
住,奉佛修醮。朝谒进香三次圆满保泰。纠首释子田圣、会首盛世臣、潘氏(共32户夫妇姓名从略)。住持僧世明、片云,石匠卢榜谨立。
    皇清乾隆五年(1740年)七月十五日。

    16、重修大殿碑记
    山主刘姓……重修大殿,众信刻列于左:□广臣、□正谊(有洗叶港、龚家滩、猴子岩、走马岭、牛岭、西庄、瓦庙、三铺等地480人捐资者姓名及金额均从略)。住持僧世明、片云。石匠卢榜。
    皇清乾隆七年(1742年)季秋月朔十日吉旦

    17、朝山进香
    玄天上帝
    湖广安陆府荆门州枣园街以及乡方各庄土地居住奉圣朝山进香三载圆满。纠首吕延纪、傅光祖(共48人姓名从略)。石匠陈应泰。
    皇上乾隆二十八年(1762年)岁在癸未仲春月初二日吉旦。

     18、湖北圣境山
     水垂万古
     湖北圣境山上供玄天上帝,圣祖威灵显应,远近朝叩者往来云集,诚圣境神相属庄严,凡圣者经过是,敬仰。只因年延庙朽,相重建古庙,虽非高大宏,实乃可壮观,更将后之善土继续也。
    纠首边、张银、边世太、赵世洪。信善李士全、李土林(共48人姓名从略)住持僧佛灯,徒秘印。石匠徐可福。
    大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
         
   19、重修祖师大殿碑记
   永垂千古
   大石牌南湖重修祖师大殿碑记
   荆门州北胜景山祖师大殿、观音殿二处隔口,修建多年今已朽坏,理宜修补。工程浩大,独力难支,住持僧秘印只得募化十方檀越,仁人长者、善男信女各捐资财,装修重新,功德无量,众姓名永垂不朽。
    纠首杨维金二百、唐明宇二百、魏照臣一百、张祝三一百(共180人捐资者姓名及金额从略)。住持僧秘印立,石匠李正朝。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孟春月吉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7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5-3-27 10:25 编辑

                          鼎 建 山 门 纪 略                                                   
                                   明·刘 汉 祚

      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弥久弥显。兹山距州城西北三十里遥。往者殿宇岿然,旁有茶室,拳然不饰,仅供人士瞻仰小憩而已。乃香烟雾霭,灵应感被,远近信善男女,无不连络布散,顶礼皈依,自昔已然。盖名山胜地,洞府玄居,元气混蒙,灵爽攸聚。矧此为玄帝宫,曾经证果来谒斯土者,传述缕缕,于今为烈,不容赘言。惟是自甲戌春流寇飚驰,合郡震动,近此村墟民人,徙寄于山之左右,彼贼环山走马,独不敢逼近圣居焚一草木,威灵何等也!小小金臂,舒光现身度世,尤为赫奕。老母马氏以衰年岁月,菩提念殷,感福地而秉虔,壮新观于旧址,前后殿宇鼎构而重新之;建像、置器、修路,已历数年。兹复建山门一座,额以“玄关”,俾远近至者肃然生敂,无漫云跋历参岭已也。用藉鬼斧神工之力,以壮胜观,敢曰信善檀越之劳哉!是为记。 时皇明崇祯十四年辛巳岁孟夏月吉旦。不肖男刘汉祚薰沐谨识,宛陵山人吕邦永薰沐敬书。 木匠刘满,石匠周旺,瓦匠汪信,督工人刘仁、杨五。主持僧如声,徒性悦、性玉、徒孙海洪、海河、海法、海澄、海赢、海溶立石。
  壬辰按,此碑现存圣境山顶,李勋明辑。
长林圣境碑
  刘泽洪
  长林圣境,郊郢名区。昔洪敕封高祖马老孺人薙草开林,崇基表刹。云阶月地,瞻栋宇之辉煌;贝叶金经,肃法像之俨雅。洪思继祖德,爰崇象教。誓阶檀越,欲三爇金貌之香;虔叩祗园,已再焚宝鼎之楮。嗣后,欲唱无之慈,而力不从心愿,行不捨之玄。乃众或违,已遂令愿徒虚于二十载,缘有歉于寸心。惟神法力无边,照临有赫,运无机之权,明威默动于群生;演勿照之明,精灵潜通于梦寐,爰祸淫以善复,雷厉而风飞。于是众志云兴,四方响应,更诹吉日,同叩山灵。麋至而肃冠裳,重睹金姿宝相;斋宿而虔对越,各具了义息心。香气成云,重覆九衢之草;楮灰化蝶,还依四照之花。群曜慧日而沐灵风,共荫法云而沾惠雨。聪明正直,既有感之必通,福寿多难,谅无求而不应。元关既启,浚源长远。从今子子孙胥蒙默佑,自兹生生世世无替前休云尔。
生员刘泽洪、泽、泽、泽坊,孩男刘运泰、运秀、运茂、运盛,侄男刘运开、运邦、运瑞、运达、运亨、运宁、染世芳。 皇清康熙六十年岁次辛丑孟冬月吉旦。 生员刘泽洪薰沐敬撰,刊匠卢天伦。
   按,原志无此文,录于焦知云《荆门碑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7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3: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78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20: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 永远的痛! 发表于 2019-10-10 17:49:28
李勋明
   
       在中国用“圣”冠山名的大概只有荆门圣境山,圣境山既然称“圣”,就必然有它的神圣之处,那么,圣境山的“圣”在那里呢?
       一是它深厚的道教文化渊源;根据明崇祯14年所立的《鼎建山门纪略》碑记:“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可见,圣境山道观建筑在明朝以前就已颇具规模,祠供真人,香火鼎盛。关于“真人”,《庄子•天下》说:“关尹,老聃,古之博大真人哉”,道教真人即由此而来,按照“夏、商、周后无圣人”的说法,圣境山这个“圣”字应指道家始祖老子。从圣境山到荆门城区10公里范围内,传之今天与道教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就有10余处。另外,其山体分布着落差一米至五米的无数梯田,全用块石堆垒,大部分梯田延至山顶,工程之浩大,即使在当今社会实现也很困难,这些梯田的存在是否与圣境山昔日修道者兴旺有关,不得而知,故斯山自然人文沉淀之厚重几人能识!
     二是它位坐江汉屋脊的独特地理;圣境山山不高而位于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度之咽喉,脉接秦蜀,南送万壑,可以说荆山万壑赴荆门,武当山据神龙之高,而圣境山则扼江汉之喉!故被前人誉为“襄南第一名山,荆北无双妙地”。《荆门州志·古迹》篇亦载:圣境山悬岩绝壁上,有真武庙,相传荤酒不得入。崇祯壬午,有少年十辈,携酒登山,庙僧拒之,不听。至晚,殿门已闭,火忽满室,霹雳震天,众人火焦,几死,衣冠抛十里外”。州志作为史书,把真武观说的如此之神,其玄妙之玄谁人能解!
     查圣境山真武观修建史,最鼎盛时期当属明末清初,时有马老夫人于真武观求福,其子刘汉祚考中进士(明天启甲子荆门进士),于是马老夫人便斥资大修圣境山,而且要刘家数代后人一直延续守护圣境山到清乾隆四十八年之后。
     圣境山庙观毁于上世纪初战乱人祸,此后修修停停,始终难复元气,三十多年前,有李道士募捐修复真武观,由于资金短缺,只竖了几根柱子就停了工,李道士因付不起工资而逃之夭夭。又有三位老板相继投资修建,可是他们动工后公司接连出事,也只好走人。 2003年,几个川军打着一家香港投资公司的招牌,号称投千万元打造圣境山,原来是玩空手道,结果走上不归路,使真武观不仅没恢复,反而又添了一些半拉子工程丢在那里。接着,又来了个夏老板也号称投巨资打造圣境山,结果他们把真武观屋面浇了个顶,又停工不知所终。其实我曾经提醒那个夏老板,圣境山乃荆门地脉要塞,地理场气极旺,非大德大善之辈难以为之,他不以为然,结果真被我言中,不久他遭遇车祸后,又没有了影子。本人2000年进九龙谷后,始终把开发圣境山同荆门城市三山一河文化旅游结合考虑,竭尽全力推进环荆门山“一带一圈”文化旅游发展,时运不至,伊人一方,唯让九龙谷冷落而安也。
      2017年初,北京大江南北投资公司黄先生欲投资开发圣境山,该公司已做过多期宗教文旅案例,加上黄先生本人就是道人,让他们来主导开发圣境山宗教人文是最合适的。可惜被拒之门外,使圣境山失去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
      实践证明,这些年的圣境山开发步步在错,我亦有错。个人认为圣境山的魂灵是人文,只有在人文上做足文章,其山方兴。否则……!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总是被岁月剥蚀着,被战乱人祸破坏着,圣境山同其它人类历史文明一样同样难逃人祸。“道可道,非常道”,圣境山不高有神,白石岩不险有势,万事因缘,圣境长在,正气永存,圣境山――荆门人心中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4 07:50 , Processed in 0.0612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