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5|回复: 0

白居易与他心中的白日嫦娥 刘 芳

[复制链接]

704

主题

926

帖子

35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3
发表于 2024-9-30 17: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居易与他心中的白日嫦娥
刘 芳
图片1.png
    未经风霜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过刻骨铭心、生离死别的爱情,又怎能写出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佳词绝句?他写出了千古名篇《长恨歌》,因为他心里住着一个让他心心念念的人--湘灵!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境内)。在那里与比他小4岁的邻家女子湘灵相识。她活泼可爱,略懂音律。两人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的两人开始了初恋。白居易用《邻女》,追叙了十五岁湘灵的样子,“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白居易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临别,湘灵送给了他一面用木匣装着的铜镜,追在马车后面跑了很远很远。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可以想象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是怎样的凄惶;“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是怎样的孤独;“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是怎样的渴望。
   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在《生离别》中,他写下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与湘灵的生离别之痛,让不到三十岁的他忧极心劳血气衰,未老白发生。

  《生离别》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期间,白居易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他害怕漫漫长夜,害怕一个人独睡。“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他想忘忘不掉,想逃离又找不到理由。
   元和三年,白居易37岁时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 。他知道这一生与湘灵结婚不可能了,只有将绝望的爱和对湘灵的感情写进了千古名篇《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元和七年他写下了《夜雨》、《感镜》等诗作。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他没有一天不在想着湘灵,不在盼着湘灵。可是她在远乡,他去不得。万般思量、千般惆怅,愁肠百结。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有一天他打开已多年没有打开的木匣,湘灵送给他的那面铜镜还在,只是已覆盖了一层灰,镜子里的自己憔悴不堪。物已非,人亦非。
    元和十年,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40岁的湘灵仍未结婚,而白居易已结婚7年。此时的他们都已白发染鬓,湘灵早已不是当年的“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多年离别后的异乡相见,就像上苍为这对可怜人安排的最后一面,双方都惆怅不已。白居易写下了《逢旧》。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湘灵一定是一直都在等他的,如今白居易已为人夫,终是他负了她!到底是白居易痴情,还是湘灵痴情?这世上所谓男人的痴情与女人的痴情本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去专程看湘灵,而湘灵已不知去向。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至此划上句号。
   早年痴情的白居易,晚年却风流成性,素口蛮腰,蓄妓为乐,纵情酒色。花甲之年在诗中直言: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身边有如水流过的女人,他的心里却再也没有了爱情。
   道是痴情却无情,多情无情转圜间。到底是岁月无情,还是人更无情?也许是经历了功名得失、仕途穷达的他早已厌倦、看透了年轻时牺牲爱情得到的东西;也许是终身没有得到的才是他梦里的白日嫦娥,只有醉倒乱花丛中才会梦见,才会忘却,才会得到;也许是到老他终于明白,人生一世,什么功名、什么爱情最终都是浮云。。。。。。
  附:
  七绝 咏白居易
  刘 芳
  心底功名比爱真,
  毫间血泪写情辛。
  未曾一赴空留镜,
  老卧花丛醉忘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5 01:20 , Processed in 0.05764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