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5|回复: 0

乾隆版《荆门州志序》译文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6
发表于 2023-8-16 11: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隆版《荆门州志序》译文

                           李勋明 译      

      隋朝尚书右丞潘子义说过“在职官员写书,也是一种风雅的小过失。”我曾经再三读这句话,知道他说这话是有原因的。况且我说的书,是指在职官员不可不写之志书,又是郡县不可一日或缺的志书。但是,我州州志缺失无存,已百年之久,因循搁置而无可稽考。承蒙后来的官员,勇敢地担其重任,从搜集、整理,补充漏缺,一编再编,续修屡修,但都未能完成一部完善的州志。这些在职官员们太辛苦了,哪还有闲心去考虑功与过呢?

  荆门属于古代的南郡所辖,为用兵之地。自从汉朝末年曹操、刘备角逐中原起,晋朝以后的“五胡”之乱,唐朝虽然统一,但各地藩镇纷纷割据,在宋朝中叶又因与金朝邻近相互敌对。本州州志的陈编遗册,大半毁于兵火,谁会把它深藏墙壁秘室之中呢?现在,我购得明朝荆门旧州志序文二篇。一篇是说明明朝初年叶广文撰编了荆门州志书稿,未付印。一篇是本州人李克俭的序,说明宏治十六年韩知州曾整理荆门州志定稿并将付印,这有本州人刘春的序可以证明。然而这样的版本是否真的付印了,有没有流传下来的,也不可知。况且自明朝末壬午之变后,荆门惨遭李闯王的变乱,代理知州卢学古公及其僚属、学生、庶民殉难者不可胜计,人民既遭屠杀,宫室沦为废墟,即使有刻版的书籍,大概也都被烧成灰烬了。本朝百余年来,制度清楚完备,本州的地方官员很多,怎么没有像叶广文公、韩知州那样想编写州志呢?可能是因为文献缺失,搜寻困难的原因,即使有写州志的意愿而不能写到底的屡屡有人啊!
  我自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来荆门,刚到任,就索求关于荆门州的史料,但已泯灭没有片纸了。考其原由,才知道州志散失,由来已久。因此很有感慨地说:“志书,是在职官员不可缺少的书啊!况且荆门这地方,战略位置,南可捍卫江陵,北可援助襄樊,方圆千里,是荆楚的要塞之区。这里的山水名胜有内方、上泉、仙居、蒙惠、龙顺等奇景,都是天地间的至灵至秀之气所凝结所融释而成的。这里的人物有三孙、二朱、四胡、一范等异才,是古今名臣、名儒所产生、所显发的地方。这些能不记载吗!”于是我从乾隆十年起,即以编修荆门州志为己任,开局于沙洋汉上书院。于是我修志的意愿从此坚决,而我的精力也从此疲惫了。
  开始,我聘请黄冈的孝廉周茂建先生、本州进士李光泗先生的和明经陈鉴先生、胡克柔先生共同担任编写州志的任务。他们采辑文献,考核资料,访问咨询新旧事实,几乎不遗余力。可惜诸位先生有的因迫于出仕而起程,有的旋即因要奉养父母而归家,州志的草稿未成而停止。第二年,我又聘请本州明经魏光辉先生接着编写。魏先生平素就熟悉本州的地理。凡是本垸的山川脉络,古迹的昭垂,他都亲身经历,亲自描绘,不怕验证、审订的劳苦。以后,汉阳的副车王履泰先生,和他的弟弟参军王石玉先生,又继续编写。不料三位贤士都因先后去世而停笔!又过了两年,到了乾隆十五年,本州进士古澧先生答应接手编定,突然又因应陕西汉中郡之聘走了。唉!修志八易其人,时间过了五年,只求完成修志而不可得,使人感到非常疲惫。而我在这段时间,还另有难处啊!
  我从乾隆十一年至十八年这七八年中,正是公务繁忙、工程频繁的时候。建官署,兴学校,修“三仓”,造“二闸”,四次建筑河堤,两次进京朝觐,日无宁时,又怎能坐下来亲自校正州志呢?而经过八位贤士修订的这本州志,竟然几乎只等于明洪武以前和宏治以后的州事记录。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夏,我又有幸被保荐进京,九月份才回到荆门。时州内各项工程均已先后竣工。知府张公很关心本州的州志,且勉励我一定要修成。于是我决心要修成此书,再次发出征引资料的通知,广泛搜罗。凡家有一编半简的,都要借阅。凡记得只言片语的人,都要陈述。我又从汉、唐、宋、元诸史,和省、道、府诸志中辑录史料,无不列举。又将以前所编数稿和残编旧闻,互相考订。又续聘我的同乡前广西西林县令李法孟公,会稽名士陈荣杰先生协助编辑整理,淘汰多余的,核实有疑问的。列出品类名目,文字宁可质朴,不求文采,宁可简不求夸张。于是,记山水,则按山水本来面貌写,不敢夸称像衡山、华山那样险峻,冒称有潇水、湘水那样的盛景;记城市,则保持城市原有的面积和面貌,不必像左思《三都赋》那样夸大三都的壮丽,像张衡那样描写两京的雄伟。写作样式按各卷的特点考虑,没有抄袭《禹贡》,剽窃《周官》。风俗类采之于民歌民谣,岂能渔猎《诗经》中的“二南”和诸侯各国的民歌?至于人物一类,所收从广,一人只要一行就足够记录了,只写君子所取之事,不必过细刻画。对于忠孝,我们崇尚父子兄弟相继的人;他们的配偶如冰清玉洁,则按节妇恭姜的事例处理。这样又经过一年,荆门州志才初步编成,计三十六卷,五十四篇目。从开始起念到编辑成功,至今已有十年了。这部州志的编成,确实是难啊!
  虽然荆门州志编成了,但我的心情还有歉意。因为我一人的见闻有限,而本州千年的蓄积蕴藏无穷,即以我孜孜不倦的十年努力,岂能没有挂漏和失误?况且这里的名山石室,大多未见于文字记载:本州的溪僻云深之处,不无难以到达的前朝遗老。这都是我力所不能及而无可奈何的啊!然而天下事不怕没有起因,就怕没有开创。现在我已开创修成这部州志,特作此简略说明以待后之君子评论并详细考订。如果说我想是借此逃避我编的不足和过失,非我之本愿也。
  乾隆十九年岁次甲戌(公元1754年)九月十三日,朝廷授予奉政大夫、升任广西平乐府同知,仍留湖北安陆府主持荆门州事,保举知府记名河北任邱人舒成龙撰
     乾隆版《荆门州志》序

      潘子义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小过。”余尝三复其词,而知其有为而言也。矧其书,为在官者不可不写之书,又凡郡邑不可一日或无之书,而阙焉无存,且至数百年,因循废坠而莫可稽。承其后者,方毅然自任,从而采辑之、修举之,以冀张幽而补罅,乃一辑再辑,续修屡修,皆不克成其书。在官者弥苦矣,遑计及功与过哉!
      荆门属古南郡,故用武地。自汉末曹、刘角逐,晋后五国蹂躏,唐虽混一而纷据于藩镇,在宋中叶而薄邻乎金敌。陈编遗册,半荡兵戈,谁其深冢头之埋、善壁里之藏乎?然余尝购得胜国旧志叙二通:一则明初叶广文创其稿而未梓,见于里人李克俭之序;一则宏治十六年,韩牧厘定而将锓之,州人刘春序可征。然兹本亦无有传者,其果锓与否,亦未可知也。且自明季壬午之岁,荆门惨遭闯变,代守卢公及僚属。士庶殉难者不可胜纪。人民既屠,宫室为虚,即有版籍,亦尽销灭于煨烬之余,此荆门之志所以缺焉无存也。国朝百余年来,制作明备,守土者不一其人,岂必无叶公、韩公之志哉?而文献既阙,搜讨维艰,则有志而不克竟者比比。
      余自癸亥莅荆,甫下车,索州乘,泯然无片纸焉。聿考其由,而知此志之失,由来旧矣。因慨然曰:“志者,在官者不可无之书也!况荆门南捍江陵,北援襄樊,周方千里,为楚要区。其山川则有内方、上泉、仙居、蒙惠龙顺之奇,皆天地之至灵至秀所凝而结、融而释者也。其人物则有三孙、二朱、四胡、一范之异,皆古今之名臣名儒所挺而生、发而显者也,而可不志与?”爰自乙丑之岁,即以纂修为己任,开局于沙镇之汉上书院,乃余之志从此锐,而余之力亦从此惫矣。
       始也,延黄冈孝廉周君茂建、州进士李君光泗、明经陈君鉴、胡君克柔共任其事,征文考献,访旧咨新,亦几不遗余力矣。乃诸君或迫以仕起,或旋以养归,草创未成而寝。阅明年,又延州明经魏君光辉续之。魏君素悉地理,凡山川之脉络,古迹之昭垂,皆身历亲绘,不惮证订之劳焉。其后,汉阳副车王君履泰,及其弟参军王君石玉,一再续之。三贤均以先后下世而止。阅二年庚午,州进士古君澧许任其事,猝以应汉中之聘而行。嗟乎!人凡八易,岁且五更,乃求卒业而不可得,亦甚矣其惫也。而余之于此,抑又有难焉者。
       余自丙寅迄壬申七八年中,方王事倥偬,工役烦仍,建衙署,新学校,立“三仓”,创“二闸”,四起堤工,两觐京都,俗吏劳劳,日无宁晷。又岂得偷闲案头,自为考校?而此志之修,遂几等诸洪武以前、宏治以后之举。
       癸酉夏,余又叨保荐,九月方归自京师,时诸工已次第告成。郡伯张公垂念兹志,且重勖之。余于是坚欲纂成,再发征引,广事搜罗。家有一编半简者,咸得借观。人记只言片行者,辄得陈说。又裒集群书,自汉、唐、宋、元诸史,以及省、道、府志而下,无不胪列。乃以前辑数稿与残编旧闻,互相考订。更延吾乡前达西林宰李公法孟、会稽徵士陈君荣杰,汰其冗蔓,核其疑似,列其标准,详其品目,宁质毋文,宁约毋侈。于是,志山川,则本其素迹,不敢侈衡华之险而冒潇湘之盛也;志城邑,则守其幅帧,不必夸三都之丽而壮两京之雄也。赋式准诸部计,非剿《禹贡》而剽《周官》;风俗采诸民谣,岂渔“二南”而猎诸国也?至于人物一类,所收从广,盖一行足录,君子所取,然亦非刻画。忠孝,则奢尚接踵,仪图冰霜,则共姜比户也。凡又阅岁,而志始成。为卷三十六、目五十四。盖合之起念之初,于今十载矣。此志之难成矣,不信然哉!
       虽然,志成矣,而余之心犹用是歉然也。夫一人之闻见有限,而千年之蓄蕴无穷,即以余孜孜十载之功,其能无挂漏之愆乎?且名山石室,率多未发之传书;溪僻云深,不无难通之遗老,此则余力之所不及而亦无可如何者也。然天下不患无因,患其无创。吾亦创为此,略以俟后之君子讨论而精详焉耳。若谓借此免过,非吾志也。
       乾隆十九年岁次甲戌九月望前二日,诰授奉政大夫、升授广西平乐府同知、仍留湖北安陆府知荆门州事,保举知府记名任邱舒成龙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2 15:00 , Processed in 0.1615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