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城区竹皮河清清流水哪里去了? 李 勋 明 竹皮河是荆门城市的母亲河,它发源于荆门城西西堡山和圣境山,总长约50余公里,属汉水流域。民国以前的荆门古城北有浏河缠绕,南有竹皮河环护,中有金虾河穿城,还有象山东簏的龙、蒙、惠、顺四泉补水,即使是枯水季节,城区竹皮河段平均也有近2立方左右流量。清初大德知州舒成龙在来龙桥、南薰门、升天塔附近建三闸抬高河水位,使荆门古城河道常年保持了清清流水。 荆门城区上游承雨面积为90.5平方公里,相当于7个凤凰水库(13平方公里)承雨面积。然而近几十年来,竹皮河水涸竭,南桥塔影不在,金虾河道消失。昔日女人们在河边洗衣,男人们在河里捕鱼,鸭儿们在水上游荡的情景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竹皮河自然流水哪里去了呢? 一是全球气侯变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保水能力下降。根据笔者实地调查,荆门城西竹皮河流域约有3万多亩山体梯田因水源减少而荒芜,140多口小堰塘干涸,130多处老屋场因缺水而废弃,2千多山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步举家迁移下山栖居。 二是雨水不均,地下水位下降,使象山东麓的龙、蒙、惠、顺四泉以及襄沙化工厂泉口、千佛洞品泉、龙滩沟、天坑、九龙谷、海会沟等常年泉水减少或断流。根据史料和水文资料记载,象山四泉原来日平均出水约3千多立方,近三十年来下降不到2千立方。另外,原襄沙化工厂和六0五所打井取水和开山炸石也影响了泉流水源,更使西堡山自然生态和水土保持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人为拦截:目前在城区竹皮河、浏河上游有6个10万方以上水库(金泉、石滚冲,牛尾巴,鹰子岩,魏桥沟等),5个万方以上的大堰。共拦截城市竹皮河承雨面积约六十平方公里,而且这些新兴水库堰塘均超承雨面积设计,如果不是二十年一遇特大洪水基本上不泄洪。根据水文资料记载,城区竹皮河过去常年平均流量约2.5秒m3, 现在几乎已无自然来水。 另外,漳河四干渠又拦截了城区千佛洞、虎牙关、天鹅池、象山、白龙山、青山以及泉口街办以北约8平方公里承雨面积,总来水量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而所截之水均北流或供城市工业用水,并未泄入竹皮河。 在防洪方面,由于四干渠城区段好像只有苏畈桥一处泄洪闸,满足不了城区特大洪水。如1987年8月8日,城区陡降暴雨236毫升,使四干渠两处决堤,冲毁城区大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总之,荆门城区上游的90多平方公里承雨面积,被人为拦截了约70多平方公里。有些水库堰塘根本没有发挥灌溉效益,如石磙冲水库库容117万立方,因库内地质为青石结构,不易保水,蓄水几乎全部渗漏入地,水库不仅形同虚筑,反而拦截了5.5平方公里承雨面积。 另外根据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记载,民国以前城西百分之六十以上山体为茅草。而近50年来,由于全球气侯变暖,雨水不均、茅草濒临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灌木林。灌木根系比茅草根系深,吸收雨水也比茅草多,加之青石山(石灰岩)不保水,渗水性强,若不遇大雨,山体几乎不动流,更降低了竹皮河水量。 竹皮河孕育了荆门古城的千年历史和文明,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让竹皮河“哗哗”清流再现,值的我们认真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