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环圣境山文化旅游圈的谏言 李勋明 于 2013-6-13 荆门论坛
一、开发环圣境山文化旅游圈的必要性 荆门因上世纪七十年代铁路、公路网贯通和炼油热电厂、葛州坝水泥厂等大型企业落户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迎来自清初舒成龙治州后的第二次中兴,一跃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然而,近二十年来城市文化旅游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在“保护漳河”制约下,城市文化旅游业始终无法找到新突破口。圣境山毗邻荆门城区,生态植被茂盛,自然人文景源丰富,因此,把圣境山融入荆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打造环圣境山文化旅游圈,会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新的城市经济版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圣境山概况 圣境山位于湖北省中部,属秦岭南支的荆山余脉。自古为道教名山,也是中国唯一用“圣”字冠名的宗教圣地。它峰峦叠翠,沟壑纵横,东接汉沔,西连巴蜀,南望萧湘,风景秀奇,俗称“小武当”。主峰有碑记曰:“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清初诗人吴中任有诗赞曰:“蛇行鸟道惊危峰,携手入出浑万重。触目遥岑天外落,白云舒卷为装容”。 根据2003年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编制的《荆门市东宝区旅游发展规划》,圣境山北部为森林和农业生态保护区,中部金顶和九龙谷为游览区,南部仙女山以北为森林生态保护区。2009年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荆门东宝区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详细规划》,把圣境山定位:山下休闲宜居区,山上人文旅游区。 三、圣境山主要自然景源 圣境山海拔高度在120米至673米之间,相对落差500余米。地质结构形成约八千万年前,为中生代石灰岩和砂岩地层,属三叠系斜皱山谷盆地。主峰距荆门城区10公里, 500米以上山峰18座。主要景源: 1、偏观寺峰:(海拔673米,亦称偏角寺,鸡头山,唐灵济禅师卓锡涌泉处,遗有庙址,残碑数块)。 2、灵芝峰:(即金顶真武观,海拔562米,其山状如火形,三面悬壁如削,只有南面可通。真武观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遗碑碣30余块、周围有玄关、逍遥神道、八卦井、紫薇林、清牛洞、连心洞、真人洞等景点。《荆门直隶州志·古迹》:“圣境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悬岩峻壁,上祀真武,相传荤酒不得入。崇祯壬午,有少年十辈携酒登山庙,僧拒之,不听。至晚,殿门已闭,火忽满室,霹雳震天,众人火焦几死,衣冠抛十里外”)。 3、朝圣峰:(位于灵芝峰南约500米,海拔571米,状如龙脊,西坡临大黑沟、小黑沟。东坡悬崖峭壁,名鬼见愁,荆西公路盘旋其间)。 4、双龙峰:(位于九龙谷,海拔518米,北与真武观遥遥相对,南与白石岩斗笠寨相接,西与漳河连脉,东坡下临九龙谷,上有寨垣,为漳河与长湖水系分水岭,气场极旺,拟为楚望塔选址)。 5、白石岩:(位于九龙谷斗笠寨双龙峰之间,海拔504米,下临九龙谷,峭壁高度约120米,悬崖间有老君洞,与崖下老君台遥相呼应)。 6、斗笠寨峰:(位于九龙谷右侧,海拔550.2米,寨墙周长约500米,平均高4米,宽2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 7、朝盐观峰:(海拔522米,遗有道观,石罐,石井)。 8、碑凹山:(即西宝山,亦西堡山,海拔527米。南坡自东向西排列有山包十八,状如罗汉俯瞰江汉)。 9、大黑沟、小黑沟、长沟、白果树沟为圣境山西坡谷地(属漳河流域)。龙滩沟、金鸡沟、柏坪(属汉水流域)。深沟百分之七面积为梯田,现为林木覆盖,遗留有老屋场残垣、塘堰、古井若干。 10、九龙谷:位于龙脖垭南一盆地,八峰盘环,面积约1平方公里。传说老子骑青牛布道,过白石岩,见九龙谷内苍烟霭霭、仙气飘飘,遂在半山结庐修道,明代就建有老子祠,古迹有关帝庙,普善堂,禹王庙等。 11、秦楚古道、青牛道:(西宝山至真武观山脊小道)。 12、天坑:(位于斗笠寨东南坡山脊一盆地,中有消水洞,面积约0.4平方公里,有老屋场三处,大田2块,井3处,古墓若干。《荆门直隶州志·山川》“天坑,在州西西堡山外望一图,亢旱不涸,乱时州人多避此坑洞中”)。 13、人儿沟:(亦称土岭,位于瓦庙子南,类似云南石林)。 14、仙人岩:(位于楚望台西小黑沟,梯田叠叠,峭壁上有溶洞,深不可测,《荆门直隶州志·山川》“仙人岩在州西四十里容家湾。石洞渊回,竹柏冬青”)。 15、仙人打坐、石婆望夫:(位于龙脖垭南侧两处奇石,下有周五老爷屋场遗址)。 16、古梯田:(位于西宝山至圣境山山体,全用块石堆垒,总面约3000亩,有的梯田垒石高达5米,古人为何在山顶造如此工程浩大的梯田,有待考证)。 17、峭壁溶洞:(峭壁计16处,平均垂直高度50米,分布在斗笠寨至鬼见愁,长达3公里,垂直高度20米至60米之间。溶洞9处,其中白龙洞位于偏观寺南,高广丈余,深10里。《荆门直隶州志·山川》“其水清涟,顺流东注,沿边田亩可资灌溉,内有水虫长二分许,聚石为衣,伸其头足负石而行,俨若龟状,土民呼为石龟,东南有泉一派,渊深不测,下游田畴均沾润泽” )。 18、水库11座,(主要有金泉水库,牛尾巴水库,九龙潭、太平坝)。山泉35眼,多为季节泉。河渠5条。 19、生态植被:圣境山生态覆盖率百分之九十,植被约百种,主要为栎林、松树等。珍稀植物有银薇、紫薇、阴阳柏、皂角,冬青,紫色竹、千年古松、银杏等。银薇、紫薇、三角枫(主要分布在九龙谷、龙滩沟)。红叶林(圣境山西坡)。岩青(生长于悬崖岩缝中的独特常青树)。千年古松(清水湾南300百米处有2棵古松直径约80公分形如虬龙,很有观赏价值,前寨子北一棵,直径超过1米,状如伞盖,为荆门地区最大松树)。古木(上马台湾有一株老栗树直径1.5米)。 四、圣境山主要人文景源: 圣境山宗教文化大约形成于魏晋,到明末清初为鼎盛时期。 1、偏观寺:现存残垣和碑碣若干块。 2、真武观:即主峰金顶,遗道观、玄关残垣、碑碣30余块。修复工程已完成主体框架。 3、关帝庙、普善堂:位于九龙谷龙谷珠上,关帝庙残墙保存完好,普善堂现为民居所占,遗有碑碣3块。 4、送子庵、天台寺、父母殿、三宫殿、玄坛祠:位于金泉村,仅遗地名和遗址。 5、玉皇阁:位居白石岩之巅,有古碑记:“其地灵气所钟,为岳降神”,昔人“择白石岩麓修筑坛堂,四方善男信女皈依祈神,膜拜云集”。 6、老君台:位于九龙谷半山,古称老子祠,其地八峰环列,下瞰深谷叠翠,上仰摩崖飞云。 7、楚望台:位于双龙峰南坡:原为古烽火台遗址,位座凤头岭,海拔506米,所座之山两脉聚汇,形如凤凰伏地,所以称 “凤头岭”。凤头岭下有古关帝庙、土地庙遗址,登台四顾,“龙来巴蜀襟喉外,脉去三湘指顾中”。百里山水,尽收眼底。 8、八仙台:位于双龙峰斗笠寨之间。据《荆门州志》记载,古中州人张丽墟得八仙点化在此隐居,躲过兵燹。张氏后人感其德,建庙奉祀。2006年安奉“八仙石”雕群,八仙台地名由此而来。 9、关帝庙、土地庙:位于九龙谷玉皇阁东南300米,屋面用青石雕凿,双龙抱脊。石香炉柱刻联曰“炉钟化纸多富贵,殿忠叩首求神明”。庙后功德碑略记曰“湖北荆门直隶州北三层乡车桥村徐、张二姓土地分居住奉”、“神修关圣像一堂保安”,落款“嘉庆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另有土地庙门刻有“嘉庆十六年秋月吉旦”。 10、朝盐观:现遗道观两重殿残垣,占地200平米。 11、禹王庙:位于九龙谷龙蛋包半山,有清同治年问碑碣2块。 12、瓦庙子:位于十八罗汉山最西一山头。 13、瓦庙塘:明清时荆门通往铁坪、远安的驿站,现名团坊嘴,位于十八罗汉山西2公里,是明清时荆门通往铁坪、远安的驿站。 14、上马台:明清时荆门通往铁坪、远安的驿站。 15、老屋场:约40余处,多掩于人迹罕到处,残墙,古井、石磨、石碾,现龙滩沟东部半山和楚望台西南老屋场保存较完)。 16、周瀚墓:位于九龙谷左侧半山,墓碑已毁,现存石香炉一尊。周瀚(1818年至一1911年)荆门人。字宝生,曾在四川达县做官,离任回荆后,曾在九龙谷石婆望夫石下结庐,购置田产,并出资主持修建荆门白云楼、文峰塔等。 17、周瀚屋场、董大瓦屋:位于龙脖垭,2006年毁。 五、圣境山2000年以来已完成投资项目 1、道路交通: (1)、环圣境山4.5米宽砼旅游路(象山大道----襄化----九龙谷---金顶----玉皇阁---至十八罗汉山----城区海会路,约36公里,(其中玉皇阁至金顶1.7公里路基没有硬化。) (2)、漳圣路:(圣境山连接漳河旅游线,从荆门到马公路的大荆条树岗---九龙谷西门5公里柏油路)。 (3)、圣境山至罗集砼路(20公里)。 (4)、襄化至九龙谷(3公里柏油路,1公里砼路面) 2、宗教人文:
(1)、金顶区:圣境山门牌坊一座、景观亭3座、上山磴道3000米。真武观和接引殿(已完成主体工程)。接待别墅11栋,农庄18处。 (2)、九龙谷区:老君台(九龙谷半山)、八仙石雕群、玉皇阁(位于九龙谷白石岩),楚望台(位于凤头岭),上山磴道2000米、门坊2处、碑廊一处、文史阁在建中。别墅15栋,农庄5处。 六、圣境山续建区域及项目梗概 1、环圣境山谷地生态休闲宜居建筑(控制在海拔230米以下): (1、)西片;十八罗汉路――海慧寺(修复工程申报中)――白果树沟自然农业生态区(正在规划立项)――瓦庙塘宜居新村(待规划)――九龙谷西门休闲区(已规划)――上马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规划)――大黑沟、小黑沟生态旅游区待规划。(西与马河、栗溪接轨)。 (2)、 东片:金泉村――九龙谷宜居区――罗集部队(已规划)。(北与赵坡老屋、象河、仙人岩、仙居连接) (3)、修通九龙谷至圣境山门3公里景观道(待立项)。 (4)、圣境山牌坊区、金鸡沟、九龙谷三块休闲房产项目。(见2009年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荆门东宝区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详细规划》, 2、沿圣境山脊自然人文规划建筑(控制在海拔230米以上): (1)、择双龙峰建楚望塔,打造荆门城市人文第一景。把天坑、斗笠寨、天坑、玉皇阁、老君台、文史阁、周翰屋场纳入同步规划,打造荆楚文化产业园。(已初步规划立项,见附件) (2)、完善真武观(金顶)续建工程。目前,急待处理遗留债务。 (3、白龙观至玉皇阁山脊人行观光道(就地取材,以山就势,宽1.5米), (4)、宗教遗址修复:海会寺,朝盐观,天台寺,偏观寺。(侍规划引资)。 开发圣境山,对荆门城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需要决策者远见卓识,需要无数人无私奉献。“圣境山”这个名字就是一张品牌,让我们共同关注圣境山,建设圣境山,把荆门“圣境山”这张文化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