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7|回复: 0

一九六六年荆门城市航拍图(珍贵的史片)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6
发表于 2023-5-21 07: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六六年荆门城市航拍图(珍贵的史片)
                                           李勋明
             
     在微信中得杜教授等朋友一张荆门六十年代的航拍地图,颇为珍贵。通过该图可见已消失的东城区原貌、金虾河以北,建设街以南原貌。原竹陂河三闸、金虾河,浏河、东门桥,消失的月亮湖、南桥塔影、天心堰,荆门至石牌路、荆门至钟祥路、荆门至襄樊公路等都依稀可见,现发于网上供有识之士参阅,特别是对研究城市发展的学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世纪60年代的城区航拍图


现城区卫视图




                             荆门古城老街概述  
                                    李勋明
   
     荆门古城城东为商业作坊区,城西为行政文化区。衙署、学宫及相应机关均分布在城西凤呜门向北至现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线,踞老城最高处。首先让我们来看清朝衙署、学宫的建筑布局:凤呜门外文运挢南设风水照壁一道,城门外设小龛城,名龙门坊,坊左右门额“腾蛟“起凤”,门外东西百余丈建文峰塔、魁星阁以壮文风,文运挢下竹皮河里设二闸抬高水位与城门内泮水池遥相呼应以活地脉。城门内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内泮水池、圣殿(文庙)、学宫、儒学署、明伦堂、官治衙署,一直延伸到现海会路行政服务中心一带,这一线接千里荆山来龙之正脉,占踞了州城风水旺地,也避开了冬季圣境山脉贯入城区的风带。
    商业作坊区则分布在城东一带。北辰门和凤呜门坎离配属水火,寓龙腾凤舞。东作门震卦配属春雷,意求商贾作坊兴旺。西城门乾兑配属天泽,意迎山接水。平泰门喻和平安泰,后改为南薰门。[孔子家语]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薰门由此而得名。该门巽卦配属为风,喻按纳东风祥瑞之气。清乾隆十年至十五年(1745-1750)州舒成龙改南薰门为凤鸣门。清咸丰八年(1858年),改平泰门为南薰门。
    中国古代城市均有统一的城市地理风水建筑,荆门州城镇地脉的建筑有东山宝塔,白龙观。镇水脉的建筑有水府庙、升天塔(实为水口塔,现铁路桥东广场内),乞求文运昌盛的建筑有文峰塔(原凤鸣门外西南侧)、魁星阁、文庙等。祭祀风雨农桑的建筑有先农坛(现白云观一带),风雨坛(现体育场西北侧),州厉坛(现升天塔侧)。以上这些建筑均按风水理论选址,以州署地理位置界定,它们既是景观建筑,也是风水建筑。目和是创造天人合一的城市空间,它是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体现。
    九街十八巷:府前街、学宫街、后街、内集街、外集街、枣园街、土门街、三里街、水府庙街。原府前街划分为州东街(俗称东门街)、十字街、州西街(俗称西门街),学宫街改府前街,后街分为后街和关庙街,西门外称考场街,后改永安街,内集街从北到南分为福音堂街、响井街、乌盆街和南门街,土门街以一道牌坊为界,北段为南台街,南段仍称土门街。全城街道总长4132米,宽度一般为五米(交叉口七米),城区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均为石板路面。
    北门街:原从北门起至福音堂,现北门路至军分区一带。
    三里街:明末清初名北关街,北起官堰(现火车站一带)向南至北门桥,是荆门城北和钟祥等地民众进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商贸物资集散之地。现南段为民主街,北段为车站路(老莱子路)。
    水府庙街:三里街向东延伸。
    响井街:又名对月街,原从福音堂起南至白果树。在其间有一水井,水深,坠石发出宏亮声音而得名。现北门路南段即军分区至九州城。响井位于国药商场一带,在行人步板砖下被封死。
    青龙街:原北门桥至北门,现北门路北段即北门桥至北门农行储蓄所。
    东门街:原白果树至东护城河,现中天街东段。
    乌盆街:原周公祠(老文化馆)至大南门,因乌盆陶器而得名。现为工商街北段即南门邮局至南薰门。
    十字街:原西从玄妙观东至白果树(现九州城),北从破衙门(明代式衙门,后废;在现实实验小学一带)南抵周公祠(老文化馆),是商贸集中地段。现中天街西农行至新华书店,南北为南门邮局至实验小学,北段为长宁大道南段,南为工商街北段。
    关庙前街:原关庙至破衙门,现长宁大道南段。
    紫竹街:原关庙至响井,现金城和东方百货大楼一带,不复存在。
    内集街:原大南门至圣庙(即文庙、孔庙;现红旗小学一带)。现工商街中段即南薰门至凤鸣门。
    府前街:原州衙门至小南门(凤鸣门)。现位置未变,仍袭用原街名。
    外集街:原大南门外至小南门外。现街形东西走向依稀可见,无街名。
    枣园街(现团结街):原小南门外西至凤凰桥(现团结街西端),因有枣林而得名,是通往城西烟墩、马河等地必经之路,也是山货木炭等特产集散之地。现因城区改造东段不复存在,西段为团结街。
    永安街:原出西门至龙泉书院来龙桥,街名有祈荆门永久康泰之意,是龙泉书院学子必之路。现为中商天桥至来龙桥。
    府西街:原荆门州县衙内之西至西门。现中天街金凤凰商场至金龙泉天桥。
    府东街:原荆门州县衙门之东至大井巷。现中天街金凤凰商场至金虾路南路口。
    考棚街:又名棚场街,原大井巷至玄妙观,因科举考生常住在这一带而得名。现中天街中段金虾路南路口至新华书店。
    南台街:原甬壁(现小南门文运桥南)南至状元坊(现土门巷一带)。现为南台路。
    土门街:原状元坊至乌龟碑。因天鹅广场用地南段不复存在,北段为土门巷。
    难民区(现建设街):1940年日军侵占荆门后,将城内划为“军事区”,南门内外划为“日化区”,刘家坟茔一带划为“难民区”,让逃难回城居民在那里搭盖草棚居住。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经市民逐步改造建设,特别是解放后大规模修建,即成现在的建设街。
    后街:原杨树湾(原市房产局)-----高桥----中桥----剅眼头(现长宁大道中段建行诸蓄所),基本上沿金虾河走向,因城建改造建设,无形,不复存在。
    龙泉巷:原枣园街上四方口至文明湖。因建龙泉公园北段被盆景园占去,南端现为团结街九巷。
    大井巷:现金虾路南端。
    观音巷:原响井街至金虾河,现无形。
    代家巷:原从破衙门至响井街,现无形。
  
                              (根据乾隆、同治版及相关史料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2 14:52 , Processed in 0.0536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