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4|回复: 0

圣境山,近在咫尺的陌生

[复制链接]

1018

主题

2098

帖子

947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479
发表于 2023-2-10 17: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3-2-10 17:52 编辑

圣境山,近在咫尺的陌生

2012-06-10 21:46:11
      本报记者黄旭升文/图
      时间:2007年12月10日
      地点:圣境山主峰灵芝峰
      嘉宾:李勋明,1954年生,市大桥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圣境山九龙谷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经理。长期致力于本土文化研究,现为东宝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盛全林,1954年生,东宝区子陵铺镇金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周平林,1966年生,出版诗歌、小说等专著多部,现为东宝区文体局副局长。
      阅读提示: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就生活和工作在荆门,可以说是“老荆门人”了,可是知道“圣境山”这个地名,还是在2002年。如今的圣境山,仍是荆门的“世外桃源”,不被大多数人所认知。圣境山有哪些历史典故?有哪些与宗教和文化相关的故事?圣境山有哪些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该怎样珍视祖先留下的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带着种种疑惑,记者走进了圣境山。
       圣境山的道教文化渊源
       记者:现在,“圣境山”这个名字对荆门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真正了解圣境山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圣境山”这个地名的由来。
       李勋明:我来先说一说圣境山的概况。圣境山源于秦岭南支大巴山荆山余脉,北起偏观寺山,蜿蜒连绵五十公里,直抵荆门城西白龙山,主峰灵芝峰海拔560.2米,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其地理位置横断荆襄,脉贯江汉,自古为道教名山,有“小武当”之称。清初诗人吴中任的“蛇行鸟道惊危峰,携手入出浑万重。触目遥岭天外落,白云舒卷为装容”是对圣境山的真实描述。
        根据史书和古碑记载,圣境山道教文化大约形成于魏晋,到元末清初为鼎盛时期。现存圣境山主峰南天门中有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所立的《鼎建山门纪略》碑,碑记上说:“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可见圣境山道教文化历史悠久。
       圣境山既然冠“圣”,就必然有其历史渊源。这与史学界“老莱子和老子同为一人”的说法以及老莱子晚年曾隐居荆门蒙山有关。传说明朝嘉靖皇帝曾驻跸此山,题“圣境”二字,虽然没有历史依据,但按照夏、商、周“三代之后无圣人”的说法,嘉靖皇帝笔下的这个“圣”字应该是指道教始祖老子,因为历史上道教各派都将老子尊为始祖。《荆门直隶州志》记载:“我乡乃老莱子故里”“城西象山顺泉,老莱子隐居养亲处也”。另据传说,圣境山一带也是老莱子结庐的地方,蒙山(宋陆九渊后为象山)与圣境山两地之间距离只有十多公里,而这十多公里范围内,与道教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就有20多处,其历史悠久与密集程度,全国罕见。
       我认为,老莱子“逃世耕于荆门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垦山插种五谷”“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后来,逐渐有信道的人追随老莱子到圣境山修炼,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所以有“真武少年修炼圣境山”的传说。明嘉靖皇帝祖籍钟祥,登基后迷恋修道炼丹,不务朝政,最后因服丹药过多而亡,这也与嘉靖自幼受家乡浓厚的道教文化熏染有关系。
       记者:刚才李勋明先生谈到了圣境山与老莱子、圣境山与明嘉靖皇帝,按我的理解就是:圣境山与道教文化有关。为什么圣境山有“小武当”之称呢?
       李勋明:武当山是明成祖朱棣动用30万人建成的中国最大道教圣地。武当道教崇奉玄武。传说玄武15岁出家,首先在荆门圣境山修炼。一天,玄武遇强人来袭,他向西逃跑,一脚踏扁了西北的一座山(现圣境山西北偏观寺山)。几经周折,玄武才逃到武当山,经过修炼,终于成功。据说明成祖朱棣兴建武当山道教建筑还有另外一个目地,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棣当年争夺皇位回南京“清君侧”,建文帝朱允文(火+文)下落不明)。传说朱允文由武当山向南潜逃圣境山修道,终成正果,得道飞升,因而民间也有“真武为朱允文太子化身”一说。
       圣境山的“未解之谜”
       记者:2003年以来,记者曾多次到过圣境山脚下的团坊村、石莲村、金泉村等地,寻访过多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比如九龙谷一带的“垒石造田”,就非常壮观,令人惊叹。古人为何到山顶垒石造田?
盛全林:我是在圣境山脚下长大的,对圣境山的有些景观,我也在思索中。对于“垒石造田”,我有自己的猜想。圣境山一脉分布着落差一至五米不等的环状梯田和众多老屋场残垣,总面积约占山体面积的百分之六十。特别是斗笠寨到九龙谷一带,大部分梯田延升至山顶,全用石块堆砌。有的梯田垒石高达十米,工程之浩大,不是一两代人所能完成的。这些梯田是否与修道者有关?史籍没有记载。但我认为,由于圣境山长期处于历代王朝争夺南北统治权的拉据战中,人们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放弃平原,来到山顶垒石造田,耕种劳作。从圣境山前寨、后寨、斗笠寨等军事设施与真武观、朝盐观、关帝庙宗教建筑紧密相连的程度看,圣境山在历史上不仅香火旺盛,也曾为军事要塞。因为人们的生存安全得不到保障,便广修庙宇,寄希望于神灵的佑护,从而也促进了圣境山道教的发展。
        圣境山还有另外一个未解之谜,就是道观为什么由佛教徒来守护。
       《“荆门州志”古迹》载:“圣境山……悬岩绝壁上,有真武庙……相传荤酒不得入。崇祯壬午,有少年十辈,携酒登山,庙僧拒之,不听。至晚,殿门已闭,火忽满室,霹雳震天,众人火焦,几死,衣冠抛十里外。”文中“庙僧拒之”说明当时真武观有佛教僧人守护。现存明崇祯十四年《鼎建山门纪略》碑记,也是僧人如声师徒十人所立。   
        白龙观地处圣境山末端,历史上也是道观佛守。例如清康熙五十年《重修白龙观记》碑,记录了主持僧明智师徒三代“顺治丁酉募众修祖师殿,康熙丁未复玉皇殿,癸丑建三教殿,壬午又复重新真武大殿”。说到这里,圣境山为何不像四川峨眉山那样弃观建寺呢?因为,当时圣境山建寺并不理想,如偏观寺原为偏角寺,据《荆门州志》载:“唐灵济禅师登此,卓锡地忽涌泉,因建道场”,当时灵济禅师开山后不久,便被他自己废弃。灵济禅师不得不另寻吉地,又去城北仙居寺驻锡(锡,就是“杖”的意思)。以后偏观寺几经修复也没有修起来。
       海会寺初修于五代十国时期,为南平国王高季兴修建。从开山师知节禅师圆寂后,时修时废。舒成龙是荆门历史上最有建树的州官,任内修复了荆门地区不少寺庙道观,却没有去修复海会寺。石莲村委会主任介绍,传说当时有一秀才进京赶考,夜宿海会寺,发现庙僧将一女子藏于寺中夹墙内幽会,舒成龙得知,下令将该庙彻底摧毁。以上史料证明,圣境山僧人住观至少在明朝就已沿袭。
        圣境山的旅游开发
          记者:周平林,你是东宝区文体局分管文物保护的副局长,你能谈谈圣境山有哪些有价值的人文自然景观吗?
        周平林:目前,圣境山有开发价值的人文自然资源可谓“养在深山人未识”。
        耸立于九龙谷半山的老君台,群山环护,四灵拥抱,元气混蒙,灵爽攸聚。老子雕像座下九龙盘座,浑然天成,不失为一处道教圣地;白石岩,为荆门城市周边第一险峰,净高100余米,悬壁列刃,状如卧龟,背负琼阁,涵空纳秀。有古碑记:“其地灵气所钟,为岳降神”,昔人“择白石岩麓修筑坛堂,四方善男信女皈依祈神,膜拜云集”,有诗曰:“九龙幽谷秀,一阁楚天雄。四水奔流去,八峰拥簇中。青山遗古道,白石挟罡风。纵览千山小,镌铭万世功”;楚望台,原为古烽火台遗址,海拔506米,所座之山两脉聚汇,形如凤凰伏地,所以称为“凤头岭”。凤头岭下有古关帝庙、土地庙遗址。楚望台北对真武观,南瞰仙女山,登台四顾,百里山水,尽收眼底,真是“龙来巴蜀襟喉外,脉去三湘指顾中”;八仙台,地理位置独特,根据《荆门州志》记载,古中州人张丽墟得仙人点化,避难于荆门城西“天坑”一带,躲过兵乱,张氏后人感其德,建庙奉祀。2006年在九龙谷安奉“八仙石”雕群,八仙台地名由此而来。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真武观至斗笠寨南一线,目前有“仙人打座”“斗笠寨”“天坑”三处景点尚待开发。已开发的九龙谷白石岩景点,地处以上三个景点的中间地带。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开发这些有价值的景点,造福于子孙后代呢?
李勋明:我7年前进入九龙谷,开始修建休闲别墅,发现普善堂、关帝庙、朝盐观等历史遗址。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爱好,我又转向文化旅游开发,先后修复了老君台、玉皇阁、楚望台,安放了八仙石雕等,可惜个人资金有限,无法提高景点档次,还有不少景点无力开发。另外,由于主峰真武观修复五易其主,半拉子工程一拖再拖,影响了圣境山的整体旅游开发。
       盛全林:从长远看,荆门要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必须充分利用圣境山旅游资源,应把圣境山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尽快关闭十八罗汉山采石场,早日修通海慧沟——漳圣路——十八罗汉大道,形成城区——圣境山——漳河环形旅游线。这一带植被茂盛,背山面野,藏风聚气,离城区只有十分钟车程,是理想的生态人居区。要把上马台民居民俗区与九龙谷西区休闲接待区结合起来建设,把真武观、玉皇阁、斗笠寨、天坑景点打造成圣境山精品游览观光区。
        周平林:为防止无序开发,应尽快完善圣境山旅游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政策。建议由政府、开发商、相关村镇共同组建圣境山旅游开发股份公司,整合资源,对现有景点进行评估入股。把金泉、石莲、团坊、袁冲村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作为股份,配置给旅游开发股份公司统一运作。原则上除门票实行一票通外,景区内经营景点按规划,谁投资谁受益。鉴于一些地方把旅游资源卖出去带来的不良后果,景区开发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
       李勋明:圣境山人文生态旅游区规划建成后,会有效提升荆门城市的文化品位,对荆门城市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大、回报慢。因此,圣境山的开发需要政府重视,需要决策者远见卓识,需要无数人无私奉献。
       “圣境长留秦楚月,幽峦融释汉唐风”。“圣境山”这个名字就是品牌,中国用“圣”冠山名的只有两处,还有一处是江西的圣山。让我们共同关注圣境山,走进圣境山,了解圣境山,把圣境山这张文化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8年3月8日新浪博客《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2007年12月16日荆门晚报·都市休闲》11版“文化沙龙”《圣境山荆门人遥远的梦永远的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11-1 07:48 , Processed in 0.06369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