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陵的建筑文化谈我的本土文化情节结(2011-03-06 15:44:11)
从中山陵的建筑文化谈我的本土文化情结
参观过南京中山陵的人一定会对中山陵的建筑和选址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其设计和建筑师吕彦直却只活了三十五岁。俗话说“阴阳先生把地看真了瞎眼睛”,我想吕彦直的折寿,也许是把中山陵地看真了的代价。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很多,还是先说中山陵吧。
中山陵神道宽阔,台阶层层向上推进,当游人在神道上行走时就已强烈的感受到中山陵的庄严和恢弘。中山陵一反传统建筑黄瓦红墙,色调采用蓝瓦白墙,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墓道和392级石台阶把石牌坊、陵门、碑亭、广场、华表、祭堂、陵寝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联在了同一条轴线上。四面苍松翠柏环抱,八方云霞紫气聚来。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园就像一口安放在中华大地上的巨大警钟,庄严肃穆,气度非凡。吕彦直的另一杰作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它一直是广州市的地标。建筑布局别具风格,四面八方有面有角,内部天圆地方,令人叹为观止。
一处永久性的建筑必然有它的建筑物语,以上两处建筑的建筑物语,就是让来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以彰显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与不凡,使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都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它充分体现了吕彦直高超的设计天才。
这两年,我有幸参加了城区“三山一河”的旅游规划评审。给我的感受,虽然请的都是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然而其规划方案并非一流,没有大的前瞻性和卖点。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的城市文化卖点缺乏认识,指导思想太低而制约了规划单位的设计理念。例如关于漳河规划,我反复提漳河主景论,必须在漳河西码头一带规划一大型观景楼,作为漳河游览主景。结果没有被采纳(并非设计单位不采纳),漳河没有主景,就是人无头也,令人遗憾!关于象山景区规划,我建议还象山儒释道三教本来面目,拔高“两子两山”的理念可能也不会被完全接受……!
这段时间写《老莱子传奇》剧本,查阅楚国历史,看到八百年强大的楚国在楚怀王时迅速走下坡路,张仪一张嘴骗走600里地,丹阳之战秦斩楚军八万,战于蓝田又败……,我在感叹之余,深刻感受到屈原当时投江的心情。以古见今,一座城市发展也许是这样,联想自己虽然为荆门一普通市民,不知为什么,这些年的本土文化情结越来越浓,对荆门城市长远发展和区域竞争力深为忧虑,且不亚于屈原的爱国情节。我想倘若谁能让我对荆门城市文化的一些设想变为现实,个人用命换也值。
吕彦直用命换来了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两座不朽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能用命为荆门换来一个独有的老子(老莱子)建筑和楚文化园给后人,何乐而不为之,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老莱子传奇》电视剧本的原因之一。我们会坚持不懈,相信总有一天会感动上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