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打造荆门城市文化旅游品牌 李勋明 一个没有文化品牌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城市;一个有文化品牌却不懂得珍惜的城市,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城市!荆门古城从一千多年前智者建塔;陆九渊筑城;舒成龙中兴;到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在文化旅游方面虽然已获得优秀文化旅游城市,但是和周边县市相比,仍然缺乏吸引外来旅客的看点,如何打造自己城市的文化品牌,使工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笔者根据几年来开发圣境山九龙谷文化旅游的实践,略述己见,但愿能抛砖引玉: 一、打造“龙泉”文化品牌。“龙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龙泉”是荆门地域的坤地轴穴,千里荆山到此峰尽水合。这里古树烟茏,泉流涌注,百千年来,灵气所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莱子曾经在这里隐居养亲;唐朝孟浩然、李德裕、宋朝欧阳修、宋代苏洵、苏轼、张垓等著名文人学士在这里留下美好的诗篇;南宋大儒陆九渊曾经在这里讲学;大德知州舒成龙在这里掘龙泉修书院;荆门历史上三孙、二朱、四胡等杰出人才以及近代张自忠、陈士榘、邓家泰等著名爱国将领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几十年来政府虽然为龙泉公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综合功能。特别是挖掘历史文化还有待深化,例如可逐渐恢复龙泉十亭;把遗留的近百篇历史名人咏诵荆门和象山四泉的诗文镶刻在文明湖西岸各处,让游客充分感受“龙泉”和荆门历史文化的悠久。
现在老莱山庄纯粹突出老莱子的“孝隐”,抹煞了他“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的根本思想。所以挖掘历史不能就史论史。老莱子既然为道家始祖,在道教中是神,就应该让他入主正殿接受香火,塑像祀之。把中国历史上一些孝子们的塑像放在老莱山庄配殿和廊庑之中,降低了我们今天打老莱子这张文化名人牌的价值。所以对老莱山庄的作用要重新定位。现在让游客走后门朝拜老莱子令人笑话。应拓宽老莱山庄延伸至文明湖畔的神道,在神道起点蒙泉侧还要设牌坊一道,配以名家楹联题额。让老莱山庄与龙泉相得益彰。成为代表荆门城市文化的一个主要窗口。
二、合理开发漳河,营造漳河主景。把漳河镇建成旅游休闲卫星城。漳河是带动城区“三山一河”旅游发展的龙头。对荆门城市今后的长久发展举足轻重。在保护和开发漳河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走误区,保护不是欲除人迹而后快,漳河是老一辈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漳河库容22亿立方米,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应该充分发挥它的效益。漳河镇地处总干渠出口要塞,西望烟波浩渺,大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壮。其地脉枕沮漳而连三湘,北接千里荆山,南通河溶江陵,乃千年吉地。其街区大部分不在漳河库区流域内,可谓临漳河而不染。其东部也是山水相依,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规划生态民居区。所以应该大手笔规划漳河镇,发展漳河镇。遗憾的是当初政府没有把凤凰花苑宾馆设在漳河镇,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又可提高漳河旅游接待规格。
笔者建议在漳河镇渠首闸西一带择吉地建一规模仅次于武汉黄鹤楼那样的观景楼,其名取“太一生水”之意,命名曰“太一楼”。笔者断言“太一楼”及相应配套设施建成后,漳河镇可一举唱响华夏,经济和人口会快速发展,若干年后甚至有取代荆门老城之势。评析荆门地域地运和经济人口发展,笔者认为漳河镇兴旺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有政府和政治人物来推动,会加炔发展速度。
三.综合开发圣境山。让圣境山成为宗教人文旅游胜地。“圣境山”这个名字就是一张品牌,中国用“圣”字冠山名的可能只有荆门圣境山。俗称“小武当”。圣境山脉北起偏观寺山,南至城两白龙观,连绵约60华里,有大小寺庙道观三十余处,自然人文景源丰富。近几年来由于对圣境山的主景开发不够,复修主峰真武观没能即时峻工, 加上圣境山牌坊的错误选址,给来者留下了圣境山没有开发价值的不良印象,使圣境山失去了一次光复历史的大好机遇。
圣境山目前仅九龙谷修复了老君殿和玉皇阁等宗教文化建筑。但是由于道路狭窄,行路难阻挡了大量游客。苦不堪言。另外由于无协调机制,加上没有合理规划,已进九龙谷盲目建了别墅的住户各自为阵,还有近20家巳征地平基的住户停工观望,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严重破坏了九龙谷的生态资源。其实只要有专班协调,适当作出规划,九龙谷开发半年内即可大见成效,成为荆门城西一处旅游休闲胜地。
圣境山的发展关健在路通;即城西石莲村-团坊村漳圣路-玉皇阁-真武观旅游公路,这样就可以形成城区-漳河-圣境山旅游环形线。那么后一步的发展会水到渠成。打好“圣境山”这张牌攸关荆门城市的长久发展,相信会逐步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国的企业一般只有5至10年的寿命,就面临转型或成为包袱,文化旅游产业虽然来的慢,它是经久不衰的产业。荆门城市末来发展的大方向应该是发展东、南工业物流区,巩固中心城区行政商业文化区,开发西、北人居旅游区。窃以为荆门城市如再忽视文化旅游产业,不加强培植自己的文化品牌,十年内就很可能失去区域中心主导城市地位。
见《荆门日报》2006.8.1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