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47|回复: 0

回忆童年时的家乡景象

[复制链接]

0

主题

889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093
发表于 2022-5-14 1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忆童时的家乡景象
李勋新

    我的家乡是地球恩赐的一块四面环水的小平原,龙荡和孟子港三面环围,人们称
腾阁畈(腾家畈),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虽然没有外地繁华富裕、没有城市高楼大厦、没有大湖碧波荡漾,但是我最喜欢我少年时代的家乡——小平原上的浓厚文化气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相处,简简单单,又如此和谐的小平原,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近年才知道我家乡这块小平原在《荆门州志》上记载为“唐孟浩然往来处”。
    腾阁畈小平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盛产清甜的稻香米,汁多味甜的小香梨、小黄梨、小桑果和莲藕。在孟港小河里、大小堰塘里以及水稻田野里,到处都有龟、甲、鲇、虾、螃等多种生物。有先人们开挖修筑的连接成一条长龙型的大小堰塘,各村居周围的小堰塘众多,都是用来蓄水浇灌小平原上的肥沃稻香田野和人们生活用水之需。小平原的北面有条通往东到岳飞城、西通当阳的古道,古道上是年复一年的人来人往,木轮小推车、肩挑小商小贩川流不息。我家靠近古道路边,夜间经常有陌生路人敲门借宿,大人们都很乐意的夜起开门相迎,给两梱稻草让路人在大厅里休息,每天早起我就成了捆草扫地的小保洁员。

    在我家前面的百米处,有一座跨越孟港小河的五墩四孔白石大桥,是用方型白石与糥米石灰混浆筑成,桥墩高约四米,宽三约米,厚约二米,墩围为长六角型,附有望水大龙头,桥梁用粗杉木搭建而成,桥两端的引道是用长条白石铺设到岸上,白石大桥北约十米的河滩上,用长条白石搭建的人行小石挢,并用长条白石引道与大石桥引道相连,犹如一条白龙橫卧在孟港小河的两岸之中。河水上涨走大石桥,下迭了就走小石桥,桥下溪流潺潺沁人心脾,流连忘返。上下数十里唯一高龄的白石大桥,为路人们提供了过河的方便之路。(现改建为与两岸相平的水泥钢筋混合型拱桥)

    孟子港河环绕我家西、北两侧而过,小河两岸风景迷人。翠竹成林,绿阴如盖;古松稠密,四季常青;古柏挺立,庄重肃穆;白露飞舞,鸟语花香。野兔山鸡遍地跑,还有那些红、白、蓝、黄,叫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野花,使你眼花缭乱。小河水的两边有大小纯洁的黄色沙滩,是我小时放牛玩耍的好去处。河水清沏见底,可观赏大小魚类在河摊水里游玩。早晨站在高处放眼眺望,堰塘水面和小河升起的水雾霭,将小平原涂抹上一层柔和白皑皑的雾色,把一切渲染得朦胧而迷幻。小河岸边的古松树、古柏树和古杨柳树是家乡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家乡的文明缘起。真可惜,后来都被人为的毁灭了。                             
    我家处于小平原的西北角,房屋坐东向
西,东有一条长龙型的堰塘水(鸟垱,堰—龙头、长—龙身、腰脐堰,庙,龙后身、龙卵子田—龙尾鸡伢子屯等),西有孟港小河合围。听村居老人们说是一宗很好的风水宝地。我家周围有5个小堰相围(北有双堰,南有6子堰,西有3口小堰)。各大小堰塘里的水面上都是一片绿色,荷花、水莲花争相开放。各村居后园里的小竹笋长成高大的竹林。田野枝头有飞鸟,空气清新,环境幽艳。
    小平原上的宗教文化比较盛行。有多座大的寺庙、神庙,仅我家住地西、南面就有五座,大一点是庙垱西南角处的寺庙,还四座小神庙分布在其寺庙北面不同处。我小时奶奶常带我到小神庙处,敬香许愿求神保平安。村居人们的各家堂屋内都有神柜神龛。先人逝去的大小坟墓很多,坟墓聚集地块大一点有五处,坟地上的古黄练树,古松树等杂朩成林,树上的各种鸟窝挂满枝头。每年过大小年时,均有后人前去烧纸放鞭跪拜,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中老年妇女们,平时遇到不顺心之事,都会到亲人坟前哭说半天,以解心中不愉之苦。人们生病喜欢请筷子医师诊断,诊断用的工具是三根筷子一个碗。筷子医师将三根筷子立于装有半碗水中,用手不断的往筷子顶端浇水,囗中默念与病者有关联的亡人名单,一直浇、念到三根筷子自立时的亡人名字时,就会告诉病人或家人就是这个亡人吓唬生病的,然后打倒碗中直立的筷子,泼出碗中的水,给其亡人烧纸以求消除病灾。可见宗教文化是小平原村居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村居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
    我家周围大小堰塘的围堤上有各种果树、杨柳树,树形倒影在堰塘清水中,鱼游虾嬉、鱼跃人欢。住宅后面和北面是用大土砖围筑有2米多高的院墙,院墙外有长型堰塘水和整排杨柳相围,院内面积约有500多平方米,有成片小翠竹、桑叶树、枸杞树等多种杂木和花卉植物,有各种野生动物在院墙内外打洞筑巢。院内有3棵两人合围粗的古树,不少喜雀在古树上筑窝生息。住宅北侧有两人合围粗的三棵空心老杨柳树,是我小时玩闹和大人们夏天乘凉休息的好去处,门前稻场右边有两棵任由虫子吃空的三人相围的古杨柳树,枝繁叶芪,是栓耕牛休息的好地方。晚上可听到夜行动物的吼叫声,白天听到古树上的喜雀和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可惜现都不复存在了。

    我家房屋在当地属于中上级别,房屋南侧与童姓房屋共墙相连,大门两侧修筑有墙体柱垛,垛顶有大龙仰天相望,意为守护房地之用。大门门扇是朱漆木板,白石门坎、门枢,大厅与天井走廊是用木雕大屏风相隔,门栏窗槅均为推光朱漆,有各种叫上名的浮雕画像,大厅上面两架大粱上雕有大小龙神长画图案,大厅两侧是底房。走过屏风墙是30多平方米的天井,天井四面是8根粗木立柱,立柱底座8园型白石头,支顶天井周围走廊上的屋架,天井两侧是相房,走过天井进入堂屋,堂屋内的两角处有两个土粮仓,两仓之间是高大的神柜,神柜上的墙面悬挂《积德行善》四个大黒字的推光朱漆横匾,匾两边配有两幅六字对联木匾,并供奉着不知名的泥塑大神像、神龛和钟杯,我常见父亲敬香敲钟求神灵保家平安。堂屋两侧是两间卧室房。听奶奶讲,北卧室房是奶奶生我妈妈和妈妈生我之房,其北侧有间小仆阁房,内面收藏李元旦老外公留下的私塾教学用品和书籍。房屋的建筑木料均为上等杉木,听奶奶和邻居老人们讲,都是用人工从很从很远的地方,靠孟港小河的流水浮飘运来的(后来修了漳河水库后就变成多段死水小水库了)。由此可知先人们建造房屋的智慧和艰难。

    少小离家五十六载,儿时景象仍在脑海里。故乡滋养了我的生命,余生之年,理应尽力续写和行走好自己的人生!

2022年5月8日笔记于荆门西山林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5-20 05:35 , Processed in 0.0533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