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5|回复: 0

红楼梦里的两位老人为人处事的智慧令人钦敬

[复制链接]

0

主题

889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093
发表于 2020-9-23 1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里的两位老人,来自贫贱阶层,但为人处事的智慧却令人钦敬

   

    人们都说妻贤夫祸少,记得幼时,外婆总爱说这样一句话:“娶错一门亲,祸害三代人。”笔者却认为,“祖贤孙祸少”也很有道理。一个好祖母,可以旺三代。

    《红楼梦》里的赖嬷嬷与刘姥姥,都是身在底层、深具智慧的老人家;笔者认为这二人算是“祖贤孙祸少”的代表人物。

    我们都知道,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而曹公实在没有花多少篇幅去写赖嬷嬷这位老人,所以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她。

    赖嬷嬷是贾府里资历很老的奴仆,书中并未指明她服侍过谁,有人推测赖嬷嬷服侍的是地位最尊贵的荣国府夫人。

    难怪贾府众人对赖嬷嬷如此客气,一是因为奴仆的体面,向来是由主子决定的,二是因贾母从来都是怜老惜贫,众人不会违背贾母的原则。

    别小瞧了这位赖嬷嬷,她们一家人在日渐败落的贾府,可谓是蒸蒸日上。

    赖嬷嬷的两个儿子,赖大与赖二分别在荣宁二府身居要职,是奴仆中的佼佼者。

    两个儿子闷声发大财,积攒了不少的财富。孙辈赖尚荣更是脱了奴籍,还捐官自立门户,成为贾政的同僚。

    一家三代人的兴旺,都源于赖嬷嬷这位老人家的智慧。

    根据推测我们了解到,赖嬷嬷服侍过的主子尊贵无比,而能够服侍如此地位的主子,说明赖嬷嬷年轻时也是丫头里的杰出人物。

   

    赖嬷嬷年轻时是主子身边的贴心“红人”,其见识与普通民妇一定不同,主子的处事手段对赖嬷嬷产生很大的影响。

    耳濡目染过主子身边的人与事,使得赖嬷嬷中年时对儿孙的教育格外重视,她的远见非常令人敬佩。

    赖嬷嬷与李纨、凤姐拉家常时讲过这样一番话:“这些小孩子们全要管得严,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闹个乱子来,叫大人操心。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的名声也不好。恨得我没法儿,常把他老子叫来骂一顿,才好些。”

    可见,赖嬷嬷教育小孩子十分严厉,不会溺爱纵容子孙。

    再者,儿子赖大赖二领的都是肥差,他们在人情复杂的贾家办事游刃有余,难道说没有受母亲赖氏的启发与引导?

    孙子赖尚荣做了知县,贾府众人向她道贺时,赖嬷嬷也不忘乎所以、洋洋得意,而是恭顺小心地直念贾家人的好,言语里尽是表达对众人的尊重与感激。

    她是怎样说的呢?

    “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

    一个人得了势还能不忘本、懂感恩,不但是可贵的,而且是聪明的。

   

    久经沙场的赖嬷嬷深谙人情世故,懂得合理规划自家人的前途。一家人在贾府里如鱼得水,这位老人是赖家当之无愧的大功臣。

    再说刘姥姥,她是红楼里最有烟火气的人物,比起大观园内不食人间烟火的少男少女,这位老人让读者对她更有亲切感。

    刘姥姥做的事大家都不陌生,笔者更看重的是她对孙子板儿的影响。

    为什么刘姥姥每回进贾府都要带着板儿呢?笔者更愿意理解成一位姥姥对外孙的良苦用心。

    板儿是未见过世面的乡野孩童,其父是只知道抱怨、还重脸面的穷小子,母亲刘氏是唯唯诺诺、恪守三从四德的妇道人家。

    板儿如果不是有一位有勇有谋的好姥姥,很难想象他的人生会如何发展。

    刘姥姥带着板儿进贾府,使这个孩子的童年有了一段可贵的经历。板儿一进贾府,看着满桌子的精美菜肴,一定是他的小脑袋里想象不出的珍馐。

    幸好姥姥带着自己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地方,才可以吃到村里孩子们一辈子也想象不出的美食,见到连乡绅们都未曾了解的大观园。

    更未意料到,那个与自己交换佛手的漂亮小女孩,以后将是自己的妻子。

    生命力顽强又懂变通的刘姥姥,不被面子所裹挟、做小伏低配合凤姐,讨得贾府上下的开心。

    贾家众人对刘姥姥慷慨解囊,板儿的好姥姥凭一己之力解决一家人饥寒交迫的局面。

    人不积德,祸及子孙,书中人物的因果报应处处可见。而王板儿最应该感谢外祖母刘氏的善良与智慧。

   

    王熙凤的独生女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去妓院,知恩图报的刘姥姥花钱将其赎回,还收养了巧姐。

    王板儿与贾巧姐的姻缘正是刘姥姥的无心撮合,笔者幽默地认为,巧姐嫁给板儿,王家后代人的基因又有了很大的改善。

    巧姐有一位美艳能干的母亲,有一位善良聪敏的姨娘。她是否继承了凤姐的才干,平儿的悉心照顾又是否对巧姐产生过影响?

    倘若板儿和巧姐的记忆都很好,不知道夫妇二人会不会在一起细说家族过往的繁华?幼时的经历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对王家后代的教育?

    红楼这本书总是留给读者们无限的遐想。

    笔者不得不对刘姥姥竖起大拇指,虽然她未曾读书识字,但她那种质朴豁达、真诚和善的品格,是很多读书人都没能拥有的。刘姥姥更是改写了亲外孙板儿的命运,是板儿命里的大福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一些人过了大半辈子,只长年龄,不长智慧;其言行并不让子孙受益,空活出一身年龄,十分可悲。而子孙们有幸遇到赖嬷嬷与刘姥姥这样的好祖母,就自个儿偷着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2 14:38 , Processed in 0.0549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