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7|回复: 0

浪说红楼:暖香坞连环谜诗

[复制链接]

0

主题

889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093
发表于 2019-12-25 10: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红楼故事谜团重重

    芦雪庵咏雪联句、咏红梅花结束后,五十回下半阕还有暖香坞制谜猜谜一段情节。这段情节开始之时,贾母、薛姨妈、凤姐提到宝琴的婚事和出身,作者或许有难言之隐,故又遮遮掩掩的不见下文。

    次日,李纨把自己和李纹、李绮编制的几个谜语让大家猜。红楼众钗争先恐后猜谜。制迷有一个特征:所制谜面的机关,和自己的出身或特长有关。从李氏姐妹的谜面机关来看,李氏不愧为国子监出身的书香世家;谜面机关的文化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如中庸、礼记、格物论、山海经、古今注等儒家经典以及魏晋名士山涛;宋明文化大师王安石、朱熹、王阳明等历史人物及著作。

    猜谜亦然,也与身份和个性特长有关。比如黛玉猜中的虽善无征,湘云猜中的蒲芦,探春猜中的山涛,宝琴猜中的花字等等,都与各自的文化学问专长有关;湘云制作的点绛唇猴儿谜思路刁钻古怪,故被宝玉猜中。

    但下来宝钗、宝玉、黛玉的三首七绝古诗谜语,以及五十一回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曹雪芹都没有交代谜底。读者一般认为:作者或许是对制谜主人出身的暗示,或者是对制谜主人命运结局的暗示。读者各自牵强的二次猜谜,虽说无法定论,但也不好驳斥;或许曹雪芹之意兼而有之。《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写实的谜书,无论做何种猜测,貌似都能找出一些相关理由。言归正传,继续进行宝琴身世问题的探索。

    余以为:宝钗、宝玉、黛玉的三首谜诗,都与红楼故事中他们各自关联的重大情节事件有关;也与红楼故事背后真相的思想主旨有关。诗谜如此内涵,正是为宝琴十首怀古谜诗的理解方向作铺垫和引导。宝琴谜诗的解注,可以作为领悟红楼梦思想的大纲领。

   


    二、扇子是宝姐心中一道坎

    芦雪庵即景咏雪联句之后的咏红梅花,是宝琴和李氏二姐妹诗才的展示。接下来的暖香坞制谜,更可见李纹、李绮及红楼众钗各自文化底蕴的不凡。因篇幅有限,本节重点解注宝钗、宝玉、黛玉三个主角所制之谜,以便为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奠定理解方向。先看薛宝钗的七绝谜语:

    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宝钗谜语前两句是说:谜底之物,像一座层层叠叠的玲珑宝塔;但它并不是能工巧匠用砖石垒砌起来的平凡之塔;而是以檀木、梓木两样名贵木料雕刻、镌凿而成。后两句是说:虽像塔,却没有佛寺梵塔悬挂的铜铃会听见被风吹雨打而发出的声响。

    宝钗的谜底,我猜的是:纸扇;折叠式的那种。前两句是说,纸扇层层叠叠的形状,略像宝塔;这样的宝塔并不是用砖石泥浆堆砌而成,而是以精美的木纸镂刻制作;制扇的高级材料,是檀梓类的名贵木材。后两句是说,使用扇子扇风或平时做社交收藏之用,它基本默默无声。

    宝钗谜诗的巧妙,在于她连发四问。红楼故事中的扇子,是一件特殊的道具;绝非良善之物,更不会默默无声。红楼梦中的宝物公案更是故事主要暗线之一。比如枫露茶事件茜雪被炒,据说是因为一枚丢失的美玉,让凤姐以莫须有罪名惩罚了茜雪。但这个说法我持异议,论凤姐之时已详:这枚丢失所谓美玉,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症结,关系中国法治的逻辑思维特征;论凤姐之了断枫露茶迷案已解,不再展开。

    红楼故事的暗线还有两件宝物,一是薛蟠收藏庚黄(唐寅)的名贵书画;更有一件宝物字画,贾琏因说些公道话而被父亲贾赦打破了脸;最后,是贾雨村帮了大忙动用国器谋宝害命,才帮贾赦弄到手。红楼故事背后这些暗线,都是红学之真谛。

    由此见证:红楼故事的关节,定然少不古代名家望族用来标榜风雅和地位的扇子。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是荣府隶属金玉良缘王家党的宝姐一反常态,向木石姻缘史家党的黛玉明确发动的一次强有力的反击。宝钗发怒,暴露了金玉良缘不会轻易放弃的态度。故而又引发宝玉迷茫、调戏金钏儿、王夫人发火致使金钏儿被炒、端午节设宴、晴雯撕扇等一连串相关情节;而最终导致的金钏儿蒙冤跳井事件,又使宝玉大承笞挞;从而把红楼故事推演到高潮。

    因此对宝钗来说,纸扇是她内心始终放不下的一道阴影。或者说,有关纸扇的物事,就是曹雪芹在设下的一道机关;意在提醒读者猜中之时,万万不可轻视前面与宝姐、晴雯有关扇子的那几出大戏。事实正是如此: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与晴雯撕扇引发宝玉的情感波动,一直贯穿红楼故事的始终。

   


    三、贾府短暂繁华如同爆竹

    再看贾宝玉的七绝谜语: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宝玉谜语比较好猜,谜底是:爆竹。前两句是说:天上人间相距遥远,但有一物貌似可以联系天上与人间;即这个谜底所藏之物一定要谨慎提防。琅玕,原意是指玉石,这里借指竹子。第三句鸾音鹤信,是指天宫的音讯;暗喻死亡,即驾鹤西去之说。凝睇,就是凝目注视之意,意在定要多加关注。第四句是说:此物如同唏嘘一声叹息;它以此种声音来答谢上苍。很明显,谜底之物在宝玉看来含有一定贬意。

    爆竹;即当今之鞭炮。爆竹或鞭炮,真可谓一个可喜、可叹、可悲之物。红楼故事中的爆竹,依然是一件关联重要人物、关系重大事件、关乎贾府命运之物事。二十二回的末尾,宫中太监送来元春的灯谜,谜底正是此物。元春的谜诗是:

    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元春的谜诗,既描绘了爆竹的特点,又指明了它的寓意。曹雪芹借此暗喻贾氏烈火烹油之盛况如同爆竹一样令人惊恐,光芒闪烁之后又会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因此,元春的谜诗成为贾氏家族命运结局的谶语。故而贾政看罢,心情大伤。

    宝玉的爆竹谜语,之所以含有贬意,是因为他很清楚元春得意的真相;大约就是秦学探秘的主旨:即秦可卿、贾元春涉及的宫廷政治争锋对王公贵族的影响。朝堂日月两派争斗结果体现在贾府,就是宁府秦可卿死亡和荣府贾元春高升。元春高升的喜迅传来,合府上下皆大欢喜,而唯独宝玉闷闷不乐。宝玉不高兴不只是思念黛玉,而是他从秦可卿生前的状况悟出元春高升的真相。

    二十二回标题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谶语上面已讲明;宝玉听文曲是指《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戏词,他从中悟到的禅机,是指凡事皆空的禅宗大旨;暗喻元春的得意高升到头来必是一场空。总之,宝玉的爆竹谜语如同宝姐的扇子谜语一样,都是关系红楼故事主旨的重大线索。

   


    四、宝黛的爱情标志玻璃绣球灯

    最后看林黛玉七绝灯谜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第一句的騄駬,读音是:绿耳。騄駬与骅骝一样,都是古代的千里马;何劳缚紫绳,就是不用缰绳来拴的宝马。第二句是说,骑上这样的骏马,攻略城池跨越壕沟都显得十分悍勇凶猛。可见,谜底之物的功能就像越城池、跨壕沟所依赖的骏马一样好用。第三句说,主人如果使用这件如同骏马之物,就要像风啸云腾一般操作。第四句较难理解;意思是说:谜底之物的形状像一只鳌。鳌,是传说伏在大海之底、顶着地轴的大龟。鳌背三山,就是古代传说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要猜黛玉的谜语,较有难度,还应明白一个典故:当日王母和天帝,恐怕东海三座仙山漂走,就派十五只大海龟背着它们。因此,这个典故也是正月十五赏夜灯、猜灯谜这一民间盛事的由来。黛玉的谜语,我猜的谜底是:马灯;或类似马灯的照明之物。

    所谓马灯,就是骑夜马、走夜路、或打仗行军之时,为马匹和行人照明之物;所以叫马灯。如今科学发达,早已用蓄电池带电气灯取亮;像马灯这类照明之物已很少见。民间娱乐,有一种凭借热气循环放飞的彩灯,也叫马灯。 可能如此故,这类照明之物就相当于后来的“气灯”。

    气灯我小时候见过。使用之前,需要雾化油料不断打气。如同谜诗第三句所讲:主人指示风云动。故而,气灯也叫马气灯,或叫气马灯。总之,黛玉谜语的谜底,大概就是类似于此种照明之物。因时过境迁物去人非,不能详述。还望方家指点是荷。

    闲言少叙。一介有意义的物事,不但能印证事件的本质,还可以见证时代特征。黛玉谜语所指的马灯,从诗句描述来看,这件照明之物造型不但十分讲究、十分豪华;而且造型的内容很有学问和人文气息。因此,我判断:黛玉心中的灯,就是关系她和宝玉之间相互体贴、相互关怀、相互爱慕的那盏玻璃绣球灯。具体情结在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四十五回的故事背景是:宝玉捱笞刑、钗黛合一、祭奠金钏儿之后,宝玉对爱情、对人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更新的层次;他对金玉圈子王家党的宝姐、对凤姐手下的平儿、对袭人的态度都发生重要变化。而黛玉呢?因自己与宝玉的爱情,终究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所以她因秋雨徒生伤悲,在秋夜秋灯之下写作风雨词。

    因此,黛玉谜语中的这盏灯,关系红楼故事最重要的一条主线:即宝黛的爱情。余以为八七版电视剧的结局处理得极好:后来,是醉金钢倪二托人,为宝玉找回这盏玻璃绣球灯;宝玉珍爱如生命。但最终,这盏代表宝黛爱情的玻璃绣球灯,却被日派官员的官轿撞碎。可见,当时参与电视剧制作还在喘气的红学家都在凝睇这盏灯。总之,林黛玉的谜底之物,是红楼故事关系宝黛爱情命运的一条最为重要的线索。

    综上所述,五十回末尾所记宝、黛、钗、琴谜语的制作之旨,应该与谜语主人的命运及其牵涉的重大事件均有关联。因此进一步判断:五十一回之初宝琴十首怀古谜诗的专门展示,不但关系到她的身世,并且能够观照《红楼梦》全局的思想纲领。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宝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2 14:53 , Processed in 0.0513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