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8-1-1 15:36 编辑
慕仁载德 斯文在抱
——浅说慕弘其人
文/鲁家武
慕弘者,余师兄也,其人虽居荆门,实出于荆州。慕弘为其笔名,因景仰弘一大师所取,久此名行世,乃至本名张承瑜,反被所掩,一如鲁迅先生也与。现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书法考级中心荆门基地主任,湖北楚天书法院特聘书法家,荆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荆门市文联委员,三楚书法院院长,东宝区书法协会副主席。任职于荆门报业集团。
慕弘为荆州书画名家杨夫子随震先生弟子。早于余二十有五年,有同门之谊。当年曾结缘,同为杨师之厚街师生书画作品展匡襄尽力,固情谊绵远也。
师兄创“三楚书法院”,执纛扬帜,意在扬三楚雄风,弘扬艺道。即嘱以文,余岂敢轻漫。自慕弘兄嘱文之初,已有些时日,非有意推脱,实因愚自感浅薄,深恐言不及义,有负所托。盖因慕弘兄盛友如云。以其之德行,为其撰文者已众,以余拙笔,实恐贻笑方家耳。乃至其一再催促,方敢端坐电脑之前,以键敲文,仍是诚惶诚恐。
闲语不再赘述,综其嘉处,其实若此!
待人其诚,善缘广结。其人文质彬彬,谦恭仁厚,有君子之风,加之秉性纯良,真实不虚,交游广阔,积极向上,其朋友遍布海内外,从其《慕弘名号嵌联作品集》中赐联墨者,名家林立,多为书坛翘楚,诗联方家。仅此一例,便可窥得其人品之一二。所交结者,无论耆硕儒宗,文坛巨擘,拟或高僧大德,豪绅巨贾。皆乐于与之为友,引为朋侪。当代大家陈立夫、王轶猛老先生、汉上徐本一、金伯兴,荆州马金马等先生都与之交游,且均有惠赠墨宝。陈立夫先生百余高龄,数度函札往复,并赐题 “三楚书法院”,洵为难得。
《荀子·不苟》语:“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慕弘若非赤诚君子,尚贤慕德,雅怀高致,品流高洁,安得有如许佳事佳缘耶?
敦品立学,斯文在抱。 早在丁卯岁(1987年),慕弘便正式拜荆州书画名家杨夫子随震先生为师。迈出艺途征程。得杨夫子亲炙,口授心传,每导以深入专研书学传统,并遵嘱读书炼气。并转文农先生教诲:“读书为习金石书画者第一要务,不读书者,愈用功则愈陷入匠气、俗气。”慕弘深铭教诲,无论职事如何繁冗,勤学不缀,孜孜以求,缥缃乐醉,拥书入眠,上下求索,未敢歇止。案牍之间,仍刻苦攻读,并获取硕士学历。平日留心文史哲艺书籍,一卷在手,辄废寝忘食,故以 “痴书斋”颜其书室。诚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慕弘书法,博雅不俗,书卷味浓厚,颇得杨夫子家法。一个生活上有心之人,总会丰富其心灵,稍有余暇,便埋首书丛,寝食俱忘。
古语云: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同理也。关照此语,慕弘兄裕如也。 书艺深湛,功力深厚。其人 擅书法,诸体皆能,尤工行楷,私淑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愚以为,其书艺,也当以“弘一体”成就最高。
弘一法师书至老年,根脉愈来愈韧,愈有柔而坚的力量。难习者,是每笔收笔之一瞬间,收笔时能够学得到法师之敛神藏锋功夫者,方可入妙。
纵观慕弘书艺,内容丰富,静气内敛,精气涵藏。正是长期研读,既求其形似,更追其神韵。源于其对佛学之深厚理解,受到“禅书”观念之浸润。所作书法,笔下明月清风,具有浓厚之禅意,独具魅力,结体字字有禅意,谋篇极富空灵之气,可谓得此道三昧矣。.
观其作书,似老僧坐禅,庄敬肃穆,专心致志,静虑迟慢,不受外界所扰,如入无人境地。落墨笼罩禅静,运笔流淌空寂。浸润其间,若于万籁之上谛听本体之静寂,于万寂之中传递生命之消息。作品温文尔雅,不激不厉,柔韧绵劲,极富空灵静穆之气。气韵之生动,在线条之佚荡;在气力运转之得宜;气力之运动,在心之灵静定有方。
吾师杨夫子曾赞勉:慕弘书法饶有书卷气,动静自如,且文笔飞扬,直抒性情,观其书、赏其文之馀,不知已入禅寂之中,心生愉悦。
然,昔宾虹老论画云:写意写气不写形。尽存我法则是另一种妙境。将他法尽藏于心,以化于无形,相信慕弘兄书艺,能更臻于此,其时,则可弃于形骸,一臻化境;心骛八极,逍遥驰骋。以其对文学诗歌、佛学禅理之理解,涵养之功,书里书外情墨融通,得“字虽有象,妙出无为,心虽无形,用从有主”之大境界,信可期也。
泛爱亲仁,弘文载道。慕弘成长于红旗下,不类于阮藉、嵇康人。属于有理想者,也一直在为理想而追求。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诗者,首在悦于己,而非悦于人。悦于己者,非卖字鬻文,更无功名之想。曾子又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其实,慕弘一直以来坚持学以惠人,遍种福田,常书以格言联句赠与爱好者,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创建三楚书法院,走进学校教堂,弘扬书法艺术;义务募集和编辑《章华寺楹联匾额书法作品》弘扬佛法,为宝刹禅寺增添景观墨宝,建无量功德;撰写时事评论,讴歌时代,弘扬正气;身体力行,体现了文人之担当与文士精神。
慕弘书如其人,静如处子,温文尔雅。时时礼待亲朋好友,分享快乐,不图福报,骨子里无时无刻不透着缕缕温情。今年八月,余赴故里公安为禾粟先生办展,邀请慕弘兄出席,其无丝毫不爽。并随身携带秦汉拓片与大枣若干,慷慨分赠诸同道。佛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许多快乐和幸福都是在给予中轮回和增值的。相信其在奉献时,应是心怀艺道,身心愉悦,享乐其中!
记得两年前曾撰赠慕弘兄一联:慕报界先声,着意文章扬正气;弘书坛圣典,移情翰墨写精神。其人品艺德,早为同仁同道称允。慕弘兄正饱含深情,游于翰域,艺林漫步,追古不息,探幽索微。悠然于艺术之途中俯仰得趣,广收愿果!
丁酉冬月初四客于岭南,楚人鲁家武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