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0|回复: 0

读史感怀(叹荆门某官员)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6
发表于 2017-11-16 14: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史感怀叹荆门某官员)
                                       李勋明
                                      
七律
                                 
                                  平步青云担大任,  

                                  为官应变信如神。                                 

                                  欲图政绩谋民事,

                                  功败垂成入祸门。

                                  君不见:

                                  项羽别姬思亚父,

                                  韩王生死两孺人。

                                  良臣自古功成退  

                                  逸士从来善守身!

                                             (中华新韵)

注:韩信:汉朝开国名将。一生战功累累,最后却落得身首异处。  
       韩信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汉朝开国三杰之一。他的墓前有一副对联:成败一知己; 生死两妇人。 联语虽然只有寥寥十个字,却概括了韩信一生中,最关键的几次经历,包含着很丰富,极深刻的内容。 上联说的是:韩信弃项羽改投刘邦后,可是,刘邦尚不知韩信有真正的军事才能,终因得不到重用,愤然离去。所幸,刘邦的相爷萧何,慧眼识英雄,得知此事后,便连夜追赶,把韩信给请了回来,并极力向刘邦保举为大将。京戏中《萧何月下追韩信》这出戏,演的就是这件事。后来竟然又是这位萧何,诱使韩信到长乐宫,不幸遭到吕后借故而将之处死。这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的来历,也就是上联所讲的“成败一知己”。下联的“生死两妇人”中,第一个妇人,指的是救韩信活命的漂母。 韩信年轻时,家境贫寒,受人轻视,只得在淮阴城下河里钓鱼过活,经常挨饿。有一次,韩信穷困不堪,饥寒交迫,差点饿死之际,只有这位在河边洗衣的漂母,看他可怜,亲自送饭给他吃,救了他一命,这就是使韩信“生”的妇人。当时,韩信很感激,对漂母说:“我一定报答你!”汉朝建立后,韩信因有功被封为楚王,他没忘记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送去千金作为酬谢。所谓:“一饭千金”正是此事。另一个,是置他于死地的妇人,就是上面提到的吕后

   亚父:范增,楚霸王谋士。
       范增为了项羽的霸主事业鞠躬尽瘁,并且看到了刘邦是项羽夺取天下的最大对手,多次向项羽阐明杀掉刘邦以绝后患确保江山的利害关系。但是,项羽为人注重义气,多疑且自大,一方面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不利于自己重情重义的名声。另一方面自大地认为刘邦无论在才智还是军事策略上尚不足以对自己夺取天下的事业造成威胁。迟迟不肯杀掉刘邦。陈平的反间计轻易就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疏远和猜忌,范增作为一介忠臣,为项羽鞠躬尽瘁的忠心和苦心却换来项羽的疏远,范增只能感叹未能遇见明主。在范增死后,项羽在其他谋臣的劝谏下才意识到范增的一片苦心和自己对范增的误解。
     范增死后二年,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彭越的联军击败,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不久,项羽逃到和县乌江,自刎而死。刘邦以“楚汉战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朝。
     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2 15:21 , Processed in 0.0539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