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9|回复: 1

林彪列传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6
发表于 2016-11-7 1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11-7 19:14 编辑

林彪列传
来源网络戏语
               定国公彪,姓林,原讳育蓉,湖北黄冈人也。年十一,头生恶疾,血脓俱下,至是留痢,貌不惊人。适有苦行僧至乡,观彪回首样异,乃尾随至家,索八字起卦,几惊昏厥。彪父询由,答曰:始观贵子回首,乃狮子摇头之势,后必显贵。八字排卦,乃有封侯之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彪父厚金馈僧,乃不取,叹气走之。彪父甚疑,追复询,僧曰:天机不可泄。彪父仍询,期只字片语,僧忧折寿,不语。彪父曰:愿天折吾寿,可否?僧乃曰:勿娶周妇,必克致死。后送八字:天恩浩荡,有来无回。彪父求析,僧嗔之,乃去。
  民国十五年,彪从叶挺讨军棍吴佩孚,始露勇武。越年,叶挺邀朱德、贺龙举义南昌。彪屡有战功,智勇双全,众皆羡。惜天时未到,随德溃投井岗,越数战,为帝所识,捧为爱将。
   彪寡语多智,指挥有度。血战湘江,国军尾追不舍,背水一战,无彪则全军覆矣。大渡河,乃翼王石达开覆军处,国军势在必得,追讨不懈。太祖遣十八勇士破弹雨夺敌岸,惜无舟渡,千钧一发。是日,太祖忧失寐,突发其想,嘱彪袭卢定桥。彪即遣麾下,昼夜奔袭300里,一鼓成功。太祖军至是得路。
  长征艰辛,彪效忠太祖无异志,与彭公德怀并肩,各执左右先锋军印,乃太祖之宠将。
  太祖率军至关中,用民国号。时倭夷大作,国土沦陷,国军战多不利,人心惶惶。太祖为国家计,愿携手蒋公中正携抗敌。初,倭寇犯东北,中正命东北王张学良避敌不战,图丧数省。中正寡谋,愧执神器,行攮外必先安内策,致招天怒人怨。中正谓太祖军为赤匪,统国军屡剿不克。后西安事变,中正始受民意,愿与太祖弃前嫌。太祖拜朱德为大将军,师分三部,皆效命国府。上以彪为前将军,付以精锐。彪不负太祖望,于平型关伏袭倭夷,斩首千级,海内震动。
  民国二十七年,林公过河西,因着倭服扬威,为军棍阎锡山麾下所伤。太祖甚惜,随送俄都养病,不事行伍。民国三十四年,倭土天降胖孩儿,丧丁无算。倭酋知大势已去,乃宣昭停战,其乱乃息。倭乱既平,中正随败盟约,起兵数百万,啸三月灭太祖师。太祖遂谴彪为征北大将军,假黄钺,辖满州军事,节制三十六镇上将军,以陈公云,张公闻天,罗公荣桓共辅之。
  民国三十六年,满州战事日紧。时逆军甚悍,久攻不克,犹于四平战多败绩。太祖闻战事不畅,数令责彪。彪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一意孤行。太祖知之,责之更甚,彪始尊太祖意,竟至战局斗转。彪统兵谨慎,不到危局,不愿涉险。太祖统全局,彪驾一隅,策虽有异,实可谅之。
     民国三十七年,彪命平北将军肖劲光统兵围逆兵于长春,自统兵拔锦州,克沈阳,平降长春,共斩首四十万级,俘将军郑洞国,廖耀湘,举国大哗,是为辽沈战役。既而克关外,林彪统八十万大军围击民国车骑将军傅作义,克天津,斩首十二万,俘将军陈长捷,傅大骇,乃降,是为平津之役。  
  民国三十八年,平南大将军刘伯承破徐州,斩首五十万。继而横渡长江,占国都金陵,逆军由是哀溃,日复凋零。中正乞休战,效南北朝,太祖不许。命征东将军粟裕平江东,征南大将军刘伯承平蜀中,征北大将军彪乃用兵岭南。越明年,林彪乃扫荡岭南,又跨海克破黎州,天下乃定。  
  太祖开国,定都北平。开国二年,高丽内战,米夷携坚船利炮,助李贼乘晚欲问鼎高丽。高丽酋金日成日溃千里,遣使赴京乞太祖平叛。太祖始建国,国贫民弱,甚忧米夷强悍,犹豫再三。金酋复电邀平叛,迫切恭迎。太祖虑米夷克高丽而寇中原,命上将军粟裕统兵于辽阳,待命出征,裕以病不就。军中诸将多以为彪有略,必承此重任,及太祖谴上将军彭德怀入高丽,一军皆惊,是时彪病磨日甚。开国三年,以彪居功至伟,入枢密,赐定国公。七年,太祖封彪等十人为开国元帅,军中以林彪齿幼而高位,多有羡慕。  开国十年,彭公发刘元帅伯承,大司马粟裕之失,自此军中咸用彭公之命。十一年,太祖以彭公言语不宜,乃去其职。又以彪有望,为大将军,政务院协理大臣并兵部尚书,由此权重一时。开国十八年,改元文革。上发大司马并侍卫内大臣罗候瑞卿之失,后又发储君刘少奇之过,乃废储君。初,太祖欲潜心文学,禅位于储君少奇,执建设大计。不意储君奉西方为神明,效法夷酋欲资本建国,由是愈走愈曲,为太祖所恶。自此,上不称帝,只称监国。彪多从之,不能正直。太祖之长皇子,殁于高丽,帝喜彪有谋,乃诏曰:家有长子,国有储君,朕之大宝,非诸君候所宜问也!以公子林彪有德,今乃为储,待承大业,杀白马以盟,后非林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皇天信誓,诏告天下知悉;自此林公权势益重,排斥异己,诬陷重臣,结党为奸,积怨甚众。天下动荡不安。  
     宰相周公恩来,恶彪久矣,凡彪所劾,多有安抚。奈何林公得太祖赏识,虽怒而不敢言。
    文革四年,太祖大会诸侯于庐山,太傅陈伯达,阴通储君意,对太祖大加奉承,欲助储君接掌神器。太祖闻彪子立果私纳家臣,搜罗美女,疑为彪所纵,甚怒,由是治陈伯达过,杀鸡敬猴,林公惧焉。  
  文革五年,帝查彪子立果有不臣之心,招兵买马,图谋社稷。彪为人父,不应不察,由是帝疑彪作乱。时与镇南大将军许世友会猎与吴,乃责林公之失,友怒曰:上可宽心,若京城异动,臣刻日发兵,日捣贼巢,祸灭三族。彪闻悉惊恐。及帝北返,彪竟以数骑逃亡出京。彪女立衡电告宰相周公,曰其兄母挟父出逃,哭求赦罪。周公急告于帝,帝愕然,思之良久,曰:天可有雨,妇可易节,任其去耳!彪至京郊,悟罪责甚重,转而回奔。卫戍告于周公,周公令闭门不纳。彪愕然惊醒,方悟儿时僧语玄机中藏恩来二字故。无奈,彪率众赴漠北,欲借俄夷重兵杀回京城。时俄夷占鞑靼国,不识彪等降,乱箭齐发,可怜定国公,一箭穿喉,刹那命丧。及彪薨于鞑靼,周公乃命卫将军汪东兴擒一等伯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人。并诏告天下: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储君林彪,举止不宜,诏天下共讨之。是为批林批孔。
   太祖越五年而崩,少帝华国峰即位。少帝三年,大司寇江华诉讼林彪,以证据发林公之失,并告示天下。后众儒生思林公前功,谥为庄烈公[有功安民曰烈,死于原野曰庄]。又有黄河老叟七律一首,图以其兴亡功过警示后人:
叱咤风云林育蓉,
运筹帷幄冠十雄,
功高曾执三军印,
可惜晚节坏英名。
将门纵有虎狼子,
奈何贼心天不容,
折戟沉杀荒丘恨,
不是叛奸也李陵。




  楚国公林彪列传                             


                                张雄文
    楚国公林彪者,黄州人也,一名育容。父为业主,颇有赀财,家道殷实。从兄育英、育南皆一时名士,共运先驱者也。公娴静寡言,少有大志,常思有以报国者。赖二兄垂训,遂有仰慕苏俄天下为公之意。年十八,归我党。

    民国十三年,孙公文建军校于黄埔,蓦海内志士为徒,欲以此图中夏一统也。公闻之,窃喜,心神往之。明年,违父意,毅然负笈于黄埔。遂得闻古今用兵方略。

    十五年,公以伍长归叶公挺部,北伐湘鄂。明年八月,复从贺公龙、叶公挺举义于豫章,以勇为百夫长。旋从朱公德进兵井岗,始归于太祖麾下。

    是时,伪帝蒋屡征剿于太祖,必欲除之而后快。太祖诸将皆以为赤军仅任作战即可,而不当及其余。独太祖雄才大略,以为赤军作战之余,尚须鼓动黔首为割据之基。是以两相争执,各不相让。于是时,太祖有“人至察则无徒”之叹。未几,太祖偶经一次所,见一少年尉聚本部人马训话,言及赤军亦当鼓动黔首云云。太祖大喜,顾谓陈公毅曰:“此何人也?”陈公毅曰:“校尉林彪也。”太祖遂识公焉。俄而,参军王尔琢战殁,太祖遂以其校职授公。公自此与陈公毅同列而独掌一劲旅也。

    十八年,彭公德怀率义军由平江来,编为五军,并长之。公亦以勇长于四军。方是时,公与彭公德怀、黄公公略三人称朱毛赤军三将。然终以公独出,众皆谓之淮阴侯也。其后四年,公从太祖屡破伪帝蒋之剿,其闻于世之战者有三。二十二年,吾党中枢谴员假太祖之职,尽废太祖成法,战事遂逆转直下如江河,不可遏止。公怀太祖之德且慕其谋,屡亲谒太祖,怨于当道,欲请太祖再起,太祖好言抚之,倍感慰籍焉。

    二十三年十月,中枢迫于百万蒋军之围,手足无措,与八万赤军仓猝撤于江西,欲往湘西会贺公龙部。亘古未有之长征遂始。公率所部攻关夺隘,拄于八万军中,中枢方迤俪转至于遵义。然损兵折将至五万余矣!是时,将忿兵怨,俱责中枢进退失据,而怀太祖在时之捷报频传也。中枢无可如何,遂召成员于遵义,以谋进兵方向。太祖乘机发难,提请中枢魁首博公古逊位。众人杂然相许。太祖遂重掌军权,党权亦独揽矣。公与会,太祖之出得其力焉。 太祖既出,以奇谋运兵谴将,四渡赤水,连克数省,北济金沙,复越于雪山草地,遂至于陕,会刘公志丹部于吴起。

   二十五年,太祖置赤军大学,旋更名抗倭军政大学,俱以公为长,前蜀军名将刘公伯承反得副之。明年,倭寇大举犯中夏,吾党姑尊伪帝蒋,与议和,遂更赤军为八路军。公所部列115师,为师长。旋率部伏击倭寇于平型关,斩首三千余,震悚天下。未几,复于广阳再败倭寇。是时,国人皆以“神将军”呼之,公之智勇海内皆知矣。后公衣所获倭服跃马而行,友军不知,以为倭寇至矣,遂开火,中公而坠。太祖大急,遽送之苏俄医治。其后数年,公得远沙场而稍获余暇焉。

    三十四年,倭寇降我,而太祖与伪帝蒋复争天下。公以智勇复任联军总司令于东北。是时,公之谋略归于炉火纯青,运用之妙,古之名将罕有,今亦仅恭武侯粟公裕齐之。伪帝蒋军以此屡败于公。初,公以十万众征东北,其后三年,竟得百万余众。以辽沈、平津之役歼敌亦至百万余众。俘敌将士、兵器无数,遂成吾军第一将。公又以获胜之师直下江南,横扫湘桂粤,竟至于海南之岛,为当时诸将中攻城略地最广者。

    太祖七年,公以战绩拜为元帅,封楚国公。开国十元帅中列第三,实为第一,盖朱公德、彭公德怀仅年历强之而已,智勇战绩则难窥其项背。

    十年,彭公德怀以忤逆太祖罪贬,公迁长于国防部,复列中枢七常委之一及军委第一副主席职。然公不好名利,称病退于家,其职权每以贺公龙假之。

    十七年,太祖以功臣宿将多懈怠贪吝故,思以文化革命之名革故鼎新,饬退骄奢故旧,而进之以新锐。谋之公,公深以为然,欣然许之。太祖遂独排他议,诏文革始行,民间。无论士民人等,皆可打鸣、大放,无须官府照准,可指变修之在位者而詈之、辱之以至役之。公参赞其间,威权日重,渐至副统帅之位,仅次于太祖。太祖又诏告天下,立公为皇储。是时,其余诸将帅纷纷去职,不复得太祖宠幸也。

    二十三年,公于全党中枢会间首议:重置国家主席。太祖大不悦,盖刘公少奇尝居此职屡忤逆于己,憎乌以及屋也。公大恐,窃思诸将凡忤太祖者,均不得善终,己亦危矣!

    正计无所出,其子立果九月十三日强挟公登机,欲赴苏俄免祸。公拒之,终力竭而遂立果志,旋坠毁于蒙古国温都尔汗,将星遂陨。公时年仅六十有四。

    论曰:公状貌如妇人女子,以少年从军数十年,智谋百出,横扫六合,佐太祖一匡天下,居功至伟。时人比之淮阴侯,信不诬也!况公淡泊名利,元年十月开国大典,诸将帅皆受请登于天安门城楼以观礼,陈公毅尚曰:人生达此,可以无憾!志得意满之情溢于言表。唯公婉拒之,竟未与。六年,太祖大封诸将功臣,以十人为帅,公亦列其中。然太祖亲授军衔时,有三人未至。其一乃刘公伯承,时方有疾;其一为叶公剑英,正差遣于辽东;又一乃公也!太祖前十余年,公均称病居家。以此观之,处世又似留侯。吾以公为全人哉!孰意二十二年以“国家主席”一职之争,遂失太祖之欢,倏忽沦于异域之鬼,岂不痛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2

帖子

132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27
发表于 2016-11-8 10: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真相终将大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2 15:18 , Processed in 0.0534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