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防御工事,堡内设有暗道、暗室、射击孔等设施,宽1.6米、高3米的暗道夹层在堡内纵横交错,长达60米,角楼及护墙上装满了射击孔,设计巧妙、里大外小。外面枪弹很难射进,墙顶通道宽可跑车,放火防攻设施齐全,可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然而,毕竟地处茫茫大漠,众人皆贫你独富,岂有平安可言!
瑞安堡作为私人庄园,设计精美,规模宏大;作为军事防御建筑,结构严谨,进退自如。它既有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又有现代建筑的实用美观,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独特景观。
[
瑞安堡位于民勤县三雷乡三陶村,堡主王庆云,字瑞庭,建堡时为民勤县保安团长,取其名中的“瑞”与他春风得意的官职中的“安”为堡名,既有吉祥安康之意,也隐含着炫耀之情。
刘润和说,据史书记载,民勤人绝大部分是明清两朝移民 的后裔。宋元以前民勤多为驻军之地,常住 人口很少,到
朱元璋屯耕、康熙实边,始从全国各地大规模移民,江淮移民把他们的文化也带到了民勤。
王庆云的先祖从何处迁居民勤,至今没有确切的表述,但可以肯定,王家是移民,经过数代人的苦心经营,清末始发迹起来,在民勤县城西南买下了一些土地,还在武威开了商号,在
民勤开了分店,主营绸缎、食盐和茶叶等生意。1929年春,在河州和岷州被
吉鸿昌击败后欲挥兵攻打西宁的马仲英军路过民勤时与守城保安部队发生冲突,民勤很快被攻破,城内4000多居民罹难。
王庆云的大哥王步云时任民勤县教育局局长,在保护学校师生时惨遭杀害。教育界感念王步云的义举,推荐其三弟王庆云继任县教育局局长。
已故的原民勤县文化馆馆员杨澄远著文《旅凉同学控告恶霸王庆云始末》(载于《民勤县文史资料选辑》,1988年版)记述:“(王庆云)自幼不学无术,以狂赌滥嫖、走狗放鹰为务。”王步云恨其无行,呼之为“三贼”,有时还施以鞭笞。到教育局任职后,王庆云仍不思进取,未及两年即被控去职,后在武威结识了国民党骑5师军需处长李某,由李某牵线结识了师长
马步青,并以师部参谋的头衔返回民勤,初任军需采购站站长,继任第一区区长。1936年民勤成立保安团,王庆云被任命为团长,成了
民勤的头号财主。
就在他上任的当年,瑞安堡开工修建。瑞安堡施工时,每天有800民工干活,包括木匠、泥水匠、铁匠。数以千计的民夫工匠熙熙攘攘,运送物料的大车络绎不绝,在这个偏僻的沙漠小镇上,其工程规模和热闹程度不亚于给帝王修建王宫,因而民勤人给瑞安堡另起了一个名字——“小皇城”。
1938年,这个浩大的工程完工了,据说建设总计耗资10万大洋。
1940年,在武威师范读书的杨澄远与同学联名状告王庆云,所列主要罪状为:王庆云任教育局长时,贪污学粮折价白洋3000余元;任军需采购站站长期间,摊派柴草麸豆贪污白洋1万余 元;任保安团团长时,向全县摊派“劳军捐助”(当时称为十万白元款),抽成吞入私囊等。告状自然毫无结果。
1951年春天,民勤县人民政府在三雷乡召开镇反公审大会,59岁的王庆云被定为恶霸地主,执行枪决。瑞安堡被充公,交给县粮种场办公使用。
王庆云兄弟姐妹8人,他还有4子3女。王庆云被枪毙后,王家人纷纷逃离,现在有的在新疆,有的在内蒙古
河套地区,长子则在重庆,大多以务农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