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5-1-27 20:39 编辑
古籍里的石牌之十六----历史上的三位名人[color=var(--weui-FG-2)]伶俜我爱石牌[/url]
2024年12月26日 17:11 广东
作者:伶俜
一、王作楫 石牌曾经有两座桥,一座叫王家大桥,一 座叫古稀桥。
王家大桥,《石牌镇志》上介绍说,在今昌政自来水公司蓄水池处。康熙中,邑绅王作楫建,光绪中改为三孔石桥。于1964年拆毁,石料修了石牌大闸。
同治版和乾隆60年版的《钟祥县志》卷二桥梁记载相同:(县西)五十里之石牌王家桥,康熙中邑绅王作楫建。
乾隆6年《钟祥县志》卷二桥梁津渡记载:王家桥:石牌,在县南五十里。
民国版的《钟祥县志》卷三桥梁记载:王家桥,石牌,(钟祥)城西五十里,清康熙中邑绅王作楫建。光绪中 改建木桥,今为汽车必经之道。(应该有误,王家大桥实为石桥)。
由上可知,建桥人名叫王作楫,是康熙年建的。这个人,在《钟祥县志》上是可以查到的。
乾隆60年和同治版《钟祥县志》卷九记载相同:例仕:王作楫,霑益州知州。
民国版的《钟祥县志》卷十八荐 绅 表:荐绅表五,历代文武官职汇表,仕进,王作楫,霑益知县。
《安陆府志》卷十三,例贡:康熙九年(1670年),王作楫,霑益州知州。
再看光绪《霑益州志》 卷一学校:庙学自移州治于交水未有定处,康熙六年知州王作楫、学正黄世椿置今地修建。
卷三秩官:知州,康熙,王作楫,湖广钟祥人,监生,三年(1664年)任,名宦,有传。
卷三名宦:王作楫,湖广钟祥人,康熙三年任。如上图。 卷五艺文上:《重建庙学碑记》,王作楫,康熙五年州牧。
乾隆《云南通志》 卷七学校,庙学,霑益州,本朝康熙六年知州王作楫、学正黄世椿修复。 卷七书院:西平书院,在霑益州南门外,本朝康熙四年知州王作楫建。
卷十八秩官二:霑益州知州,王作楫,湖广人,监 生,康熙三年任。
道光《云南通志》卷一百二十秩官志六之二,循吏下曲靖府:王作楫
道光《许州志》卷五官师职官:王作楫,湖广钟祥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
民国《许昌县志》卷九官师下:知州:王作楫,湖广钟祥人,十七年任。
雍正《河南通志》卷三十六职官七:各直隶州知州,许州,王作楫,湖广钟祥人,康熙十七年任。
由上可知,王作楫,1664年任云南霑益州知州,1670年例贡,1678年河南许州知州,而且建学宫修书院,“州人至今颂德”,石牌人的优良品行,到哪里都是让人称颂的。
二、陈万殊 古稀桥,《石牌镇志》上介绍说在今石牌教育办西200米。
同治版的《钟祥县志》卷二桥梁记载:古稀桥在石牌西北三里许,里人陈万殊年七十,戒子孙勿为觞糜费,集其资捐以成,桥因名古稀桥。乾隆二十四年建。
乾隆60年《钟祥县志》卷二桥梁记载:古稀桥在石牌西北三里许,里人陈万殊年届七十,戒子孙勿为觞糜费,集其资捐以 成,桥因名古稀桥。乾隆二十四年建。
民国版的《钟祥县志》卷三桥梁记载:古稀桥,石牌西,(钟祥)城西五十三里。清乾隆三十四年里人陈万殊建。万殊年七十,移称觞资建,故名。
由上可知,建桥人名叫陈万殊,只是对这个建桥年代,相差了十年,一个1759年,一个1769年。应该有一个是误写。
另有一块石碑《重修凤台寺前后佛殿碑记》,碑上写明重修的“监修领袖”之一是“陈万殊贯一氏”。由此可知,陈万殊即陈贯一,贯一应该是字。
看来,陈万殊当时在镇上有一定号召力,才能带领大家一起重修凤台寺,而且肯定是有相当的财力的,才能又修寺(1754年)又修桥(1759年。此时他正好七十岁)。
三、邓佳荃 再看石牌《重修凤台寺前后佛殿碑记》的“监修领袖”另一个人“邓佳荃方泽氏”,这是与陈万殊一起修凤台寺的邓佳荃,方泽应该是他的字。此人在钟祥县志里也是可查的。
乾隆60年《钟祥县志》卷十二义民:邓佳荃,如图
乾隆60年《钟祥县志》卷十 恩封恩荫 附:邓佳荃,都司开运之祖,赠昭武大夫;张氏,开运之祖母,赠恭人;邓鎧,都司开运之父,封昭武大夫;文氏,开运之母,赠恭人。
乾隆60年《钟祥县志》卷九制科:邓开运,庚辰(1760年)武举,候选都司佥书;邓开弟,辛卯(1771年)武举。
乾隆60年《钟祥县志》卷十四列女下:余氏,武举邓开弟妻,……弟无子早世,……立嗣延祀……
乾隆60年《钟祥县志》卷十九:五律:《夜次丽阳》,国朝邓开弟,邑人。
同治《钟祥县志》卷十二:邓佳荃:……乡里德之,复喜骑射,教诸孙为有用之器。
民国《钟祥县志》卷二十二先民传四:邓佳荃,如图。
由上可知,邓佳荃,1754年修凤台寺,1760年长孙 邓开运中武举人,1771年次孙 邓开弟中武举人。邓佳荃、邓鎧 均被封为昭武大夫。
因此,邓佳荃当时也是镇上一位受人尊敬的人,和陈万殊一样能够带领大家修寺,并且善骑射,乐善好施。最后被封为昭武大夫,为四品官员。恭人也是四品封号。
以上三位的事迹,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当年古镇,民风淳朴,乐善好施一直都是人们骨子里的精神,整体人文素养较高,而且整个古镇的经济实力雄厚,才能一次次重修崇果寺。
周子强搜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