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四泉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荆门古城西郊,有座山,最早叫蒙山,汉朝时名半月山,隋朝改名为峨眉山,以后人们又根据其形状似大象,改称为象山。在象山东麓,罗列着惠、龙、蒙、顺四大名泉。泉水从石缝里涌出,汇入文明湖,再流入竹陂河,环城三面后,注入汉江。这就是闻名江汉的象山四泉。 蒙泉、惠泉,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因水清质甜,亭台众多,早已是风景名胜之地。蒙泉依原蒙山得名;惠泉较蒙泉后得,因是温泉,较蒙泉优惠,所以叫惠泉。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公元1034年至1037年)翰林大学士彭乘在荆门任知军时,在蒙泉北侧凿得一新泉。这个泉恰好在老莱山庄,曾是春秋晚期楚国著名道家老莱子隐居的地方。老莱子是民间传说的“二十四孝子”之一,他孝顺父母的事迹尽人皆知,所以彭乘知军便根据老莱子的孝迹,把这新凿的泉叫顺泉。但后来顺泉逐渐被淤塞,清朝乾隆年间知州舒成龙清理修竣,并在泉后石壁凿“顺泉”两个大字。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知州舒成龙在竹陂河上修筑来龙石桥,傍山采石时,在蒙泉与惠泉之间又凿得一泉,并且掘出一块碑碣,上面刻有南宋熙宁年间荆门知军吕元所题的一首诗:“泓泉敷润有深功,石渎涓涓海眼通。岁稔时和霖雨足,风云长静白龙宫。”舒成龙便根据诗的末句,把新凿的这个泉取名龙泉,同时把新筑的石桥定名为来龙桥。 龙泉旁边,建有龙泉亭、得月台和跃渊阁。惠泉的中央筑方形平台,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文献皇后下令建造了初月亭,清朝乾隆年间修葺时改名流清亭。流清亭旁还有一座喷玉亭。蒙泉也有潜玉亭,浮香亭。顺泉有座孝隐亭。史料记载,蒙惠二泉周围还有许多亭阁,如信美亭、漱玉亭、船亭、澄湖阁等,都不存在了。唐代的宇文鼎、李德裕、沈传师、牛微、刘次山,宋代的张垓、陆九渊、欧阳修、孙仅、孙翀、张敬翁、黄鲁直(即黄庭坚),以及明代的黄辉、康一元等诸多学者名士或良臣名儒都曾为蒙泉撰文写诗题字,留下不少碑碣。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这大量的蒙泉古迹绝大多数被毁坏,只留下南宋陆九渊、张垓、黄鲁直、明代黄辉和民国初年江西南昌七龄童所书石碑。象山四泉石刻已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象山四大名泉,富含矿物质,属硬水型,水盛质优,常年涌流不涸。四大名泉犹如四颗明珠,镶嵌在文明湖畔,把荆门这“小西湖”点缀得益发秀美,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蒙泉[唐]李德裕(赵郡) 兹泉由太洁,终不蓄纤鳞。 到底清何益?涵虛势自贫。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 未及黄波量,滔滔岂有津? 惠泉 [宋]孙介歆 孤城深锁乱云间,城上云开面面山。 负郭惠泉谁共享?卫公诗碣绿苔班。 顺泉 [清]胡作柄(荆门人) 尽是峰岩怪石连,独生丛木此幽偏。 一泓浅濑堪垂钓,半亩平芜好种莲。 拟作他年投老处,恨无近日买山钱。 夕阳西下东风冷,徒倚西郊未拟还。 龙泉 [清]陈夔 静极应无暑气侵,一泓凉禄沁诗心。 逢瀛清浅休回首,水似龙灵不在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