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范如圭

0 / 1132

704

主题

926

帖子

35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3
发表于 2024-2-4 17: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如圭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公元11世纪)
  范如圭字伯达,祖籍崇安(今福建崇安),后跟随舅父胡安国到荆门定居。
  范如圭从小在舅父的熏淘下长大,熟读《春秋》,文才出众,参加地方考试每次都名列前茅,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5年至1098年),登进士第,授左从事郎,任武安军节使推官.范如圭刚任节使推官时,军中的一位主帅因为一件事要杀一个将官,范如圭说这个将官罪不该杀。主帅说:“我是军中主帅,我说杀,任何人不可改变。”范如圭严肃地劝告他,人命不可草菅,作为军中统帅,你的一个字就可以要多少的性命,对于有错误的将军和土兵,只要不犯死罪,就不要轻易杀掉,光靠杀人是不可能整肃军纪的。这位主帅认为范如圭的话很有理,就赦免了这位将军。从此以后,无论什么事,这位主帅都主动和范如圭商量,对他的意见很尊重。过了几个月,范如圭又任江东安抚司(今江苏南京一带),不久又迁为校书郎兼史馆校勘。
   南宋高宗(公元127年至1162年在位)信任奸臣秦桧,主张与金国讲和,遭到朝中立志抗金、恢复中原的一批文臣武将的反对。南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的投降之心昭然若揭,于是大兴文字狱,陷害立志抗金的仁人志士。十二月,金国派张通喜、肃哲到临安(今浙江杭州)逼迫南宋与金国讲和。金使到临安后,在高宗和各大臣面前横蛮无理,不可一世,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范如圭写信给秦桧,责骂他忘了国家、背叛祖宗、丧权辱国;并质问他:“你如果不是丧心病狂,怎么会做出这样忘仇辱国的事呢?你的所作所为必然遗臭万年。”秦桧见信后恼羞成怒。金使走后,范如圭又上书高宗说,南京(洛阳、开封)被金人占去,先皇的寝灵虽近在咫尺,却不能去祭扫,这怎么能告慰先皇的神灵呢?高宗听了,潸然泪下,说:“如不是卿,我也听不到这样的言语。”便立即派使臣到金国占领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去祭扫皇陵。秦桧认为范如圭没有事先告诉他,越发怒不可遏。范如圭估计秦桧必然会加害于他,于是就以迁灵柩为名回到故乡,隐姓埋名,足不出户,长达十余年。
  十余年过去了。这期间,国内发生了许多大变化。金人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诬陷被害,宋朝向金国进表称臣,议和成功,秦桧权倾朝野,越发不可一世.秦桧对范如圭一直耿耿于怀,但又不轻易置他于死地,于是又派他做邵州<今湖南邵阳)通判,不久,又改为荆南(今湖北江陵一带)通判。
  秦桧死后,高宗召见范如圭。范如圭对高宗说“治人以知人为先,知人以廉洁奉公、忠于国家为本。,”言辞恳切深得高宗赞许。范如圭又针对当时的国情,提出了屯田之法和改革税赋中间的弊政。百姓辛辛苦苦种一年田,收获却被官府征收去了,百姓就会有意见。要让辛勤劳动的人有盈余,让那些懒惰的人变勤劳,不致于让他们饿死。他指出“如果只看在眼前,就会失大计,只图谋当前的效益就会影响将来。例如我的原荆、淮一带土地广阔,如果安排好了,就能得到大利。”他又将北宋至和(公元1054年至1056年)、嘉佑(公元1057年至1063年)年间一些名臣的奏章共三十六篇汇编成书送给高宗。当时大臣们都为他担心,害怕皇帝怪罪他。他说,做臣子的要处以公心,即使皇帝怪罪我。我也不感到遗憾。皇帝敬他的至诚所感动,将他选为泉州(<今福建泉州)知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