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孙 镛

0 / 1144

704

主题

926

帖子

35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3
发表于 2024-2-1 16: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公元10--11世纪)
  公元982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孙镛(字鼎臣)任荆湖北路荆门军(今荆门市)知军。
  孙镛祖籍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县),在荆门军任职期满,不回河南,落籍荆门。
  早在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 960年),孙就镛向世宗皇帝呈献《赞圣策》九篇,其中援引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任贤纳谏的史实,将自己比作大臣魏征。世宗召孙镛谈话,孙镛提出“武不可黩,敛不可厚,奢不可放,欲不可极”的观点,认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不应滥用武力,不应暴征税赋,不应铺张浪费,不应腐化享乐。世宗皇帝觉得这样的警句有助于治理国家,就让孙参镛加中书试,派任开封府兵掾曹。
  宋太祖赵匡胤打下江山,孙镛出任河南太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任鸿胪寺少卿。秘书郎兼王府教授刘章向太宗皇帝推荐孙镛的才干,朝廷封孙为镛左赞善大夫,授任殿中丞。第二年,派来荆门任知军。
  孙镛曾创建东山书院。书院遗址在今荆门市城区中部东宝山,元代曾在遗址侧兴建天宁报恩万寿寺。孙镛的三个儿子孙何、孙仅、孙侑自幼在东山书院攻读,日后成为北宋名儒良臣,两人中了状元,一人中了进士,史称“荆门三凤”;后来,朱震、朱巽也曾在东山书院攻读,兄弟二人也成为宋代大臣和哲学家,人称“二朱”。清乾隆年间,在东山书院遗址上重筑读书台,台上建亭,以纪念“三孙”和“二朱”。读书台就是清代荆门“三台八景”之一台,其他二台是凤凰台和讲经台。
  荆门的历史古籍评价孙镛在荆门知军任内“善治民,教养有方,父老传其名不泯”。孙镛有故居在纪山南侧(今荆门与江陵交界处)的“红花港”,后人曾在宅基旧址上兴建豪林寺。
  孙镛后来又曾出任广西龙州知府,死在任内。荆门州推崇孙镛为荆门名宦,入祀荆门名宦祠,延至清代,每年春秋两季由地方长官主持致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