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孙何《荆门历史风貌》

0 / 1347

704

主题

926

帖子

35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3
发表于 2024-1-29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何
李云清陈棠生
摘自 刘海章 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孙何
(公元960 1004年)
  北宋大臣、学者孙何,字公汉。祖籍蔡州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随父落籍湖北荆门,是孙镛的长子,“荆门三风”之一。
  孙何出生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岁识音韵,十五岁能写文章。学习用功,对钻研古典经史特别有兴趣。所写的文章,篇篇引经据典,青年时代,就以文学驰名,在当时的知识阶层人士中相当有声望;与著名学者丁谓齐名,两人志趣相投,相当友善,时人号称“孙、丁”。翰林大学士王禹偁对孙何推崇备至。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孙何与丁谓一齐得中进士。开封府和礼部都特别推崇孙何的试卷。参加殿试,孙何得中头名状元,而丁谓却榜列第四名。丁谓颇有点不服气。皇帝幽默地打趣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合该点为第四名,还有什么好怨的!”
  开始,派孙何为将作监丞,通判郏州(今河南郏县)。不久,被召回京城,在国史馆任编修,赐穿大红袍,官职升至秘书丞,出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后又曾任右正言,改调右司谏。
  真宗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即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孙何献《五议》,建议皇帝选派有胆略的文职大臣执掌兵权;世家贵族子弟应送入人太学技受教育,贫穷的优秀读书人由州县推荐任用,禁止花钱买官禄;恢复考试录用制度;推行乡饮的礼仪制度,尊重谈书人,按照才能任命官员,不应凭恩典照顾提拔升级。皇帝读了奏本,表示赞赏。不久,便召入内阁,任侍制的官职。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上疏皇帝,建议改革人事制度,裁汰多余的官员:调整国家职能部门,把三司所辖的机构归还户部,逐步恢复六部“各司其职”的制度。同年冬,跟随真宗出巡大名府(宋代防守汴京的门户,位于河南、河北交通要冲)。
  真宗向孙何询问边防形势,孙何列举当时军政腐败、将帅无能、边将贪生怕死和对敌情满不在乎的种种弊病,皇帝十分嘉许。守将傅潜抗击契丹入侵不积极,畏缩不前,贻误军机,孙何坚决请求朝廷给予惩处。结果,将傅潜流放到房州。
  不久,孙何代理户部判官,派为京东转运副使,他又建议真宗慎重选任州、县地方长官和选用司法官员,精简编制,提高国家官员的待遇。后被调任江浙转运使,加封起居舍人。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孙何回京任太常礼院,接着,改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执掌三班院。但孙何这时已染上疾病,勉强任职。有一日,有事出班面奏皇帝,走近阶前,手上的奏本掉下,便弯腰拾取,慌慌张张,又把玉笏板摔落地面。为这事,有关部门纠举孙何这样冒失是对皇帝不尊敬的表现,但皇帝下诏不必追究。孙何觉得很惭愧,请求皇帝免去现职,改为少卯监,分守京西道,以便养病。但皇帝不同意,只是叫太医为孙何诊治。太医劝孙何用艾炙医治.孙何不听,认为一个人死生有命,治不治反正是那么一回事,同年冬,病近,享年四十四岁。皇帝正在澶洲与入侵宋朝的辽国结盟议和。接到死讯,十分悯惜,录用孙何的儿子孙言为大理寺评事。荆门军列孙何为乡贤。
  孙何平生喜欢结交学者名流,热心教育事业,经常接触知识分子,看到有才华的晚辈总要大加赞赏,对他们诸多勉励。但孙何的性情急躁,心胸狭隘。例如他在江浙主持政务期间,当地州县的人士相当惧怕他。他平生笃古好学,著有《两晋名贤赞》、《宋诗十二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驳〈史通>》(十几篇)《西垣集)、《孙何文集)(四十卷,由丁谓作序)等书。现在收集到的遗著有《读杜子美集)、《咏荆门蒙、惠泉)和《碑解》三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