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修两河口桥记 摘自焦知云《荆门古碑》上册 辑录 刘芳 碑高1.22米,宽0.74米,厚0.13米,青石质。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王庭帧撰,何登瀛书。碑文阴刻楷书20行,满行40字,记叙移修两河口桥之事。此文清同治版《荆门州志》有载,但几处与碑文有出人,两相比较,碑文更切实通顺。两河口桥位于东宝区子陵铺镇联心村6组与华阳村6组交界处,俗名“新桥”。为3礅4孔石板桥,桥长16米,宽1.8米,高2.1 米,四边八字各长4.5米。此桥现存,基本完整。1998年荆门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记叙精炼,书法工整秀丽。具有交通史料文物价值。碑立于桥西头山坡上。笔者2006年6月19日考察拓碑。 [原文] 同治十二年岁在癸西移修两河口桥记 古者惠民之政多端,而徒杠舆梁著于月令。则桥梁之设,乃王政所必重。非若浮屠氏漫举因果惑人所可同日语也。荆门当南北要冲、车马络绎之途,州治东北三十余里两河口旧有桥梁,由于乾隆乙卯岁,往来不致病涉。然每值霖雨暴涨,两水合流,势尤猛悍,圮址不免动摇,虽屡加修葺,总难永固。自道光癸已岁至今垂四十年,倾圮殆尽矣。予于庚午夏率檄来权是帮,明年夏,以公过八角庙,至其地,见其颓废殊甚,因汲汲谋复其旧。会绅士张德元等以重修请予,乃躬履亲勘,度其形势,别就新基,择其土壤坚厚者可任重石。遂定议移建,第工费繁钜,必借众力。爰先捐资倡首、复从乡之好义者为劝导,其相输助。遂择日鸠工,阅一岁而桥始成。噫嘻!前此之临河而返用,相咨嗟者不知凡几。兹桥既复,人无褰裳,车无濡轨,凡去来其间者,骈肩累迹,指弗胜屈,无远迩皆蒙其利。则斯桥之修,其有功于人匪浅矣!夫事不患于创之者难成,而患继之无人。盖创者其心专,其志一, 必期于成而后止。而继者或有这逡巡畏缩,以为姑听之而已久,且访其往迹荡然寡存,几不识昔贤美意之所在,何怪天下善举之不多觏乎! 今诸绅耆鼎力倡率,卒复前规,其惠之大.岂煦煦然起一夫之蹶、一车之柅,若子舆氏所讥济人为悦已哉?后之人如有好善乐施、心在利济若诸绅耆之,坏者治之,废者兴之,使斯桥垂于永远,讵非无穷利益乎!兹功既告竣,且愿有所记,于睹其志,观其事,均有可嘉者,故乐为书之。 钦加三品衔补用府权知荆门直隶州事锡山王庭桢撰,附贡生海峰何登高书丹。 州正堂王捐廉十千文,同知衔张金铺四十串,贡生李桂一二十串(后10名贡生姓名及捐资额从略),京山县永乐河彭应福捐银三十两零三钱合钱四十六串八百文,文生李云海八千文(后5名文生姓名及捐资额从略),监生刘起谦六千文(后10名监生姓名及捐资额从略),崇阳县教谕张良弼六千文,四川知州周翰六千文,庠生许庚飏二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