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通衢---荆襄古道 摘自刘海章主编《荆门历史风貌》 辑录 刘芳 现在的207国道,最早为荆襄古道,从古襄阳城,经宜城、钟祥县境,纵贯荆门,南到江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为“驰道于天下”,从咸阳东南的蓝田,沿秦岭山脉东段越过武关,向东南进入南阳盆地的宛县(今南阳市),南下至襄阳,接荆襄古道至江陵,这就是秦代的“南尽吴楚”的“秦楚大道”。 秦楚大道南段的荆襄古道,东临汉水,西靠荆山山脉,进入荆门境内 ,经仙居口、石桥驿、三当铺、子陵铺,从高店斜穿市区,出南台,上关坡,下响岭坡,由响岭岗,沿百里长坂,走团林铺、雅雀铺、五里铺、建阳驿、十里铺、四方铺,进入江陵县境,过枣林铺,穿过纪南城,到江陵城。 荆山山脉由北向南,余脉伸向荆门市区。荆门境内,北有鸡头山、马仰山;西北有杉木山、云梦山、万福山;东北及东沿汉水有白峰山、百顷山、马良山。荆襄古道进入荆门,正是沿两山之间的走廊地带向南延伸的。 据荆门考古发掘情况看,荆襄古道上的子陵铺,曾是楚人的聚居地,207国道东侧的子陵岗墓地发掘所呈现的事实,就是楚人在这里生活的真实反映。荆襄古道上的响岭岗,曾是楚国的一处重要城邑。从207国道西响岭岗墓地和凤凰岗墓地发掘的情况来看,这里可能是当时楚国的一处极为重要的军事基地或军事重镇。据《左传.文公十六年》载,公元前界城东北十611年,楚国发生饥荒,“戎伐其西南,师于大林(今荆门西北)”,“又伐其东南......以侵訾枝(今钟祥县境)”。在今鄂西北竹山的庸人又“帅群蛮以叛楚";在今宜昌地区的麇人又“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真是四面受敌,所以“楚人谋徙于向东南流,阪高”(准备迁都于阪高)。这个“阪高”,可能就在今荆门响岭火车站南的响岭岗。“阪高”地处荆门山之阳,地理位置险要,利于驻军防守,从响岭岗及周围簇拥着的遗址,可以看出,楚在这里已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东周楚地的“坂高”,秦汉时期称为“长坂”。史称所谓“百里长坂”,当是从响岭岗至纪山连绵百里的缓山脊,俗名为“岗(音gang三声)”。从荆门山南麓到响岭岗约有四里的慢坡,今称为响岭坡,若与百里长坂联系,这里当是东汉的“长坂坡”。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曹操为争雄天下,九月,进军新野,恐刘备占据江陵,"乃释细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轻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渲染的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刘备南走,曹操将五千轻骑急追所走的就是荆襄古道。长坂坡之战就是在今荆门响岭坡前展开的。 东汉时期,还没有荆门县,荆门北属编县,南属当阳县。据《当阳县志》载,汉当阳治东城,在今当阳东140里。《水经注》:“(东城)在绿林、长坂南。长坂,即张翼德横矛处。”据荆门考古发现,荆门城南属于掇刀办事处的袁集村,有一阴界城,其东、南、西三面,由自然河流环抱,根据文献资料所述当阳东城的地望看,袁集村阴界城的遗址,即是东汉当阳城。响岭坡在阴12 .界城东北十余里,当是当阳长坂坡了。说到长坂坡,就会想到赵子龙长坂坡前救阿斗,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吼,吼断桥梁水倒流。如果响岭坡就是古长坂坡,那当阳桥呢?据荆门考古调查,荆襄古道沿响岭坡而下,有一条古河道拦截古道,这条古河道向东南流,与现环抱袁集村的河流汇合,这就是杨树港河,这条河已淤塞,只有几许河段尚存。杨树港河上有杨树港桥,据《荆门州志,城池篇》记载,“杨树港桥在州南二十里”。这就是荆襄古道过杨树港的大桥。从汉当阳地望看,杨树港河就是古当阳河,杨树港桥就是古当阳桥,也就是张飞横矛大吼的当阳桥。张飞就是在这里掩护刘备及诸葛亮、赵子龙等数十骑经现在的荆洋公路(最早的荆洋公路从掇刀石向东经麻城,向东南至沙洋)斜趋汉津口的。 荆襄古道,襄阳以北无大山阻隔,可直达中原;南渡长江,可通湖南、广东、广西,秦汉以来是由中原到南方的重要通道。今207国道荆门段的历史地名石桥驿、建阳驿就是秦汉时期完善起来的驿传制度的印记;三当铺、子陵铺、团林铺、鸦雀铺、五里铺、十里铺、四方铺就是宋元时期急递铺制度的遗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就是从这条古道南下渡长江到达洞庭湖流域的。唐肃宗至德以后,北部中国由于安史之乱的骚动,迫使北方人民再度大规模南迁,长安、洛阳以及河南南部的人民,也是走这条古道南下江陵至湖南常德带的。宋代,靖康之乱以后,北部中国被金人占领,荆襄古道成为南宋北上抗金的西线。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在荆襄古道中段的鸦雀铺设荆门镇(宋代的荆门军治长林,据《九域志》载,长林县治在江陵府北百六十五里,即今荆门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北上抗金,向侵占鄂西北的金兵发动反攻,收复襄阳等六郡失地,取得南宋首次主动出击的辉煌战果。为了巩固胜利,岳飞率岳家军亲临荆门镇(鸦雀铺南坡)拓置城堡(现有岳飞城遗址)。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宋荆门军治移至经岳飞拓置后的荆门镇(岳飞城)。岳飞带领岳家军,扼守荆襄古道荆门段,北上抗金,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诗篇。 元、明、清三代,荆襄古道,一直是中原到南方的交通要道,历来倍受重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攻占长林、当阳以后,立即将宋代荆门军升为荆门府;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沿荆襄古道,北设仙居口,南设建阳镇,在州南设荆门守御千户所;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一直到京汉铁路、粤汉铁路修筑之后,荆襄古道的地位才有所下降,但仍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鄂中重镇---荆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