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额高0.7米,2米有石质。刻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上款阳刻楷行书1行7字;中部横列阳刻大行书“白云深处”4字,每字高0.4米,宽0.3米;下款阳刻楷书1行5字。此石刻为白云洞洞额,系最善堂修建白云洞时所刻。石额下洞门左右嵌石联一副,高1.5米宽0.3米,上下联各阴刻行书1行7字。“白云深处”石额是目前白云楼所存年代最早的石刻。 白云楼位于荆门城区东青龙山西麓,原名吕祖祠,系为纪念唐代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曾在此修炼而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开辟太平洞及斜月洞、建三皇殿,嘉庆年间建斯台台基,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正殿并修围墙,同治元年( 1862 )知州弁嗣龙主特重修白云楼及招鹤亭。 有记云:“大清同治壬戌仲秋月, 知府衔知荆门直隶州事弁嗣龙,学正陈中钦,训导周汝楫,首事王锡龄、周瀚、刘文杰、刘鹏程鼎建。”光绪九年(1883年)知州恒琛主持重建白云楼,即今存之楼。可见白云楼景观由洞、台、楼、享等建筑组成。1992 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者1995年4月8日考察时拓下白云楼所存全部碑刻。而后来有的碑刻已残失,步我的后尘者就无缘见到当时白云楼院中遗存的《纯阳大仙杂曲碑》全貌、《重建白云洞正殿补修围墙碑记》和清宣统二年《登白云楼诗》等原碑的碑文了。 [原文] 乾隆丙午三春之吉 白云深处 最善堂敬建 灵窍豁开新洞府; 良缘重话好沧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