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修河闸升天塔序

0 / 508

704

主题

929

帖子

355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59
发表于 2023-10-27 1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修河闸升天塔序
                 摘自焦知云《荆门古碑》上册
                           辑录  刘芳
   升天塔,位于荆门城区文化宫附近的月亮湖广场上。是一座平面为八角形的四层实心楼角式古石塔。如不计算塔顶宝刹,并除去塔的第四层上边于1959年加上的高0.58米的水混结构圈外,原塔通高13米。其中塔基高2.64米,八角八边,全系白石砌成。每边长3.3米左右,总计八边周长26.46米。高0.7米,径0.3米。八大石墩如同八大托力金刚承托着全塔之重。塔座上面为塔身。塔身第一层以0.1米的规格内收,第二层和第三层以0.5米的规格内收,第四层以其以0.3 米的规格内收。塔以西向(略偏南)为正面,在塔座和第一层间开一神龛,门高1.4米、宽1.1米。内供龙神雕像, 惜已早毁失。神龛之上嵌一大型门额,高0.52米,宽1.22米,周边饰以花纹。额中横列阴刻大楷书“众流汇聚”4字。第四层的同一面,上部嵌一塔额,周边亦饰以花纹,额中横列阴刻大楷书"文运天开“4字。额石下嵌一长方形像碑, 系奎星的浮雕立体像,左脚踏云龙,右腿向后弯。左手紧扣腰带,右手高悬神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题额和雕像。齐寓荆门文运昌盛、人才辈出的深意。一、二、三层均系隔面设一假窗, 上圆下方, 高0.7米,宽0.3米,层层错位,交叉不重。一、二、 三层檐口均采用两层条石叠涩出檐,每层檐角处,雕立一云形石翘角,全塔24个(今存11 个),以寓抒凌云壮志之意。
   升天塔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系胡化为镇州城水口而建。建到高约1米时,因李自成军队攻城而停建。荆门城坚固,双方鏖战死伤甚众。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舒成龙将尸骨埋于塔基下,“于冢三层;周围计八方,共宽一十八丈二尺,高六丈五尺;顶盖筒瓦,脊吻兽头、走马,角安响铃十有六套....颜其额曰‘升天’。上供天后以镇水口,中塑地藏以妥忠魂”。塔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舒成龙所建之塔于清嘉庆十四年( 1809)之前已坍塌。清咸丰九年(1859年)由知州黄昌辅又在原址重修,即今存之塔。1959 年化工厂将塔顶拆除,在第四层上边加圈固牢,塔内掏空,将升天塔变成了水塔。在南面第二层塔檐右翘角处还存放着当时拆下的一个顶刹石葫芦。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现在之塔就是舒成龙所建之塔。但舒成龙所建之塔与现存之塔在规格层数和尺寸大小上均相差甚远。笔者于2011年5月通过认真考察,弄清了现存之塔原是咸丰九年知州黄昌辅所重修之塔的真相,故将《重修河闸升天塔序》收录。2011年7月东宝山公园管理处对升天塔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塔顶及塔刹。升天塔于1984年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原文]
    重修河闸升天塔序
    戊午之秋,重修贡院既成。首士王锡龄、张以恭等复以河闸及升天塔请修于公祖黄太尊曰:“谨按州旧志, 向有三闸。其城西来龙桥下,次城南凤鸣门左边,次城东东门右。多历年所,俱就倾废。迨乾隆乙丑间,舒公于葺学官、营三仓、置官廨而外,仅于第二、三闸修葺孔亟者,以西闸可弃故也。今百年,而两闸仍湮没矣。粵稽荆门自有闸以来,孙、朱、胡、范大魁,理学代不乏人,闾阎富甲邻郡。后此则渐熄,是何故哉?夫形象之术,圣贤所不语。然人文盛衰,会逢其适。闸似有默为关系者,夫岂偶然哉?”公祖于是毅然为己任, 复令首士锡龄等去岁秋八月,鸠工庀材,塞者以疏,坻者以凿。越五月而东闸竣,今春再理南隅,因闸口两面相距仅丈余,入夏即观成。由此而升天塔可踵事增华矣。盖以经费尚余二百有奇,以之完功不难也。嘻!我公祖实有大造于荆门,将来地方饶裕,文运重新,其生成之德于舒公后先同揆。人杰地灵之说,古人岂欺我哉!谨序。岁贡陈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